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673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纱机,尤指一种应用于变换染纱缸染液流向,降低染浴比的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
背景技术
依最新染纱机所使用的内置式双叶轮泵,已较旧式单叶轮泵于单位时间内倍增其染液流通量,而达到更佳的染纱效益,但当进一步寻求如何降低染浴比(即意指降低染纱缸内里循环的染色用水量)以达节能省碳的环境保护诉求时,却的确存有再改善的空间。依目前内置式双叶轮泵的转换染液流向装置,为藉助设置于泵内里的导流罩,以将染纱缸内里循环的染液变换为正、逆向循环,然依其泵的运作方式是将染纱缸的染液自泵两端吸入至其中心叶轮处,再藉由导流罩所选择的正向对应口或逆向对应口为输出,以将原存置于染纱缸内里串叠的纱线锭能分别以内向外的喷泉式及由外入内的管吸式染液循环流为浸染纱线锭。请参阅图6,为现有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依其泵31内里的叶轮35 与导流罩32皆装置于中间位置,而工作方式是将染液33由两端吸入至中间位置再排回染纱缸34 (本图未示出),导致泵31的体积与高度较高。如上述内置式双叶轮泵的双叶轮是被装置于泵传动轴的中间位置,导流罩也设置于此,但考虑染液由两端吸入至中间位置所需要再输出的回旋空间,因此导流罩乃形同螺壳结构体,导致增加了泵的工作高度,进而也相对影响了泵头端衔接的染纱缸高度,因为厂房高度的限制,导致染纱装载缸体的部分高度被泵的工作高度占据。请参阅图4,为常用导流罩实施例示意图,依其常用染纱机泵30的泵31内里导流罩32呈螺壳体,其缺陷为占用泵31内里较大的空间,且由外侧两端吸入至中间位置的染液33,须集中经由导流罩32的回流导引,才得以输回染纱缸34内里(请并请同时参阅图6的现有染纱机泵结构)。而在纱线锭的装载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导致染纱装载缸体形成较矮胖的型体,但因矮胖型的染纱缸所需用的染色液确实多于高瘦型的染纱缸,因此该种缺陷应设法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变换染纱缸染液流向,降低染浴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包括泵、马达、汽压缸及染纱缸,其中 该泵内里传动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转向阀及于该传动轴两端各设有一叶轮,于该泵内的回转流路间设有导引斜板;该马达设于该泵外侧一端,连接有一传动轴,以旋转该泵内里的一组叶轮;该汽压缸设于该泵外侧的直角端处,通过一拉杆以控制该泵内里的转向阀,为分别转向至逆向管路与正向管路;该染纱缸底部的延伸管与该泵头端衔接,并通过该延伸管内里的逆向管路或正向管路能够与所述转向阀接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主要由泵、马达、汽压缸及染纱缸等组成,其中泵内里传动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转向阀及于其两端各设有一叶轮, 并于回转流路间设有导引斜板。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主要由泵、马达、汽压缸及染纱缸等组成,其中马达设于泵外侧一端,藉由传动轴以旋转泵内里的一组叶轮。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主要由泵、马达、汽压缸及染纱缸等组成,其中汽压缸设于泵外侧的直角端处,藉由一拉杆以控制泵内里的转向阀转向至逆向管路或正向管路。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主要由泵、马达、汽压缸及染纱缸等组成,其中染纱缸底部的延伸管与泵头端衔接,延伸管内里的逆向管路或正向管路能够与转向阀接合。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染纱机低浴比调向之内置式双叶轮泵,是应用于变换染纱缸染液流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经改良其双叶轮及转向阀后,降低了染纱机的染浴比。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现有导流罩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向阀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现有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 染纱机泵13 染纱缸16:叶轮19 延伸管22:正向管路25 拉杆32 导流罩35: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一,其中染纱机泵10结构,主要是由泵11、马达12及染纱缸13等所组成,其中泵11内里的传动轴14的中间位置设有一转向阀15及于传动轴14两端各设有一叶轮16、17,并于回转流路间再设有导引斜板18。其中马达12设于泵11外侧一端,藉由传动轴14以旋转泵11内里的叶轮16、17。其中染纱缸
11泵12马达14转动轴15转向阀17叶轮18导引斜板20头端21逆向管路23染液24气压缸30染纱机泵31泵33染液34染纱缸13藉其底部的延伸管19与泵11头端20衔接,并藉由延伸管19内里的逆向管路21及正向管路22(本图未示出,请参阅图2与图幻而分别能与转向阀15接合。依其工作方式,是将染纱缸13的染液23经由延伸管19及转向阀15吸入至泵11内里,藉由两端叶轮16、17分散流量,再沿回转流路的顺向而设置的导引斜板18为收集染液23重新输回染纱缸13,以形成染液23循环流路。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二,其结构是由泵11、汽压缸对及染纱缸13等所组成,其中汽压缸M设于泵11外侧的直角端处,藉由一拉杆25以控制泵11 内里的转向阀15转向至逆向管路21。因此依其工作方式,是将染纱缸13的染液23经由延伸管19的逆向管路21直接吸入至泵11内里中间位置,再藉由叶轮16、17(本图未示出,请参阅图1)将染液23由泵11两端经延伸管19的正向管路22输回至染纱缸13,以形成正方向的循环流路。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三,依其结构是由泵11、汽压缸M 及染纱缸13等所组成,其中汽压缸M设于泵11外侧的直角端处,藉由一拉杆25以控制泵 11内里的转向阀15转向至正向管路22。因此依其工作方式,是将染纱缸13的染液23经由延伸管19的正向管路22直接吸入至泵11内里中间位置,再藉由叶轮16、17(本图未示出,请参阅图1)将染液23由泵11两端经延伸管19的逆向管路21输回至染纱缸13,以形成相对于正方向的逆方向的循环流路。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向阀实施例示意图,依其转向阀15为染液23直接吸入口,省去了导引染液23回流所需的空间,而可降低泵11的结构高度,另外染液23是藉由泵11两端的叶轮16、17将染液23直接排回染纱缸13 (参阅图1或图7的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染纱机泵结构示意图,依其泵11内里的转向阀15虽然设于中间位置,但叶轮16、17已分别设于其传动轴14两端,且依其工作方式是将染液23由中间位置吸入,先藉由两端的叶轮16、17分散流量,再经由回转流路间的各导引斜板18顺畅分流而重新输回至染纱缸13 (本图未示出),因此无需集中导引回流的空间,而缩减了泵 11的高度,达成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良的目的与功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包括泵、马达、汽压缸及染纱缸,其特征在于该泵内里传动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转向阀及于该传动轴两端各设有一叶轮,于该泵内的回转流路间设有导引斜板;该马达设于该泵外侧一端,连接有一传动轴,以旋转该泵内里的一组叶轮; 该汽压缸设于该泵外侧的直角端处,通过一拉杆以控制该泵内里的转向阀,为分别转向至逆向管路与正向管路;该染纱缸底部的延伸管与该泵头端衔接,并通过该延伸管内里的逆向管路或正向管路能够与所述转向阀接合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染纱机低浴比调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其主要由泵、马达、汽压缸及染纱缸等组成,其中泵内里传动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转向阀及于其两端各设有一叶轮,并于回转流路间设有导引斜板;其中马达设于泵外侧一端,藉由传动轴以旋转泵内里的一组叶轮;其中汽压缸设于泵外侧的直角端处,藉由一拉杆以控制泵内里的转向阀;其中染纱缸藉其底部的延伸管与泵头端衔接,延伸管内里设有的逆向管路或正向管路能够与转向阀接合。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变换染纱缸染液流向的内置式双叶轮泵,经改良双叶轮及转向阀结构以降低染浴比。
文档编号F04D29/22GK202000106SQ2011200149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陈信宏, 陈昱仁 申请人:陈信宏, 陈昱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