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可移动式水泵的制作方法
折叠可移动式水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灌溉设备,尤其是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园林维护中,经常用到水泵。当绿化植被干涸时,就需要水泵去灌溉。由 于在野外作业,所以动力一般选用汽油机,但是汽油机比较重,所以搬运不是很方便。现在广泛使用的园林抽水泵,大体结构是,汽油机和泵焊接在一块底板上,底板焊 接在一个正方形框架下侧。需要灌溉时,就将水泵搬运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接好管道,开始 抽水;抽完水,管道收拾好,再将水泵搬回。由于公园等地方,不许机动车辆行走,所以需要人去搬运,长距离的搬运是非常累 人的,需要两个劳动力,还有管道等很多东西需要搬运,这样劳动强度很大。而且从事园林维护的人,多为中年人,搬运水泵,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累的一件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折叠可移动式的水泵,该水泵便于搬运,只需要一个 人就可以方便搬运,节省劳动力。管道可以放在上面一起搬运,使用非常便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它包括泵、汽油机、固定支架、前 轮、前轮支撑、后轮、后轮支撑、拉杆、拉簧、调节手把、梅花紧固螺母和扶把。泵和汽油机连 接在一起,固定支架上设有泵和汽油机,固定支架前下侧设有前轮支撑,前轮支撑上设有前 轮,固定支架后下侧设有后轮支撑,后轮支撑上设有后轮,前轮支撑和后轮支撑之间通过拉 杆连接,拉杆和固定支架之间通过拉簧连接,后轮支撑上设有调节手把,固定支架和扶把之 间通过梅花紧固螺母连接。本发明的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搬运,节省劳动力,十分的实用和便捷。
四
图1是本发明行走时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工作时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调节机构主视图;其中1泵、2汽油机、3固定支架、4前轮、5前轮支撑、6后轮、7后轮支撑、8拉杆、 9拉簧、10调节手把、11梅花紧固螺母和12扶把。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它包括1泵、2汽油机、3固定支架、4前轮、5前 轮支撑、6后轮、7后轮支撑、8拉杆、9拉簧、10调节手把、11梅花紧固螺母和12扶把。1泵 和2汽油机连接在一起,3固定支架上设有1泵和2汽油机,3固定支架前下侧设有5前轮 支撑,5前轮支撑上设有4前轮,3固定支架后下侧设有7后轮支撑,7后轮支撑上设有6后轮,5前轮支撑和7后轮支撑之间通过8拉杆连接,8拉杆和3固定支架之间通过9拉簧连 接,7后轮支撑上设有10调节手把,3固定支架和12扶把之间通过11梅花紧固螺母连接。当水泵需要搬运时,将10调节手把调到最低,在9拉簧的作用下,调节很方便。通 过调节,四个轮子将水泵支撑起来,这个时候,通过12扶把,可以很方便的将水泵移动,当 然可以将卷好的管道放在上面,不会影响水泵的移动。当水泵需要抽水时,将10调节手把调到最高,在9拉簧的作用下,调节很方便。通 过调节,四个轮子离开地面,3固定支架落地,这个时候可以起动2汽油机。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该水泵结构简单紧凑,一个人就可以方便的 移动,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搬运其他设备,十分的实用和便捷。
权利要求
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它包括(1)泵、(2)汽油机、(3)固定支架、(4)前轮、(5)前轮支撑、(6)后轮、(7)后轮支撑、(8)拉杆、(9)拉簧、(10)调节手把、(11)梅花紧固螺母和(12)扶把,其特在于(1)泵和(2)汽油机连接在一起,(3)固定支架上设有(1)泵和(2)汽油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其特征在于(3)固定支架前下侧设 有(5)前轮支撑,(5)前轮支撑上设有(4)前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其特征在于(3)固定支架后下侧设 有(7)后轮支撑,(7)后轮支撑上设有(6)后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其特征在于(5)前轮支撑和(7)后 轮支撑之间通过(8)拉杆连接,(8)拉杆和(3)固定支架之间通过(9)拉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其特征在于(7)后轮支撑上设有 (10)调节手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其特征在于(3)固定支架和(12) 扶把之间通过(11)梅花紧固螺母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叠可移动式水泵,它包括泵、汽油机、固定支架、前轮、前轮支撑、后轮、后轮支撑、拉杆、拉簧、调节手把、梅花紧固螺母和扶把。固定支架上设有泵和汽油机,固定支架上设有四个轮子,前轮支撑和后轮支撑之间通过拉杆连接,拉杆和固定支架之间通过拉簧连接,后轮支撑上设有调节手把,固定支架和扶把之间通过梅花紧固螺母连接。与现在使用的水泵相比,该机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搬运,节省劳动力,十分的实用和便捷。
文档编号F04D29/60GK101865162SQ20091003084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
发明者徐安林, 林伟 申请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