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冰箱或冷冻器,其具有围出内部隔间 的壳体和安装在内部隔间中的通风组件。这种通风组件例如可用于在热交 换器表面上促进空气流动,以提高热交换器的冷却作用,或通过与内部隔 间的空气混合以均匀化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温度分布。
背景技术:
在已知结构的制冷装置的情况下,通常使用通风组件,其中,通风机 轮安装在电机上,其中,电机安装在减振元件上,以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振 荡和相关的噪声。
然而,使用这种通风组件具有诸多不足。通风组件的组装本身是复杂 的,因为多个构件必须被放置在一起。此外,通风机轮的转动方向在组装 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因为由通风机轮产生的空气流仅可沿特殊的方向传送, 以达到其期望的作用。
另一方面,具有结构非常紧凑且尺寸标准化的通风机模块,所述通风 机模块在一个壳体中已包括通风机轮和电机,且其中,用于将通风机模块 连接到电源的供电线从壳体内向外引导。在这种通风机模块的壳体上,在 壳体的两侧的四个拐角处的标准位置分别实施有孔。通风机模块通常借助 于通过侧表面中的一个上的孔的多个螺钉通过孔固定到板,所述板具有用 于由通风机产生的空气流的相应缺口。在此,还必须执行众多的组装步骤, 且存在错误组装的危险,这是因为孔以相同的方式实施在壳体的每侧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通风组件,所述通风 组件由数量少的构件组成,且易于组装。
上述目的通过这样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通风组件实现,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元件和框架,其中,框架形成用于通风元件的接收隔间,所述接 收隔间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轨,且接收隔间被构造成使通风元件可沿引导轨
插入,所述引导轨横过于通风元件的转动轴线定向。借助于引导轨,通风 元件可没有任何问题地放置在其指定的安装位置。由于通风元件可滑入接 收隔间中,因此,将通风组件安装在一起是特别简单的事, 一种可不需要 工具执行的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通风元件具有壳体,由电机驱动的 通风机轮在所述壳体中转动。因此,通风元件已经在一个壳体中以紧凑的 方式组合了其功能构件。因此,必需的构件的数目明显减小。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接收隔间被构造成仅允许通风元件 具有一个安装位置。因此,可防止通风元件以错误的位置组装,从而可防 止产生的空气流可能沿错误的方向流动。
单一的可能安装位置的限定可通过通风元件或其接收隔间的物理形式 实施;由于不需要对市场上有售的通风元件进行调整,因此优选这样一种 解决方案,其中,尽管通风元件的形式和接收隔间的形式允许具有多个安 装位置,但这些安装位置中仅有一个安装位置可使通风元件的供电线连接 到电源。如果通风元件初始安装在错误的位置处,则错误此时不可能不被 觉察到,且确定地得到纠正。
在本发明的又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接收隔间具有肋,所述肋配合在通 风元件的壳体中。借助于肋,通风元件可另外地被固定,而不需要从外侧 围住通风元件的进一步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接收隔间具有横条,所述横条沿着 横过于插入方向的通风元件的壳体的侧边缘支撑通风元件。横条支持通风 元件的正确插入,且防止插入的通风元件沿其方向偏斜。
在本发明的又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卡锁模制在横条上,所述卡锁配合 在通风元件的壳体上。卡锁将插入的通风元件牢固地保持在其安装位置处, 且防止通风元件意外地滑出接收隔间。从而,另外的固定装置例如螺钉是 多余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接收通风元件的框架包括减振材料。 该材料可例如是塑料,例如聚丙烯。因此,可省去单独的减振元件,其中,
5由通风机的操作产生的振动、从而相关的噪声可得到最小化。
本发明被提供用于制冷装置中,所述制冷装置具有本发明的通风组件,
其中,接收隔间的开口靠触在制冷装置的内壁上。在将通风组件安装在制
冷装置的内壁上之后,接收隔间在其残留的开口侧由内壁限界,使得通风
元件此时在所有四侧均被包封。
特别地,本发明的通风组件支持集成商用标准紧凑型通风机。这种紧
凑型通风机被标准化,可特别容易地拆除,且更换简单,而且还允许使用
不同制造商的通风机。
下面,通过参看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将显见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 征和优点。 其中,
图1示出了从后部倾斜观看的根据本发明的通风组件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用于本发明中的通风元件的视图3示出了从后部倾斜观看的具有安装在框架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通风 元件的通风组件的透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从前部倾斜观看的图3的通风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的图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组件的框架3,其可例如用于家 用制冷装置中。框架3包括接收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 38, 所述接收隔间在三侧由基部36和两个侧壁31、 31,,在图l的透视图中背 向观察者的前侧由横条34以及在后侧由引导轨33、33'和保持框架38形成。
基部36大致具有细长矩形的形式。侧壁31、 31'分别邻接基部36的窄 侧,所述侧壁从基部36垂直向上延伸,且同样大致为细长矩形的形式。基 部36和侧壁31、 31,它们的前边缘共同对齐。
肋37形成在基部36上,所述肋从基部36垂直升起,且与侧壁31、31' 平行地延伸,其中,肋36不是位于基部的中心,而是向着侧壁31、 31'中 的一个偏移地形成。肋37不是在基部36的整个深度上延伸,而是在肋的两个端面处分别 在基部36上空出一段间隙。在肋37的两个上部拐角处,肋37被倒成斜角 或圆角。
侧壁31、 31,借助于侧壁32、 32,向后续延,其中,侧壁31、 31,彼此之 间的距离大于侧壁32、 32'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别在接合的侧壁31和32或 者31'和32'之间形成一个垂直棱。该棱在每侧形成引导轨33和33'。
基部36在其后边缘处由保持框架38限界,所述保持框架在基部36的 整个宽度上延伸,且相对于基部36的水平面垂直站立。保持框架38将后 侧壁32和32,在下部区域连接起来,其中,它分别直接邻接由侧壁31和 32或31,和32,形成的棱,且分别与棱对齐。保持框架38向着侧壁32和32' 延伸为大致三角形表面,且在底部和中心仅具有窄的连接梁。
横条34形成在侧壁31、 31,的前边缘上,所述横条将侧壁31、 31'在 上部区域连接起来,且所述横条的表面区域与保持框架38的平面平行地延 伸。横条34类似于保持框架38在其两侧以大致三角形表面终止,且在其 中心处形成连接梁。卡锁35在面向保持框架38的侧面上形成在该连接梁 上,所述连接梁的下边缘与侧壁31、 31,的上边缘对齐。保持框架38的三 角形表面对接收隔间起着加强作用。
在基部36的平面上,在框架3的后面的方向上,在保持框架38之后 连接有具有多个连接梁的栅格,所述连接梁将侧壁32和32'在它们的下边 缘连接起来。
图2示出了用于本发明中的通风元件2的图示。这种通风元件例如可 被实施为商用标准紧凑型通风机。通风元件2具有成两个方形板21的形式 的壳体和连接到板的管部分22。由轮毂电机驱动的通风机轮23安装在管部 分中。供电线24从壳体的板21中的一个露出,通风元件可经由该供电线 24连接到电源。供电线24的引出点偏心地设置在板21的边缘上。多个孔 25设置在板21的拐角上,在通风机的惯常安装的情况下,所述孔25可用 作螺钉孔,但根据本发明,通风元件通过插入框架3中的安装不需要这些 孔。在安装状态下,肋37配合在通风元件的两个板21之间的空间中,从 而,在轴向上固定通风元件。
在图3中,从后面示出了本发明的通风组件l,其中,通风元件2安装在框架3的接收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 38中。
在此,通风元件2的壳体精确地配合在侧壁31和31,之间,且其下侧 靠触在基部36 (在此未示出)上。引导轨33、 33'在后板21的垂直边缘的 整个长度上围住该垂直边缘。保持框架38在一个区域上靠触在壳体21的 后面的一部分上,其中,多个安装孔25被保持框架38遮盖,使得没有空 气可通过孔25回流。由于仅在通风元件2的空气排出孔眼的外侧存在重叠, 因此,由通风机轮23产生的空气流不受阻挡。
横条34 (在该视图中部分被遮挡)同样在一个区域上靠触在通风元件 2的前板21上。横条34的中心处的卡锁35配合在板21的上边缘上。
通风元件2以这种方式安装在接收隔间中,使得供电线24的引出点位 于通风元件的顶部上且靠近接收隔间的侧壁31,。
通风组件1以这种方式安装在制冷装置的内壁上,使得框架3的顶部 和侧壁32、 32,的后侧部靠触在内壁上。接收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 38的向上定向的开口同样由内壁限界,使得通风元件在所有四个 侧面均被包封。
图4示出了从前部观看的图3的本发明的通风组件的透视图。通风元 件2的壳体牢固地由侧壁31、 31'和基部36包封。壳体21在朝向其前部的 方向上由横条34 (在此,部分被遮挡)保持,且朝向其侧面的方向上被所 述横条34部分遮盖。多个安装孔25由重叠部遮盖,使得没有空气可通过 孔25回流和向前传递。由于仅在通风元件2的空气进入孔眼的外侧存在重 叠,因此由通风机轮23抽吸的空气流不受阻挡。
在通风元件2插入之后,通风元件2通过形成在基部36上的肋在接收 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 38上的固定不再可见,这是因为肋 37从下面配合在壳体21中,从而壳体21完全包围着肋37。
供电线24经由侧壁31'的上边缘远离通风元件2的壳体的顶部延伸, 且经由插接件41连接到设置在框架3的外部上的供电模块4。供电线24 的长度的尺寸选择成使供电线可刚好达到以附图标记41表示的插接件。如 果通风元件2以不正确的方位安装而使得供电线24的引出点邻近侧壁31, 则不能将这些供电线与插接件41连接。因此,在整个通风组件l安装在制 冷装置中之前,通风元件2的不正确的结合肯定会被检测到并得到纠正。
8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通风组件(1)的制冷装置,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元件(2)和框架(3),所述通风元件具有驱动通风机轮(23)的电机,其中,框架(3)形成用于通风元件(2)的接收隔间(31、31’、33、33’、34、36、37、38),其特征在于,接收隔间(31、31’、33、33’、34、36、37、38)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33,33’),通风元件(2)借助于所述引导元件可滑入接收隔间(31、31’、33、33’、34、36、37、38)中,且通过引导元件(33,33’)以至少不允许具有大的间隙的方式保持在接收隔间(31、31’、33、33’、34、36、37、38)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组件(1),其特征在于,通风元件(2)具 有壳体(21),由电机驱动的通风机轮(23)在所述壳体(21)中转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元件(33, 33')横过于通风元件(2)的转动轴线定向。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引 导元件(33, 33,),所述引导元件被实施为引导表面,且与接收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 38)中的通风元件(2)上的相对表面相互作 用,以用于引导目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表面彼此平行地 设置。
6. 如权利要求2、 4或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表面具有 与通风元件(2)的壳体(21)的深度相匹配的宽度。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表面在 第一方向上将壳体(21)固定在接收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38)内,可松开的保持装置在第二方向上将壳体(21)固定在接收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 38)内。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隔间(31、 31,、 33、 33,、 34、 36、 37、 38)被构造成仅允许通风元件(2)具有一个 安装位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元件(2)的供电 线(24)仅可在通风元件(2〉的一个安装位置与电源连接。
10. 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隔间 (31、 31,、 33、 33,、 34、 36、 37、 38)具有肋(37),所述肋配合在通风元件(2)的壳体(21)中。
11. 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隔间 (31、 31,、 33、 33,、 34、 36、 37、 38)具有横梁(34),所述横梁沿着通风元件(2)的壳体(21)的侧边缘支撑通风元件(2)。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卡锁(35)形成在 横梁(34)上,所述卡锁配合在通风元件(2)的壳体(21)上。
13. 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通风元 件(2)的框架(3)包括减振材料。
14. 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隔间 (31、 31,、 33、 33'、 34、 36、 37、 38)的开口靠触在制冷装置的内壁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通风组件(1)的制冷装置,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元件(2)和框架(3),所述通风元件具有驱动通风机轮(23)的电机。框架(3)形成用于通风元件(2)的接收隔间(31、31’、33、33’、34、36、37、38),且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33,33’),通风元件(2)借助于所述引导元件可插入接收隔间(31、31’、33、33’、34、36、37、38)中,且通过引导元件(33,33’)以至多小间隙地保持在接收隔间(31、31’、33、33’、34、36、37、38)内。
文档编号F04D29/60GK101688728SQ200880021992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5日
发明者H·G·凯勒, R·普拉德尔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