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786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打气筒,特别是一种适合自行车、球类和摩托车使用的打气筒。
通常使用的单车打气筒、其气阀在受到向下压力时便会开始压缩筒内的空气,当达到一定压力时便压入了车胎内,当提起气阀时,由于其行程长,阀体在移动时出现了间隙,空气便会自动地补充到气筒内,准备下一次工作,如此反复循环。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微型打气筒,由于其便于携带,随时可给单车充气,颇受群众欢迎,但由于其微型,充气行程只能约是常用打气筒的三分一甚至更少,由于这个局限,所以就要很好地解决充气与回气。而现在市面上的微型打气筒都采用O型密封圈来实现打气,由于回气时,O型密封圈与筒壁的磨擦,造成空气较难补充进筒体,使回抽困难,并使到下一次打气时空气不足,这样浪费了体力增加了打气的时间,此外,由于O型密封圈不适合在移动中的密封,它容易磨损,导致打气筒寿命不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缺点,提出一种行程短、直径小、工作可靠的便携式打气筒。
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手把、拉杆、气咀、阀体、挡圈和0型密封圈,套在拉杆末端的阀体包括套筒、皮碗、垫圈、螺母和开口销,套筒与拉杆之间有间隙,阀体位于拉杆末端的开口销和O型密封圈之间,O型密封圈位于阀体和挡圈之间,开口销到挡圈的距离大于阀体套入拉杆的长度和O型密封圈轴向长度的和;其中皮碗呈凹状,皮碗的底端被螺母和垫圈紧固在套筒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打气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在提拉手把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参照
图1、图2,阀体13套在拉杆2的末端,阀体13包括套筒6、皮碗8、垫圈7、螺母9和开口销12,皮碗8通过垫圈7和螺母9固定在套筒6上,套筒6与拉杆2之间有间隙,由于开口销12到挡圈5的距离大于阀体13套入拉杆2的长度和O型密封圈4轴向长度的和,当提拉手把1时(见图2),皮碗8与筒体3内壁产生摩擦力,使套筒6与O型密封圈4分离,不起密封作用,则空气便可通过套筒6与拉杆2末端间的间隙进入筒体3内,当打气时(见
图1),拉杆2往气咀10方向运动,由于筒体3内空气受压缩,压力增大,迫使凹状皮碗8张开与筒体3内壁紧密接触,压缩空气将固定在套筒6上的皮碗8向上顶,使套筒6压迫O型密封圈4和挡圈5,使O型密封圈4一端与挡圈5紧密接触,而另一端与套筒6紧密接触,并形成密封,使筒体3内的压缩空气只能从气咀10进入要打气的物体内,在气咀10出口处有一个O型气咀密封圈11,当打气过程完成后,提起拉杆2,O型密封圈4与套筒6分离,皮碗8无压力,恢复原状,空气又补充入筒体3内准备下一个行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它能很好地解决打气筒回气难的问题,是一种方便携带的打气筒。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它包括筒体(3)、手把(1)、拉杆(2)、气咀(10)和阀体(1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挡圈(5)和O型密封圈(4),上述的阀体(13)套在拉杆(2)的末端上,阀体(13)包括套筒(6)、皮碗(8)、垫圈(7)、螺母(9)和开口销(12),套筒(6)与拉杆(2)之间有间隙,阀体(13)位于拉杆(2)末端的开口销(12)和O型密封圈(4)之间,O型密封圈(4)位于阀体(13)和挡圈(5)之间,开口销(12)到挡圈(5)的距离大于阀体(13)套入拉杆(2)的长度和O型密封圈(4)轴向长度的和;皮碗(8)呈凹状,皮碗(8)的底端被螺母(9)和垫圈(7)紧固在套筒(6)上。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它包括筒体、手把、拉杆、气嘴、阀体、挡圈和O型密封圈,套在拉杆末端的阀体包括套筒、皮碗、垫圈、螺母和开口销,套筒与拉杆之间有间隙,阀体位于拉杆末端的开口销和O型密封圈之间,O型密封圈位于阀体和挡圈之间,开口销到挡圈的距离大于阀体套入拉杆的长度和O型密封圈轴向长度的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解决了打气筒回气难的问题,是一种适合自行车、球类和摩托车使用的打气筒。
文档编号F04B33/00GK2272951SQ9623675
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7日
发明者何卫新 申请人:何卫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