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399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压缩冲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l中记载有"气体压缩机"。
如图5所示,该气体压缩机201是叶片压缩机,在供吸入的 致冷剂流通的气体吸入通路2 0 3中,配置有防止气体发生逆流的 逆止阀205。
如图5和图6所示,逆止阀205具有借助止动件207(阀座) 开口于气体吸入通路203的圆筒状的气缸209、以自由移动的方 式收容于气缸209内的阀体2U、以及将阀体211推向止动件207 的螺旋弹簧213等;利用螺旋弹簧213的推压力以及外部压力与 气体吸入通路2 03压力之间的平衡,使阀体211在气缸2 09中进行 移动,当经过吸入行程而吸入的致冷剂通过气体吸入通^各203 时,螺旋弹簧213发生挠曲,阀体211后退而容许致冷剂通过, 在压缩行程中由螺旋弹簧213将阀体211推到止动件207,而将气 体吸入通^各203关闭,/人而防止致冷剂和才几油发生泄漏。
另外,若积存于气缸209的底部215的致冷剂的压力变大,
止阀201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在壳体221上形成有用于使积存于底部215的致冷剂 返回到气体吸入通路203中的致冷剂排出流路217、 219。图6是 按与图5不同的顺序加工致冷剂排出流路217、 219而形成的结 构,无论是图5还是图6中的结构,致冷剂排出流路217、 219均 是从外部对壳体221进行加工而成的,因此,使用了用于防止致冷剂和才几油泄漏的插塞(plug)223以及密封垫225 。 专利文献l:曰本净争开2006 — 144636号7>才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气体压缩机因为如上所述地加工2条致冷剂 排出流3各217、 219,所以加工工时4交多,因为还需要插塞223 和密封垫225,所以零件成本较高。
另外,在壳体221中,还需要有用于加工致冷剂排出流路 217、 219的附加层部分227(加工余量),这样会增大重量。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逆止阀及其周围结构 的加工成本、零件件数和重量的气体压缩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l的气体压缩机包括对自气体吸入通路吸入的 气体进行压缩且将其从气体排出通路排出的压缩机构;防止上 述气体吸入通路中的气体发生逆流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上 述逆止阀具有收容孔,其一侧的端部对上述气体吸入通路开 口,另 一侧的端部成为气体积存部;阀体,其以自由移动的方 式被收容于上述收容孔中;阀座,其设置于上述收容孔的上述 开口侧,当上述阀体受到推压时将上述气体吸入通路关闭;施 力部件,其将上述阀体向上述阀座侧推压;在上述收容孔的壁 部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述气体积存部与上述气体吸入通路相连 通的气体排出槽。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 特征在于,使上述气体吸入通路形成为朝向被吸入的致冷剂的 下游侧去截面积增大那样的锥形状,将上述气体排出槽设置于 上述气体吸入通路的下游侧开口的位置。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气体压缩 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气体排出槽设为直线状。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3中任 一项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机构包括转 子,其在凸轮面的内侧进行旋转;叶片槽,其形成于上述转子 上;叶片,其一边随着上述转子的旋转与上述凸轮面相接触, 一边在上述叶片槽中进行进退;多个压缩室,其形成于上述叶 片与上述凸轮面之间,随着上述转子的旋转容积发生变化;当 上述转子进行旋转时,通过上述压缩室的容积变化,对自上述 气体吸入通路吸入的气体进行压缩,并将其从上述气体排出通 路中排出。
发明的效果
技术方案1的气体压缩机使气体积存部的气体(致冷剂气体) 借助气体排出槽返回到气体吸入通路侧,能够防止因气体积存 部积存有致冷剂气体而导致高压的发生,使逆止阀正常工作。
另外,气体排出槽被设置在收容孔的壁部上,因此,与需 要设有2条致冷剂排出流路217、 219、插塞223以及密封垫225 的以往例相比,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加工成本和零件成本。
而且,不需要用于加工致冷剂排出流^各217、 219的附加层 部分227,这样能进行相应的轻量化。
技术方案2的气体压缩机通过在形成为锥形状的气体吸入 通路的大径侧设置气体排出槽,将长度设为最短,因而能使气 体排出槽的流路阻力相应地变小,且能使致冷剂在气体积存部 与气体吸入通^各之间进行高效地移动。
技术方案3的气体压缩机通过将气体排出槽设为直线状而 使流路阻力进 一 步变小,能使致冷剂在气体积存部与气体吸入 通^各之间进4亍高效地移动。另外,由于直线状的气体排出槽最容易进行加工,因而能 使加工成本相应地降低。
技术方案4的气体压缩机(叶片压缩机)能获得技术方案l ~ 3的发明效果。


图l是叶片压缩机l的纵剖视图。
图2是叶片压缩机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叶片压缩机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叶片压缩机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以往例的纵剖视图。
图6是以往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 ~图4对叶片压缩一几l(气体压缩机)进行说 明。图l是叶片压缩机l的纵剖视图,图2、图3和图4分别是叶片 压缩机l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l的右方表示叶片 压缩才几l的前方。
叶片压缩机l包括对自气体吸入通路3吸入的致冷剂(气体) 进行压缩并将其从气体排出通路排出的压缩机构5、和用于防止 气体吸入通i 各3中的致冷剂发生逆流的逆止阀7 。
逆止阀7具有
套筒ll(收容孔),其一侧的端部对气体吸入通^各3开口 ,另 一侧的端部成为气体积存部9;
芯13(阀体),其以自由移动的方式被收容于套筒ll内; 止动件15(阀座),其设置于套筒ll的开口侧,当芯13受到推压时将气体吸入通路3关闭;
螺旋弹簧17(施力部件),其将芯13向止动件15侧推压。
在套筒ll的壁部设置有用于将气体积存部9与气体吸入通 路3相连通的气体排出槽19。
使气体吸入通路3形成为随着朝向吸入的致冷剂的下游侧 去截面积增大的锥形状,且将气体排出槽19设置为使上述开口 位于气体吸入通^各3的下游侧。
将气体排出槽19设置为直线状。
压缩机构5包括转子21,其在凸轮面的内侧进行旋转; 叶片槽,其形成于转子21上;叶片23,其一边随着转子21的旋 转而与凸轮面相接触, 一边在叶片槽中进行进退;多个压缩室, 其形成于叶片23与凸轮面之间,随着转子21的旋转其容积发生 变化;当转子21进行旋转时,利用压缩室的容积变化,对自气 体吸入通路3吸入的致冷剂进行压缩,并使该致冷剂从气体排出 通路排出。
接着,对叶片压缩机l的构造进行说明。
将叶片压缩机l应用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系统上,使 用冷凝器(凝缩器),使经过叶片压缩机l隔热压缩的高温高压的 致冷剂气体发生液化,利用膨胀阀进行隔热膨胀,并通过蒸发 器(evaporator)进行热交换, 一 边产生冷风 一 边被加热使其发生 气化,再返回到叶片压缩机l中进行隔热压缩。在致冷剂中混加 有适量的润滑油。
叶片压缩4几1具有壳体25、前壳体27、前缸体29、缸体31、 后缸体33、旋风分离器构件35、转子轴37、输入皮带轮39和电 磁离合器41等,使用螺栓将壳体25与前壳体27固定为一体,且 使用螺栓将各缸体29、 31、 33固定于前壳体27上,利用螺栓将 旋风分离器构件35固定于后缸体33上。转子轴37的左端部和中央部以转子轴37可自由旋转的方 式被前缸体29和后缸体33分别支承,将转子21花键连结于转子 轴37上。凸轮面呈大致椭圆形、形成于缸体31上;叶片槽沿着 圓周方向等间隔呈放射状地形成于转子21上,叶片23可自由进 退地被叶片槽支承。
在壳体25上设置有与蒸发器侧相连通的吸入口 43,且在壳 体25与前壳体27之间设置有吸入室45,气体吸入通路3将这些吸 入口43与吸入室45相连通。另外,在壳体25与后缸体33之间设 置有排出室47,排出室47借助排出口与冷凝器侧连通。
输入皮带轮3 9借助轴承4 9被支承于前壳体2 7上,电磁离合 器41借助电磁元件(solenoid) 51在吸引电枢53时进行连结,而 将输入皮带轮39与转子轴37连结起来。当电磁离合器41进行连 结时,利用发动机的驱动力对叶片压缩机l进行旋转驱动,当电 磁离合器41解除连结时,将叶片压缩机1从发动机侧分离。
在凸轮面与转子21的外周面与各叶片23之间形成多个压 缩室,当驱动叶片压缩机1而使转子21旋转时,各叶片23受到施 加于自身的离心力和向叶片槽供给的下述背压(油压)的作用而 从叶片槽突出,使顶部与凸轮面相接触。利用转子21的旋转和 随着转子21的旋转各叶片2 3在叶片槽中进行进退,各压缩室的 容积发生变化,并重复进行吸入行程、压缩行程和排出行程的 动作;在吸入行程中,借助吸入口43、气体吸入通路3和吸入室 45将致冷剂吸入;在压缩行程中,在各压缩室内对所吸入的致 冷剂进行压缩;在排出行程中,借助排出室47和排出口将所压 缩的致冷剂排出。旋风分离器构件35利用油分离器55将机油从 暂时滞留在排出室47内的致冷剂中分离出,分离出的机油积存 于排出室47的底部,并通过油路57对缸体29、 33中的转子轴37 的轴承部进行润滑,进而将该机油供给到叶片槽,对各叶片23施力口背压。
在逆止阀7的芯13内设置有与气体积存部9相连通的空洞 59,除在吸入行程以外,螺旋弹簧17均将芯13推压到止动件15 侧来封闭气体吸入通^各3,以防止致冷剂和才几油向外部泄漏。此 时,在自气体排出槽19流入到气体积存部9和空洞5 9中的致冷剂
的封闭功能)被加强。另外,在吸入行程中,在外部与内部的 压力平衡作用下使螺旋弹簧17发生挠曲,使芯13从止动件15处 进行后退,从而打开气体吸入通^各3,将致冷剂吸入到吸入室45 内。
随着上述那样的芯13的移动使气体积存部9的容积发生变 化,利用该容积的变化使致冷剂通过气体排出槽19在气体积存 部9与气体吸入通路3之间进行移动,这样能防止致冷剂(压力) 积存到气体积存部9,因而不会因压力而产生移动阻力,能使芯 13进行圆滑且轻快的移动。
图3中的箭头61表示在吸入行程中致冷剂在气体吸入通路 3中流动的方向,因为在从通过套筒ll的中心的基准线63观察时 气体排出槽19被设置在致冷剂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所以使气 体排出槽19的致冷剂巻入到气体吸入通路3的致冷剂的流体中 而促进移动,这样能使气体积存部9的致冷剂高效地返回到气体 吸入通^各3中。
另外,如图1所示,使气体吸入通路3形成为随着朝向吸入 室45(朝向箭头61的致冷剂的流动方向)去截面积增大的锥形 状,如上所述使气体排出槽19开口于气体吸入通路3的下游侧 (锥形的大径侧)且形成为直线状,由此使气体排出槽19的长度 L(图4)成为最短,从而使流路阻力变得非常小,因而能使致冷 剂进一 步高效地进行移动。接着,对叶片压缩机l的效果进行说明。
由于将气体排出槽19设置于套筒U的壁部,因此与需要2 条致冷剂排出流路217、 219、插塞223和密封垫225的以往例相 比,更能大幅度地降低加工成本和零件成本。
另外,壳体2 5不需要有用于加工以往例那样的致冷剂排出 流路217、 219的加工余量(附加部分227),因而能实现相应的轻 量化。
另外,通过将气体排出槽19开口于形成为锥形状气体吸入 通路3的大径侧且将其长度L设为最短,能减小流路阻力,从而 能使致冷剂更高效地在气体积存部9与气体吸入通路3之间移 动。
另外,通过将气体排出槽19设为直线状而进一步减小流路 阻力,能使致冷剂进行高效地移动。
另外,因为直线状的气体排出槽19最容易进行加工,所以 能将加工成本相应地降低。
本发明范围所包含的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在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可以采用除叶片压缩机以外的 类型,也能应用到除了处理致冷剂的冷却系统以外的装置上, 气体也可以使用致冷剂以外的气体。
ii
权利要求
1. 一种气体压缩机(1),其包括对自气体吸入通路(3)吸入的气体进行压缩且使其从气体排出通路排出的压缩机构(5)、和用于防止上述气体吸入通路(3)中的气体发生逆流的逆止阀(7),其特征在于,上述逆止阀(7)具有收容孔(11),其一侧的端部开口于上述气体吸入通路(3),另一侧的端部成为气体积存部;阀体(13),其以自由移动的方式被收容于上述收容孔(11)内;阀座(15),其设置于上述收容孔(11)的上述开口侧,当上述阀体(13)受到推压时关闭上述气体吸入通路(3);施力部件(17),其将上述阀体(13)向上述阀座(15)侧推压;在上述收容孔(11)的壁部设置有用于将上述气体积存部与上述气体吸入通路(3)相连通的气体排出槽(19)。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体压缩机(l),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气体吸入通路(3)形成为随着朝向所吸入的致冷剂的下游侧去而截面积增大那样的锥形状,将上述气体排出槽(19)设置于上述气体吸入通路(3)的下游 侧开口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压缩机(1),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气体排出槽(19)设为直线状。
4. 根据权利要求l ~ 3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压缩机(1),其特 征在于,上述压缩机构(5)包括转子(21),其在凸轮面的内侧进行 旋转;叶片槽,其形成于上述转子(21)上;叶片(23),其一边随 着上述转子(21)的旋转与上述凸轮面相接触, 一边在上述叶片 槽中进行进退;多个压缩室,其形成于上述叶片(23)与上述凸轮面之间,随着上述转子(21)的旋转使容积发生变化;上述气体压缩机(l)是具有如下结构的叶片压缩机当上述 转子(21)进行旋转时,上述压缩室发生容积变化,由此对自上 述气体吸入通路(3)吸入的气体进行压缩,并使该气体从上述气 体排出通路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减少逆止阀及其周围结构的加工成本、零件件数和重量的气体压缩机。叶片压缩机(1)包括对自气体吸入通路(3)吸入的气体进行压缩并将其从气体排出通路排出的压缩机构(5);防止气体吸入通路中的气体发生逆流的逆止阀(7);其中,逆止阀具有收容孔(11),其一侧的端部开口于气体吸入通路,另一侧的端部成为气体积存部(9);阀体(13),其以自由移动的方式被收容于收容孔内;阀座(15),其设置于收容孔的上述开口侧,当阀体受到推压时将气体吸入通路3关闭;施力部件(17),其将阀体向阀座侧推压;在收容孔的壁部设有将气体积存部与气体吸入通路3相连通的气体排出槽(19)。
文档编号F04C18/34GK101520043SQ200910006958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8日
发明者加纳勇 申请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