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842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机座上的曲轴箱、一级气缸Ⅰ、一级气缸Ⅱ、一级气缸Ⅲ、中间冷却器、一级气水分离器、二级气缸Ⅰ、二级气缸Ⅱ、后冷却器、二级气水分离器和固定在机座上的储气罐,一级气缸Ⅰ、一级气缸Ⅱ和一级气缸Ⅲ分别固定在曲轴箱的上面,呈扇形布局,一级气缸Ⅰ和一级气缸Ⅲ与一级气缸Ⅱ之间的夹角均为40°—55°,二级气缸Ⅰ和二级气缸Ⅱ分别设在曲轴箱的左右两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紧凑,节省了机器的占用空间,增加了阀的安装面积并且利于冷却,有效地提高了全无油空气压缩机的有效容积流量和排气压力,扩大了应用范围,且提高了实用寿命和气的质量,增加了工作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容积流量为5.5立方米/分钟,排气压力为0.SMPa的小型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单台机器的容积流量不超过3.0立方米/分钟,容积流量超过3.0立方米/分钟的压缩机市场上均为螺杆机,无油螺杆机价格昂贵,成本高,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在加工、制造方面效率低。而有油螺杆的小型空气压缩机的效率较低,容积比能小,又无法满足食品、医疗、制药、以及精密仪器等行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积流量为5.5立方米/分钟,排气压力为
0.SMPa的小型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该压缩机有效地提高了全无油空气压缩机的有效容积流量和排气量,结构紧凑,节省了机器占用的空间,稳定可靠,提高了气的质量,扩大了应用范围。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机座上的曲轴箱、一级气缸1、一级气缸I1、一级气缸II1、中间冷却器、一级气水分离器、二级气缸1、二级气缸I1、后冷却器、二级气水分离器和固定在机座上的储气罐,中间冷却器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一级气缸1、一级气缸II和一级气缸III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级气水分离器相接,一级气水分离器再通过管道分别与二级气缸I和二级气缸II相连,再通过管道与后冷却器、二级气水分离器和储气罐相接,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冷却器设在曲轴箱的轴伸端,一级气缸1、一级气缸II和一级气缸III分别固定在曲轴箱的上面,一级气缸II设在曲轴箱的中轴线上,一级气缸I和一级气缸III对称设在一级气缸II的左右两侧,呈扇形布局,一级气缸I和一级气缸III与一级气缸II之间的夹角均为40° —55° , —级气缸I和一级气缸III与一级气缸II分别通过管道与中间冷却器相接;所述二级气缸I和二级气缸II分别设在曲轴箱的左右两侧,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
[0005]所述一级气缸1、一级气缸II和一级气缸III的缸径为175 mm?215mm。
[0006]所述二级气缸I和二级气缸II的缸径为120 mm?160mm。
[0007]所述一级气缸I与二级气缸I之间的夹角为40° — 56°。
[0008]所述一级气缸III与二级气缸II之间的夹角为40° — 56°。
[0009]所述一级气缸1、一级气缸I1、一级气缸II1、二级气缸I和二级气缸II中的气缸活塞行程为80 mm -120mm。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气通过一级气缸1、一级气缸II和一级气缸III加压后,压缩的气体通过管道接到中间冷却器,冷却后接到一级气水分离器,经过第一次气水分离后,再通过二级气缸I和二级气缸II加压后,经过后冷却器接到二级气水分离器,经过二次气水分离后到储气罐,这种连接加压方式,提高了气的质量。另外,二级气缸一级气缸I和一级气缸III对称设在一级气缸II的左右两侧,呈扇形布局,一级气缸I和一级气缸III与一级气缸II之间的夹角均为40° — 55°,二级气缸I和二级气缸II分别设在曲轴箱的左右两侧,一级气缸I与二级气缸I之间的夹角为40° — 56°,一级气缸III与二级气缸II之间的夹角为40° — 56°,这样布局结构紧凑,节省了机器的占用空间,增加了阀的安装面积并且利于冷却,有效地提高了全无油空气压缩机的有效容积流量和排气压力,扩大了应用范围,且提高了实用寿命,增加了工作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在容积流量为5.5立方米/分钟,排气压力为0.8MPa的SW-5.5/8-Q小型全无油空气压缩机上的应用为例。由图1、图2可见,本实施例的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是由机座1、由螺丝固定在机座I上的曲轴箱
2、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一级气缸III 5、中间冷却器6、一级气水分离器7、二级气缸I 8、二级气缸II 9、后冷却器10、二级气水分离器11和固定在机座I上的储气罐12组成;中间冷却器6 —端通过管道分别与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和一级气缸III5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级气水分离器7相接,一级气水分离器7再通过管道分别与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相连,再通过管道与后冷却器10、二级气水分离器11和储气罐12相接,中间冷却器6设在曲轴箱2的轴伸端,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和一级气缸III 5分别由螺丝固定在曲轴箱2的上面,一级气缸II 4设在曲轴箱2的中轴线上,一级气缸I 3和一级气缸III 5对称设在一级气缸II 4的左右两侧,呈扇形布局,一级气缸I 3和一级气缸III5与一级气缸II 4之间的夹角均为40° — 55°,一级气缸I 3和一级气缸III 5与一级气缸II 4分别通过管道与中间冷却器6相接;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分别设在曲轴箱2的左右两侧,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在本实施例中,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和一级气缸III 5的缸径为190mm。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的缸径为140mm。一级气缸I 3与二级气缸I 8之间的夹角为40° — 56°。一级气缸III 5与二级气缸II 9之间的夹角为40° — 56°。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一级气缸III 5、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中的气缸活塞行程为100mm。
[0015]在本实施例中,空气通过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和一级气缸III5加压后,压缩的气体通过管道接到中间冷却器6,冷却后接到一级气水分离器7,经过第一次气水分离后,再通过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加压后,经过后冷却器10接到二级气水分离器11,经过二次气水分离后到储气罐12,本实施例中,结构紧凑,节省了机器的占用空间,增加了阀的安装面积并且利于冷却,有效地提高了全无油空气压缩机的有效容积流量和排气压力,扩大了应用范围,且提高了实用寿命和气的质量,增加了工作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机座(I)、固定在机座(I)上的曲轴箱(2)、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一级气缸III(5)、中间冷却器(6)、一级气水分离器(7)、二级气缸I (8)、二级气缸II (9)、后冷却器(10)、二级气水分离器(11)和固定在机座(I)上的储气罐(12),中间冷却器(6) —端通过管道分别与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和一级气缸111(5)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级气水分离器(7)相接,一级气水分离器(7)再通过管道分别与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相连,再通过管道与后冷却器(10)、二级气水分离器(11)和储气罐(12)相接,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冷却器(6)设在曲轴箱(2)的轴伸端,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和一级气缸III(5)分别固定在曲轴箱(2)的上面,一级气缸II(4)设在曲轴箱(2)的中轴线上,一级气缸I (3)和一级气缸III(5)对称设在一级气缸II(4)的左右两侧,呈扇形布局,一级气缸I (3)和一级气缸111(5)与一级气缸II (4)之间的夹角均为40° — 55°,一级气缸I (3)和一级气缸111(5)与一级气缸II (4)分别通过管道与中间冷却器(6)相接;所述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分别设在曲轴箱(2)的左右两侧,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和一级气缸111(5)的缸径为175 mm?215_。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的缸径为120 mm?160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I (3)与二级气缸I (8)之间的夹角为40° — 5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111(5)与二级气缸II (9)之间的夹角为40° —5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活塞式全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I (3)、一级气缸II (4)、一级气缸111(5)、二级气缸I (8)和二级气缸II (9)中的气缸活塞行程为80 mm -120mm。
【文档编号】F04B39/16GK203441697SQ20132051878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4日
【发明者】陆彦伟, 陆鹏程, 朱抗生 申请人:安徽华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