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柔性工作元件的泵或泵送装置,尤其涉及具有蠕动动作和具 有管状柔性元件的泵,即用于输送流体的蠕动泵。
背景技术:
蠕动泵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旋转叶轮泵或螺旋离心泵的一种工业用泵,是一种可控 制流速的液体输送装置,常见的是通过重复压缩弹性管使管中内容物朝一定方向运动,其 流速由管的直径和压缩速度决定;用于液相层析和灌流等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 化工和环保处理等行业,输送一些带有敏感性的、粘稠的、强腐蚀性的、纯度要求高的和含 有一定颗粒状物料的流体物质;蠕动泵在输送含有大量固体物料的液体的过程中不会损坏 固体物料的物理结构;蠕动泵在用于化学结晶反应中也不会破坏晶体的晶形,而离心泵由 于叶轮的高速旋转,会打坏晶体,影响产品质量。本申请人因生产需要购买了一台65毫米口径的VERDER(弗尔德工业集团)的蠕 动泵,实践证明该蠕动泵确实能明显提高产品品质,但是在使用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软管 在工作时,温升太高,造成软管寿命太短;试机时,软管的温度高达摄氏105度,软管只用10 小时左右即破裂,使用寿命太短,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在此期间改用隔膜泵,生产出的产 品品质也很好,但通过半年使用,出现了一系列到目前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隔膜不耐用、膜 破后令隔膜泵腐蚀严重和容易频繁中途自停机等。生产中突然自停机很容易堵塞管道,而 清理管道是非常麻烦的,从而采用隔膜泵也不可行。因此,在使用蠕动泵时如何延长该蠕动 泵的软管寿命是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装 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蠕动泵有了软管冷却装置后,能降低蠕动泵软管工作时的温度, 大大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也提高蠕动泵的使用寿命,减少对蠕动泵的维护工作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包括前盖和壳体,以及为输送流体物质增 压的软管,所述壳体前部设有储藏润滑油的第一容腔;所述前盖水密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前 端面上,使所述壳体之第一容腔与外界隔绝;位于所述壳体之第一容腔内的软管浸泡在该 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中,其两端的管头分别与外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通;所述蠕动泵 还包括软管冷却装置,该软管冷却装置又包括设有第二容腔的框体和布设在其内部的冷却 盘管,以及用于储藏冷却水的水箱、水泵、进水输水管和出水输水管;所述框体后端敞开与 所述第二容腔呈一体,其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盘管的两端管头适配的两通孔;所述冷 却盘管固定在所述框体的第二容腔内,其两端管头分别穿越所述框体侧面的两通孔并在该 两通孔中水密固定;所述前盖开有通孔,所述框体后端部水密固定在所述前盖的通孔周边,
3使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流进所述第二容腔内,使位 于所述第二容腔内的冷却盘管也浸泡在所述润滑油中;所述水箱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 水口 ;所述水箱的第一出水口、水泵、进水输水管、冷却盘管、出水输水管和水箱的第一进水 口串联密封连接。所述框体后端部之端面为长方形,相应地,所述前盖的通孔也是长方形通孔;所述 冷却盘管折弯成多条间隔均勻的长条平行管,这样可增加冷却盘管与润滑油接触的面积。所述框体后端部采用焊接方式水密固定在所述前盖的通孔周围。为了方便更换水箱内的冷却水,所述水箱下部还设有将该水箱内的冷却水放掉的 第二出水口。为了方便更换水箱内的冷却水,所述水箱上部还设有与自来水管相连通的的第二 进水口。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中设置有监控该润滑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蠕动泵上设置软管冷却装置,利用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盘管带走蠕动泵第 一容腔内润滑油的热量,使位于蠕动泵第一容腔内的软管工作温度下降,从而大大延长软 管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也提高蠕动泵的使用寿命,减少对蠕动泵的维护工作量,降低了生产 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之正投影主视示意图,图中只画出 了软管冷却装置中的框体21和冷却盘管22 ;图2是所述蠕动泵正投影的左视示意图,图中只画出了软管冷却装置中的框体21 和冷却盘管22 ;图3是所述软管冷却装置20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所述蠕动泵之前盖11,以及框体21和冷却盘管22装配在一起时正面的轴 测投影示意图;图5是所述前盖11,以及框体21和冷却盘管22装配在一起时背面的轴测投影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5,一种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包括前盖11和壳体12,以及 为输送流体物质增压的软管(图中未画出),所述壳体12前部设有储藏润滑油的第一容腔 (图中未画出);所述前盖11水密固定在所述壳体12的前端面上,水密就是防止液体如水 从两件物件之间流出,使所述壳体12之第一容腔与外界隔绝;位于所述壳体12之第一容腔 内的软管浸泡在该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中,其两端的管头分别与外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相 连通;所述蠕动泵还包括软管冷却装置20,该软管冷却装置20又包括设有第二容腔211的 框体21和布设在其内部的冷却盘管22,以及用于储藏冷却水的水箱23、水泵M、进水输水 管25和出水输水管沈;所述框体21后端敞开与所述第二容腔211呈一体,其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盘管22的两端管头适配的两通孔212 ;所述冷却盘管22固定在所述框体21 的第二容腔211内,其两端管头分别穿越所述框体21侧面的两通孔212并在该两通孔212 中水密固定;所述前盖11开有通孔111,所述框体21后端部水密固定在所述前盖11的通 孔111周边,使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211相连通,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流进所述第 二容腔211内,使位于所述第二容腔211内的冷却盘管22也浸泡在所述润滑油中,也就是 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211—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容腔;所述水箱23设有第一出水口 231和 第一进水口 232 ;所述水箱23的第一出水口 231、水泵M、进水输水管25、冷却盘管22、出 水输水管26和水箱23的第一进水口 232串联密封连接。在蠕动泵工作时,水泵对同时工作,将水箱23内的循环冷却水输送到位于所述框 体21之第二容腔211内的冷却盘管22内,软管上的热量通过润滑油传递到冷却盘管22,冷 却盘管22则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热量,这样就可达到降低第一容腔内软管工作时的温度, 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本申请人通过软管冷却装置20控制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的温度约 在摄氏38 45度以内。参见图4和图5,所述框体21后端部之端面为长方形,相应地,所述前盖11的通 孔111也是长方形通孔;所述冷却盘管22折弯成多条间隔均勻的长条平行管,这样可增加 冷却盘管22与润滑油接触的面积。参见图4和图5,所述框体21后端部采用焊接方式水密固定在所述前盖11的通孔 111周围。参见图3,为了方便更换水箱23内的冷却水,所述水箱23下部还设有将该水箱23 内的冷却水放掉的第二出水口 233。参见图3,为了方便更换水箱23内的冷却水,所述水箱23上部还设有与自来水管 27相连通的的第二进水口 234。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中设置有监控该润滑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外部设有接 收该温度传感器数据的控制电路、显示器和报警器,当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的温度超过某 一温度时就报警,工作人员马上更换水箱23内的冷却水和/或加大循环时冷却水的流量。 本申请人控制第一容腔内润滑油的温度在摄氏50度以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蠕动泵上设置软管冷却装置20,利用循环冷却水观通过冷却 盘管22带走蠕动泵第一容腔内润滑油的热量,使位于蠕动泵第一容腔内的软管工作温度 下降,从而大大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也提高蠕动泵的使用寿命,减少对蠕动泵的维 护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本申请人的实验,在实际运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改进前使 用蠕动泵时提心吊胆,特别安排有专人监视,而且维修量大,维修非常困难,维修工经常半 夜里起来抢修。改进后,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蠕动泵之软管的使用寿命可达到 1500小时,甚至更长;为了防止软管破裂后腐蚀损坏蠕动泵,本申请人对蠕动泵的工作时 间有专门的运行记录,定期更换软管和进行保养,一般当软管工作时间达到1500小时就进 行更换,也确保蠕动泵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 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包括前盖(11)和壳体(1 ,以及为输送流体物质 增压的软管,所述壳体(1 前部设有储藏润滑油的第一容腔;所述前盖(11)水密固定在所 述壳体(1 的前端面上,使所述壳体(1 之第一容腔与外界隔绝;位于所述壳体(12)之 第一容腔内的软管浸泡在该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中,其两端的管头分别与外部的进料口和 出料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管冷却装置(20),该软管冷却装置00)又包括设有第二容腔011)的框体(21)和布设在其内部的冷却盘管(22),以及用于储藏冷却水的水箱(23)、水泵(M)、进水 输水管0 和出水输水管06);所述框体后端敞开与所述第二容腔011)呈一体, 其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盘管0 的两端管头适配的两通孔012);所述冷却盘管02) 固定在所述框体的第二容腔011)内,其两端管头分别穿越所述框体侧面的两 通孔(212)并在该两通孔(212)中水密固定;所述前盖(11)开有通孔(111),所述框体(21) 后端部水密固定在所述前盖(11)的通孔(111)周边,使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211) 相连通,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流进所述第二容腔011)内,使位于所述第二容腔(211) 内的冷却盘管0 也浸泡在所述润滑油中;所述水箱设有第一出水口(231)和第一 进水口(23 ;所述水箱的第一出水口 031)、水泵(M)、进水输水管(25)、冷却盘管(22)、出水输水管06)和水箱的第一进水口(23 串联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后端部之端面为长方形,相应地,所述前盖(11)的通孔(111)也是长方 形通孔;所述冷却盘管0 折弯成多条间隔均勻的长条平行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后端部采用焊接方式水密固定在所述前盖(11)通孔(111)的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下部还设有将该水箱内的冷却水放掉的第二出水口 0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上部还设有与自来水管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3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中设置有监控该润滑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专利摘要装备软管冷却装置的蠕动泵,包括开有通孔的前盖、壳体、软管和软管冷却装置,壳体前部设有第一容腔;前盖水密固定在壳体的前端面上;软管浸泡在第一容腔内的润滑油中;软管冷却装置包括设有第二容腔的框体、冷却盘管、设有第一出水口及第一进水口的水箱、水泵、进水输水管和出水输水管;冷却盘管固定在框体的第二容腔内,其两端管头穿越框体的两通孔并水密固定;框体水密固定在前盖的通孔周边,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连通,冷却盘管浸泡在润滑油中;第一出水口、水泵、进水输水管、冷却盘管、出水输水管和第一进水口串联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蠕动泵有了软管冷却装置后,能降低蠕动泵软管工作时的温度,大大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B43/12GK201884252SQ20102065410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0日
发明者兰永辉, 孙荣斌, 彭韬, 肖华, 许世爱, 邝国生, 高仁富 申请人:深圳东江华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