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深抽井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ー种油田抽油用的设备,是ー种深抽井抽油泵。
背景技术:
深抽井用的抽油泵承受压カ高,抽油时在高压作用下泵筒内径会増大,泵筒与柱塞的配合间隙就増大,造成密封性下降,间隙漏失量増大,抽油泵的泵效低,产油量減少。深抽井用的抽油泵一般都是小泵径抽油泵,它的外径小,刚度和強度低,抗压和抗拉能力低,不能适应深抽井的要求,不能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许多需要分层采油的井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ー种深抽井抽油泵,消除深井的高压对配合间隙的影响,提高抽油泵的泵效,増大抽油泵的刚度和強度,满足深抽井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柱塞、泵筒、泵筒接箍、连接管、出油阀、进油阀,泵筒、泵筒接箍、连接管依次连接,柱塞上安装出油阀,柱塞与泵筒配合密封,还包括上接头、外筒、三扣接头,上接头下部与外筒上部连接,外筒下部与三扣接头的上部螺纹连接,连接管下部与三扣接头的中间螺纹连接,三扣接头的下部螺纹与进油阀连接,泵筒、泵筒接箍、连接管处于外筒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泵筒外壁始終承受抽油泵的排出压力,与泵筒抽油时内部的压カ平衡,泵筒内径不会増大,泵筒与柱塞之间的间隙不会増大,下于深抽井内工作时不会増大漏失量,抽油泵的泵效不会受到影响,相对于普遍抽油泵而言提高了泵效,本实用新型在抽油管柱中的轴向カ全部由外筒承担,泵筒不承受外力,外筒的刚度和強度高,能适应抽油井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包括上接头I、柱塞3、泵筒4、外筒5、泵筒接箍6、连接管7、出油阀9、三扣接头10、进油阀11,泵筒4、泵筒接箍6、连接管7依次连接,柱塞3上安装出油阀9,柱塞3与泵筒4配合密封,为间隙配合,金属硬密封,上接头I下部与外筒5上部连接,外筒5下部与三扣接头10的上部螺纹连接,连接管7下部与三扣接头10的中间螺纹连接,三扣接头10的下部螺纹与进油阀11连接,泵筒4、泵筒接箍6、连接管7处于外筒5内。上接头I上部为油管螺纹,与泵上油管连接,泵筒4上部处于自由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技术措施是泵筒4上端安装上扶正接头2,上扶正接头2处于外筒5内,上扶正接头2的外径小于外筒5的内径O. 5-3mm,上扶正接头2的作用是扶正泵筒4,使泵筒4处于外筒5的中间位置,以便使后下入的柱塞3能顺利进入泵筒4里。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步技术措施是连接管7外部套装下扶正接头8,下扶正接头8焊接在连接管7タト,下扶正接头2的外径小于外筒5的内径O. 5-3mm,使泵筒4、连接管7处于外筒5的中间位置,以便使后下入的柱塞3能顺利进入泵筒4里。一般情况下柱塞3上安装两套出油阀,与柱塞3螺纹连接,柱塞3上部安装ー套出油阀,柱塞3下部安装ー套出油阀,也可以将两套出油阀都安装在柱塞3的下部。柱塞3上 部安装出油阀时,柱塞3上部的出油阀上部与抽油杆连接,两套出油阀都安装在柱塞3下部时,柱塞3上部与抽油杆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深抽井抽油泵,包括柱塞(3)、泵筒(4)、泵筒接箍¢)、连接管(7)、出油阀(9)、进油阀(11),泵筒⑷、泵筒接箍(6)、连接管(7)依次连接,柱塞(3)上安装出油阀(9),柱塞(3)与泵筒(4)配合密封,其特征是还包括上接头(I)、外筒(5)、三扣接头(10),上接头(I)下部与外筒(5)上部连接,外筒(5)下部与三扣接头(10)的上部螺纹连接,连接管(7)下部与三扣接头(10)的中间螺纹连接,三扣接头(10)的下部螺纹与进油阀(11)连接,泵筒(4)、泵筒接箍(6)、连接管(7)处于外筒(5)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深抽井抽油泵,其特征是泵筒(4)上端安装上扶正接头(2),上扶正接头⑵的外径小于外筒(5)的内径O. 5-3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深抽井抽油泵,其特征是连接管(7)外部套装下扶正接头(8),下扶正接头(2)的外径小于外筒(5)的内径0.5-3mm。
专利摘要一种深抽井抽油泵,泵筒、泵筒接箍、连接管依次连接,柱塞上安装出油阀,柱塞与泵筒配合密封,上接头下部与外筒上部连接,外筒下部与三扣接头的上部螺纹连接,连接管下部与三扣接头的中间螺纹连接,三扣接头的下部螺纹与进油阀连接,泵筒、泵筒接箍、连接管处于外筒内,泵筒外壁始终承受抽油泵的排出压力,与泵筒抽油时内部的压力平衡,泵筒内径不会增大,泵筒与柱塞之间的间隙不会增大,下于深抽井内工作时不会增大漏失量,抽油泵的泵效不会受到影响,相对于普遍抽油泵而言提高了泵效,本实用新型在抽油管柱中的轴向力全部由外筒承担,泵筒不承受外力,外筒的刚度和强度高,能适应抽油井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04B47/00GK202645954SQ20122029571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6日
发明者李德传, 刘坚 申请人:李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