一种防砂尾管丢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丢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裸眼井段防砂尾管丢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很多油田以奥陶系为主力开采层位,以塔河油田为例,为保持较大的供油面积,实现油井高产,碳酸盐岩油井全部采用裸眼完井工艺,套管仅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生产层段完全裸露。
[0003]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油藏自身条件及开采工艺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地应力失衡,从而导致井壁出现坍塌,部分油井还多次出现坍塌,使出油井段被埋,严重影响油#广I會K O
[0004]为治理裸眼井段井壁坍塌,前期采用尾管悬挂器悬挂防砂尾管,并坐封在上部油层套管上,对易坍塌地层井壁进行封固。但是尾管悬挂器为尾管固井开发的配套装置,该装置结构复杂,作业工序繁琐;且价格高昂,每套尾管悬挂器费用达到近10万元,大幅增加了作业成本。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有效的节约作业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砂尾管丢手装置,用于将防砂尾管丢放在待入井段,包括上接头以及连接在上接头底部的下接头,其中上接头的顶端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该内螺纹连接钻杆,上接头的底端外部设置有接头外螺纹,下接头的顶端内部设置有与上接头外螺纹相匹配的接头内螺纹,以使上接头与下接头连接;下接头的底端设置有与防砂尾管相连接外螺纹,接头外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防砂尾管入井后,旋转上接头,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退扣分离,以完成丢手作业。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下接头的内径直径小于待入井段的直径。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下接头的内径直径比待入井段的直径小8-10mm。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上接头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倒角,以避免沉砂卡钻。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倒角为120-135度。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下接头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倒角。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二倒角的角度为45-60度。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防砂尾管的底部外侧设置为锯齿结构,以增加防砂尾管与待入井段之间的摩擦力。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待入井段为裸眼井段。
[0015]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势在于,
[0016](I)本实用新型中防砂尾管丢手装置中设置有上接头以及下接头,上下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结构简单;
[0017](2)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为反扣连接,通过旋转与上接头相接的钻杆,有助于实现上下接头的退扣分离,以实现丢手作业。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砂尾管丢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上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22]参见图1-图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砂尾管丢手装置用于将防砂尾管丢放在待入井段,包括上接头I以及连接在上接头I底部的下接头2,其中上接头I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11,通过该内螺纹11连接钻杆3,上接头I的底端外部设置有接头外螺纹12,下接头2的顶端内部设置有接头内螺纹21,上接头I的接头外螺纹12与下接头2的接头内螺纹21相匹配,以使上接头I与下接头2连接;下接头2的底端设置有与防砂尾管相连接外螺纹22,工作时,将上接头I与下接头2通过接头螺纹连接,使用钻杆3将防砂尾管丢手装置下放到预定位置,使防砂尾管与井底形成支撑,旋转上接头1,接头外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旋转上接头I时,上接头I与下接头2之间退扣分离,以完成丢手作业;丢手后,上接头随钻杆起初,而下接头与防砂尾管保留在预定的裸眼井段起到支撑井壁的作用。
[0023]进一步参见附图,如图所示,下接头2的内径直径小于待入井段的直径,优选的,下接头2的内径直径比待入井段的直径小8-10mm。
[0024]如图2所示,上接头I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倒角13,以避免沉砂卡钻,同时该第一倒角优选为120-135度,这样的角度更有利于避免沉砂卡钻现象的发生。
[0025]如图3所示,下接头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倒角23,该第二倒角23的角度优选为45-60度,这样的角度同样有利于避免沉砂卡钻现象的发生。
[0026]另外,为了使进入到井内的防砂尾管丢手装置更好的与井内卡合,防砂尾管的底部设置有锯齿结构,锯齿形的结构与井之间的摩擦力更大,更加有助于使防砂尾管安装在井内。
[0027]上述的待入井段优选为裸眼井段。
[0028]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防砂尾管丢手装置,用于将防砂尾管丢放在待入井段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I)以及连接在上接头(I)底部的下接头(2),上接头(I)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11),通过该内螺纹(11)连接钻杆(3),上接头(I)的底端外部设置有接头外螺纹(12),下接头(2)的顶端内部设置有与接头外螺纹(12)相匹配的接头内螺纹(21),以使上接头(I)与下接头(2)连接;下接头(2)的底端设置有与防砂尾管相连接的外螺纹(22),接头外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防砂尾管入井后,旋转上接头(1),上接头(I)与下接头(2)之间退扣分离,以完成丢手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接头(2)的内径直径小于待入井段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接头(2)的内径直径比待入井段的直径小S-1Omm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接头(I)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倒角(13),以避免沉砂卡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倒角(13)为120-135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接头(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倒角(23) ο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倒角(23)的角度为45-60 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防砂尾管的底部外侧设置为锯齿结构,以增加防砂尾管与待入井段之间的摩擦力。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砂尾管丢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待入井段为裸眼井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砂尾管丢手装置,用于将防砂尾管丢放在待入井段,包括上接头以及连接在上接头底部的下接头,其中上接头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该内螺纹连接钻杆,上接头的底端外部设置有接头外螺纹,下接头的顶端内部设置有与接头外螺纹相匹配的接头内螺纹,以使上接头与下接头连接;下接头的底端设置有与防砂尾管相连接外螺纹,接头外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防砂尾管入井后,旋转上接头,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退扣分离,以完成丢手作业。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有效的节约作业成本。
【IPC分类】E21B17/02
【公开号】CN204716145
【申请号】CN201520449755
【发明人】刘玉国, 袁波, 海涛, 梅胜文, 刘青山, 黄明良, 张婷婷, 潘跃强, 刘伏军, 陈红举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