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捞砂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8684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捞砂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解决油井生产过程出砂问题的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油井出砂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原油含砂量太高,经常发生砂堵、砂卡、砂埋等现象,严重影响原油产量和油井正常生产。同时,出砂使井下和地面设备严重磨蚀,频繁的冲砂检泵、地面清罐等维修作业工作量剧增,既提高了采油成本,又增加了油井管理难度。对此,目前现场通常以防砂为主,近年来则开始研究、采用捞砂技术。由于捞砂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目前仍然缺乏完善、有效的专用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清除油井出砂,防止或减少砂堵、砂卡、砂埋和井下、地面设备磨蚀的捞砂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捞砂泵由泵筒、柱塞、游动凡尔球、上、下固定凡尔球、滤砂外管、滤砂内管、油管、变径接头组成,柱塞下部装有游动凡尔球,置于泵筒上方,并随抽油杆柱在泵筒内上下往复运动;泵筒下方通过变径接头与油管相接,变径接头内侧接装有滤砂外管,内设有滤砂内管,二者上下端分别用销钉连接固定;滤砂外管上、下方的油管内分别设有下、下固定凡尔球。使用时,将柱塞接装在抽油杆柱下端,泵筒则随油管柱下入井内预定部位。当柱塞随抽油杆柱上提时,柱塞体以下的空间体积增大,压力减小,泵筒下部的下固定凡尔球控制的油路开启,原油进入泵体内,经过滤砂外管、内管过滤,打开上固定凡尔球,原油进入到泵筒中;当柱塞下行时,泵筒以下的空间体积减小,压力增大,上、下固定凡尔球关闭,而游动凡尔球打开,原油进入到柱塞内,并流回到油井套管内。利用柱塞的这种上下往复运动,使井筒内的原油反复地经过过滤,从而将过滤出来的砂子在起出捞砂管柱时被捞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由于其效率高,冲程长,因而可以高效地清除油井内的出砂,有效防止或减轻砂堵、砂卡、砂埋现象,减轻井下和地面设备的磨蚀,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宜于推广应用。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柱塞1、游动凡尔球2、泵筒3、上固定凡尔球4、变径接头5、油管6、下固定凡尔球9、滤砂外管7、滤砂内管8组成。其结构组装关系如下柱塞1下部装有游动凡尔球2,置于泵筒3上方;泵筒3下方通过变径接头5与油管6相接,变径接头5内侧接装有滤砂外管7,外管7内设有滤砂内管8,二者上、下端分别用销钉连接固定;滤砂外管7上、下方的油管6内分别设有上固定凡尔球4和下固定凡尔球9。其中,柱塞1为中空圆柱体,采用45#钢经调质处理,布氏硬度达到HB207-240,其表面用隔环间隔装有聚四氟乙烯软密封。泵筒3采用45#钢制作,经渗硼热处理维氏硬度达到HV≥1100,内表面加工粗糙度0.4。滤砂外管5、内管6均为管壁均布有滤砂孔眼的管件,二者上、下端对应部位分别开有销钉孔,外管直径较大,且上端外圆面设有连接用螺纹。
权利要求1.一种捞砂泵,由柱塞(1)、泵筒(3)、游动凡尔球(2)、上固定凡尔球(4)、变径接头(5)、油管(6)、下固定凡尔球(9)组成,其特征在于柱塞(1)下部装有游动凡尔球(2),置于泵筒(3)上方;泵筒(3)下方通过变径接头(5)与油管(6)相接,变径接头(5)内侧接装有滤砂外管,滤砂外管(7)内设有滤砂油管(8),二者上、下端分别用销钉连接固定;滤砂外管(7)上、下方的油管(6)内分别设有上固定凡尔球(4)和下固定凡尔球(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解决油井生产过程出砂问题的捞砂泵,由柱塞1、游动凡尔球2、泵筒3、变径接头5、油管6、滤砂外管7、滤砂内管8、上、下固定凡尔球4、9组成。此种捞砂泵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由于其冲程长,效率高,因而可以高效地清除油井内的出砂,有效防止或减轻砂堵、砂卡、砂埋现象和井下、地面设备的磨蚀,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易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04B47/02GK2617952SQ03212100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0日
发明者徐红翠, 魏永捷, 彭滨, 槐庆林 申请人:辽河石油勘探局总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