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结构,尤指一种适用在小型冷冻空调冷媒处理系统的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控制结构。
一般冷媒处理系统的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结构,主要作用是将与混有润滑油的气体冷媒分离,并将彻底分离的气体冷媒送至热交换器后,再将分离后的润滑油回收至压缩机起润滑作用,而一般习知的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结构,如图7所示台湾第226574号公告的“冷媒处理系统的油分离器结构改良”,其润滑油回流装置设在冷冻油排出管的底端,并由一浮球装置控制润滑油回流至压缩机内起润滑作用,由于设有冷冻油排出管并为浮球预留有浮动空间,使整个体积无法再缩减,自然也无法适用在小型冷冻空调系统,且该浮球装置是通过连动片带动抵针脱离排油孔,使润滑油经冷冻油排出管排出后再回收至压缩机内,使其与浮球一起控制抵针伸缩的连动片,为使其可控制位于冷冻油排出管底端的抵针,该连动片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并作杠杆式运动,使浮球的最低高度无法降低,因此造成润滑油的液面须升至一定高度才能使抵针脱离排油孔,其敏感度较低无法确保出油量,再则,如需要在桶内安装冷热交换管时,却因设有冷冻油排出管及浮球作杠杆式浮动,使其无空间安装冷热交换管而降低了实用性。
为改进上述缺陷,现有如图8所示台湾第186333号公告“油分离器构造改良”,虽然此结构可缩小体积并使润滑油直接由底部回流至压缩机内,但因没有设计润滑油回流的控制结构,当内部润滑油不够时,其气体冷媒会随回油管进入压缩机内,会损耗压缩机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浮球可在底盖上作直线浮动,从而大大降低其高度及浮球的浮动区域,以缩小整体体积使其适用在较小型冷冻空调系统的油分离器出油控制结构,且可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要降低浮球的高度使其接近底座,而使储油桶内的润滑油液面不用升得太高即可使浮球浮动,并带动抵针脱离出油口使润滑油尽快回收至压缩机内起润滑作用,以增加冷冻空调的运转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要在回流管底端套设一弹簧,以增加浮球浮动位移的敏感度,确保润滑油回收至压缩机内。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浮球可在储油桶中心作直线上下浮动,因此可适用在桶内安装有冷热交换管的结构,以增强实用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结构,其主要由一储油桶、一浮球、一浮动杆、一弹簧、一底盖及两插销等构件组成,其中一储油桶是一中空桶体,内设一储油槽,并在顶面各设一与储油槽相通的冷媒入口管及冷媒出口管,并在冷媒入口管及冷媒出口管的底部各套设一过滤网,冷媒入口管的过滤网底部还固设一L形挡片;一浮球为一金属中空长形体,其中心设一通孔;一浮动杆是一实心杆体,其底端连设一抵针,在杆体的两端各设一插销孔;一弹簧为一压缩弹簧;一底盖嵌固在储油桶的底部,其中心设一顶端开口的回流管,底部设一出油嘴,并在回流管底端的内部设一与出油嘴相通的锥形出油孔,回流管的管壁两端分别设置相对的长形限位孔,且回流管底端的管壁上还设有与管内相通的一个以上进油孔;两插销为分别插设在浮动杆上插销孔内的杆体。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与习知产品结构相比较可知其在实用上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浮球是在底盖上作直线浮动,可大大降低其高度及浮球浮动的区域,并缩小了整体体积可适用在小型冷冻空调系统,且相对降低了成本。
2、因降低了浮球的高度使其接近底座,而使储油桶内润滑油液面不用升得太高即可使浮球浮动,并带动抵针脱离出油口使润滑油尽快回收至压缩机内起润滑作用,以增加冷冻空调的运转功能。
3、因回流管的底端套设有弹簧,增加了浮球浮动位移的敏感度,可确保润滑油回收至压缩机内。
4、因有抵针可控制出油孔的开闭,使气体冷媒不会因无润滑油而回流至压缩机内,而损耗压缩机的功率。
5、由于浮球在储油桶的中心作直线上下浮动,因此可适用在储油桶内安装有冷热交换管的结构,增强了实用性。
6、由于浮球受回流管的导引浮动,故不会受储油桶内的高压影响,而不能确保回流控制动作。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回流管底端的放大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在设有冷热交换管的储油桶内示意图;图7是习知产品一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习知产品二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储油桶10、一浮球20、一浮动杆30、一弹簧40、一底盖50及两插销60等构件组成,其中储油桶10是一中空的桶体,内设一储油槽11,并在顶面各设一与储油槽11相通的冷媒入口管12及冷媒出口管13,且该冷媒入口管12及冷媒出口管13的底部各套设一过滤网14,并在入口管12的过滤网14底部固设一L形挡片15,以阻挡冷媒气体直接冲向浮球20而影响浮球20动作;浮球20为一金属制的中空长形体,其中心设有一通孔21;浮动杆30是一实心杆体,其底端连设一抵针31,而杆体上下两端各设一插销孔32;弹簧40为一压缩弹簧;底盖50嵌固在储油桶10的底部,其中心设置一顶端开口的回流管51,底部设一出油嘴53,该回流管51底端的内部设有一锥形的出油孔52,如
图1A所示,该出油孔52可与出油嘴53相通,且回流管51的管壁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相同的长形限位孔54,并在回流管51的管壁底端上设有多个与管内部相通的进油孔55;两插销60均为一具有适当长度的杆体,分别插设在浮动杆30上的插销孔32内。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方式如图2、3所示,首先将浮动杆30经过回流管51顶端的开口嵌设在该管内,使其在回流管51内滑动,可使浮动杆30底端的抵针尖端抵住管底的出油孔52,然后将弹簧40套设在回流管51的底端,并在弹簧40上端加一垫片70,再通过浮球20上的通孔套设在回流管51上,使浮球20在回流管51上滑动,两插销60再分别穿过回流管51两端的限位孔54及浮动杆30两端的插销孔32,并使浮球20位于两插销60之间,最后再将底盖50嵌固在储油桶10的底部,即可完成其整体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动作状态如图4、5所示,当混有润滑油的气体冷媒由冷媒入口管12进入储油桶10时,润滑油及气体冷媒会经固冷媒入口管12底部的过滤网14分离出来,使润滑油落入储油槽11的底部,而被分离出来的气体冷媒会经冷媒出口管13排至热交换器,且过滤出来的润滑油固不断落入储油槽11内,使储油槽11内的润滑油液面升高,从而使浮球20浮动上升,当浮球20不断上升时,其顶面会顶到上端插销60,且动浮动杆30也向上位移,但因受上端限位孔54的限制,该浮球20只能浮动一定的距离,浮动杆30底端的抵针31的尖端可脱离出油孔52,从而使润滑油沿回油管51底端的进油孔55进入回油管51内,再通过出油孔52沿出油嘴53回流至压缩机内起润滑作用,随着储油槽11内润滑油回流至压缩机内其液面相应下降时,浮球20也随之下降,又因浮球20的自身重量可抵压下端的插销60,使浮动杆30底端的抵针31尖端再度抵住出油孔52,不会发生因没有润滑油却使气体冷媒可回流至压缩机内的现象,且由于浮球20是在回流管51上作直线浮动,因此可大大降低该浮球20的高度及浮动区域,使储油桶10的体积缩至最小而能够适用在小型冷冻空调系统中,又因浮球20高度的降低使其接近底盖50,使储油桶10内的润滑油液面不必升至太高即可使浮球20浮动,并带动抵针31脱离出油口52使润滑油尽快回收至压缩机内起润滑作用,且位于回流管51底端的弹簧40可增强中浮球20浮动位移的敏感度,而确保润滑油回收至压缩机内。
图6所示为储油桶10内加设冷热交换管80的情况,可使冷确效果更好,其中浮球在冷热交换管80的中间浮动,但不会受冷热交换管80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一储油桶、一浮球、一浮动杆、一弹簧、一底盖及两插销等构件组成,其中一储油桶是一中空桶体,内设一储油槽,并在顶面各设一与储油槽相通的冷媒入口管及冷媒出口管,并在冷媒入口管及冷媒出口管的底部各套设一过滤网,冷媒入口管的过滤网底部还固设一L形挡片;一浮球为一金属中空长形体,其中心设一通孔;一浮动杆是一实心杆体,其底端连设一抵针,在杆体的两端各设一插销孔;一弹簧为一压缩弹簧;一底盖嵌固在储油桶的底部,其中心设一顶端开口的回流管,底部设一出油嘴,并在回流管底端的内部设一与出油嘴相通的锥形出油孔,回流管的管壁两端分别设置相对的长形限位孔,且回流管底端的管壁上还设有与管内相通的一个以上进油孔;两插销为分别插设在浮动杆上插销孔内的杆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用润滑油回流结构,主要由一储油桶、一浮球、一浮动杆、一弹簧、两插销及一底盖等构件组成,其中浮球带动浮动杆作直线浮动使储油桶的体积缩至最小能适用在小型冷冻空调系统中,当混有润滑油的气体冷媒进入储油桶时,冷冻油落入储油槽内使浮在润滑油液面上的浮球上升,从而带动浮动杆底端的抵针尖端脱离出油口,且弹簧可提高浮球浮动的敏感度,确保了润滑油回收至压缩机内。
文档编号F04C29/02GK2408272SQ00201638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7日
发明者邱献崧 申请人:邱献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