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泵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795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联泵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联配置多个泵而成的多联泵单元。
背景技术
串联配置多个泵而成的多联泵单元,作为用于使各种液压传动装置动 作的液压源,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机械等中。
例如,在日本专利No.3781899中,提出了一种将活塞泵、次摆线泵以 及齿轮泵同芯地串联配置而成的多联泵单元。
详细而言,所述现有的多联泵单元具备泵轴;由所述泵轴旋转驱动 的活塞泵;具有可供所述活塞泵插通的开口的壳本体;在所述活塞泵被收 納在所迷壳本体内的状态下,以闭塞所述开口的方式与该壳本体连结的端 口部件;不可围绕轴线旋转地与所述泵轴连结的辅助泵轴;;故收纳在形成 于所述端口部件的凹部内、且由所述辅助泵轴旋转驱动的次摆线泵;由所 述辅助泵轴4t转驱动的齿轮泵;和以围绕所述齿轮泵的方式与所述端口部 件连结的齿轮泵罩。
该多联泵单元,能够使来自所述活塞泵、所述次摆线泵以及所述齿轮 泵的排出油各自独立地用于各种用途,从这一点来看是有利的,但是也存 在以下说明的问题。
在所述多联泵单元中所应该具备的泵的数量、以所迷各泵作为油压源 的排出端口的数量,因该多联泵单元所适用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即,既有必须都具备所述活塞泵、所述次摆线泵以及所述齿轮泵的情 况,也有根据用途只要具备所述活塞泵以及所述齿轮泵就足以的情况。 还有,通过来自所述次摆线泵的液压油动作的液压传动装置的数量也
根据用途而不同。
这样,应该具备的泵的数量、用于将来自一个泵的液压油向外部排出 的排出端口的优选数量,根据需要和/或规格而不同,但是在所迷专利文献 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中,如果不替换所述端口部件自身,就不能应对该规 格变更。
还有,在具备所述多个泵的多联泵单元中,不存在能够谋求对所述多 个泵的吸引油路以及排出油路高效地进行配管连接作业的多联泵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而做出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第 一以及第二泵沿着泵轴的轴线方向串联配置而成的多联泵单元,该多联泵 单元能够在仍然使用收纳所述第一泵的泵壳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向不具 备所述第二泵的方式、使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排出端口的数量不同 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另夕卜,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多个泵的多联泵单元, 该多联泵单元能够谋求对所述多个泵的吸引油路以及排出油路的配管连接 作业的高效化。
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一,提供一种多联泵单元,其具备与驱动 源动作地连结的泵轴、由所述泵轴驱动的第一泵、收纳所述第一泵的泵壳、 和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二泵,其特征在于,具备连结在所述泵壳中 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的油路部件;在所述泵壳以及所述油路部件的触 接面的一方或者两方,设置有收纳所述第二泵的凹部;在所述泵壳设置有 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的吸引油路、和第一泵用排出油路, 该吸引油路将通过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所迷第一泵的吸引口引 导,该第一泵用排出油路的基端部与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 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一泵用排出端口;在所迷油路部件上,设置有 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第二泵用排出端口。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因为在收纳第一泵的泵壳上形成相
对于该第一泵的吸引端口以及排出端口,并且在与所述泵壳连结的油路部 件上,设置由驱动所述第一泵的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笫二泵的排出端口,所 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具备所述第二泵的方式和不具备该第二泵的方式的规格 变更。
另外,通过替换所述油路部件,能够不变更其他部件地,变更所述笫 二泵的排出端口的数量。
优选,能够在所述油路部件设置多个所述笫二泵用排出端口,将控制 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的排出状态的阀安装于所述油路部件。
更加优选,能够将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设置在所述油路部件的 同一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迷油路部件,可以一体地具有与所述泵壳触 接的触接部;和从所述触接部以所述泵轴的轴线为基准向径向方向外方延 伸的延伸部。在该构成中,所述阀可以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
在所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油路部件具有阀部件,该阀部件 可装卸地连结在所述延伸部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端面 上。在该构成中,所述阀可以安装于所迷阀部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部件具有与所述泵壳触接的油踏^板、 和可装卸地连结在所迷油路板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端 面上的阀部件,该阀部件安装了所述阀。
在所述各种构成中,优选,所述吸引油路构成为,将从所述吸引端口 导入的液压油,除了导入所述第一泵的吸引口之外,还导入所述第二泵的 设置在的第一泵侧的端面上的第一吸引口 。
优选,可以具备以所述第二泵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泵的泵轴的轴 线方向的相反侧,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三泵;和以围绕所述第三泵 的方式与所述油路部件的外表面连结的第三泵用壳。
在该构成中,所迷吸引油路含有将从所迷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与 所述油路部件触接的触接面引导的第三泵用分路油路。在所述第三泵用壳 上设置有 一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触接的触接面开口、且另一端部与所
述第三泵的吸引口流体连接的第三泵用吸引油路;和一端部与所述笫三泵 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三泵用排出端口的 第三泵用排出油路。在所述油路部件形成有连通油路,该连通油路使所迷 第三泵用分路油路和第二泵的第二吸引口以及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流体 连接,该第二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吸引口的在泵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反侧。
更加优选,将所述第一泵用排出端口、所述第二泵用排出端口以及所 述第三泵用排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多联泵单元的同一面侧。
更加优选,所述凹部,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泵壳;所述笫三泵用吸 引油路的所述一端部被配置成,当沿着所述泵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该端 部与所述凹部或者所述笫三泵用分路油路的所迷另一端部的至少一方重 叠。
优选,所述笫一泵,可以具备不可围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持在所述 泵轴上的液压缸体;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所述液压缸体中的多个活塞; 能够围绕与所述泵轴垂直的摆动轴线摆动的可动斜板,其根据围绕所述摆 动轴线的偏转位置而^f吏所述多个活塞的滑动范围变更;和对所述可动斜板 向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最大偏转方向加载的加载部件。
所述加载部件纟皮收纳在所述泵壳中,使得该加载部件在前端部动作地 与所述可动斜板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泵轴大体平行。在所迷油路部件上, 安装有使所述加栽部件的基端部的位置变更的人为操作部件。
更加优选,所述第三泵的排出压力作用在该可动斜板上,使得与所述 加载部件的加载力相抗衡而使所述可动斜板围绕所述摆动轴线向中立侧偏 转。
另外,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其他的目的,提供一种多联泵单元,其具 备由与驱动源动作地连结的泵轴直接或者间接地驱动的多个泵,其特征在 于,具备以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单一的吸引端口、且另一端部分 别与所述多个泵的吸引口流体连接的方式进行分路的吸引油路,和一端部 分别与所述多个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分别在外表面开口而形 成多个排出端口的多个排出油路;所述多个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根据该构成,能够谋求对所述多个泵的吸引油路以及排出油路的配管 连接作业的高效化。


图l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外观图。
图2是图l所示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m-m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图3所示的多联泵单元的油压回路图。 图5是沿着图2中的V-V线的端面图。 图6是沿着图2中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着图2中的vn-vn线的剖面图。
图8是沿着图2中的VHM1线的端面图。
图9是沿着图2中的3X-K线的端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 附图,进行说明。
所述多联泵单元,具备由单一的驱动轴或者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多个 驱动轴所驱动的多个泵,使得能够将来自所述多个泵的液压油分别独立地 供给到液压传动装置。
图1中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l的外观图。
另外,图2以及图3表示所述多联泵单元1的剖面图。并且,图3表
示沿着图2中的m-m线的剖面。
还有,图4中表示所述多联泵单元i的油压回路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联泵单元具备有第一 第三泵。
具体而言,如图1~图4所示那样,所迷多联泵单元l,具备与驱动 源2 (参照图4 )动作地连结的泵轴10;由所述泵轴10旋转驱动的活塞泵 20,其作为所述第一泵起作用;收纳所述活塞泵20的泵壳30;作为所述 第二泵起作用的次摆线泵40;与所述泵壳30连结的油路部件50;作为第 三泵起作用的齿轮泵60;和以围绕所述齿轮泵60的方式与所述油路部件 50连结的齿轮泵罩70。
所述泵轴10,如图1 ~图3所示那样,在形成输入端部的第一端部11 向所述泵壳30的外方延伸的状态下,围绕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泵壳 3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泵轴10的第一端部11,通过飞轮3以及减振 器4(参照图1),与所述驱动源2的输出轴2a相连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迷泵轴10,它的在与所迷第一端部11相 反侧的第二端部12也向所述泵壳30的外方延伸(参照图2以及图3 )。
所述泵壳30,具备有在轴线方向一端侧设置有可供所述活塞泵20 插通的开口 31c的壳本体31;和以闭塞所述开口 31c的方式与所述壳本体 31连结的端口部件35。
所迷壳本体31,具有在与所述泵轴10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被该 泵轴10的所述第一端部11穿过的第一端壁31a、和从所述第一端壁31a 的周缘向轴线方向一端侧延伸的周壁31b,所述周壁31b的轴线方向一端 侧i殳成所述开口 31c。
另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l所示,所述泵壳本体31的所述笫一端 壁31a,连结在以围绕所述飞轮3的方式被所述驱动源2支撑的飞轮壳5 上,由此,所述多联泵单元l由所述驱动源2支撑。
所述端口部件35,与所述壳本体31 —起形成收纳所述活塞泵20的活 塞泵收纳空间,以闭塞所述开口 31c的方式可装卸地与所述壳本体31相连
结。
另夕卜,在所迷泵壳30上形成有包含所述活塞泵20的供排油路的油路。 关于该油路的详细情况,在之后说明。
所述活塞泵20,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具备由所迷泵轴10旋 转驱动的泵本体210、和形成了所述泵本体210的吸引口以及排出口的板
220。
所述泵本体210具备不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泵轴10上的液压缸 体211、和可在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所述液压缸体211中的多个活塞215。
所述液压缸体211,具有朝向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反侧的端面打开的 多个液压缸室,在该多个气缸室内分别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有所述多个 活塞215。
还有,在所述液压缸体211,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反一侧的端面上 形成有分别连通所述多个液压缸室的多个连通口 。
图5表示沿着图2中的V-V线的所id^220的端面图。 如图5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板220具有单一的吸引口
221、 和多个笫一以及第二排出口 225a、 225b。 通过具备该板2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能够将从所述
单一的吸引口 221吸引的油,经过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 225a、 225b, 排出到2个系统中。
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那样,在所述板220上形成有向径向方向 外方开口的凹部229,该板220通过卡入所述凹部229卡合的销228,不可 围绕轴线旋转地固定在所述端口部件35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是可以改变所述泵本体210的供排油 量的可变容积式泵。
详细而言,所述活塞泵20,如图2 图4所示,具有规划出所述多个 活塞215的滑动范围的可动斜板230。
所迷可动斜板230在与所述多个活塞215的自由端部直接或者间接地 触接的状态下,能够围绕与所述泵轴10垂直的摆动轴线摆动,使得能够根
据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偏转位置^f吏所述多个活塞215的滑动范围改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斜板230通过制动蹄与所述多个活
塞215的自由端部卡合。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
那样,具备对所述可动斜板230向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最大偏转方向加载
的加载部件240。
详细而言,所述可动斜板230,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插通有所述 泵轴10的开口部231,从所述开口部231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与所述多 个活塞215直接或者间接地卡合的活塞触接区域232,和从所述活塞触接 区域232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延伸区域233。
而且,所述加载部件240,被收纳于所迷泵壳30中,使得该加载部件 在前端部与所述第一延伸区域233直接或者间接地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泵 轴10大体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泵20构成为,能够通过人为操作来调整所 述加栽部件240的初始加栽力。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螺旋弹簧作为所述加载 部件240 4吏用。
所述螺旋弹簧,前端部通过第 一弹簧支架部件241与所述可动斜板230 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233卡合,而且基端部与第二弹簧支架部件242卡合, 该第二弹簧支架部件被液密且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形成于所述端口部 件35的贯通孔中。
另一方面,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连结的所述油路部件50上,在与所 述贯通孔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前端部与所述第二弹簧支架部件242卡合、 且基端部向外方延伸的人为操作部件245。
所述人为操作部件245,可以进行自身的轴线方向位置变更操作,通 过变更该人为操作部件245的轴线方向位置,改变所述第二弹簧支架部件 242的轴线方向位置,由此,能够调整所述螺旋弹簧的初始加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人为操作部件245,使用螺栓以及
螺母。
使所述可动斜板230的所述摆动轴线,以所述泵轴10的轴线为基准, 向接近所述加载部件240的一侧变位。
通过具备该构成,伴随着所述泵轴10的转速提高,所述泵本体210 的排出压力上升,相应地,通过所述多个活塞215使所述可动斜板230与 所述加载部件240的加载力相抗衡,向中立侧偏转。
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所述泵轴10的转速提高,所述泵本体210 的排出压力上升至不必要的压力。
所述次摆线泵40构成为,在与所述活塞泵20同芯的状态下被所述泵 轴IO驱动而动作。
具体而言,所述次摆线泵40,在被收纳于形成在所述泵壳30与所述 油路部件50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双方上的凹部45内的状态下,被所述泵 轴10动作地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部件50,如上所述,与所述端口部件35 相连结。在该方式中,所述凹部45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和所述油路部 件50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双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凹部45形成于所 述端口部件35,所述次摆线泵40,在被收纳于形成在所述端口部件35上 的所述凹部45内的状态下,由所述泵轴IO驱动.
所述油路部件50,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 45的状态下,可装卸地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连结。
关于所述油路部件50的详细构成,在后叙述。
所述齿轮泵60,在与所述活塞泵20以及所述次摆线泵40同芯的状态 下,由所述泵轴IO动作地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所述泵轴10的所述第 二端部12,通过联轴器66不可围绕轴线相对旋转地连结有旋转轴65。
并且,所述齿轮泵60由所述旋转轴65驱动。
所述齿轮泵罩70,在围绕所述齿轮泵60的状态下,可装卸地连结于
所述油路部件50中的与所述端口部件35相反侧的端面。 在此,对于形成于所述泵壳30的所述油路进行说明。 在所述泵壳30设置有 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 400P的
吸引油路400;和基端部与所述活塞泵20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
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活塞泵用排出端口 410P的活塞泵用排出油路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5所示那样,所述吸引油路400以及
所迷活塞泵用排出油路410,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
所述吸引油路400,如图3所示那样,构成为将通过所述吸引端口
400P导入的液压油向所述活塞泵20的所述吸引口 221引导,并且还将所
述液压油向所述次摆线泵40的吸引口 41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吸引口 61引导。
详细而言,所述吸引油路400的另一端部,如图3所示那样,分路为 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以及齿轮泵用分路油路 404这三个油路。
即,所述吸引油路400包含有 一端部在所述端口部件35的外表面开 口而形成所述吸引端口 400P的主油路401;和各自的基端部与所迷主油路 401流体连接的所述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所述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 以及所述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
所述主油路401,在与所述泵轴10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以基端部与所述主油路401流体连接、 且前端部与所^220的吸引口 221流体连接的方式,在相对于所述主油 路401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以基端部与所述主油路401流体连接、 且前端部与设置在所述次摆线泵40中靠所述活塞泵20侧的端面上的第一 吸引口 41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主油路40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以基端部与所述主油路401流体连接、 且前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的方式,在相对于所述主 油路401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所述活塞泵20,具有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 225a、225b。 因此,所述活塞泵用排出油路410,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包含 有基端部与所述第一排出口 225a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 成活塞泵用第一排出端口 411P的活塞泵用第一排出油路411;和基端部与 所述第二排出口 225b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活塞泵用第 二排出端口 412P的活塞泵用第二排出油路412。
接下来,对于所述油路部件5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6以及图7中,分别表示沿着图2中的vi-vi线以及vn-vn线的所
述油路部件50的剖面图。
如图3以及图6所示那样,在所述油路部件50形成有次摆线泵用排出 油路420,该油路,其基端部与所述次摆线泵40的排出口 43流体连接、 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 420P(参照图2以及图 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次摆线泵40收纳于形成在所迷泵壳 30 (图示的方式中为所述端口部件35)和所述油路部件50的触接面的一 方或者双方(图示的方式中为所述端口部件35与所述油路部件50的触接 面)的凹部45,并且以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45的方式使所述油路部件50 与所述泵壳30连结,进而在所述油路部件50上设置有将所述次摆线泵40 作为油压源的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 420P。
根据该构成,通过仅将所述油路部件50变更为液密地闭塞所述凹部 45的闭塞板(没有图示),就能够在仍然利用所述泵壳30的情况下,进 行从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向不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因此,既能实现尽可能的部件通用化,又能够容易地得到对应各种规 格的泵单元。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所述次摆线泵用吸引油路403和 所述活塞泵用吸引油路402都从形成于所述泵壳30 (图示的方式中为所述 端口部件35)的所述主油路401分路。
因此,通过仅将所述油路部件50变更为所述闭塞板,就可以在不变更 与所述吸引端口 400P流体连接的吸引侧的配管的情况下,从具备所述次 摆线泵40的方式向去除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变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油 路部件50上安装有控制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 420P的排出状态的阀 431、 432。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部件50,如图1以及图2所示 那样,具备可装卸地与所述泵壳30连结的油路板51、和可装卸地与所 述油路板51连结的阀部件55。
在图8以及图9中,分别表示沿着图2中的VI-環线以及IX-IX线的端 面图。
如图1、图2以及图6 图8所示那样,所述油路板51具有与所述 泵壳30触接的触接部52;和从所述触接部52以所述泵轴10的轴线为基 准向径向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53。
并且,所述阀部件55,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与所述延伸部53 相连结。
优选,所述阀部件55连结在所述油路板51的端面中的与所述泵壳30 触接的端面相同的端面上。
通过具备该构成,能够将所述阀部件55配置于由所述飞轮壳5、所述 泵壳30以及所述油路板51所划分的静区内(参照图l)。
在所述油路板51上形成有油路板侧排出油路420a,该油路形成所述 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的一部分。
所述油路板侧排出油路420a,如图6所示那样,基端部与所述次摆线 泵40的排出口 43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与所述阀部件55触接的触接面开 d 。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阀部件55上,作 为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 420P,设置有次摆线泵用第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 423P。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阀部件55设置有 一端部在与所 述油路板51触接的触接面开口并与所述油路板侧排出油路流体连接的第 一分路油路421a; —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一排出端口 421P的 第一排出油路421b;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以及所述第一排 出油路421b之间连通或者断开的第一切换阀431; —端部通过单向阀435 与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流体连接的第二分路油路422a; —端部在外表 面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二排出端口 422P的第二排出油路422b;选择性地使 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以及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之间连通或者断开的 第二切换阀432;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流体连接、且另一端 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三排出端口 423P的第三分路油路423a。
在该构成中,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21b、所述 第二分路油路422a、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以及所述第三分路油路423a, 与所述油路板侧排出油路420a共同形成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
优选,将所述第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设置在同一面 (参照图1)。
通过具备该构成,能够谋求对所述第一~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的配管作业的高效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阀部件55安装有设定所述次摆线泵用 排出油路420的油压的溢流阀438。
具体而言,在所述阀部件55,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有一端部与所述 第一分路油路421a流体连接的油压设定油路425,所述溢流阀438插入于 所述油压i殳定油路425。
所述油压设定油路425的另一端,以在与所述油路板51触接的触接面 上开口的方式,与形成于所述阀部件55的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流体连接。
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通过形成于所述油路板51的油路板侧返 回油路445以及连通油路450 (参照图6以及图7),与所述次摆线泵40 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吸引口流体连接。
另外,关于所述连通油路450的详细构成,在后叙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换阀431构成为,能够获得使所述第 一分路油路421a与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21b流体连接、从所述第一排出端 口 421P排出液压油的液压油排出状态,和使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端口 421P 流入的返回油向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返回的液压油返回状态。
同样地,所述第二切换阀432构成为,能够获得使所述第二分路油 路422a与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流体连接、从所述第二排出端口 422P 排出液压油的液压油排出状态,和使通过所述第二排出端口 422P流入的 返回油向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返回的液压油返回状态。
详细而言,在所述阀部件55,还形成有 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切换阀431 的一次侧流体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流体连接的第 一返回油路441;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切换阀432的一次侧流体连接、且 另一端部与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路440流体连接的第二返回油路442。
并且,所述第一切换阀431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获得使所述第一 分路油路421a与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21b流体连接、且闭塞所述第一返回 油路441的 一端部的排出位置;和闭塞所述第 一分路油路421a的另 一端部、 且使所述第一排出油路441与所述第一返回油路421b流体连接的返回位 置。
同样地,所述第二切换阀432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获得使所述第 二分路油路422a与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流体连接、且闭塞所述第二返 回油路442的一端部的排出位置;和闭塞所述第二分路油路422a的另一端 部、且使所述第二排出油路422b与所述第二返回油路442流体连接的返回 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9所示那样,在所述阀部件55还形成 有 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分路油路421a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 而形成测量端口 429P的第四分路油路429。
所述测量端口 429P,用于测定所述次摆线泵40的排出压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所述油路部件50构成为,由相互 独立的所述油路板51以及所述阀部件55形成,在所述阀部件55上安装所
述阀431、 432,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10所示那样,具备一体地具有所
述油路板51以及所述阀部件55的油路部件50,,在该单一的油路部件50,
安装所述阀431、 432。
在此,对形成于所述油路板51的所述连通油路45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那样,所述连通油路450,以一端部与所述齿轮泵用分路
油路404的前端部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
所述连通油路450的另一端部,和设置在所述次摆线泵40的与所述第 一吸引口 41相反侧的第二吸引口 42流体连接,并且在与所述齿轮泵罩70 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即,所述连通油路450构成为,将从所述齿轮泵用分路油路404送来 的油向所述次摆线泵40的所述第二吸引口 42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所述吸 引口61引导。
还有,所述油路板侧返回油路445, 一端部以与所述阀部件侧返回油 路440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阀部件55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且另一端部 与所述连通油路450流体连接(参照图6以及图7)。
接下来,对于形成于所述齿轮泵罩70的油路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齿轮泵罩70形成有 一端部以与所 述连通油路450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 且另一端部与所述齿轮泵60的吸引口 61流体连接的齿轮泵用吸引油路 461;和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齿轮泵用排出端口 460P的齿轮泵用排 出油路4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收纳所述次摆线泵40的所述凹部45的 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泵壳30。
在该方式中,优选,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461的一端部,以当沿着 所述泵轴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其与所述凹部45或者所述第三泵用分路 油路404的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相重叠的方式进^f亍配置。
通过具备该构成,在不需要所述次摆线泵40的情况下,只要去除该次
摆线泵40以及所述油路部件50,使所述齿轮泵軍70与所述泵壳30相连 结,就能够容易地变更为只具备所述活塞泵20以及所述齿轮泵60的规格。 优选,能够将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端口 411P、 412P、所 述次摆线泵用笫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 排出端口 460P在内的所有排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多联泵单元1的同一面 侧(参照图1)。
通过具备该构成,能够使与所述排出端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 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配管的高效的配置。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所述加载部件240向最大偏转方向加载的 所述可动斜板230构成为,除了所述活塞泵20的排出压力上升之外,在所 述齿轮泵60的排出压力上升时,也向中立侧偏转。
即,所述多联泵单元l,如图4所示那样,在所述构成的基础上,具
路470。
具体而言,所迷可动斜板230,如图2所示那样,以所述泵轴10为基 准,在和所述第一延伸区域233的相反侧具有第二延伸区域234。
所述中立侧返回管路470,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具备形成于 所述齿轮泵罩70的齿轮泵罩侧中立返回油路471,该油路,基端部与所述 齿轮泵用排出油路462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 接面开口;形成于所述油路部件50的油路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472,该油 路,基端部以与所述齿轮泵罩侧中立返回油路471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所 述齿轮泵罩7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且前端部在与所述端口部件35触接的 触接面开口;形成于所述端口部件35的端口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473,该 油路,基端部以与所述油路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472流体连接的方式在与 所述油路部件50触接的触接面开口 、且前端部在所述泵壳30的内部空间 开口;配管部件474,该部件具有基端部与所述端口部件侧中立返回油路 473流体连接、且前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延伸区域234开口的油路;和推动 部件475,该部件在前端部与所述可动斜板230的第二延伸区域234卡合
的状态下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于所述配管部件474的油路中。
另外,在所述配管部件474的所述油路,插入有带节流孔的插塞476。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其他的实施方 式进行i兌明。
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的剖面图,表示对应于图 2的剖面图。
另外,图中,对和所述实施方式1中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并 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如图11所示,在所述实施方式 1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中,取代所述油路部件50而具备油路部件50B。
所述油路部件50B具备具有实质上和所述油路板51中的所述触接 部52相同的构成的油路板51B;和具有实质上和所述阀部件55相同的构 成、且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油路板51B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10的轴线垂 直的方向的端面上的阀部件55B。
在该多联泵单元1B中,通过仅将所述油路部件50B变更为液密地闭 塞所述凹部45的闭塞板(没有图示),就能够在仍然利用所述泵壳30的 情况下,进行从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向不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 方式的规格变更。
由此,既能谋求尽可能的部件通用化,又能够容易地得到对应各种规 格的泵单元。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也可以和所述实施方式l 同样地构成为,所述活塞泵20、所述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齿轮泵60通过 通用的所述吸引油路400吸引液压油,而且,可以构成为如图11所示那样, 将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端口 411P、 412P、所述次摆线泵用第 一-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排出端口 460P在 内的所有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对所述吸引油路的外部配管连接作业以及与所述
排出端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 配管的高效的配置。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B,也和所述实施方式l同样 地,设置有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且安 装有所述阀431、 432的所述阀部件55B相对于所述油路板51B可装卸地 连结。
因此,通过仅仅更换所述阀部件55B,就能够容易地变更所述次摆线 泵用排出端口的数量。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另外的其他实 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C的剖面图,表示对应于图 2的剖面图。
另外,图中,对和所述实施方式1或者2中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 号,并省略对其的"i兑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C,如图12所示,在所述实施方式 1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中,取代所述油路部件50而具备油路部件50C。
所述油路部件50C具有可装卸地与所述泵壳30连结的油路板51C; 和设置有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且安装 有所述阀431、 432的阀部件55C。
所述油路板51C,和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地,以将所述次摆线泵40收 纳于该油路板和所述泵壳30之间的状态,可装卸地连结于该泵壳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路板51C,具有当沿着所述泵轴IO的轴线方 向观察时对应于所述泵壳30的形状。
所迷阀部件55C,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泵罩70中的与所述油路板 51C相反侧的端面。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遍及所述油路 板51C、所述齿轮泵罩70以及所述阀部件55C而形成。
在该多联泵单元l C中,同样通过仅将所述油路板50 C变更为液密 地闭塞所述凹部45的闭塞板(没有图示),就能够在仍然利用所述泵壳 30的情况下,进行从具备所述次摆线泵40的方式向不具备所述次摆线泵 40的方式的规格变更。
因此,既能谋求尽可能的部件通用化,又能够容易地得到对应各种规 格的泵单元。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 C,也可以与所述实施方式l 以及2同样地,构成为所述活塞泵20、所述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齿轮泵 60通过通用的所述吸引油路400吸引液压油,而且可以构成为,如图11 所示那样,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端口 411P、 412P、所述次摆 线泵用第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排出端 口 460P在内的所有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对所述吸引油路的外部配管连接作业以及与所述 排出端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 配管的高效的配置。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C,设置有所述次摆线泵用第 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且安装有所述阀431、 432的所述 阀部件55 C相对于所述齿轮泵罩70可装卸地连结。
因此,通过仅仅更换所述阀部件55C,就能够容易地变更所述次摆线 泵用排出端口的数量。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的另外的其他实 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D的剖面图,表示对应于图 2的剖面图。
另外,图中,对和所述实施方式1~3中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 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D,就将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 第三
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i史置于收纳所述活塞泵20的泵壳30D这一点 而言,与所述实施方式1 3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 1C不同。
具体而言,所述多联泵单元1D是,在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联 泵单元1中,取代所述泵壳30而具有泵壳30D,而且取代所述油路部件 50而具备油路部件50D。
所述泵壳30D,如图13所示那样,具有所述壳本体31;和以闭塞 所述壳本体31的所述开口 31c的方式,可装卸地连结于该壳本体31的端 口部件35D。
所述端口部件35D,具有在闭塞所述开口 31c的同时与所述壳本体 31触接的触接部36D;和从所述触接部36D以所述泵轴10的轴线为基准 向径向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37D。
在所述端口部件35D,形成有所述吸引油路400以及所述活塞泵用排 出油路410,而且还形成有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
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油路420,基端部与被收纳在所述触接部36D和 所述油路部件50D之间的所述次摆线泵40的排出口流体连接,而且前端 部在所述延伸部37D上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有所述次摆线泵用排出端口 420P。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那样,所述阀431、 432安装于 所述延伸部37D。
所述油路部件50D,具有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泵壳30D的油路板51D。 所述油路板51D,以将所述次摆线泵40收纳于该油路板和所述端口部 件35D之间的状态,可装卸地连结于所述端口部件35D。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1D,和所述实施方式1以及2同样地, 可以构成为所述活塞泵20、所述次摆线泵40以及所述齿轮泵60通过通用 的所述吸引油路400吸引、^a油,而且,可以构成为含所述活塞泵用第一 以及第二排出端口 411P、412P、所述次摆线泵用笫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以及所述齿轮泵用排出端口 460P在内的所有排出端口朝向同 一方向。 因此,能够使对所述吸引油路的外部配管连接作业以及与所述排出端 口流体连接的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该外部配管的 高效的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端口部件35D设置了所迷次摆线泵用 第一-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如图14 所示那样,在壳本体31D设置所述次摆线泵用第一 第三排出端口 421P、 422P、 423P。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联泵单元,具备与驱动源动作地连结的泵轴、由所述泵轴驱动的第一泵、收纳所述第一泵的泵壳、和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二泵,其特征在于,具备连结在所述泵壳中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的油路部件;在所述泵壳以及所述油路部件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两方,设置有收纳所述第二泵的凹部;在所述泵壳设置有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的吸引油路,其将通过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所述第一泵的吸引口引导;和第一泵用排出油路,其基端部与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一泵用排出端口;在所述油路部件上,设置有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第二泵用排出端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路部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泵用排出端口 ,在所述油路部件上安装有控制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的排出状态的阀。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泵用排出端口被设置在所迷油路部件的同一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部件一体地具有与所述泵壳触接的触接部、和从所述触接部以所述泵轴的轴线为基准向径向方向外方延伸的^/f申部; 所述阀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部件具有阀部件,该阀部件可装卸地连结在所述延伸部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端面上; 所述阀安装在所迷阀部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部件具有与所述泵壳触接的油路板、和可装卸地连结在所 述油路板中的朝向与所述泵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端面上的阀部件,该阀 部件安装了所述阀。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油路构成为,将从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除了导入所述第一泵的吸引口之外,还导入所述第二泵的设置在第一泵侧的端面上的 第一吸引口。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以所迷第二泵为基准在与所述第一泵的泵轴的轴线方向的相反 侧,由所述泵轴动作地驱动的第三泵;和以围绕所述第三泵的方式与所述 油路部件的外表面连结的第三泵用壳;所述吸引油路含有将从所述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与所述油路部件 触接的触接面引导的第三泵用分路油路;在所述第三泵用壳上,设置有 一端部在与所述油路部件触接的触接 面开口、且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泵的吸引口流体连接的第三泵用吸引油路, 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 成第三泵用排出端口的第三泵用排出油路;在所述油路部件形成有连通油路,该连通油路使所迷第三泵用分路油 路和第二泵的第二吸引口以及所述第三泵用吸引口流体连接,该第二吸引 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吸引口在泵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反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用排出端口 、所迷第二泵用排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三泵用排 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多联泵单元的同一面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泵壳;所述第三泵用吸引油路的所述一端部4皮配置成,当沿着所迷泵轴的轴 线方向观察时,该端部与所述凹部或者所述第三泵用分路油路的所述另一 端部的至少一方重叠。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具备不能围绕轴线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泵轴上的液压 缸体;可轴线方向滑动地收纳在所述液压缸体中的多个活塞;能够围绕与 所述泵轴垂直的摆动轴线摆动的可动斜板,其根据围绕所述摆动轴线的偏 转位置而使所述多个活塞的滑动范围变更;和对所述可动斜板向围绕所述 摆动轴线的最大偏转方向加载的加栽部件;所述加载部件被收纳在所述泵壳中,使得该加载部件在前端部动作地 与所述可动斜板卡合的状态下与所述泵轴大体平行;在所述油路部件,安装有使所述加载部件的基端部的位置变更的人为 操作部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记载的多联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泵的排出压力作用在该可动斜板上,使得与所述加栽部件的加载力相抗衡而使所述可动斜板围绕所述摆动轴线向中立侧偏转。
13. —种多联泵单元,具备由与驱动源动作地连结的泵轴直接或者间 接地驱动的多个泵,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单一的吸引端口、且另一端部分 别与所述多个泵的吸引口流体连接的方式进行分路的吸引油路;和一端部 分别与所述多个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另一端部分别在外表面开口而形 成多个排出端口的多个排出油路;所述多个排出端口朝向同一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第一以及第二泵沿着泵轴的轴线方向串联配置而成的多联泵单元,其可容易地进行向去除所述第二泵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泵的排出端口的数量变更的方式的规格变更。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联泵单元,在收纳第一泵的泵壳中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面上连结油路部件;在泵壳以及油路部件的触接面的一方或者双方设置收纳第二泵的凹部;在泵壳设置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吸引端口的吸引油路、和第一泵用排出油路,该吸引油路将经由吸引端口导入的液压油向第一泵的吸引口引导,该排出油路的基端部与第一泵的排出口流体连接、且前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一泵用排出端口;在油路部件设置以所述第二泵作为油压源的第二泵用排出端口。
文档编号F04B23/08GK101113727SQ20071012686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4日
发明者大桥良太, 望月安久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