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095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浆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浆泵,特别是一种用于输送流动性浆体或用作高 压水泵使用的压浆泵。
背景技术
参见图ll,现有的压浆泵,泵体103与减速箱104分开,并分别与支撑 架101连接,电动机/柴油机100通过联轴器105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通 过传动机构102与泵体传动连接。该结构的压浆泵整体结构松散,占用空间 大,安装定位难度大,减速箱箱体由左右壳体连接而成,拆卸维修时,需先
把传动机构拆下,为维修人员带来极大不便;传动机构的曲臂与蜗轮轴连接 的轴套段短小,连接强度弱,容易断裂;蜗轮轴与减速箱箱体之间的油封与
蜗轮轴表面接触,且只有一个, 一旦油封受损,就需要及时维修,维修成本
增加;泵体内的活塞缸上密封胶圈只设置有一个,抗压能力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的压 浆泵,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压浆泵,包括设置有进浆口和出浆口的泵体、与电 动机连接的减速箱以及分别与泵体活塞杆和减速箱相接的传动机构,其特征 是泵体通过连接件与减速箱固定连接,减速箱连接在支撑架上。
所述减速箱的箱体由上盖和底座连接成,上盖和底座前端面分别设置有 至少一个凸台,凸台端面设置有螺杆,与泵体后端连接为一体,泵体后端对 应螺杆设置有联接孔。
所述泵体内设置有上中下三层,上层设置有进浆阀门和出浆阀门,中层 分别设置有进浆室、第一压浆室和第二压浆室,下层设置有活塞缸;进浆阀 门连通进浆室和压浆室,出浆阀门连通压浆室和出浆口,进浆室设置有一个, 外侧设置有进浆口,进浆口的进浆曲管呈z形,第一、第二压浆室分别与 两个进浆阀门连通;活塞缸卧放设置,包括缸套、活塞和活塞杆,缸套两端 开放,分别与中层的第一、第二压浆室连通,并通过活塞隔开,活塞由活塞 胶圏和活塞夹件组合构成并滑动设置在缸套内,活塞夹件中心与活塞杆固定 连接,活塞杆另一端伸出泵体前盖外与传动机构连接。进浆口的进浆曲管呈 z形,可增大与连杆之间的空间,操作更安全。
所述进浆阀门和出浆阀门均釆用浮球闽,包括阀座、阀球和阀球罩,阀球罩呈笼状,上部为圆环或圆盖板,与泵体顶盖连接,下部为圆环,与闽座 连接,上部和下部之间通过立柱连接,立柱设置有三根或以上,之间形成有 孔隙,阀球设置在阀球罩内并上下移动。该阀球罩的过浆空间大,降低堵塞 几率,且便于清洁,
所述活塞胶圈截面呈梯形,有两个或以上,夹紧设置在活塞夹件之间; 泵体前盖呈凹字形,凹部形成密封室,通过密封胶圈与活塞杆密封连接,密 封胶圈截面呈平行四边形或菱形,通过调节螺母定位在密封室内;泵体顶部 和后端分别通过顶盖和后盖密封连接。适当增加活塞胶圏,可提高活塞的受 压能力。
所述减速箱为下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箱体内的蜗杆设置在下方,蜗轮 设置在上方;电动机为卧式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下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传动 连接。或者,所述减速箱为上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箱体内的蜗杆设置在上 方,蜗轮设置在下方;电动机为平卧放置的立式电动机直接与上置式蜗杆蜗 轮减速箱传动连接。
所述蜗轮的蜗轮轴两端穿出减速箱箱体左右两侧,与左右对称的传动机 构连接;传动机构包括曲臂、连杆和横杆,曲臂一端与蜗轮轴连接,曲臂另 一端通过曲臂轴、连杆轴承与连杆端部的连杆轴承套相接,并通过带槽螺母 定位,或在曲臂轴和横杆两端的轴上设置一沟槽,沟槽内设置有轴挡圈,并 在轴端处设置有压板和第二压紧螺丝,以防连杆轴承脱落;连杆轴承端面与 连杆压盖相接,横杆呈直棒状或葫芦形的棒状,两端与左右两连杆连接,中 部与活塞杆外端固定连接,中部两旁设置有导向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导 向杆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泵体上。
所述蜗轮轴套设有轴承与减速箱连接,曲臂的轴套段与蜗轮轴连接,轴
套段延伸至轴承端面,蜗轮轴穿入轴套段内,端部通过压紧螺丝和键与曲臂
固定连接,曲臂与箱体之间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油封,并通过压盖固定,压
盖向外凸出,内设有油封容纳腔,油封的封油面与曲臂轴套外圆面接触。轴
套段延长,可提高与蜗轮轴连接的强度;油封数量越多,使用时间越长,减
少维修次数,降低维修成本。
所述支撑架呈雪橇状,由管钢、槽钢和/或角钢制成;支撑架上可设置有 把手,使用更方便
i实用新型的泵体直接与减速箱连接,提高安装精度,方便拆卸,使整
机结构轻便;另外,压浆泵还可应用在水利建设与维护、农业、建筑、工业 等场合。其结构简单合理、维修方便、增压效果明显、造价成本底、寿命长、 体积小、质量轻、不易堵塞、适用范围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 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泵体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泵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胶圈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速箱、泵体和传动机构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放大及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曲臂轴与连杆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IO为图9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压浆泵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为进浆阀门、2为出浆阀门、3为泵体、4为缸套、5为活塞、6 为进浆室、7为阀座、8为阀球、9为阀球罩、9.1为下部、9.2为上部、9.3 为立柱、IO为前盖、ll为密封胶圈、12为连接孔、13为出浆口、 14为进 浆口、 15为活塞杆、16为调节螺母、17.1为第一压浆室、17.2为第二压浆 室、18为活塞夹、19为活塞胶圏、20为后盖、21为顶盖、22为卧式电动 机、22,为立式电动机、23为支撑架、23.1为把手、24为导向杆、25为传 动机构、26为下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26.1为凸台、26.2为上盖、26.3为 底座、26'为上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27为压盖、28为曲臂、28.1为轴套 段、29为连杆轴承套、30为连杆、31为横杆、32为导向套、33为联轴器、 34为蜗轮轴、35为轴承、36为压紧螺丝、37为连杆压盖、38为带槽螺母、 39为连杆轴承、40为曲臂轴、40,为曲臂轴、40.1,为沟槽、41为油封、 42为第二压紧螺丝、43为压板、44为轴挡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l,本压浆泵,包括设置有进浆口 14和出浆口 13的泵体3、与 电动机连接的减速箱以及分别与泵体活塞杆15和减速箱相接的传动机构 25,减速箱为下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26,箱体由上盖26.2和底座26.3连接 成,上盖和底座前端面分别设置有两个凸台26.1,凸台端面设置有螺杆,与 泵体后端连接为一体,泵体后端对应螺杆设置有联接孔12;箱体内的蜗杆 设置在下方,蜗轮设置在上方。电动机为卧式电动机22通过联轴器33与下 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传动连接。下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26和卧式电动机22 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3上。支撑架23呈雪橇状,由管钢、槽钢和/或角 钢制成;支撑架上可设置有把手23.1。
参见图3-图5,泵体3内设置有上中下三层,上层设置有进浆阀门l和出浆阀门2,中层分别设置有进浆室6、第一压浆室17.1和第二压浆室17.2, 下层设置有活塞缸;进浆阀门连通进浆室和压浆室,出浆阀门连通压浆室和 出浆口 13,进浆室设置有一个,外侧设置有进浆口 14,进浆口的进浆曲管 呈Z形,第一、第二压浆室分别与两个进浆阀门l连通;活塞缸卧放设置, 包括缸套4、活塞5和活塞杆15,缸套两端开放,分别与中层的第一、第二 压浆室连通,并通过活塞隔开,活塞由活塞胶圈19和活塞夹件18组合构成 并滑动设置在缸套内,活塞夹件中心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活塞杆另一端伸出 泵体前盖10外与传动机构连接。进浆阀门l和出浆阀门2均采用浮球闽, 包括阀座7、阀球8和阀球罩9,阀球罩呈笼状,上部9.2为圆环,与泵体3 顶盖21(见图1)连接,下部9.1为圆环,与阀座连接,上部和下部之间通 过立柱9.3连接,立柱设置有三根或以上,之间形成有孔隙,阀球设置在闽 球罩内并上下移动。活塞胶圈19截面呈梯形,有两个或以上,夹紧设置在 活塞夹件18之间;泵体前盖呈凹字形,凹部形成密封室,通过密封胶圈ll 与活塞杆密封连接,密封胶圈截面呈平行四边形或菱形,通过调节螺母16 定位在密封室内;泵体顶部和后端分别通过顶盖21和后盖20密封连接。
参见图7和图8,蜗轮的蜗轮轴34两端穿出减速箱箱体左右两侧,与左 右对称的传动机构25连接;传动机构包括曲臂28、连杆30和横杆31,曲 臂一端与蜗轮轴连接,曲臂另一端通过曲臂轴40、连杆轴承39与连杆端部 的连杆轴承套29相接,并通过带槽螺母38定位,或在曲臂轴40'和横杆 两端的轴上设置一沟槽40.1',沟槽内设置有轴挡圈44,并在轴端处设置有 压板43和第二压紧螺丝42,见图9和图10;连杆轴承端面与连杆压盖37 相接,横杆呈直棒状或葫,形的棒状,两端与左右两连杆连接,中部与活塞 杆15外端固定连接,中部两旁设置有导向套32,与导向杆24滑动连接, 导向杆另 一端固定设置在泵体3上。蜗轮轴34套设有轴承35与减速箱26 连接,曲臂28的轴套段28.1与蜗轮轴连接,轴套段延伸至轴承端面,蜗轮 轴穿入轴套段内,端部通过压紧螺丝36和键(图中未示出)与曲臂固定连 接,曲臂与箱体之间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油封41,并通过压盖27固定,压 盖向外凸出,内设有油封容纳腔,油封的封油面与曲臂轴套外圆面接触。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减速箱为上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26,,箱体内的蜗杆设置在 上方,蜗轮设置在下方;电动机为平卧放置的立式电动机22,直接与上置 式蜗杆蜗轮减速箱传动连接。蜗杆蜗轮减速箱26'的底部与支撑架23'固 定连接,支撑架呈雪橇状,由管钢、槽钢和/或角钢制成。其它未述部分同 第一实施例。
权利要求1. 一种压浆泵,包括设置有进浆口(14)和出浆口(13)的泵体(3)、与电动机连接的减速箱以及分别与泵体活塞杆(15)和减速箱相接的传动机构(25),其特征是泵体通过连接件与减速箱固定连接,减速箱连接在支撑架(23)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箱的箱体由上盖 (26.2)和底座(26.3)连接成,上盖和底座前端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 (26.1),凸台端面设置有螺杆,与泵体后端连接为一体,泵体后端对应螺杆设置有联接孔(12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泵体(3)内设置有上中 下三层,上层设置有进浆阀门(l)和出浆阀门(2),中层分别设置有进浆室(6)、第一压浆室(17.1)和第二压浆室(17.2),下层设置有活塞缸;进浆 闽门连通进浆室和压浆室,出浆阀门连通压浆室和出浆口,进浆室设置有一 个,外侧设置有进浆口,进浆口的进浆曲管呈Z形,第一、第二压浆室分别 与两个进浆阀门连通;活塞缸卧放设置,包括缸套(4)、活塞(5)和活塞杆(15),缸套两端开放,分别与中层的第一、第二压浆室连通,并通过活塞隔 开,活塞由活塞胶圈(19)和活塞夹件(18)组合构成并滑动设置在缸套内, 活塞夹件中心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活塞杆另一端伸出泵体前盖(10)外与传 动机构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进浆阀门(1)和出浆阀 门(2)均釆用浮球阀,包括阀座(7)、阀球(8)和阀球罩(9),阀球罩呈 笼状,上部(9.2)为圆环或圆盖板,与泵体顶盖连接,下部(9.1)为圆环, 与阀座连接,上部和下部之间通过立柱(9.3)连接,立柱设置有三根或以上, 之间形成有孔隙,闽球设置在阀球罩内并上下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活塞胶圈(19)截面呈梯 形,有两个或以上,夹紧设置在活塞夹件(18)之间;泵体前盖呈凹字形, 凹部形成密封室,通过密封胶圈(11)与活塞杆密封连接,密封胶圈截面呈 平行四边形或菱形,通过调节螺母(16)定位在密封室内;泵体顶部和后端 分别通过顶盖(21)和后盖(20)密封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箱为下置式蜗杆蜗轮 减速箱(26),箱体内的蜗杆设置在下方,蜗轮设置在上方;电动机为卧式电 动机(22)通过联轴器(33)与下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传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箱为上置式蜗杆蜗轮 减速箱(26'),箱体内的蜗杆设置在上方,蜗轮设置在下方;电动机为平卧 放置的立式电动机(22,)直接与上置式蜗杆蜗轮减速箱传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蜗轮的蜗轮轴(34) 两端穿出减速箱箱体左右两侧,与左右对称的传动机构(25)连接;传动机 构包括曲臂(28)、连杆(30)和横杆(31),曲臂一端与蜗轮轴连接,曲臂 另 一端通过曲臂轴(40 )、连杆轴承(39 )与连杆端部的连杆轴承套(29 )相 接,并通过带槽螺母(38)定位,或在曲臂轴和横杆两端的轴上设置一沟槽(40.1'),沟槽内设置有轴挡圈(44),并在轴端处设置有压板(43)和第二 压紧螺丝(42);连杆轴承端面与连杆压盖(37)相接,横杆呈直棒状或葫, 形的棒状,两端与左右两连杆连接,中部与活塞杆(15)外端固定连接,中 部两旁设置有导向套(32),与导向杆(24)滑动连接,导向杆另一端固定设 置在泵体(3)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蜗轮轴(34)套设有轴承 (35)与减速箱连接,曲臂(28)的轴套段(28.1)与蜗轮轴连接,轴套段延伸至轴承端面,蜗轮轴穿入轴套段内,端部通过压紧螺丝(36)和键与曲 臂固定连接,曲臂与箱体之间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油封(41),并通过压盖(27) 固定,压盖向外凸出,内设有油封容纳腔,油封的封油面与曲臂轴套外圆面 接触。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浆泵,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23)呈雪橇状, 由管钢、槽钢和/或角钢制成;支撑架上可设置有把手(23.1)。
专利摘要一种压浆泵,包括设置有进浆口和出浆口的泵体、与电动机连接的减速箱以及分别与泵体活塞杆和减速箱相接的传动机构,泵体通过连接件与减速箱固定连接,减速箱连接在支撑架上。减速箱的箱体由上盖和底座连接成,上盖和底座前端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凸台端面设置有螺杆,与泵体后端连接为一体,泵体后端对应螺杆设置有联接孔。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直接与减速箱连接,提高安装精度,方便拆卸,使整机结构轻便;另外,压浆泵还可应用在水利建设与维护、农业、建筑、工业等场合。其结构简单合理、维修方便、增压效果明显、造价成本低、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不易堵塞、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F04B53/14GK201236778SQ20082005174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
发明者冯忠就 申请人:冯忠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