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815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拆卸容易且操作方便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的吊扇最少具有三个以上的叶片,由于叶片的长度会使吊扇整组体积庞大而不易运送,因此叶片部分的结构多设计为可组装的方式与吊扇的马达组合。
最常见的组合结构是将叶片的叶架以螺锁的方式与吊扇的马达组合,虽然该螺锁的方式可使吊扇与叶片分离,而可分开包装以减少体积,方便吊扇的储存与运输,但是,使用者购买回家而自行组装时,则需用螺栓一一将叶架旋锁于马达壳体的底部。以一般具有四个叶片的吊扇而言,其具有四个叶架,每个叶架最少需旋锁二个螺栓,亦即,组装一台吊扇需要旋锁八次以上的螺栓,对使用者而言,如此繁琐组装的结构无异增加了组装的时间与不便。
再者,一般使用者在旋锁螺栓时,对于锁紧螺栓的压力、紧度控制,是不能和专业人员相比,故无法进行专精控制。若有部分螺栓未完全锁紧,便可能在叶片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使螺栓松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叶架脱落飞出而伤及人的安全性问题。
为此,有业者设计一种吊扇叶架快速固定结构,如图9及


图10所示,其是在吊扇的壳体6内设有一马达(图中未示),该马达的底部螺固一组合座7,该组合座7靠近顶面的周缘设有多个凹槽71,供一组合有叶片81的叶架8插设,该凹槽71内具有一活动的卡合件72,该卡合件72的底部具有一套设有弹簧73并向下延伸的拉动杆74,供以向下拉动的方式带动卡合件72向下移动。而该叶架8插设于凹槽71的一端对应该卡合件72的底部具有一卡合孔82,供卡合件72嵌卡定位该叶架8。
由于马达的底部位于吊扇壳体6的内部,因此,该组合座7螺固于该马达底部时,为避免吊扇壳体6阻挡凹槽71,该组合座7是凸伸于吊扇壳体6底部一定的厚度,再加上组合座7为对应该卡合件72向下拉动的距离,使该组合座7在吊扇壳体6的底部凸出更厚的厚度,而使该吊扇壳体6的底部凸出非常明显的组合座7,而影响外观,造成视觉上的不舒适感,尤其吊扇是悬吊于天花板上,使用者一抬头便会看到组合座7非常凸兀的凸出在吊扇底部。
再者,控制该吊扇及照明的灯具61的开关箱62是设于组合座7的底部,由于该卡合件72的拉动杆74是以向下拉动的方式,使该叶架8脱离组合座7,因此在向下拉动卡合件72的拉动杆74时,会受到开关箱62的阻碍,而不方便操作。若为方便操作拉动杆74而加长开关箱62与组合座7间的距离时,又会使开关箱62及灯具61的位置降低,不但造成整体吊扇的不协调感,且过低的灯具61还会让使用者有压迫感。
此外,由于该卡合件72是用弹簧73的弹力顶撑,以卡合于该叶架8的卡合孔82内,因此,为达到叶架8与组合座7结合的稳固性,其弹簧73的弹力较强,以使该卡合件72可非常稳固卡合于卡合孔82内。但,如此一来反而造成在向下拉动卡合件72时,会受到弹簧73的弹力影响而不易拉动该拉动杆74,若为方便拉动该拉动杆74而减弱弹簧73的弹力时,又会影响到叶架8与组合座7结合的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吊扇叶架固定结构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可使叶架与结合座快速、稳定地结合一起,并使该结合座不会过于凸出于吊扇壳体底部,而使吊扇的外形协调美观。本实用新型使开关箱与灯具的位置不会过低,而不会造成压迫感,由于借助锥状V形的配合,使叶架结合于结合座内时可快速定位,且定位后的叶架与结合座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不会产生松动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一吊扇壳体内的马达底部固设一结合座,供组装多个具叶片的叶架,该结合座接近底部的周缘具有多个由外缘向内延伸具有一定深度的结合槽,该叶架一端设有一叶片,另一端插入相应的结合槽内,各结合槽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相通的容室,以分别设置一可轴向移动的卡合件,各卡合件分别受一弹性体在常态下顶推向下,而各叶架插设于各结合槽内对应各卡合件的一侧分别具有一卡合部,供该卡合件嵌卡于该卡合部内。
前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架相对该叶片的一端具有一延伸段,该叶架是以该延伸段插设于该结合座的结合槽内,该结合座是由一底盖、一座体组成,该底盖具有一朝上的开口,供该座体嵌合于该底盖内,并用数个螺丝由该底盖的底部向上螺固该座体,该座体的顶面是固接于马达的底部,该座体底部的周缘具有多个结合槽,该底盖周缘对应各结合槽分别开设一插入口,以分别供该叶架的延伸段插设于该结合槽内,该卡合件的顶面设有弹性体,该弹性体抵顶于该结合座的容室顶面,供常态下顶推该卡合件向下,该叶架的延伸段对应该卡合件的一侧具有一卡合部,供该卡合件嵌卡于该卡合部,该卡合件的底部向下延伸一顶推杆,该顶推杆向下延伸出该底盖的底部。
前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各结合槽的顶面分别具有二平行的锥形滑轨,各结合槽向内延伸的槽底分别具有一凸出成锥状的定位块,各叶架的延伸段顶面对应各结合槽的二滑轨分别具有一形状相合的滑槽,供与该滑轨穿设配合,各叶架的延伸段的端面对应各结合槽的定位块分别具有一形状相合的定位槽,供与该定位块相嵌合。
前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朝向该结合槽的开口的一侧具有一导引用的斜角,该叶架延伸段的端部相对具有一斜面。
前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架的延伸段一侧的卡合部是在该叶架的延伸段的一侧贯穿一缺口,供该卡合件嵌卡定位该叶架。
前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顶面向上凸伸有数个凸座,该座体的顶面与该马达的底部保持一间隙。
前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容室在与该结合槽相通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凸肋,该卡合件对应该凸肋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供导引该卡合件于该容室中移动。
前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使叶架与结合座快速、稳定地结合一起,并使该结合座不会过于凸出于吊扇壳体底部,而使吊扇的外形协调美观。本实用新型使开关箱与灯具的位置不会过低,而不会造成压迫感,由于借助锥状V形的配合,使叶架结合于结合座内时可快速定位,且定位后的叶架与结合座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不会产生松动的情形。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合座固定于马达底部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叶架以斜面推抵卡合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合件卡合于叶架卡合部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合件向上推动脱离卡合部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座上段隐藏于吊扇壳体内而不会过于凸出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箱接近结合座的示意图图9是现有吊扇叶架固定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是现有吊扇叶架固定结构的组合座过于凸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吊扇壳体1内的马达2底部固设一结合座3,供组装数个叶架4,该叶架4一端具有一延伸段41,另一端设有一叶片42,该叶架4以该延伸段41组装于该结合座3内,在本实施例中,该结合座3是由一底盖31、一座体32及数个卡合件33组成。
上述底盖31具有一朝上的开口311,供座体32嵌合于底盖31内,并用数个螺丝312由底盖31的底部向上螺固该座体32。
上述座体32是以顶面靠合于该马达2的底部,并借由数个螺丝325由底盖31的底部向上穿伸座体32,而螺固于马达2的底部,该座体32的顶面在螺丝325穿伸处向上凸伸有凸座326,供抵于该马达2的底部,使座体32的顶面与马达2的底部间保持一间隙。该座体32底部的周缘具有数个由外缘向内延伸一定深度的结合槽321,该底盖31周缘对应各结合槽321分别开设一插入口313,以分别供叶架4的延伸段41插设于该结合槽321内。各结合槽321的形状是与各叶架4的延伸段41断面形状互补配合,而各结合槽321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相通的容室322,各容室322分别供该卡合件33设置,且各容室322在与结合槽321相通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凸肋327,该卡合件33对应该凸肋327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335,供导引该卡合件33在该容室322中顺畅移动。各结合槽321的顶面分别具有二平行的锥状的滑轨323,各结合槽321向内延伸的槽底分别具有一凸出成锥状的定位块324,各叶架4的延伸段41顶面对应各结合槽321的二滑轨323分别具有一形状相合的滑槽411,以与该滑轨323穿设配合,且各叶架4的延伸段41的端面对应各结合槽321的定位块324,分别具有一形状相合的定位槽412,以与该定位块324相嵌合。
上述卡合件33的顶面设有一弹性体,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体是一弹簧331,该弹簧331是抵顶于结合座3的容室322顶面,供常态下顶推该卡合件33向下,而该卡合件33的底部向下延伸一顶推杆332,该顶推杆332是向下延伸出底盖31的底部,供由下向上顶推该顶推杆332,使该卡合件33借助弹簧331的弹力,在该容室322内轴向移动。该叶架4的延伸段41对应该卡合件33的一侧具有一卡合部413,在本实施例中,该卡合部413是在该叶架4的延伸段41对应卡合件33的一侧贯穿一缺口,供卡合件33嵌卡定位住该叶架4。另,该卡合件33朝向结合槽321开口的一侧具有一导引用的斜角334,该叶架4的延伸段41的端部相对具有一斜面414。
组装时,将各叶架4的延伸段41插设于结合座3的结合槽321内,如图4至图6所示,该叶架4的延伸段41的斜面414会推顶该卡合件33的斜角334,使该卡合件33向上移动,待叶架4的延伸段41的卡合部413与该卡合件33相对应时,该卡合件33受弹簧331的弹力向下移动,而卡合于该卡合部413中,使叶架4快速结合固定于该结合座3内。反之,若要拆卸叶架4时,只须将该卡合件33的顶推杆332向上推动,使卡合件33脱离该叶架4的卡合部413,即可很方便将叶架4拆卸。
由于该卡合件33是设于结合槽321的一侧,使该结合槽321的位置可降低接近结合座3底部的下段,使结合座3的上段刚好容置于吊扇壳体1底部与马达2底部间的空隙,如图7所示,使结合座3在不影响叶片42转动下,尽量隐藏于该吊扇壳体1内,使该结合座3不会过于凸出于吊扇壳体1底部。而且,该卡合件33是卡固于叶架4一侧的卡合部413,使卡合件33的弹簧331不会受到叶架4的阻挡,而在常态下顶推卡合件33向下,而以向上推动的方式操作卡合件33,使该结合座3的底部不用加长卡合件33操作的距离,而使该结合座3的厚度缩减,更加使该结合座3不会过于凸出于吊扇壳体1底部,使吊扇的外形更加协调美观。
再者,如图7及图8所示,由于卡合件33是以向上推动的方式操作,虽有开关箱11的阻挡,仍很方便由下向上推顶该推顶杆332以操作该卡合件33。而且该开关箱11因卡合件33向上推动操作的原因,可靠近该结合座3的底部,使开关箱11与灯具12的位置不会过低。
此外,又因为该卡合件33是以向上推动的方式操作,让使用者便于出力按压,在使用较强弹力的弹簧331时,仍可方便操作该卡合件33的移动,而使用较强弹力的弹簧331可使该卡合件33稳固卡合于叶架4的卡合部413内,使该叶架4可稳固结合于该结合槽321内,而不会出现叶架4松脱的问题。
另外,该结合槽321内的滑轨323及定位块324与该叶架4的滑槽411及定位槽412皆以锥状的结构配合,使该叶架4结合于结合座3内时,借助该锥形的配合可快速定位,且定位后的叶架4与结合座3间不会产生间隙,故而不会产生松动。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一吊扇壳体内的马达底部固设一结合座,供组装多个具叶片的叶架,该结合座接近底部的周缘具有多个由外缘向内延伸具有一定深度的结合槽,该叶架一端设有一叶片,另一端插入相应的结合槽内,各结合槽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相通的容室,以分别设置一可轴向移动的卡合件,各叶架插设于各结合槽内对应各卡合件的一侧分别具有一卡合部,供该卡合件嵌卡于该卡合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架相对该叶片的一端具有一延伸段,该叶架是以该延伸段插设于该结合座的结合槽内,该结合座是由一底盖、一座体组成,该底盖具有一朝上的开口,供该座体嵌合于该底盖内,并用数个螺丝由该底盖的底部向上螺固该座体,该座体的顶面是固接于马达的底部,该座体底部的周缘具有多个结合槽,该底盖周缘对应各结合槽分别开设一插入口,以分别供该叶架的延伸段插设于该结合槽内,该卡合件的顶面设有弹性体,该弹性体抵顶于该结合座的容室顶面,该叶架的延伸段对应该卡合件的一侧具有一卡合部,供该卡合件嵌卡于该卡合部,该卡合件的底部向下延伸一顶推杆,该顶推杆向下延伸出该底盖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各结合槽的顶面分别具有二平行的锥形滑轨,各结合槽向内延伸的槽底分别具有一凸出成锥状的定位块,各叶架的延伸段顶面对应各结合槽的二滑轨分别具有一形状相合的滑槽,供与该滑轨穿设配合,各叶架的延伸段的端面对应各结合槽的定位块分别具有一形状相合的定位槽,供与该定位块相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朝向该结合槽的开口的一侧具有一导引用的斜角,该叶架延伸段的端部相对具有一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架的延伸段一侧的卡合部是在该叶架的延伸段的一侧贯穿一缺口,供该卡合件嵌卡定位该叶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顶面向上凸伸有数个凸座,该座体的顶面与该马达的底部保持一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容室在与该结合槽相通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凸肋,该卡合件对应该凸肋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一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吊扇叶架固定构造,其是在一吊扇壳体内的马达底部固设一结合座,供组装多个具叶片的叶架,该结合座接近底部的周缘具有多个由外缘向内延伸具有一定深度的结合槽,该叶架一端设有一叶片,另一端插入相应的结合槽内,各结合槽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相通的容室,以分别设置一可轴向移动的卡合件,各卡合件分别受一弹性体在常态下顶推向下,而各叶架插设于各结合槽内对应各卡合件的一侧分别具有一卡合部,供该卡合件嵌卡于该卡合部内。本实用新型可使叶架与结合座快速、稳定地结合一起,不会产生松脱,并使该结合座不会过于凸出于吊扇壳体底部,而使吊扇的外形协调美观。
文档编号F04D29/64GK2630542SQ0325780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6日
发明者曾民吉 申请人:曾民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