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99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采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
适用于油田含气油井的采油生产。
技术背景 目前,在油田采油生产中,普遍采用普通型抽油深井泵采油,它主要由泵筒、柱塞、 上下游动凡尔、固定阀组成。在含气油井中使用时,由于气体的影响,泵的工作效率低,效益 差,严重时还会出现气锁,造成抽空,而造成频繁的检泵作业。 为降低和克服油井气体对抽油泵的影B向,曾有多项发明的防气泵,对克服和降低 气体影响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大多存在防气效果差、泵效低、调整参数繁琐、结构复杂的 缺陷,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专利号为02202535. 9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换气腔采用销钉悬挂在 泵筒外部,密封经常失效,固定不牢靠,现场安装时容易发生移位,下井后常因不能正常工 作而不得不反复进行检泵施工。目前,各种型式的抽油防气泵技术均未满足生产需要,因 此,设计一种防气效果好,效率高,经济实用的抽油防气深井泵是目前油田生产中的一个难 题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零气锁气液混 抽深井泵,它适用于油田含气油井,抽油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能够有效地防止气 锁,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采油成本,性价比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它包括泵筒2、泵筒接头1、柱塞8、上游动阀3、下游 动阀13、连接接头14及固定阀15,泵筒接头1设置在泵筒2上端,柱塞8设置在泵筒2内, 柱塞8上端设置有上游动阀3,柱塞8下端设置有下游动阀13,泵筒2下端设置有连接接头 14,连接接头14下端设置有固定阀15,其中泵筒2外设置有气液交换腔18,其位置在泵筒 2的中下部,气液交换腔18设置在定位支撑管12上,定位支撑管12与连接接头14通过螺 纹连接,气液交换腔18对应的泵筒2壁上分布有气液交换流道17。 进一步,所述的气液交换腔18包括上压紧接头4、上密封5、上承压接头7、交换腔 外管9、下密封6、下承压接头10及下压紧接头11,下压紧接头11下端与定位支撑管12上 端通过螺纹连接,下承压接头10下端与下压紧接头11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下密封6设置在 下承压接头10内,下承压接头10固定在交换腔外管9下端,交换腔外管9上端固定有上承 压接头7,上承压接头7上端与上压紧接头4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密封5设置在上承压接 头7内。 进一步,上密封5与下密封6均为至少两级的锥形密封,每级均有密封圈、垫圈各 一个,在上密封5中,按照密封圈截面大小,将密封圈从小到大,由下到上安装于泵筒2和上承压接头7之间,在下密封6中,按照密封圈截面大小,将密封圈从小到大,由上到下安装于 泵筒2和下承压接头10之间,上密封5、下密封6分别设置在上、下第一排气液交换流道17 外侧50 70毫米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的气液交换流道17截面形状为圆形,其分布非均布。 进一步,所述的气液交换流道17的分布形式为,气液交换腔18两端对应的泵筒2
壁上的气液交换流道17的数量至少1. 2倍于气液交换腔18中部对应的泵筒2壁上的气液
交换流道17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气液交换腔定位靠固,密封可靠,气液置换充分, 不产生气锁,在含气油井中使用,抽油效率高,它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而且还延长 了检泵周期,延长了泵的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系统工作平稳,降低了采油成本,性价比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液交换腔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 、图2、图3所示,泵筒接头1设置在泵筒2的上端,柱塞8设置在泵筒2内, 柱塞8上端设置有上游动阀3,柱塞8下端设置有下游动阀13,泵筒2下端设置有连接接头 14,泵筒2与连接接头14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接头14下端设置固定阀15,连接接头14与固 定阀15通过螺纹连接,泵筒2外设置有气液交换腔18,柱塞8长度大于气液交换腔18的长 度,气液交换腔18包括上压紧接头4、上密封5、上承压接头7、交换腔外管9、下密封6、下承 压接头10及下压紧接头ll,下压紧接头11下端与定位支撑管12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下承 压接头10下端与下压紧接头11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下密封6设置在下承压接头10内,下 承压接头10与交换腔外管9下端焊接固定,交换腔外管9上端与上承压接头7焊接固定, 上承压接头7上端与上压紧接头4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密封5设置在上承压接头7内,上 密封5与下密封6均为四级锥形密封,每级均有密封圈、垫圈各一个,在上密封5中,按照密 封圈截面大小,将密封圈从小到大,由下到上安装于泵筒2和上承压接头7之间,在下密封 6中,按照密封圈截面大小,将密封圈从小到大,由上到下安装于泵筒2和下承压接头10之 间,上密封5、下密封6分别设置在上、下第一排气液交换流道17外侧50 70毫米范围内, 上承压接头7及下承压接头10分别与交换腔外管9的上下两端过盈搭接后焊接固定,气液 交换腔18对应的的泵筒2壁上分布有气液交换流道17,气液交换流道17截面形状为圆形, 其分布非均布,气液交换腔18两端对应的泵筒2壁上的气液交换流道17的数量1. 4倍于 气液交换腔18中部对应的泵筒2壁上的气液交换流道17的数量,气液交换腔18设置在定 位支撑管12上、定位支撑管12与连接接头14通过螺纹连接。 使用时,在抽油深井泵工作过程中,上冲程时,柱塞8从冲程下死点上行,上游动阀3、下游动阀13关闭,固定阀15打开,地层液经固定阀15抽入泵筒下腔16 ;当柱塞8底 端越过气液交换流道17下端第一排孔时(此时柱塞8上端已进入泵筒上腔19),上一冲程 中进入气液交换腔18内的井液(油管内的油井产出液)进入泵筒下腔16,柱塞8下部分离 出的气体进入气液交换腔18,二者相互置换,这一过程一直延续至柱塞8到达冲程上死点, 之后开始下冲程,柱塞8从冲程上死点下行,固定阀15关闭,上游动阀3、下游动阀13打开; 柱塞8下部泵筒2内未完全进入气液交换腔18的气体被柱塞8挤排至气液交换腔18内; 下行当柱塞8的上端越过气液交换流道17上端第一排孔时(此时柱塞8下端已进入泵筒 下腔16),井液进入气液交换腔18,将腔内气体置换出并排至泵筒上腔19,升到地面;柱塞 8继续下行直至冲程下死点。在下冲程过程中,上冲程吸入的地层液通过下游动阀13、上游 动阀3被全部排出,送到地面,完成抽油整过程,如此周而复始,气体被有效地挤出泵外,消 除了泵的气锁,减小了气体影响,提高了泵效,增加了油井产量,系统工作平稳,检泵周期延 长。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 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它包括泵筒(2)、泵筒接头(1)、柱塞(8)、上游动阀(3)、下游动阀(13)、连接接头(14)及固定阀(15),泵筒接头(1)设置在泵筒(2)上端,柱塞(8)设置在泵筒(2)内,柱塞(8)上端设置有上游动阀(3),柱塞(8)下端设置有下游动阀(13),泵筒(2)下端设置有连接接头(14),连接接头(14)下端设置有固定阀(15),其特征在于泵筒(2)外设置有气液交换腔(18),其位置在泵筒(2)的中下部,气液交换腔(18)设置在定位支撑管(12)上,定位支撑管(12)与连接接头(14)通过螺纹连接,气液交换腔(18)对应的泵筒(2)壁上分布有气液交换流道(1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交换腔 (18)包括上压紧接头(4)、上密封(5)、上承压接头(7)、交换腔外管(9)、下密封(6)、下承 压接头(10)及下压紧接头(ll),下压紧接头(11)下端与定位支撑管(12)上端通过螺纹连 接,下承压接头(10)下端与下压紧接头(11)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下密封(6)设置在下承压 接头(10)内,下承压接头(10)固定在交换腔外管(9)下端,交换腔外管(9)上端固定有上 承压接头(7),上承压接头(7)上端与上压紧接头(4)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密封(5)设置 在上承压接头(7)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其特征在于上密封(5)与下密封 (6)均为至少两级的锥形密封,每级均有密封圈、垫圈各一个,在上密封(5)中,按照密封圈 截面大小,将密封圈从小到大,由下到上安装于泵筒(2)和上承压接头(7)之间,在下密封 (6)中,按照密封圈截面大小,将密封圈从小到大,由上到下安装于泵筒(2)和下承压接头 (10)之间,上密封(5)、下密封(6)分别设置在上、下第一排气液交换流道(17)外侧50 70毫米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交换流道 (17)截面形状为圆形,其分布非均布。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交换流道 (17)的分布形式气液交换腔(18)两端对应的泵筒(2)壁上的气液交换流道(17)的数量 至少1.2倍于气液交换腔(18)中部对应的泵筒(2)壁上的气液交换流道(17)的数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气锁气液混抽深井泵,它包括泵筒、泵筒接头、柱塞、上游动阀、下游动阀、连接接头及固定阀,泵筒接头设置在泵筒上端,柱塞设置在泵筒内,柱塞上端设置有上游动阀,柱塞下端设置有下游动阀,泵筒下端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下端设置固定阀,泵筒外设置有气液交换腔,其位置在泵筒的中下部,气液交换腔设置在定位支撑管上,定位支撑管与连接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气液交换腔对应的泵筒壁上分布有气液交换流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气液交换腔定位靠固,密封可靠,气液置换充分,不产生气锁,在含气油井中使用,抽油效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采油成本,性价比高。
文档编号F04B47/00GK201502517SQ20092022404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3日
发明者杜培敏, 杜灿煜, 郭永军 申请人:杜灿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