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式排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404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压式排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液装置,尤其是一种气压式排液器。
目前,人们从一个容器中向另一个容器抽取液体物质时,通常是采用人口吸并利用虹吸现象的方法。如汽车长途行驶中,因油箱缺油或一侧油箱缺油相互导换以及汽车自带油桶需向油箱注油时,一般是用一根软管由司机等人员口吸抽取,此法不易掌握,经常出现吸入人的口腔等情况,极不卫生。为此,人们发明了各种抽吸油装置。近期中国专利CN88210857号公开了一种气压式加油机,其包括储气罐、储油罐、加油枪、小车装置等,使用时向储气罐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储油罐中的润滑油可在一定压力下通过油枪被挤出来,该技术虽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特别适合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中稠状润滑油的加油,但对司机导油及其它非稠状液体物质如豆油、汽油、柴油、冷却液等的抽取则不适用。另外,还有各类手动抽液装置,如中国专利CN89215395.4公开的隔膜式吸液器等,通常是用手不停的拉动或摇动手柄进行抽油,费时费力,使用也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的气压排液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气压式排液器,包括可用脚踏上踏下伸缩的充气装置及其上的进、排气阀以及与排气阀连接的导气软管,其特征是在导气软管前端设有可置于桶口且可把其密封的密封转接头,它是由具有双通道且端部设有锥形挡箍的锥嘴及锥嘴上设置的橡胶密封环和通过螺纹与锥嘴连接且可通过锥嘴端部的锥形挡箍挤压橡胶密封环固紧密封桶口的螺母组成,其中大直径通道称为排液通道,其前端接排液管,后端接取液软管,而小直径通道称为排气通道,其后端接导气软管,前端置于桶口内,这里的桶口是标准桶(如180立升、75立升铁桶),当然也适用于其它铁桶,只不过相应橡胶密封环尺寸有些变化。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容器(如铁桶)的口盖打开,松开密封转接头中的螺母,使橡胶密封环处于自由状态,然后将该密封转接头及其大直径通道(称排液通道)前端连接的排液管插入桶内,橡胶密封环表面高出桶口上表面5毫米左右,旋动螺母使锥嘴端部的锥形挡箍向上移动并挤压橡胶密封环底部,这样可将桶口封死,同时将取液软管放入取液的容器中,这时用脚上下踏压充气装置,这样向桶内充气,直到液体从取液软管中流出,当取液软管管口低于桶内液面时还可实现自流。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各种液体物质(如汽油,豆油等等),而且由于只用脚上下踏压,因此具有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充气装置、2进气阀、3排气阀、4导气软管、5排气通道、6螺母、7橡胶密封环、8排液通道、9排液管(为不易弯曲的直管)、10取液软管、11桶、12锥形挡箍、13锥嘴。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
图1所示。一种气压式排液器,包括可用脚踏上踏下伸缩的充气装置1及其上的进、排气阀2、3以及与排气阀3连接的导气软管4,其特征是在导气软管4前端设有可置于桶11的桶口且可把其密封的密封转接头,它是由具有双通道8和5且端部设有锥形挡箍12的锥嘴13及锥嘴13上设置的橡胶密封环7和通过螺纹与锥嘴13连接且可通过锥嘴13端部的锥形挡箍12挤压橡胶密封环7固紧密封桶口的螺母6组成,其中双通道的大直径通道称为排液通道8,其前端接排液管9,后端接取液软管10,而小直径通道称为排气通道5,其后端接导气软管4,前端置于桶口内,这里的桶口是标准桶11(如180立升、75立升铁桶),当然也适用于其它铁桶,只不过相应橡胶密封环7尺寸有些变化。本技术适用于各种液体。
权利要求一种气压式排液器,包括可用脚踏上踏下伸缩的充气装置及其上的进、排气阀以及与排气阀连接的导气软管,其特征在于在导气软管前端设有可置于桶口且可把其密封的密封转接头,它是由具有双通道且端部设有锥形挡箍的锥嘴及锥嘴上设置的橡胶密封环和通过螺纹与锥嘴连接且可通过锥嘴端部的锥形挡箍挤压橡胶密封环固紧密封桶口的螺母组成,其中双通道的大直径通道称为排液通道,其前端接排液管,后端接取液软管,而小直径通道称为排气通道,其后端接导气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液器,它主要解决了目前各类吸排液器手拉压取液,费时费力,使用不便的不足,设计一种用脚上下踏压充气取液及相应的密封转接头,其中密封转接头可以很方便地置入桶口并将其密封,因此其具有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等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04F1/00GK2126337SQ9222725
公开日1992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8日
发明者汤福刚, 邵炳信 申请人:汤福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