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罩圈及具有该网罩圈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057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网罩圈及具有该网罩圈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罩圈及具有该网罩圈的风扇,网罩圈包括:网罩圈本体;加宽段,设置在网罩圈本体上,加宽段包括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相对于网罩圈本体的圆心中心对称;连接段,设置在网罩圈本体上并用于连接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其中,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的宽度均大于连接段的宽度。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网罩圈,通过设置宽度比连接段宽度大且中心对称的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可以在垂直于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连线的第一方向上对出风进行压缩,从而使风量在第一方向上分散,扩大了测试点的范围,进而达到提高测试风量的目的。
【专利说明】网罩圈及具有该网罩圈的风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罩圈及具有该网罩圈的风 扇。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包括扇叶、如网、后网和网罩圈。其中,如网和后网形成用于各 纳风扇的包围结构,网罩圈用于将前网和后网固定,防止前网和后网脱开。
[0003] 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在测试风量时需要将风速表由设定位置沿水 平方向移动,而现有技术中的网罩圈仅仅是用于连接前网和后网,对于提高测试风量没有 任何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网罩圈及具有该网罩圈的风扇,以达到提高测试风量的 目的。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罩圈,包括:网罩圈本体;加宽段, 设置在网罩圈本体上,加宽段包括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相 对于网罩圈本体的圆心中心对称;连接段,设置在网罩圈本体上并用于连接第一加宽段和 第二加宽段;其中,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的宽度均大于连接段的宽度。
[0006] 进一步地,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相 对于穿过网罩圈本体圆心的水平线对称设置。
[0007] 进一步地,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相 对于穿过网罩圈本体圆心的坚直线对称设置。
[0008] 进一步地,第一加宽段包括加宽部和对称设置在加宽部两端并与连接段连接的过 渡部,加宽部通过过渡部与连接段平滑连接。
[0009] 进一步地,过渡部由加宽部向连接段延伸,且在过渡部的延伸方向上,过渡部的宽 度逐渐减小。
[0010] 进一步地,在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连接段具有第一平分面,第一加宽段具有 第二平分面,其中,第一平分面和第二平分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1] 进一步地,第一加宽段设置有第一外表面,连接段上设置有与第一外表面对应的 第二外表面,在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 0mm < a < 3. 6mm〇
[0012] 进一步地,在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第二外表面与第一平分面之间的距离为 b,其中,1. 75mm < b < 2. 25mm。
[0013] 进一步地,第一加宽段对应的网罩圈本体的圆心角的大小为c,其中, 100。< C<112。。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网罩圈。
[0015]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网罩圈,通过设置宽度比连接段宽度大且中心对称的第一加宽 段和第二加宽段,可以在垂直于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连线的第一方向上对出风进行压 缩,从而使风量在第一方向上分散,扩大了测试点的范围,进而达到提高测试风量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17]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网罩圈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网罩圈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网罩圈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网罩圈改进前后在水平测试线上的仿真数据对比;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网罩圈改进前后在水平测试线上的实验数据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罩圈,包括网罩圈本体、加宽 段和连接段30。加宽段包括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 22相对于网罩圈本体的圆心中心对称。连接段30设置在网罩圈本体上并用于连接第一加 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其中,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的宽度均大于连接段30的 览度。
[0025] 通过设置宽度比连接段宽度大且中心对称的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可 以在垂直于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连线的第一方向上对出风进行压缩,从而使风 量在第一方向上分散,扩大了测试点的范围,进而达到提高测试风量的目的。
[0026]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的结构 相同,且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相对于穿过网罩圈本体圆心的水平线对称设置。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测试方法均是将风速表由设定位置每隔40_依次水平往外移动进行测 试,直到平均风速小于〇. 4m/s。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 22设置成结构相同且沿水平线对称设置的结构,目的是为了在水平方向将风量压缩,使水 平方向的测试点增多,从而达到提高测试风量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为本实 施例中的水平方向。
[0027] 优选地,将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设置成相对于水平线对称的结构,由 于力学原理,在网罩圈本体上下设置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可以使网罩圈本体沿 水平方向略微压缩,即网罩圈本体在坚直方向上的距离略小于网罩圈本体在水平方向的距 离,从而可以达到将坚直方向的风量向水平方向压缩的目的。
[0028]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使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结构相同,目 的是使上下两端的压缩风量相同,从而使被压缩的风量在水平方向均匀分布,避免出现风 量分布不均的问题。
[0029]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的结构相同,故以第 一加宽段21作为描述基础进行重点描述。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加宽段21包括加 宽部211和对称设置在加宽部211两端并与连接段30连接的过渡部212,加宽部211通过 过渡部212与连接段30平滑连接。
[0030] 通过过渡部212平滑连接加宽部211和连接段30,可以使加宽部211与连接段30 之间不会出现连接死角,从而避免在该连接死角对出风量产生影响(连接死角可能会因为 紊流),进而能够达到避免出风损失,达到提高测试风量的目的。
[0031]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过渡部212由加宽部211向连接段30延伸,且在 过渡部212的延伸方向上,过渡部212的宽度逐渐减小。
[0032] 进一步地,在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连接段30设置有第一平分面,第一加宽 段21设置有第二平分面,其中,第一平分面和第二平分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简单的说,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宽段21是在连接段30的基础上,按照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向 连接段30的两侧延伸,从而形成上述第一加宽段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宽段 21采用与连接段30 -体成型的方式制成,当然,上述第一加宽段21还可以根据工作状况或 者工作需要作为单独的零件设置在网罩圈本体上,凡是满足第一加宽段21的宽度大于连 接段30的宽度的实施方式,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 更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加宽段21延伸方向也并不限于以上所述,例如第一加宽段 21可以由连接段30的一端沿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向外侧延伸。
[003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宽段21设置有第一外表面,连接段30上设置有与 第一外表面对应的第二外表面,在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之 间的距离为a,其中,0mm彡a彡3. 6mm。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上述过渡部212由连接 段30向加宽部211延伸,在延伸方向上,过渡部212的宽度由与连接段30的宽度相同逐渐 变为与加宽部211相同。其中,上述加宽部211距离连接段30的距离为3. 6mm。
[0035] 将加宽部211设置成上述宽度值,可以有效对网罩圈的出风进行水平压缩,使风 量在水平方向上更加均匀,使测试点的范围更广。具体地,当a = 3. 6mm时,上述风量在水 平方向上的均匀程度达到最优值。
[003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段30的宽度为3. 5mm至4. 5mm之间,由于连接段30 相对于第一平分面对称分布,故在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第二外表面与第一平分面之 间的距离为b,其中,1. 75mm < b < 2. 25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段 30的宽度为4mm。
[0037] 本实用新型中的网罩圈的连接段3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该网罩圈应用不同 工作环境或者工具上时,连接段30的宽度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以使网罩圈的适用范围更 广。
[0038]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宽段21对应的网罩圈本体的圆心角的大 小为c,其中,100° 。设置第一加宽段21的圆形角大小,可以对应设置第一加 宽段21的弧长,经过多次实验证实,当圆心角c取上述数值范围时,风量在水平方向可以均 匀分布。效果达到最优值。
[0039]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当现有技术中的测量风量方法由水平方向 测量改为坚直方向测量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宽段21 和第二加宽段22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相对于穿过网罩圈本体圆 心的坚直线对称设置。
[0040] 当然,当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方法的测量方向改变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 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22的连线方向也可以对应改变,只要能够适用对应测量方向即可。
[004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前网、后网以及连接前网和后网的上述网罩 圈。该网罩圈并不影响风扇的装配效果。
[0042] 按照国标测试风量原理,风速表自设定位置开始测试,每隔40mm依次水平往外移 动进行测试,直到平均风速小于〇. 4m/s。左右测试点风速平均值V与此处圆环面积S的乘 积即是圆环的风量%所有圆环面积的代数和EQi即是落地扇的测试风量。测试风量计算 公式如下:出风口高度L乘以0. 04为相应的单位面积S,单位面积乘以相应点的平均风速 Vi,为单位风量Q,Q = SVi = 0? 04Lvi
[0043]总风量=E Qi=E SVi = E0? 041^ (m3/min)。
[004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风扇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进行了整机测试,并进行了仿真和 实验测试。其中,图5为原机与更改后网罩圈水平线上仿真数据对比,在图5中,坚轴V代 表各测试点的风速,单位为m/s,横轴P代表水平面各测试点,单位为m。曲线1代表更改后 的仿真数据,曲线2代表原机的仿真数据。图6为原机与更改后网罩圈水平测试线上的实 验数据对比,在图6中,坚轴V'代表平均风速,单位为m/min,横轴M代表据风叶中心lm处 水平线上各测试点。曲线3为更改后的实验数据,曲线4为原机的实验数据。
[004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修改后是指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网罩圈的风扇,上 述原机是指未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罩圈的风扇。其中,两种风扇除了网罩圈不同, 其余零部件均相同。
[0046] 由图5和图6可以得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网罩圈的风扇,在测试线上 的风量有向外分散的趋势,增加了测试线外圈的风速,从而提升了测试风量。以400_的落 地扇为例,在不改变电机性能和风叶大小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风扇与现有技术中同规格 的风扇对比,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可以在原基础上提升测试风量25-30%,基本满足国标下限 要求,(国标要求60m 3/min,并允许±10%的误差,下限54m3/min)。对待转叶扇,采用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网罩圈的方法也能使风量达到或超过国标要求,具有通用性,对提升风 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0047] 进一步地,为了证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网罩圈增加测试风量的方法具有通用 性, 申请人:对风叶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了改进对比。具体如下表所示:
[0048]

【权利要求】
1. 一种网罩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罩圈本体; 加宽段,设置在所述网罩圈本体上,所述加宽段包括第一加宽段(21)和第二加宽段 (22),所述第一加宽段(21)和所述第二加宽段(22)相对于所述网罩圈本体的圆心中心对 称; 连接段(30),设置在所述网罩圈本体上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加宽段(21)和所述第二 加宽段(22);其中,所述第一加宽段(21)和所述第二加宽段(22)的宽度均大于所述连接 段(30)的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宽段(21)和所述第二加宽 段(22)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加宽段(21)和所述第二加宽段(22)相对于穿过所述网罩 圈本体圆心的水平线对称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宽段(21)和所述第二加宽 段(22)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加宽段(21)和所述第二加宽段(22)相对于穿过所述网罩 圈本体圆心的坚直线对称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宽段(21)包括加宽部 (211)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加宽部(211)两端并与所述连接段(30)连接的过渡部(212),所 述加宽部(211)通过所述过渡部(212)与所述连接段(30)平滑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212)由所述加宽部(211) 向所述连接段(30)延伸,且在所述过渡部(21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过渡部(212)的宽度 逐渐减小。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 所述连接段(30)具有第一平分面,所述第一加宽段(21)具有第二平分面,其中,所述第一 平分面和所述第二平分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宽段(21)设置有第一外表 面,所述连接段(3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表面对应的第二外表面,在所述网罩圈本体的 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0mm < a < 3. 6mm。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罩圈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 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平分面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1. 75mm < b < 2. 25mm。
9.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宽段(21)对应的所述 网罩圈本体的圆心角的大小为c,其中,100°彡c彡112°。
10. -种风扇,包括网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圈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 述的网罩圈。
【文档编号】F04D27/00GK204041507SQ20142046454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刘瑶, 柳洲, 李曙光, 陈宇强, 林海利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