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卧式泵用自吸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卧式泵用自吸罐,属于卧式泵用辅助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厂、洗煤、选矿、化工等行业常用长轴立式泵抽取水池中的浆体,但是这种长轴立式泵存在以下缺陷随着轴长度的增加,转子的刚性越来越差,再加上叶轮的不平衡以及微小的加工误差,随轴的长度增加,不平衡性被扩大,从而造成泵运转不稳定,生命周期缩短,通常2 3个月就会出现泵震动剧烈的现象,而且由于流体磨蚀性非常强,立式渣浆泵在液下不能安装有效的轴来进行支撑,形成了一个行业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除振动、运行平稳、使用寿命延长的卧式泵用自吸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卧式泵用自吸罐,包括罐体, 其特征在于罐体下部一侧的输出口联接卧式泵的吸入口,底部的料浆入口联接水池,罐体顶部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两侧的罐体上设有注液口和溢流口,罐体下部另一侧设有排污口。 立式结构改成卧式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震动,保证了泵体运转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的罐体为圆柱形筒体,底部通过多根支架支撑固定。在罐体底部安装支架,有效的解决了因流体的强磨蚀性导致立式泵在液下不能安装有效支撑的难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与卧式泵配套使用,可代替长轴立式泵,只需要在第一次启动时向罐体内灌注饮水,就可以像使用立式泵一样,随时根据生产需要开启和关停卧式泵;消除了长轴立式泵容易振动、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运行平稳、使用方便,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益;且立式改为卧式,有效的解决了因流体的强磨蚀性导致立式泵在液下不能安装有效支撑的难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剖视示意图。其中1、罐体2、注液口 3、观察口 4、溢流口 5、输出口 6、排污口 7、料浆入口 8、卧式泵9、吸入口 10、支架。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该卧式泵用自吸罐,包括罐体1,罐体1为圆柱形筒体,底部通过多根支架10支撑固定,罐体1下部一侧的输出口 5联接卧式泵8的吸入口 9,底部的料浆入口 7联接水池,罐体1顶部设有观察口 3,观察口 3两侧的罐体1上设有注液口 2和溢流口 4,罐体1下部另一侧设有排污口 6。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与卧式泵8配套使用,工作时,本实用新型与卧式泵8连为相通的一个整体,卧式泵8在运转时,在叶轮吸入口处形成小于一个大气压的压力,通常为0. 3kg,造成本实用新型内与其外部大气压形成一个压力差,从而通过大气压力将泵轴以下约6 7米的液体(清水)压入罐体1内,这样,罐体1内的料浆在不断被卧式泵8送出去的同时,大气压力将池内的料浆压入罐体1内,从而达到将水池内的料浆抽出的目的,所以这种配置可以代替长轴立式液下泵使用,只需在第一次起动时灌注饮水,就可以像使用立式泵一样, 随时根据需要开启和关停卧式泵8。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并与卧式泵8组合为一整体,利用卧式泵8的抽吸功能,可以抽吸泵轴线以下深4 5米的有一定浓度的料浆,消除了长轴立式泵因液下深度较长而导致运转不稳的难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卧式泵用自吸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罐体(1)下部一侧的输出口( 联接卧式泵(8)的吸入口(9),底部的料浆入口(7)联接水池,罐体(1)顶部设有观察口(3),观察口( 两侧的罐体(1)上设有注液口( 和溢流口 ,罐体(1)下部另一侧设有排污口 (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泵用自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为圆柱形筒体,底部通过多根支架(10)支撑固定。
专利摘要卧式泵用自吸罐,属于卧式泵用辅助设备领域。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罐体(1)下部一侧的输出口(5)联接卧式泵(8)的吸入口(9),底部的料浆入口(7)联接水池,罐体(1)顶部设有观察口(3),观察口(3)两侧的罐体(1)上设有注液口(2)和溢流口(4),罐体(1)下部另一侧设有排污口(6)。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行平稳、使用寿命长、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有效的解决了立式泵震动强烈、流体磨蚀性等的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益。
文档编号F04D9/02GK202056061SQ20112016137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墨云飞, 孙海波, 宋佃锐, 王立磊, 郑峰云, 陈维茂 申请人:淄博华成泵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