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559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包括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均具有沿直线延伸的直管段及其两端连接的管接头,供液管道的直管段为金属管,直管段的端口与管接头的端口相对或插装在管接头的端口内,直管段的内径不大于管接头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中供液管道的直管段用金属管代替传统的高压胶管或普通胶管,以通过金属管和高压管接头之间的多种形式的连接方式,保证金属管的内径不大于高压管接头的内径,这样的话,压力液在流经高压管接头时不会出现压降,也就避免了供液管道中出现压力损失的现象,保证了供液压力的持续和稳定。
【专利说明】
一种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液压支架是煤炭综采工作面的重要支护设备之一,其安全可靠性是决定工作面能否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液压支架是一种利用液压压力产生支撑力并实现自移设备来进行顶板支护和管理的一种液压动力装置,它的动力来源是采用乳化液栗站22的液压系统通过供液管路的输送来满足液压支架对乳化液的需求。
[0003]传统煤炭综采技术是采用近距离供液系统,即将乳化液栗站22系统、电器控制系统放置在平板列车上由绞车带动进行移动,乳化液栗站22乳化液的供给是通过高压胶管输送到液压支架、钻机、喷雾系统等。这种方式虽然可实现智能化生产,且对于短距离工作面的需求起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机电设备向大功率的发展及煤炭综采长臂工作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一般乳化液栗站22系统、电器控制系统体积也随之变得庞大且自身重量也相应增大,而掘进打上下顺槽的巷道尺寸基本不变,这样的话就直接导致巷道变得比较拥挤,空间比较狭小,人员通行困难,排风与通风不畅产生不安全因素,设备检修困难且不易操作,由于巷道地质条件,产生不规整,弯道多坡度陡,平板车装载量过大,井下绞车功率有限,产生移动困难,平板车装载的物件过大装卸也不方便,而且传统供液系统管路采用的橡胶受高压后橡胶层中的缠绕钢丝易蓬松炸编,再次扣头难度极大,重复利用率低,更换频繁导致煤矿综采效率低下。
[0004]目前有很多行业人士对远程供液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也得出一些可靠性有限的技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供液系统采用高压胶管、接头,高压胶管在井下使用中已经成为了成熟的产品,在理论上它的压降小,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应该说是比较适合于当下煤炭综采技术的发展需求,但是这种综采工作面高压远程供液技术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采用的管接头为高压胶管接头,但是这种接头与高压胶管之间只能采用插套配合的对接方式,以致高压胶管接头的内孔小于高压胶管本身的内径,并且这种接头在系统中个数比较多,这样就造成实际压力的损失较大,导致实际远距离供液距离有限,同时因这种结构的不合理而造成压力脉冲波动比较大,直接影响胶管的寿命,并且造成接头密封破坏,漏液现象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胶管接头和高压胶管之间的内径差引起的压降问题。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在栗站的供液口和液压支架的进液口之间的供液管道及用于连接在栗站的回液口和液压支架的出液口之间的回液管道,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均具有沿直线延伸的直管段及其两端连接的管接头,供液管道的直管段为金属管,直管段的端口与管接头的端口相对或插装在管接头的端口内,直管段的内径不大于管接头的内径。
[0008]所述金属管为无缝钢管。
[0009]直管段的端口焊接在管接头的端口上,直管段的内径等于管接头的内径。
[0010]回液管道的直管段为金属管。
[0011]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还具有串接在两直管段之间的变形管段,变形管段为高压胶管。
[0012]变形管段的进口和/或出口上连接有压力补偿器,压力补偿器串接在变形管段和直管段之间。
[0013]供液管道的进段和/或出段的外周上连接有安装阀,安装阀的进口连通供液管道的内孔。
[0014]供液管道的进段和/或出段的外周上连接有压力表,压力表的检测端伸入供液管道的内孔中。
[0015]本实用新型中供液管道的直管段用金属管代替传统的高压胶管或普通胶管,以通过金属管和高压管接头之间的多种形式的连接方式,保证金属管的内径不大于高压管接头的内径,这样的话,压力液在流经高压管接头时不会出现压降,也就避免了供液管道中出现压力损失的现象,保证了供液压力的持续和稳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远距离供液系统包括乳化液栗站22和液压支架所处的工作面23,乳化液栗站22和工作面23之间并行设置有液流方向相互反向的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其中供液管路连接在乳化液栗站22的供液口和工作面23的进液口之间,回液管路连接在工作面23的出液口和乳化液栗站22的回液口之间。供液管路包括沿液流方向通过供液高压胶管接头5依次串接的栗站供液连接器1、栗站压力管201、栗站供液直管段101、前供液补偿器6、供液截止球阀7、供液高压胶管8、后供液补偿器9、支架供液直管段102、支架压力管202、支架供液连接器12,其中栗站供液直管段101和支架供液直管段102均采用大通径无缝钢管,栗站供液直管段101和支架供液直管段102的端口均焊接在供液高压胶管接头5的端口上,以保证栗站供液直管段101和支架供液直管段102的内径等于供液高压胶管接头5的内径;供液高压胶管8串接在栗站供液直管段101和支架供液直管段102之间,以在两者之间起到变形管段的作用,使得整个供液管路能够在巷道走向发生变化的位置灵活变向;前供液补偿器6和后供液补偿器9均为压力补偿器,该压力补偿器在供液高压胶管8的两端起到压力补偿的作用,以保证供液高压胶管8中流出和流入的工作液压力稳定;栗站压力管201和支架压力管202属于对应直管段的进段和出段,并在栗站压力管201和支架压力管202的外周上装配有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安全阀4和压力表3,安全阀4的进口连通对应压力管的内孔,压力表3的检测端伸入供液压力管的内孔中;供液高压胶管接头5与对应的管段之间装配有密封两者之间的接口缝隙的供液密封圈11。回液管道包括沿液流方向通过回液高压胶管接头20依次串接的支架回液连接器13、支架回液直管段151、前回液补偿器16、回液高压胶管17、回液截止球阀18、后回液补偿器19、栗站回液直管段152、栗站回液连接器21,其中支架回液直管段151和栗站回液直管段152也均采用大通径无缝钢管,栗站回液直管段152和支架回液直管段151的端口均焊接在回液高压胶管17接头20的端口上,以保证栗站回液直管段152和支架回液直管段151的内径等于回液高压胶管17接头20的内径;回液高压胶管17和对应管段之间安装有回液密封圈14ο
[0018]本实施例中供液管路主要负责连接乳化液栗站22输出高压乳化液到达工作面23支架,供液管路中压力表3实时监测栗站出口压力和经过支架供液管路到达工作面23的实际工作压力,实现了实时监控,间隔一定长度添加高压胶管,以满足实际巷道不同走向的实际铺设要求。同时供液管路两端都安装有大流量安全阀4,安全阀4保护远程高压供液系统的安全,同时对液压支架有一定保护作用。回液管路主要采用大通径无缝钢管、高压胶管等,保证回液通畅,减少系统背压,满足工作面23支架。
[0019]在上述实施例中,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中直管段均采用无缝钢管,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无缝钢管也可以用铝管、不锈钢管等其他金属管件替换。另外,两直管段中间的高压胶管也可以用金属弯管替代。各管段除采用焊接的方式与高压胶管接头之间采用口对口的对接方式外,也可以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但此时管段的管口应当处于高压胶管接头的端口内,以保证管段的内径小于高压胶管接头的内径。
【主权项】
1.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在栗站的供液口和液压支架的进液口之间的供液管道及用于连接在栗站的回液口和液压支架的出液口之间的回液管道,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均具有沿直线延伸的直管段及其两端连接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供液管道的直管段为金属管,直管段的端口与管接头的端口相对或插装在管接头的端口内,直管段的内径不大于管接头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为无缝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直管段的端口焊接在管接头的端口上,直管段的内径等于管接头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液管道的直管段为金属管。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还具有串接在两直管段之间的变形管段,变形管段为高压胶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变形管段的进口和/或出口上连接有压力补偿器,压力补偿器串接在变形管段和直管段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液管道的进段和/或出段的外周上连接有安装阀,安装阀的进口连通供液管道的内孔。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支架的远距离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液管道的进段和/或出段的外周上连接有压力表,压力表的检测端伸入供液管道的内孔中。
【文档编号】E21F17/08GK205422814SQ201620192609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张景河, 姜建明, 陈宝泽, 耿飚, 任俊领
【申请人】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