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维阵列管道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819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维阵列管道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流管道风机。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同发明日,同发明人,发明名称一种管道风机,给出了一项属于轴流型的中继管道风机,构成该管道风机的曲管风筒筒体为方管或圆管,而未包括矩管。之所以不包括矩管,是因为由矩管制作的曲管风筒,风扇体在矩管风筒中允许的最大外廓尺寸只能小于矩管内廓窄边尺寸,造成风机工作时风扇体沿矩管长边的两侧有大的剩余空间,且矩形管道的长宽边比愈大,剩余空间愈大,而剩余空间愈大,管道中继送风效率愈低,且风道中气流均匀化程度愈低,气流间速率差距增大,送风噪音将显著增加。但实际的中央空调或工业通送风系统中大量应用的通送风管道属于矩管结构,客观上限制了前述发明实质进入中央空调或工业通送风系统实施中继送风作业,事实上遏制了前述发明的应用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维阵列管道风机,旨在解决轴流型中继管道风机无法在矩形通送风管道系统中获得应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维阵列管道风机,该管道风机包括风筒、风道隔片、电机、电机座以及风扇体,所述风筒包括第一风筒以及第二风筒,所述第一风筒轴线与所述第二风筒轴线相交,所述风筒内截面为矩形,所述风道隔片将所述第一风筒沿内截面长边方向分隔成平行排列的若干个子风道,所述第一风筒与所述第二风筒轴线相交处外侧固设有所述电机座,所述电机座设有与所述子风道对应的轴通孔,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轴通孔延伸进入对应所述子风道内,所述风扇体设于所述电机轴前端、且置于所述子风道内。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风筒为直线风筒。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子风道内截面呈正方形,所述子风道轴线相互平行且共面,所述子风道轴线与所述第一风筒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风筒内截面为矩形的长边为短边长度的整数倍或短边为长边长度的30%-7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风筒与所述所述第二风筒的轴线交角为直角或钝角。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子风道内截面正方形边长为所述风筒内截面矩形短边长度或为短边长度的85%-99.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子风道长度取为与所述第一风筒长度相等或小于所述第一风筒长度。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子风道内设有轴承装置,所述电机轴在所述子风道内获得所述轴承装置所装置的轴承支承。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轴承装置为独立结构或与所述子风道内壁
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风筒的风口处设置有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机的矩形风筒沿长边分隔成多个正方形截面的子风道,与在各子风道中装置子风机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轴流型中继管道风机不能在矩形管道的中央通送风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拓展了轴流型中继管道风机的应用领域,支持轴流管道风机在更广泛领域发挥其优势性能作用和丰富中央通送风系统的中继送风手段和工具。且本实用新型将管道中的单一气流分割成多个子气流,促进风道中气流均匀化程度高,子气流间速率差距缩小,送风噪音将显著降低,辅以风机的外隔音措施,有望收获“静音”送风效果;以及各分电机外置,不占风道流径,风阻小,风道利用率和送风效率提高,方便维护和节能,电机工作产热不影响管道工作介质,且个别电机损坏不会造成中继送风完
全停止。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实施例风筒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实施例风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实施例风筒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实施例风筒隔成三子风道示意图。附图标记10_电机20-电机座30-风筒40-轴承装置50-风扇体60-风道隔片101-电机轴203-轴通孔204-固定螺钉301-第一风筒302-第二风筒304-接口3011-子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一维阵列管道风机,该管道风机包括风筒30、风道隔片60、电机10、电机座20以及风扇体50,所述风筒30包括第一风筒301以及第二风筒302,所述第一风筒301轴线与所述第二风筒302轴线相交,所述风筒30内截面为矩形,所述风道隔片60将所述第一风筒301沿内截面长边方向分隔成平行排列的若干个子风道3011,所述第一风筒301与所述第二风筒302轴线相交处外侧固设有所述电机座20,所述电机座20设有与所述子风道3011对应的轴通孔203,所述电机10安装于所述电机座20上,所述电机10的电机轴101穿过所述轴通孔203延伸进入对应所述子风道3011内,所述风扇体50设于所述电机轴101前端、且置于所述子风道3011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机座20为一体结构或独立子电机座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子风道3011内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子风道3011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共面,并且所述子风道30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风筒301的轴线平行。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子风道3011内截面为正方形的各边长度为所述风筒30的内截面为矩形的短边长度或为所述风筒30内截面为矩形的短边长度的85%-99. 8%。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风筒30的内截面为矩形的长边长度是短边长度的整数倍或为短边长度是长边长度的30%-70%。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子风道3011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风筒301长度相等或小于所述第一风筒301长度。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风筒301与所述第二风筒302可以全部为直线风筒,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风筒301为直线风筒,所述第二风筒302不受任何限制,所述直线风筒是轴线为直线的风筒。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风筒301与所述第二风筒302圆滑过渡,所述第一风筒301与所述第二风筒302轴线相交,交角为直角或钝角。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风筒30的风口处设置有接口 304,所述接口 304为法兰接口,接口 304供管道风机与管道对接紧固用。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风筒30的的一风口处设置有接口 304,所述接口 304为法兰接口,接口 304供管道风机与管道对接紧固用。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子风道3011内设置有轴承装置40,所述轴承装置40在所述子风道3011内为所述电机轴101提供支承。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轴承装置40包括轴承(图中未示出)以及轴承支架,所述轴承安装与所述轴承支架所设的轴承座(图中未示出)中,所述轴承座经至少两个辐条与所述第一风筒301的风筒壁或所述轴承支架的框架体连接在一起。其中,轴承装置40为电机轴101在工作中提供稳定作用。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轴承装置40可以是与所述子风道3011分开的独立结构,也可以是与所述子风道3011内壁一体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当所述轴承装置40为与所述子风道3011分开的独立结构时,所述轴承装置40外框的外形与所述子风道3011内周形状适配。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风筒302长度大于零。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机座20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风筒301与所述第二风筒302的相交处外侧。所述电机座20与第一风筒301风口对应的顶面上设置有凹陷部以及固定装置。所述凹陷部呈圆形,所述凹陷部的中心线与对应的所述子风道3011的轴线共轴,所述凹陷部的作用是提供电机10定位。所述凹陷部定位所述电机10时与所述电机10上的凸起部形成过渡配合。所述固定装置的作用是将电机10固设在电机座20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孔(图中未示出)与固定螺钉204,当固定螺钉204旋入固定螺孔内旋紧将电机10紧固在电机座20上,当固定螺钉204旋出固定螺孔使电机10脱离电机座20。通过固定装置方便所述电机10的装卸,在所述电机10发生故障时方便维修与维护。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机座20为一体结构,电机座20上设有与所述子风道3011相对应的轴通孔203、固定装置、凹陷部。所述轴通孔203的中心线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子风道3011轴线共轴。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机座20为独立子电机座结构,所述子电机座分别对应一个子风道3011,并且排列在所述第一风筒301与所述第二风筒302相交处外侧。所述轴通孔203、凹陷部的中心线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子风道3011轴线共轴。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机座20上还设有轴通孔203,所述轴通孔203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部,所述轴通孔203供所述电机轴101穿过延伸进入所述子风道3011内,所述轴通孔203的直径小于所述凹陷部的直径。所述轴通孔203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电机轴101的直径,使所述电机轴101与所述轴通孔203形成间隙配合。能够在维修与维护中更好的利用资源。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机10固设于所述电机座20上,所述电机座设于所述第一风筒301与所述第二风筒302的相交处外侧。其中所述电机10设置于风筒30的外面不占用风道空间,提高风道截面利用率,所述电机10工作产生的热量不被所述风筒30内工作介质吸收。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机轴101延伸进入所述第一风筒301内,需要所述电机轴101加长,所述电机轴101过长在工作中就会产生震动不稳定,为了工作中能够使所述电机轴101稳定,所述第一风筒301内设置轴承装置40,轴承装置40在工作中所述电机轴101运行振动降低、提高了稳定性。所述电机轴101穿过所述轴通孔进入所述第一风筒301内,所述电机轴101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风筒301轴线共轴。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风扇体50设置于所述电机轴101的轴端或近轴端。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风扇体50设置于所述轴承装置40的两侧均可。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风扇体50上设置有至少二片扇叶。通过将风机的矩形风筒沿长边分隔成多个正方形截面的子风道,与在各子风道中装置子风机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轴流型中继管道风机不能在矩形管道的中央通送风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拓展了轴流型中继管道风机的应用领域,支持轴流管道风机在更广泛领域发挥其优势性能作用和丰富中央通送风系统的中继送风手段和工具。且本实用新型将管道中的单一气流分割成多个子气流,促进风道中气流均匀化程度高,子气流间速率差距缩小,送风噪音将显著降低,辅以风机的外隔音措施,有望收获“静音”送风效果;以及各分电机外置,不占风道流径,风阻小,风道利用率和送风效率提高,方便维护和节能,电机工作产热不影响管道工作介质,且个别电机损坏不会造成中继送风完全停止。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该管道风机包括风筒、风道隔片、电机、电机座以及风扇体,所述风筒包括第一风筒以及第二风筒,所述第一风筒轴线与所述第二风筒轴线相交,所述风筒内截面为矩形,所述风道隔片将所述第一风筒沿内截面长边方向分隔成平行排列的若干个子风道,所述第一风筒与所述第二风筒轴线相交处外侧固设有所述电机座,所述电机座设有与所述子风道对应的轴通孔,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轴通孔延伸进入对应所述子风道内,所述风扇体设于所述电机轴前端、且置于所述子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筒为直线风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道内截面呈正方形,所述子风道轴线相互平行且共面,所述子风道轴线与所述第一风筒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内截面为矩形的长边为短边长度的整数倍或短边为长边长度的30%-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筒与所述第二风筒的轴线交角为直角或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道内截面正方形边长为所述风筒内截面矩形短边长度或为短边长度的85%-99. 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道长度取为与所述第一风筒长度相等或小于所述第一风筒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道内设有轴承装置,所述电机轴在所述子风道内获得所述轴承装置所装置的轴承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为独立结构或与所述子风道内壁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风口处设置有接口。
专利摘要一种一维阵列管道风机,包括风筒、风道隔片、电机、电机座以及风扇体,风筒包括第一风筒以及第二风筒,第一风筒轴线与第二风筒轴线相交,风筒内截面为矩形,风道隔片将第一风筒沿内截面长边方向分隔成平行排列的若干个子风道,第一风筒与第二风筒轴线相交处外侧固设有电机座,电机座设有与子风道对应的轴通孔,电机安装于电机座上,电机的电机轴穿过轴通孔延伸进入对应子风道内,风扇体设于电机轴前端、且置于子风道内。电机外置,不占风道流径,风道利用率和送风效率提高,风阻小、方便维护和节能,电机工作产热不影响管道工作介质,风道气流均匀化提高,子气流间速率差距缩小,送风噪音显著降低,且个别电机损坏不会造成中继送风完全停止。
文档编号F04D25/16GK202900772SQ20122045955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曾德邻, 谢小莲 申请人:曾德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