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702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发动机进气方式一般都为自然吸气式,所谓自然吸气是指利用大气压将空气压入燃烧室的一种形式。在使用这种方式进气时,由于大气压是一定的,所以发动机进气的最大效率是基本固定的。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所需要的进气量是变化的,功率越高需要的进气量就越大。当达到一定功率时,发动机所需的进气量会超过实际的进气量,出现进气量不足的情况,造成发动机的功率不足,进而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此装置的汽车。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包括外壳、通气管、扇叶、旋转式抽气装置、进气口以及排气口 ;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均与外壳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管的中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通气管同轴设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的两侧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外壳的内部由一块挡板分为进气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相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相通;所述挡板的中部设有流通口 ;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流通口相配合。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均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通过排气管相通。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进气端相配合的废气进口。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出气端相配合的废气出口。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出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为抽气扇叶。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为离心式涡轮。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排气口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进气通道相通;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所述汽车的尾气排管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通过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废气通过通气管,从而驱动设置在通气管内的扇叶转动,在扇叶转动的同时也带动通气管整体以及旋转式抽气装置转动。旋转式抽气装置转动时会通过进气口将外部的气体抽进外壳内,然后从排气口排入汽车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这种方式能够以发动机的废气为动力将空气强制抽入发动机送气装置内部并输送至发动机,与现有的自然吸气方式相比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情况下使发动机获得更多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进而提升汽车的动力性能。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还具有下列技术效果(I)通过将外壳的内部隔成两部分,可以有效防止被旋转式抽气装置抽进来的空气再回流至进气口;
·
(2)通过在外壳上设置与通气管的进气端相配合的废气进口以及与通气管的出气端相配合的废气出口,可以方便发动机送气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以及汽车的尾气排管相连接。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通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_外壳,2-通气管,3-扇叶,4-旋转式抽气装置,5-进气口,6-排气口,7-挡板,8-进气室,9-排气室,10-流通口,11-废气进口,12-废气出口,13-排气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包括外壳、通气管、扇叶、旋转式抽气装置、进气口以及排气口 ;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均与外壳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管的中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通气管同轴设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的两侧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这样发动机产生的废气通过通气管可驱动设置在通气管内的扇叶转动,在扇叶转动的同时也带动通气管整体以及旋转式抽气装置转动。旋转式抽气装置转动时会通过进气口将外部的气体抽进外壳内,然后从排气口排入汽车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这种方式能够以发动机的废气为动力将空气强制抽入发动机送气装置内部并输送至发动机,与现有的自然吸气方式相比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情况下使发动机获得更多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进而提升汽车的动力性能。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内部由一块挡板分为进气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相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相通;所述挡板的中部设有流通口 ;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流通口相配合。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被旋转式抽气装置抽进来的空气再回流至进气口。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均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通过排气管相通。这样接口相对集中,更加便于安装。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外壳上可设有与所述进气端相配合的废气进口。所述外壳上还可设有与所述·出气端相配合的废气出口。这样可以方便发动机送气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以及汽车的尾气排管相连接。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出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也可通过轴承连接。这样可以减小通气管在转动过程中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动能损失,使通气管的转动速度提高,进一步提高进气量。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为抽气扇叶或离心式涡轮。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常用的利用自身旋转来实现气流运动的装置,本身结构简单而且效果也很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排气口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进气通道相通;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所述汽车的尾气排管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这样装有这种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汽车的发动机便可获得更大的进气量,汽车的动力性能也更好。为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I至3所示,发动机送气装置,包括外壳I、通气管2、扇叶3、旋转式抽气装置
4、进气口 5以及排气口 6 ;通气管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外壳I转动连接,且均与外壳的外部相通,通气管2的中部位于外壳I的内部;扇叶3设置在通气管2的内部,并与通气管2固定连接;旋转式抽气装置4位于外壳I的内部,并与通气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旋转式抽气装置4与通气管2同轴设置;进气口 5与排气口 6分别设置在位于旋转式抽气装置4的两侧的外壳I的侧壁上。外壳I的内部由一块挡板7分为进气室8和排气室9 ;进气口 5与排气口 6均位于外壳I的同一侧,进气口 5与进气室8相通;排气口 6与排气室9通过排气管13相通。挡板7的中部设有流通口 10 ;旋转式抽气装置4与流通口 10相配合。通气管2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外壳I上设有与进气端相配合的废气进口 11和与出气端相配合的废气出口 12。旋转式抽气装置4为离心式涡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通气管、扇叶、旋转式抽气装置、进气口以及排气口 ;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均与外壳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管的中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通气管同轴设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的两侧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由一块挡板分为进气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相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相通;所述挡板的中部设有流通口 ;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流通口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均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通过排气管相通。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进气端相配合的废气进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出气端相配合的废气出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8.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为抽气扇叶。
9.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为离心式涡轮。
10.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排气口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进气通道相通;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所述汽车的尾气排管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该装置包括外壳、通气管、扇叶、旋转式抽气装置、进气口以及排气口;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外壳转动连接;扇叶设置在通气管的内部;旋转式抽气装置位于外壳的内部,并与通气管同轴设置;进气口与排气口分别设置在位于旋转式抽气装置的两侧的外壳的侧壁上。该汽车包括发动机送气装置;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排气口与汽车发动机的进气通道相通;汽车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与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汽车的尾气排管与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该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与现有的自然吸气方式相比能够使发动机获得更多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进而提升动力性能。
文档编号F04D17/08GK102787905SQ2012102835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何栋豪 申请人:何栋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