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969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包括:泵壳、开关手轮、连接管、气道切换装置、气泵、气阀和电源开关,所述泵壳为一盒状腔体,面板外侧设一开关手轮,气道切换装置设有一内管,其上下两端分别为开口一和开口二,开口一与充气体外部空间相通,开口二与气阀相通,内管内部设有隔板,隔板上下两段内管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内管外设有一外套管,外套管的下端与泵壳固定连接且与气阀对应相通,其管壁上设有与气泵的进气孔相通的出气孔以及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接的进气孔,连接管的上端开关手轮连接,连接管的下端套装在内管的上端,内管的隔板与气阀的阀杆接触并施加外力使气阀打开,内管上的弧形片经电源开关触片实现联动。
【专利说明】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气泵,特别是一种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
【背景技术】
[0002]充气产品由于其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收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市场上的充气产品如充气床垫、充气床、充气沙发和充气玩具大多是由PVC胶布或PU胶布通过高频热熔的方式焊接成型的,通过气阀向的腔体内充气,充气产品可转变成各种特定的现状。许多年前充气产品充气大多采用手动气泵和脚踏气泵,这种方式不仅充气时间长而且非常耗费体力,之后出现了外置的电动气泵,虽然电动气泵大大节省了体力,但是必须一直用手拿着电动气泵并将气嘴对准充气产品的气阀,当充气完成气嘴拔出气阀的时候会有部分空气从充气产品内部泄露。通过气阀充放气的充气产品,排气同样费时费力。目前,市场上部分充气床垫和充气床开始采用固定安装在充气床垫或充气床上内置式的电动气泵,其结构也多种多样,如专利号为011293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泵部分可拆卸的内置式的电动气泵,这种电动气泵操作比较麻烦,气密性不可靠,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比较新型的内置式的电动气泵都具有气道转换装置,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充气、放气和停止状态的切换,但是这些内置式的电动气泵都有结构复杂、气压衰减大、零部件多、体积过大和制造成本闻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本实用新型包括:泵壳、开关手轮、连接管、气道切换装置、气泵、气阀和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为一盒状腔体,连接管、气道切换装置、气泵设于泵壳腔体内,泵壳的底部设有一气阀,泵壳的顶部设有一开有开口的面板,面板外侧设一开关手轮,气道切换装置设有一内管,内管上、下两端分别为开口一和开口二,开口一经连接管与充气体外部空间相通,开口二与气阀相通,内管内部设有隔板将内管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互不通气的空间,隔板上、下两段内管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内管外设有一外套管,夕卜套管上、下两端分别为开口三和开口四,外套管内壁与内管的外壁配合,外套管的下端与泵壳固定连接且与气阀对应相通,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与气泵的进气口相通的出气孔和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接的进气孔,连接管的上端与开关手轮连接且相通,连接管的下端套装在内管的上端,内管的隔板与气阀的阀杆接触并经施加外力使气阀打开实现联动。
[0004]所述气道切换装的内管有三个可变的位置,内管处于第一位置即充气状态时,内管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与外套管的出气孔和进气孔相通,空气由充气体外部流向充气体内部,内管处于第二位置即放气状态时,内管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与外套管的进气孔和出气孔相通,空气由充气体内部流向充气体外部,内管处于第三位置即关闭状态时,内管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与外套管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均不相通。
[0005]所述气道切换装的内管的上部管壁外侧设有至少一个与连接管配合的滑块一和一个与外套管配合的滑块二。
[0006]所述气道切换装的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两端低中间高与内管上滑块二配合的可横向滑动的波浪形滑槽。
[0007]所述连接管内壁下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内管的滑块一配合的直槽。
[0008]所述内管的滑块一和滑块二之间设有凸缘,凸缘的顶部边缘设有弧形片,弧形片与设于其一侧的电源开关联动。
[0009]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有一直径大于前面板开口的凸缘,凸缘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开关手轮固定连接的凸台。
[0010]所述气泵包括一与泵壳固定连接的风叶罩、一设于风叶罩内的风叶和一设于泵壳腔体内的马达,风叶罩设有一气泵进气口和一气泵的出气口,马达的转轴一端穿过风叶罩与风叶连接。
[0011]所述气阀设置在泵壳底部,其由阀片、密封圈、阀杆、弹簧和阀杆帽组成,泵壳的气阀口设有气阀支撑架,气阀支撑架中央设有通孔,阀杆设置在气阀支撑架的通孔内,阀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阀杆帽和阀片,密封圈设在阀片的边缘,阀杆帽弹簧套装在阀杆外围,设置在气阀支撑架和阀杆帽之间,泵壳的气阀口处设有一个保护气阀的网状保护网罩。所述开关手轮上设有通气管。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内置的充放气泵,可以方便实现充气、放气和停止功能的切换,充气和放气操作简便快捷,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少、方便生产和组装,制造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安装于充气床垫上的外观示意图;
[0014]图2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5]图3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6]图4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局部解剖示意图
[0017]图5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充气状态示意图;
[0018]图6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充气状态解剖示意图;
[0019]图7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充气状态时连接管、内管、外套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8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放气状态示意图;
[0021]图9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放气状态解剖示意图;
[0022]图10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放气状态时连接管、内管、外套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3]图11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停止状态示意图;
[0024]图12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的停止状态解剖示意图;
[0025]图13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停止状态时连接管、内管、外套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图14本实用新型电动充放气泵的外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5本实用新型电动充放气泵的连接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6本实用新型电动充放气泵的气阀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泵壳、11腔体、12前面板、121前面板开口 ;2开关手轮、21开关手轮通气管;3连接管、31连接管凸缘、32直槽、33上开口、34下开口、35凸台;4气道切换装置、41内管、411内管开口一、412内管开口二、413隔板、414内管第一通气孔、415内管第二通气孔、416内管滑块一、417内管滑块二、418内管凸缘、419弧形片;42外套管、421外套管开口三、422外套管开口四、423外套管出气孔一、424外套管出气孔二、425外套管进气孔一、426外套进气孔二、427外套管波浪形滑槽、Al外套管波浪形滑槽第一低点、A2第二低点、B高点、外套管凸缘428 ;5气泵、51风叶罩、52气泵进气口、53气泵出气口一、54气泵出气口二、55风叶、56马达、57转轴;6气阀、61气阀口、62气阀支撑架、621气阀支撑架通孔、63阀片、64密封圈、65阀杆、66弹簧、67阀杆帽、68保护网罩;7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3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通常是安装在充气床垫或充气床的侧围片上的,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包括泵壳1,开关手轮2、连接管3、气道切换装置4、气泵5、气阀6、电源开关7。泵壳I为一个盒状腔体的容器,其腔室11用以容纳连接管3、气道切换装置4、气泵5,泵壳I顶部设有一前面板12,面板12的外侧设有开关手轮2,泵壳I的底部设有气阀6。
[0032]气道切换装置4是在电动气泵内部与气泵5配合通过改变气道从而改变空气流动方的装置,实现电动气泵的充气、放气和关闭的三个功能。参见图6、图7、图9、图10、图12、图13和图14,气道切换装置4设有中空的内管41和外套管42,内管41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开口一 411和开口二 412,开口一 411经过连接管3与充气体外部空间相同,开口二 412与气阀6相通,内管41的外侧设有与连接管3配合的滑块一 416、与气道切换装置4的外套管42配合的滑块二 417和设于滑块一 416和滑块二 417之间的凸缘418,凸缘418的上表面的边缘设有弧形片419,内管41内设有隔板413将内管41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互不通气的部分,隔板413上下两侧的内管61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气孔414和第二通气孔415,第一通气孔414和第二通气孔415的开口方向相反。内管41的外套管42套装在内管61的外侦牝其上下两端分别为开口三421和开口四422,外套管42的内壁与内管41的外壁紧邻,内管41可在外套管42内上下移动或旋转。外套管42的上端设有凸缘428,下端与泵壳I固定连接,气阀6位于外套管42下端的开口四422的内侧,外套管42的管壁上分别设有位置上下相邻的进气孔一 425和进气孔二 426以及方向相反的出气孔一 423和出气孔二 424,外套管42的管壁上设有两端低中间高与内管41上的滑块二 417配合且可容纳其滑动的波浪形滑槽427。基于上述结构,当转动内管使41内管41的滑块二 417移至外套管42的波浪形滑槽427的第一低点Al位置时,内管41的凸缘418的下表面与外套管42的凸缘428上表面相抵,内管41的第一通气孔414与外套管42的出气孔一 423对应,内管41的第二通气孔415与外套管42的进气孔二 426对应,外套管42的第二出气孔424和进气孔二 426被内管41的管壁封堵关闭。当转动内管41使内管41的滑块二 417移至外套管42的波浪形滑槽427的第二低点A2位置时,内管41的凸缘418的下表面与外套管42的凸缘428上表面相抵,内管41的第一通气孔414与外套管42的进气孔一 425对应时,内管41的滑块二 417位于外套管42的波浪形滑槽427的第二低点A2位置,内管41的第二通气孔415与外套管42的出气孔二 426对应,外套管42的第一出气孔423和进气孔二 426被内管41的管壁封堵关闭。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旋转内管41,使得内管41上的第一通气孔41、第二通气孔415与外套管42上的外套管出气孔一 423、外套管出气孔二 424、外套管进气孔一425、外套进气孔二 426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达到切换气流通道的目的。在内管41弧形片419外侧设有电源开关7,转动内管41时弧形片419与电源开关7接触并联动接通电源或断开电源。
[0033]参见图6,气泵5包括与泵壳I固定连接的风叶罩51,风叶罩51与泵壳I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腔室,风叶罩51设有气泵5的进气口 52、出气口一 53和出气口二 54,气泵进气口 52与气道切换装置4的外套管42的出气孔一 423和出气孔二 424相通,气泵5的出气口一 53和出气口二 54与气道切换装置4的外套管42的进气孔一 425和进气孔二 426相连接,风叶罩51内设有风叶55,马达56安装在风叶罩51的上,马达55的转轴57穿过风叶罩51上的气泵进气口 52与风叶罩51内的风叶55相连接,马达56工作时空气从气泵进气口 52吸入到风叶罩51内,经风叶4加压后从气泵5的出气口一 53或出气口二 54排出,气泵5的出气口一 53和出气口二 54设在邻近风叶4的切线位置以减少风压的损失,提高气泵5的工作效率,马达56设在邻近气泵进气口 52的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散发马达56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达到延长马达2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0034]参见图6、图7、图10和图15,连接管3设在泵壳I前面板12的内侧,连接管3的顶端设有一直径大于前面板12的开口 121的凸缘31,凸缘31的表面与泵壳I前面板12紧邻,凸缘3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凸台35,凸台35穿过前面板12的开口 121与开关手轮2相连接,连接管3的上端上开口 33与前面板的开口 121对应且与开关手轮2的通气管21相通,连接管3下端套装在气道切换装置4内管41的顶端,连接管3的内壁上设有容纳内管41的滑块二 417在其中轴向滑动的直滑槽82。
[0035]参见图3、图6、图9、图12,和图16,气阀6设在泵壳I的底部,气阀口 61处设有气阀支撑架62,气阀支撑架62的中央设有通孔621,阀杆65设在气阀支撑架62的通孔621中,并可沿轴向滑动,阀杆6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阀杆帽67和与阀杆65固定连接的阀片63,阀杆65的上端延伸至气道切换装置4的内管41的内部与内管41的隔板413接近,密封圈64设在阀片63的边缘,弹簧66套装在阀杆65外围、气阀支撑架62和阀杆帽67之间的位置,保护网罩68对阀片63起保护作用。基于气阀6的上述结构,气阀6在不受其它外力的情况下,气阀6依靠弹簧66的弹力使阀片63盖在气阀口 61处,气阀6处于关闭的状态。当切换装置4的内管41向下移动时,内管41的隔板413与阀杆65接触并对其施加向下的力,使气阀6打开。气阀6打开时充气体内部和外界相通,气阀6关闭时充气体内部和外界隔绝。
[0036]根据上述的结构,开关手轮2、连接管3、气道切换装置4的内管41、气阀6和电源开关7之间形成联动的结构。向充气体内部充气时,将开关手轮2从关闭位置旋转至充气档位,开关手轮2带动与之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3,连接管3带动气道切换装置4的内管41同时旋转,内管41的弧形片触发电源开关7接通电源,气泵5开始工作,内管41的滑块二417在外套管42的波浪形滑槽427中横向滑行至第一低点Al,内管41随之在外套管42内沿轴向下移动,其隔板413顶开气阀6使其处于打开状态,与此同时,气道切换装置4的内管41的第一通气孔414与外套管42的出气孔一 423对应,内管41的第二通气孔415与外套管42的进气孔二 426对应,外套管42的第二出气孔424和进气孔二 426被内管41的管壁封堵关闭,充气体外部空气从开关手轮2的通气管21进入,经连接管8、气道切换装置6的内管42的开口一 411进入内管42内,经内管42的第一通气孔414、外套管62的出气孔一 423进入泵壳I内的腔室11,再由气泵5的进气口 52进入风叶罩51内,经风叶55加压后经气泵5的出气口二 54、气道切换装置4的外套管42的进气孔二 426和内管42的第二通气孔415进入内管62内,最后经由内管42的开口二 412和打开的气阀口 61进入充气体内部,参见图5、图6、图7、图14和图15。
[0037]向充气体外部排气时,将开关手轮2从关闭位置旋转至放气档位,开关手轮2带动与之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3,连接管3带动气道切换装置4的内管41同时旋转,内管41的弧形片触发电源开关7接通电源,气泵5开始工作,内管41的滑块二 417在外套管42的波浪形滑槽427中横向滑行至第二低点A2,内管41随之在外套管42内沿轴向下移动,其隔板413顶开气阀6使其处于打开状态,与此同时,内管41的第一通气孔414与外套管42的进气孔一 425对应,内管41的第二通气孔415与外套管42的出气孔二 426对应,外套管42的第一出气孔423和进气孔二 426被内管41的管壁封堵关闭。充气体内部空气从打开的气阀口 61进入,经由内管42的开口二 412、内管42的第二通气孔415和外套管42的进气孔二 426进入泵壳I内的腔室11,再由气泵5的进气口 52进入风叶罩51内,经风叶55加压后经气泵5的出气口一 53、气道切换装置6的气道切换装置4的外套管42的进气孔一425和和内管41的第一通气孔414进入内管41内,最后经由内管41的开口一 411、连接管3和开关手轮2的通气管21排出到充气体外部,参见图8、图9、图10、图14和图15。
[0038]停止对充气或放气时,将开关手轮2旋转至停止档位,关手轮2带动与之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3,连接管3带动气道切换装置4的内管41同时旋转,内管41的弧形片触发电源开关7断开电源,气泵5停止工作,内管41的滑块二 417在外套管42的波浪形滑槽427中横向滑行至波浪形滑槽427中间的高点B,内管41随之在外套管42内沿轴向上移动,内管41的隔板413停止对气阀6的阀杆65施加外力,气阀6恢复到关闭状态,此时,充气体内部和外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参见图11至图15。
[0039]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的实施方法以外,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同样的功能和效果,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马达3的出气口 53和54、气道切换装置4的外套管42的进气孔425和426、出气口 423和424都可以分别由现在的两个合并为一个。其次,气道切换装置6外套管62的波浪形滑槽627在本实施例中是贯穿外套管62管壁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波浪形滑槽627设在穿外套管62管壁的内侧,两者的功能和效果是相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包括:泵壳、开关手轮、连接管、气道切换装置、气泵、气阀和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为一盒状腔体,连接管、气道切换装置、气泵设于泵壳腔体内,泵壳的底部设有一气阀,泵壳的顶部设有一开有开口的面板,面板外侧设一开关手轮,气道切换装置设有一内管,内管上、下两端分别为开口一和开口二,开口一经连接管与充气体外部空间相通,开口二与气阀相通,内管内部设有隔板将内管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互不通气的空间,隔板上、下两段内管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内管外设有一外套管,外套管上、下两端分别为开口三和开口四,外套管内壁与内管的外壁配合,外套管的下端与泵壳固定连接且与气阀对应相通,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与气泵的进气口相通的出气孔和与气泵的出气口相连接的进气孔,连接管的上端与开关手轮连接且相通,连接管的下端套装在内管的上端,内管的隔板与气阀的阀杆接触并经外力使气阀打开实现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切换装置的内管有三个可变的位置,内管处于第一位置时,内管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与外套管的出气孔和进气孔相通,空气由充气体外部流向充气体内部,内管处于第二位置时,内管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与外套管的进气孔和出气孔相通,空气由充气体内部流向充气体外部,内管处于第三位置时,内管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与外套管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均不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切换装置的内管的上部管壁外侧设有至少一个与连接管配合的滑块一和一个与外套管配合的滑块--O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设有滑块一和滑块二,滑块一和滑块二之间设有凸缘,凸缘的顶部边缘设有弧形片,弧形片与设于其一侧的电源开关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切换装的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两端低中间高与内管上滑块二配合的可横向滑动的波浪形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内壁下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内管的滑块一配合的直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有一直径大于前面板开口的凸缘,凸缘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开关手轮固定连接的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包括一与泵壳固定连接的风叶罩、一设于风叶罩内的风叶和一设于泵壳腔体内的马达,风叶罩设有一气泵进气口和一气泵的出气口,马达的转轴一端穿过风叶罩与风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设置在泵壳底部,气阀由阀片、密封圈、阀杆、弹簧和阀杆帽组成,泵壳的气阀口设有气阀支撑架,气阀支撑架中央设有通孔,阀杆设置在气阀支撑架的通孔内,阀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阀杆帽和阀片,密封圈设在阀片的边缘,阀杆帽弹簧套装在阀杆外围,设置在气阀支撑架和阀杆帽之间,泵壳的气阀口处设有一个保护气阀的网状保护网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手轮上设有通 气管。
【文档编号】F04D25/08GK203516155SQ20132064601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刘峰 申请人: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