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16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风扇模块(本文所述的“风扇模块”,是指多个风扇的组合体),该风扇模块的各扇框上设有一种承接件,该承接件可使风扇的驱动部在带动毂部及扇叶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得到缓冲。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为现有技术风扇模块1,如图所示该风扇11主要包含有扇框111、毂部112a、扇叶112b及驱动部113;其中该扇框111的入口处111a附近设有贯穿至出口处111b附近的安装孔111c,且该扇框111内设有毂部112a,该毂部112a的外周围环设有数个扇叶112b,且该毂部112a内则设有驱动部113,该驱动部113可为一马达,借由该驱动部113以使毂部112a及环设于毂部112a外周围的扇叶112b转动产生气流同时造成风压,以达到散热的功效。
请继续参阅图3,为现有技术风扇模块1设于承载装置2上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其中该承载装置2上设有挡板21,且于该挡板21上设有与安装孔111c相对应的螺孔211,借由螺锁组件211a穿过扇框111的安装孔111c而螺锁于挡板21的螺孔211上,以将风扇模块1螺固于承载装置2上。
该现有技术风扇模块1具有如下述的缺点(1)该现有技术风扇模块1于驱动部113运转时即会产生震动,此震动易干扰其邻近风扇11的正常运作。
(2)该现有技术风扇模块1于驱动部113运转时所造成的震动易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于扇框的外表面设承接件的风扇模块。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缓冲驱动部带动毂部及扇叶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的风扇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紧密设于承载装置上的风扇模块。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加强扇框的结构强度的风扇模块。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模块,其设于承载装置上,该风扇模块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风扇,该风扇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扇框、一个以上设于扇框内的毂部、一个以上设于毂部周围的扇叶及一个以上设于毂部内的驱动部,其中该扇框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凹陷部,且此凹陷部上至少设有一个以上具有减缓震动的承接件,当该扇框在设于承载装置上时,经由该扇框的承接件可使扇框紧密的设于承载装置上,能缓冲驱动部带动毂部及扇叶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
其中所述承接件可由一般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其形状如图所示,其包含壳体及防震组件,壳体与防震组件相接,形成多层结构。所述承接件其大小并没有严格限制,可根据风扇上开设的凹陷部来决定。其中该凹陷部为扇框外表面所开设的凹槽或扇框外表面向内削的容置空间。


图1为现有技术风扇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风扇模块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风扇模块设于承载装置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设于承载装置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为图8的前视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设于承载装置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1为图3的前视示意图;图12为图6的前视示意图;图13为图10的前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现有技术风扇模块;11风扇;111扇框;111a入口处;111b出口处;111c安装孔;112a毂部;112b扇叶;113驱动部;2承载装置;21挡板;211螺孔;211a螺锁组件;3风扇模块;31风扇;311扇框;311a入口处;311b出口处;311c安装孔;311d外表面;311e凹陷部;311f承接件;311g壳体;311h防震组件;312a毂部;312b扇叶;313驱动部;4承载装置;41挡板;411螺孔;411a螺锁组件;5风扇模块;51风扇;511扇框;511a入口处;511b出口处;511c安装孔;511d外表面;511e凹陷部;511f承接件;511g壳体;511h防震组件;512a毂部;512b扇叶;513驱动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模块,请参阅图4及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该风扇模块3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风扇31,且该风扇31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扇框311、一个以上设于扇框311内的毂部312a、一个以上设于毂部312a周围的扇叶312b及一个以上设于毂部312a内的驱动部313,其中该驱动部313可为一马达,而该扇框311的入口处311a附近设有贯穿至出口处311b附近的安装孔311c,且该扇框311的外表面311d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凹陷部311e,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凹陷部311e为扇框311外表面所开设的凹槽,且该凹陷部311e上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承接件311f,其中该承接件311f至少包含有由金属材质制成或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壳体311g及具有缓冲能力的防震组件311h,且该承接件311f可制作为一单体或由各单一的壳体311g及防震组件311h单体组装而形成。
所述承接件311f可由一般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其形状如图所示,包含有壳体311g及防震组件311h,其大小根据风扇上开设的凹陷部311e的大小来决定。
请继续参阅图6,为本发明风扇模块3设于承载装置4上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其中该承载装置4上设有挡板41,且于该挡板41上设有与安装孔311c相对应的螺孔411,借由螺锁组件411a穿过扇框311的安装孔311c而螺锁于挡板41的螺孔411上,以将风扇模块3螺固于承载装置4上。
当该扇框311设于承载装置4上时,经由该扇框311的承接件311f可使扇框311紧密的设于承载装置4上,以加强扇框311的结构强度及缓冲驱动部313带动毂部312a及扇叶312b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该风扇模块5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风扇51,且该风扇51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扇框511、一个以上设于扇框511内的毂部512a、一个以上设于毂部512a周围的扇叶512b及一个以上设于毂部512a内的驱动部513,其中该驱动部513可为一马达,而该扇框511的入口处511a附近设有贯穿至出口处511b附近的安装孔511c,且该扇框511的外表面511d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凹陷部511e,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凹陷部511e为扇框外表面511d向内削的容置空间,且该凹陷部511e上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具有缓冲能力的承接件511f,其中该承接件511f至少包含有由金属材质制成或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壳体511g及防震组件511h,且该承接件511f可一体成型,制作成包括壳体511g及防震组件511h的承接件511f单体,或由各自单一的壳体311g及防震组件311h单体组装而形成承接件511f组合体。
请继续参阅图10,为本发明风扇模块5设于承载装置4上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其中该承载装置4上设有挡板41,且于该挡板41上设有与安装孔511c相对应的螺孔411,借由螺锁组件411a穿过扇框511的安装孔511c而螺锁于挡板41的螺孔411上,以将风扇模块5螺固于承载装置4上。
当该扇框511设于承载装置4上时,经由该扇框511的承接件511f可使扇框511紧密的设于承载装置4上,以加强扇框511的结构强度及缓冲驱动部513带动毂部512a及扇叶512b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
请参阅图11、图12及图13,分别为图3的前视示意图、图6的前视示意图及图10的前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风扇模块1装设于相同大小的承载装置上,本发明利用设有凹陷部(311e、511e)的技术,使得本发明中原本与现有技术扇框111相同大小的扇框(311、511)的外表面内凹,以设有具有减缓震动的承接件,借以达到加强扇框的结构强度及缓冲驱动部带动毂部及扇叶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实确具功效的增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凡利用本发明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模块,其设于承载装置上,该风扇模块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风扇,该风扇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扇框、一个以上设于扇框内的毂部、一个以上设于毂部周围的扇叶及一个以上设于毂部内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凹陷部,且此凹陷部上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承接件,其中该扇框在设于承载装置上时,经由该扇框的承接件可使扇框紧密的设于承载装置上,以缓冲驱动部带动毂部及扇叶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中该承接件至少包含有壳体及防震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模块,其中该承接件可一体成型,制作成包括壳体及防震组件的承接件单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模块,其中该承接件是由壳体及防震组件组装而形成的组合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块,其中该壳体是由金属材质制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块,其中该壳体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中该凹陷部为扇框外表面所开设的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中该凹陷部为扇框外表面向内削的容置空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块,其可设于承载装置上,其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风扇,且该风扇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扇框、一个以上设于扇框内的毂部、一个以上设于毂部周围的扇叶及一个以上设于毂部内的驱动部;其中该扇框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凹陷部,且此凹陷部上至少设有一个以上具有缓冲减震的承接件,当该扇框在设于承载装置上时,经由该扇框的承接件可使扇框紧密地设于承载装置上,以使驱动部带动毂部及扇叶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得到缓冲。
文档编号F04D29/64GK1807900SQ20051000199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7日
发明者林志远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