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特别是指一种无刷直流风扇的轴承润滑结构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在运算过程会产生热量,若未能有效散除热量,电子元件将易于受热损毁,常见地利用无刷直流风扇装设在电子元件上,进行散热,习知无刷直流风扇在风扇与风扇壳体之间设有各式轴承,如滚珠轴承或含油轴承[oily bearing],以增进风扇的旋转及减少噪音,而含油轴承由铜合金或铁合金烧结成具有多孔质结构,以吸收润滑油,然而当风扇的轴心在含油轴承快速转动时,润滑油会因轴心动作被带出而污染整个风扇壳体,同时含油轴承的含油量亦会因而减少且分布不均,当该风扇使用过久时,使得轴承润滑效果变差,且会增加噪音甚至不转。
我国专利公告第471557号「风扇心轴润滑之回油结构」已揭示有一种散热风扇,由外壳体、定于、转子所组成,外壳体的定位周缘形成嵌槽,以形成封闭的储油槽,一轴承为一具有穿孔〔即轴孔]的本体,该轴承本体一端延伸出环圈部,环圈中形成油槽,本体上开设沟槽于端面,使释出的润滑油可经由穿孔与端面的沟槽,且由沟槽流回油槽与穿孔,该油槽设于该轴承的外径部,该沟槽设于该轴承端面的环圈,因此,润滑油会流动至该轴承的端面,使得该轴承的含油量减少,而减弱润滑效果,此外,习知轴承上的储油槽与沟槽为直线状,容易导致润滑油聚集于单一侧边,润滑油的循环回油效率较为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其利用轴承的轴孔内形成有一内集油凹槽,且该内集油凹槽设有一内螺纹导油槽[inner screw shape oil-guiding trench],该内螺纹导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径向贯穿孔,其连通至轴承外侧边的外集油凹槽,使得润滑油随着风扇轴心旋动而旋动流布于该轴孔内,且经由该径向贯穿孔流入至该外集油凹槽,在不溢流至轴承端面下,达到增进内循环回油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其轴承设于一风扇壳体上,该轴承具有一中央轴孔,且其与一风扇轴心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该轴承的轴孔内形成有一内集油凹槽,该内集油凹槽设一内螺纹导油沟槽,该内螺纹导油沟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径向贯穿孔与一第二径向贯穿孔,且在该轴承的外侧壁形成有一外集油凹槽,其与该第一径向贯穿孔与第二径向贯穿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该内螺纹导油沟槽为左旋螺纹状或右旋螺纹状。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该外集油凹槽为一外螺纹集油沟槽。
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润滑油由该轴承的端面溢出,以达到该轴承的轴孔内循环回油。
图1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组合件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沿图3的4-4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沿图3的5-5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风扇循环回油构造,请参阅图1,该散热风扇100主要包含有一风扇壳体110、一扇轮120、一轴承130与定子140所组成,该风扇壳体110具有一枢接座111,该轴承130装设于该风扇壳体110的枢接座111,在该枢接座111的外部周边供装设如线圈、电路板等的定子140[stator]元件,以磁性带动该扇轮120作旋转,该轴承130具有一中央轴孔131、一外侧壁132,以及在该中央轴孔131与该外侧壁132之间的端面133,其中该轴孔供该扇轮120的风扇轴心121枢接。当该定子140通电产生电磁效应时,使得扇轮120作旋转,而枢接在该轴承130的中央轴孔131的风扇轴心121亦旋转。
请参阅图2、3、4及5,该轴承130呈管状,具有一中央轴孔131、一外侧壁132,以及在该中央轴孔131与该外侧壁133之间的端面133,该轴承130的该轴孔131形成有一内集油凹槽134,该内集油凹槽134设有一内螺纹导油沟槽135[inner screw shape oil-guiding trench][如图4及5所示j,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可为左旋螺纹状〔Left-hand thread〕或右旋螺纹状〔Right-hand thread〕,使得在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内润滑油能随着轴心121的旋转被带动往上流布于该轴孔131,本实施例中,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为V型截面导油槽,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亦可为方形、圆弧形、梯形,其中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径向贯穿孔136与第二径向贯穿孔137,其贯通该轴承130的轴孔131与外侧壁132,此外,该轴承130的外侧壁132形成有一外集油凹槽138,该外集油凹槽138可为凹陷环槽或外螺纹集油沟槽,该外集油凹槽138与该第一径向贯穿孔136与第二径向贯穿孔137相连通。
请参阅图6,上述轴承130装设于一枢接座111,且该轴承130与该枢接座111为干涉的配合,使该外集油凹槽138与该枢接座111形成一外储油空间,并且不渗漏出润滑油,当该风扇轴心121作旋转时,润滑油沿着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流动,而旋动流布于该轴承130的轴孔131及该内集油凹槽134,不受轴承130的正、反或倾斜向的装设,当润滑油被风扇轴心121带动流动至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的一端〔上端],可经由第一径向贯穿孔136流动至该外集油凹槽138,而不易溢流至该轴承130的端面133,完全避免了以往润滑油被甩离至轴承而沿端面流失至轴承外部的缺点,而在该外集油凹槽138的润滑油可再经由该第二径向贯穿孔137、或其它沟槽回流至该内螺纹导油沟槽135的另一端[下端],达到润滑油不由轴承端面外溢的内循环回油的功效,可不需要装设习知设于风扇轴心与轴承之间的保油环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任何熟知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任何变化与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其轴承设于一风扇壳体上,该轴承具有一中央轴孔,且其与一风扇轴心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该轴承的轴孔内形成有一内集油凹槽,该内集油凹槽设一内螺纹导油沟槽,该内螺纹导油沟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径向贯穿孔与一第二径向贯穿孔,且在该轴承的外侧壁形成有一外集油凹槽,其与该第一径向贯穿孔与第二径向贯穿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内螺纹导油沟槽为左旋螺纹状或右旋螺纹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外集油凹槽为一外螺纹集油沟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风扇循环回油构造,其轴承设于一风扇壳体上,该轴承具有一中央轴孔,且其与一风扇轴心动配合,该轴承的轴孔内形成有一内集油凹槽,该内集油凹槽设一内螺纹导油沟槽,该内螺纹导油沟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径向贯穿孔与一第二径向贯穿孔,且在该轴承的外侧壁形成有一外集油凹槽,其与该第一径向贯穿孔与第二径向贯穿孔相连通。从而,可避免润滑油由该轴承的端面溢出,以达到该轴承的轴孔内循环回油。
文档编号F04D29/04GK2634156SQ0326657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日
发明者李念伦 申请人: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