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下贮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5624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管下贮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打气筒、特别是一种单管下贮式打气筒。
单管下贮式打气筒是一种带有压气室和贮气室的单管打气筒。中国专利局1988年8月17日公开了一项专利申请,其发明名称为“单管高压省力打气筒”,专利申请号为88105859。该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是将压气腔和蓄压腔设置在一个筒体1内,其间用单流活门3相分隔。单流活门3与筒壁的固定和密封主要有两种结构(1)外园带有密封面10的锥套21支持在筒壁上。(2)活门座8有和筒壁1保持密封的密封面10,活门座8和支杆13开有进气孔12的上端采用螺纹连接,支杆13下端靠螺纹固定在打气筒底部中央。对于第一种结构,单流活门3与筒壁之间的定位没有采用支杆来支承定位,而主要是靠一只密封圈10来密封并支持在筒壁上。这种结构会造成单流活门3的外园与筒壁之间的密封性较差,单流活门3难以长期在筒壁上定位,有可能使单流活门3沿筒壁下滑落底部,此时,蓄压腔消失,从而无法实现其发明目的。对于第二种结构,单流活门3与管壁之间的定位是靠支杆支承来实现的,而他们之间的密封是靠一只密封圈10来密封,其密封性能亦是比较差的。由于采用了支杆来定位,其造价亦会较高。上述两种结构的阀9均采用球阀,其逆止性能亦比较差。该发明的筒体1是一个光滑、直身筒体,其作用只是通过在筒内设置单流活门将筒体分隔成压气腔和蓄压腔,对单流活门的定位及支承完全不起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进了的单管下贮式打气筒,带有支承环的管体能够对止回阀起定位、支承作用,并与止回阀配合形成一双重密封结构,从而在单管内达到高压省力、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管下贮式打气筒主视图;图2是
图1A处局部剖视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方式实现单管下贮式打气筒包括胶管(1)、鸭咀夹(2)、手柄(3)、弹簧(4)、推杆(5)、上盖(6)、管体(7)、底座(14)、活塞总成及止回阀,管体(7)中下部有一个支承环(16),止回阀支承固定在支承环(16)上,止回阀由内壳(8)、外壳(13)、阀芯(10)、上、下密封圈(9、11)、垫圈(12)组成。支承环(16)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或长方形或U形,支承环(16)可以是空心体或实心体。支承环(16)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管体(7)中下部内壁上,也可以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在管体(7)中下部旋压挤出内凸缘而成为支承环(16)。止回阀的内壳(8)和外壳(13)由螺纹连接并旋紧,内壳(8)、外壳(13)之间所形成的内腔装入阀芯(10)。上密封圈(9)上端面与内壳(8)对应的下端面相接触,其下端面与支承环(16)上端面相接触,其内、外侧面分别与对应的内壳(8)侧面及对应的管体(7)内壁相接触。下密封圈(11)上端面与支承环(16)下端面相接触,其下端面通过垫圈(12)与外壳(13)外凸台上端面相接触,其内、外侧面分别与对应的外壳(13)侧面及对应的管体(7)内壁相接触。当内壳(8)与外壳(13)通过螺纹旋紧后,上述所有的接触面都成为紧密接触,从而保证了止回阀与管体(7)具有可靠的密封性。带支承环的管体(7)通过止回阀与管体(7)的密封分隔而形成压气室和贮气室。
内壳(8)、外壳(13)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或尼龙或聚丙烯或改性聚丙烯或ABS塑料。
上、下密封圈(9、11)的材料可以是丁腈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利用管体中的支承环来支承、固定止回阀,止回阀与支承环之间采用双重密封结构,因而具有高可靠的密封性,贮气室的压力高;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重量轻、成本较低。适合于自行车、力车、轻型机动车、拖拉机等轮胎充气之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
图1及图2所示,管体(7)预先在普通机床上通过外置压轮在其中下部位置旋压挤出一个内凸缘状的支承环(16)。将密封圈(9)套入内壳(8)相应位置上,将垫圈(12)及密封圈(11)套入外壳(13)相应位置上,在内壳(8)空腔放入阀芯,如图2所示状态。然后将上述两部件从管体(7)两头沿管体(7)内壁推入,内壳(8)与外壳(13)由螺纹连接,采用专用工具将其旋紧,成为一个止回阀。此时,止回阀的密封圈(9、11)分别与支承环(16)上、下端面及管体(7)的相应内壁紧密接触,形成一双重密封结构,保证了贮气室能产生高压。对于管体外径为35mm,压气室长度大于或等于400mm的打气筒,能产生8~12kgf/cm2的高气压。通过螺纹连接将管体(7)安装固定在底座(14)上,然后在推杆(5)一端安装并固定活塞总成,从管体(7)另一开口端将其慢慢推入,然后从推杆(5)上端套入上盖(6)并旋紧在管体(7)上端螺纹处。再从推杆(5)上端套入弹簧(4),将中部埋有螺母的手柄旋紧在推杆(5)上端螺纹处。将鸭咀夹(2)铆接在胶管(1)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将胶管(1)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4)相应连接处,再在底座(14)左侧部装上脚踏环(15)即成为单管下贮式打气筒。
权利要求1.一种单管下贮式打气筒,它包括胶管(1)、鸭咀夹(2)、手柄(3)、弹簧(4)、推杆(5)、上盖(6)、管体(7)、底座(14)、活塞总成及止回阀,其特征在于管体(7)中下部有一个支承环(16),止回阀支承固定在支承环(16)上,止回阀由内壳(8)、外壳(13)、阀芯(10)、上、下密封圈(9、11)、垫圈(1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支承环(16)可以是方形或长方形或U形截面的空心体或实心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止回阀的内壳(8)和外壳(13)由螺纹连接并旋紧,其所形成的内腔装入阀芯(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上密封圈(9)上端面与内壳(8)对应的下端面相接触,其下端面与支承环(16)上端面相接触,其内外侧面分别与内壳(8)对应侧面及管体(7)对应的内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下密封圈(11)上端面与支承环(16)下端面相接触,其下端面通过垫圈(12)与外壳(13)外凸台上端面相接触,其内、外侧面分别与对应的外壳(13)侧面及对应的管体(7)内壁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上、下密封圈(9、11)的材料可以是丁腈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内壳(8)、外壳(13)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或尼龙或聚丙烯或改性聚丙烯或ABS塑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管下贮式打气筒。它由胶管、鸭嘴夹、手柄、弹簧、推杆、上盖、管体、底座、活塞总成及止回阀组成,管体中下部有一个支承环,止回阀支承固定在支承环上。止回阀通过其上、下密封圈与支承环上、下端面及管体的对应内壁紧密接触,这种双重密封结构,使其具有足够高的密封性,实现了在单管内能形成压气室和高压贮气室。适合于自行车、力车、轻型机动车等轮胎充气之用。
文档编号F04B33/00GK2061216SQ89218809
公开日1990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6日
发明者方继禧, 庞国标 申请人:佛山市汽管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