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操作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343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手操作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需要使双手远离危险区域的驱动流体压力驱动机器时使用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双手操作用控制阀作为在对于手动操作流体压力机器的操作者来说存在因该流体压力驱动机器动作而导致手负伤事故的危险性的场合等所使用的产品而为人所熟知。
即,该双手操作用控制阀例如需要在空气压力缸起动时使双手远离危险区域的情况下使用,在用左右手几乎同时地、具体来讲在0.5秒以内操作各自独立的按钮阀时,根据经过这些按钮阀供给的输入的双方的压力,向输出侧输出信号压力,而使手从按钮阀的一方或两方离开时,就会立即遮断向输出侧的信号压力,由该信号压力驱动的流体压力驱动机器中的空气压力缸等的驱动被停止。
近年来,要求各种机器的结构简单化、小型化,进行上述那样动作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也要求控制阀整体的结构简单化、小型化,而在实现该双手操作用控制阀的小型化时,由于该控制阀在其阀体内容纳有具有各种功能的多个阀,故不仅必须实施关于这些个阀类的小型化,还必须在阀体内将它们紧凑地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其能够把整体结构尽可能作得简单以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课题是对于在阀体内放置具有各种功能的多个阀而构成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在考虑这些阀类的小型化的同时,通过适当地配置这些阀类而使该控制阀达到小型、紧凑化。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其阀体的制造、加工可以很容易地进行。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用左右手操作的两个手动操作阀分别与阀体的两个主输入口连接,在这两个手动操作阀在一定的时间内被操作时,根据这些手动操作阀的输出,从上述主输出口向流体压力驱动机器输出空气压力;其中,在上述阀体的内部装有通过在上述两个主输入口上分别连接一对输入口的一方而被连接在两个主输入口之间的与门阀及梭阀,阀输入口与上述与门阀的输出口连接并且阀输出口与所述主输出口连接的主切换阀,以及经由节流部与上述梭阀的输出口连接的贮存室;对该贮存室的容量进行设定,以便使贮存室内压借助经由上述节流部流入的压缩空气达到一定的设定压力的时间成为对于上述两个手动操作阀的操作来讲所容许的时间差,同时,在使该贮存室内的压力作用于主切换阀的阀部件,利用该设定压力切断该主切换阀的阀输入口和阀输出口的连通;在该双手操作用控制阀中,在上述阀体的上面气密地固定用于形成上述贮存室的盖,另外,从该阀体的上面开设上述与门阀、梭阀及主切换阀的各阀孔,同时,将闭锁这些阀孔的板气密地固定在该阀体的上面,在该板上穿设了用于将上述贮存室内压力引导到主切换阀中的阀部件的第一承压端面上的连通孔、及经由节流部使来自梭阀的流路与贮存室连通的连通孔。
在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把上述主切换阀做成滑阀,在其阀孔中开设阀输入口,其供给来自所述与门阀的压缩空气;阀输出口,其从该切换阀向上述主输出口输出压缩空气;以及平衡压力用口,其使该阀输出口的压缩空气压力作用在与阀部件的上述第一承压端面相反一侧的第二承压端面上;在该阀孔内滑动的滑阀型的阀部件中,设有对连结上述阀输入口和阀输出口的流路进行开闭的挡圈,在上述阀孔中的阀部件的第二承压端面侧放置复位弹簧,在贮存室内的压力没有达到上述设定值时,上述复位弹簧使阀部件向贮存室侧移动,由此该阀部件保持在使阀输入口和阀输出口连通的切换位置上,而在上述贮存室内压力积蓄超过上述设定压力、压力作用在阀部件的第一承压端面上时,克服上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地按压阀部件,该阀部件保持在将连结阀输入口和阀输出口的流路遮断的切换位置上。
此时,希望上述滑阀型的主切换阀中的阀部件的两端的承压端面的周面的阀座径长和挡圈的阀座径长做成实质上相同,使作用在该阀部件上的轴线方向的压力平衡。
在本发明的另一理想的实施方式中,在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阀体的一个侧面的偏靠一半部的位置上,上下并列设置上述两个主输入口,同时,在该侧面的偏靠另一半部的位置上,上下并列设置上述主输出口和排出来自该主输出口的空气压力的排气口,在上述主输入口的背后配置上述与门阀和梭阀,使它们与连通于上述主输入口的流路连通,对上述主切换阀进行配置,以便使其在上述主输出口及上述排气口的背后同与门阀并列地定位。
在本发明的另一理想的实施方式中,使上述主切换阀的阀输出口通过具有检验功能的快速排气阀的排气流路与主输出口连通,上述快速排气阀中的排气阀部件由橡胶弹性材料形成,在该排气阀部件的周围设有检验功能部,同时,在该排气阀部件的两个端面上设有相对于与上述排气口连通的排气阀座和与上述主切换阀的阀输出口连通的出口阀座接触脱离的阀座部,在上述主切换阀的阀输出口有输出压力时,排气阀部件压接在排气阀座侧,其中一个阀座部闭锁该排气阀座,上述阀输出口的输出通过上述检验功能部流出,通过排气流路向主输出口输出;在上述阀输出口没有输出压力时,排气阀部件压接在出口阀座侧,上述排气阀座开放,主输出口的压缩空气通过上述排气流路从排气口快速排出。


图1是将本发明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用于流体压力驱动机器的驱动时的基本回路的框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的实施例的正面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面图;图7是阀体内的滑阀型的主切换阀的模式性放大纵剖面图;图8是沿图2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幅图标记说明1 手操作用控制阀2a、2b 手动操作阀3 空气压力源5 流体压力驱动机器6 空气压力缸7a、7b 调速器8 切换阀9 压力供给源10 阀体11a、11b主输入口12 主输出口13 排气口14 通气口15 管接头20 与门阀20a 输入口20b 输出口21 梭阀(或门阀)21a 输入口21b 输出口23 主切换阀
23a 阀输入口23b 阀输出口23c 残余压力排出口23d 平衡压力用口25 流量控制元件26 节流部27 检验阀30 贮存室31 盖33 板33a、33b 连通孔阀部件35a、35b 承压端面36 阀孔37a、37b 挡圈38 复位弹簧40 快速排气阀41 排气阀部件41a 检验功能部41b、41c 阀座部42 排气流路43 排气阀座44 出口阀座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将本发明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用于流体压力驱动机器的驱动时的基本回路的结构。在该基本回路中具有本发明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同时,用左右手各自分开操作的两个手动操作阀(具体地说是三口的按钮阀)2a、2b连接于其上,进而具有根据上述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的输出而动作的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上述手动操作阀2a、2b通过其头部的按钮的按压操作,将来自空气压力源3的压缩空气输送给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通过松开该按钮,使输送给该控制阀1的压缩空气向外部排出。
作为上述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在此示出了驱动各种机器的空气压力缸6、控制其往复运动的驱动速度的一对调速器7a、7b、根据上述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的输出来控制上述空气压力缸6的驱动的空气压力驱动的切换阀8、以及通过该切换阀8向空气压力缸6输送压缩空气的压力供给源9。该切换阀8制成为五口阀,其把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的输出压力作为主控流体压力,在其供给期间向存在危险性的方向驱动空气压力缸6,在该控制阀1的输出压力下降时使空气压力缸6回复到安全侧;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适当地驱动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在控制阀1的输出压力下降后立即使机器停止在安全侧的各种机构。
上述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如图1所示,在其阀体10上具有用于分别连接上述两个三口的手动操作阀2a、2b的两个主输入口11a、11b。这些主输入口11a、11b,由图2及图3可知,上下并列配置在呈大致长方体的阀体10的一个侧面的偏靠一半部的位置上,分别安装有管接头15。
而且,在上述阀体10中设有上述主输入口11a、11b的侧面的偏靠另一半部的位置上,由图2及图4可知,上下并列设置有向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的切换阀8输出信号压力(空气压力)的主输出口12、和排出被送向该切换阀8的空气压力的排气口13,另外,还开设有与后述的主切换阀23的残余压力排出口23c连通的通气口14。
在由两个手动操作阀2a、2b几乎同时向两个主输入口11a、11b供给压缩空气时,上述主输出口12向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的切换阀8输出作为主控流体压力的空气压力,在从两个手动操作阀2a、2b的至少一个不向主输入口供给压缩空气、也就是形成两个主输入口11a、11b不一起供给压缩空气的状态时,上述排气口13排出被供给到切换阀8的空气压力。
进一步具体说明上述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自身的结构。首先,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上述阀体10内,在与上述的两个主输入口11a、11b连通的一对流路上,通过分别连接与门阀(AND valve)20的一对输入口20a、20a及梭阀(或门阀(OR valve))21的一对输入口21a、21a,从而这些与门阀20和梭阀21并列连接在上述两个主输入口11a、11b之间。上述与门阀20仅在向一对输入口20a双方输入压缩空气时由输出口20b(图1及图5)把这些压缩空气作为“与输出”进行输出;另一方面,上述梭阀21在向一对输入口21a的至少一个输入压缩空气时,由输出口21b(图1及图6)将其输入的压缩空气作为“或输出”进行输出。
在上述与门阀20和梭阀21在与阀体10的一个侧面的上述手动操作阀2a、2b连接的主输入口11a、11b的背后,向该主输入口11a、11b的排列方向、即图中上下方向以并列状态配置各自的轴线,使它们与通向上述主输入口11a、11b的流路连通。更具体地说,在上述主输入口11a、11b的背后位置从阀体10的上面穿设阀孔,在这些阀孔中放置与门阀20和梭阀21的阀机构,作为该与门阀20及梭阀21中的各输入口20a、21a及上述主输入口11a、11b的连接,是通过使在该主输入口11a、11b的内部穿设的孔与上述与门阀20和梭阀21的阀孔连通而进行的。
而且,上述与门阀20的输出口20b如图1及图5所示,与主切换阀23的阀输入口23a连接,另一方面,上述梭阀21的输出口21b如图1及图6所示,借助并列连接节流部26及检验阀27的流量控制元件25而连接在阀体10上的贮存室30内。
该贮存室30的容量设定成,经由上述流量控制元件25而流入其中的压缩空气所产生的内压达到一定压力的时间成为关于使用双手操作两个手动操作阀2a、2b时所容许的时间差。该贮存室30内的压力如图1、图4及图5所示,为了驱动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中的阀部件(滑阀)35,而对该阀部件35的第一承压端面35a作用。
由图4、图5及图7可知,作为上述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通过在上述主输出口12及在上述排气口13的背后同与门阀20并列设置地从阀体10的上面穿设阀孔36、在该阀孔36中插入滑阀型的上述阀部件35而构成,使阀体10的上面的贮存室30的内部压力作用在该阀部件35的端部的承压端面35a上,以用于阀部件35的驱动。由于该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的阀孔36开设在上述位置,所以如图5所示那样可以使与门阀20的输出口20b和该主切换阀23的阀输入口23a很容易地直线连通。
上述贮存室30由图3~图6可知,是通过在阀体10上覆盖上盖31而在其内部形成的。而且,由于在与该贮存室30面对的阀体10的上面由图可知那样地开设有各种阀孔,所以,为了形成上述贮存室30,将用于除一部分外将这些阀孔闭锁的板33气密地放置并固定在该阀体10的上面。而且,为了将上述贮存室30内的压力导向主切换阀23中的阀部件35的承压端面35a,在与上述阀孔36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连通孔33a,另外,为了使来自所述梭阀21的流路经由包含节流部26及检验阀27的流量控制元件25与贮存室30连通,在与该节流部26及检验阀27对应的位置穿设有连通孔33b。
上述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如在图7中明了地所示那样,在其阀孔36中开设阀输入口23a(也参照图5),其供给来自所述与门阀20的压缩空气;阀输出口23b(也参照图4),其从该切换阀23经由阀体10的主输出口12向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的切换阀8输出空气压力;残余压力排出口23c(参照图1及图8),其在关闭从阀输入口23a至阀输出口23b的流路时用于排出残留在阀输出口23b一侧的残余压力;以及平衡压力用口23d,其用于将上述阀输出口23b的压缩空气压力作用在与阀部件35的上述承压端面35a相反一侧的第二承压端面35b上。另外,在该阀孔36内滑动的阀部件(滑阀)35中设有密封部件制的挡圈37a,其对连结阀输入口23a和阀输出口23b的流路进行开闭;以及密封部件制的挡圈37b,其在用上述挡圈37a关闭阀输入口23a和阀输出口23b之间的流路时,使该阀输出口23b与残余压力排出口23c连通。
另外,在上述阀孔36中的阀部件35的承压端面35b侧放置复位弹簧38,使其弹力作用于阀部件35。该复位弹簧38的弹力具有如下的大小在没有通过上述节流部26向贮存室30内填充压缩空气时、或其压力没有达到一定的设定压力时,使阀部件35保持成为移动到贮存室30侧的状态,由此,在连通阀输入口23a和阀输出口23b之间的图7的切换位置上保持阀部件35;而在上述贮存室30内压力蓄积超过一定的设定压力、其作用在阀部件35的承压端面35a上时,克服上述复位弹簧的弹力而按压阀部件35,在由挡圈37a遮断阀输入口23a和阀输出口23b之间的位置上保持该阀部件35。另外,在向平衡压力用口23d导入阀输出口23b的输出压力时,阀部件35当然保持在图7的位置上。
上述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中的阀部件35为了使作用在其上的轴线方向的压力平衡地动作,该阀部件35两端的承压端面35a、35b侧的周面的阀座径长及挡圈37a、37b的阀座径长实质上是相同的,当使用具有这样进行了压力平衡的阀部件35的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时,相比例如使用提动阀等难以实现压力平衡的切换阀的场合,可以使阀孔36小径化,结果,可以使阀体10小型化。特别是在如上述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那样从阀体10的上面并列穿设与门阀20、梭阀21及主切换阀23的各阀孔时,上述阀孔36的小径化对阀体10的小型化尤为有效。
如图4所示,上述主切换阀23的阀输出口23b通过具有检验功能的快速排气阀40的排气流路42而与主输出口12连通,另外,在上述阀输出口23b中没有输出压力时,主输出口12通过上述排气流路42与排气口13连通。
若更具体地说明,该快速排气阀40中的排气阀部件41由橡胶弹性部件形成,在周围具有翅片状的检验功能部41a,同时,在两面具有阀座部41b、41c,这些阀座部41b、41c相对于位于上述排气口13内侧的排气阀座43、及位于上述主切换阀23的阀输出口23b外侧并与上述排气阀座43相向的出口阀座44接触脱离。
因而,在上述主切换阀23的阀输出口23b中有输出压力时,由此,排气阀部件41压接在排气阀座43侧,该阀座部41b闭锁该阀座43,而且,上述阀输出口23b的输出按压排气阀部件41周围的检验功能部41a、由此流出,通过排气流路42输出至主输出口12。另外,在上述阀输出口23b中没有输出压力、在主输出口12侧存在压缩空气时,排气阀部件41因该压力而压接在出口阀座44侧,在开放上述排气阀座43的同时,用该排气阀部件41的阀座部41c闭锁该出口阀座44,结果,主输出口12的压缩空气通过上述排气流路42从排气口13快速排出。
该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为了在操作者使手从至少一方的手动操作阀离开时立即使流体驱动机器5停止或形成安全状态,需要快速排出从主输出口12输出的压缩空气,而由于按上述的位置关系设置排气口13,故能够使其大径化,而该大径化还不会使阀体10大型化。
其次,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上述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中,只要按压图1的一侧的手动操作阀2a或2b,则来自空气压力源3的压缩空气从阀体10的主输入口11a或11b进入到与门阀20及梭阀21的输入口20a、21a中。在只按压一侧的手动操作阀2a或2b时,虽然没有与门阀20的输出,但从梭阀21的输出口21b有输出,其经由节流部26流入贮存室30,积蓄在那里。调整上述节流部26的口径及贮存室30的容量,使得该贮存室内压在0.5秒左右成为作用在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的阀部件35中的承压端面35a上的设定压力。
在上述贮存室30的内压达到设定压力以前,若按压另一手动操作阀2b或2a,则由于压缩空气流入与门阀20的两个输入口20a,故在该与门阀20的输出口20b上产生输出,其到达主切换阀23的阀输入口23a,而在该时刻由于上述贮存室30的内压没有达到设定压力,所以主切换阀23处于图1及图7所示的切换位置,即处于该切换阀23的阀输入口23a与阀输出口23b连通的切换状态,因此,输出到上述阀输出口23b的压缩空气推开快速排气阀40的排气阀部件41周围的检验功能部41a而流出,通过排气流路42输出到主输出口12,其被送往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
从梭阀21的输出经由节流部26蓄积在贮存室30中,即使其达到设定压力,由于当压缩空气从主切换阀23的阀输入口23a到达阀输出口23b时,其流入平衡压力用口23d而作用在阀部件35的承压端面35b上,所以阀部件35不会因上述贮存室30内的压力而切换。
上述另一手动操作阀在没有被按压到上述贮存室30的内压达到设定压力时,由于该贮存室30的内压作用于主切换阀23的阀部件35上的承压端面35a,其作用力克服该阀部件35另一端的复位弹簧38的弹力,使该阀部件35切换,成为遮断了该切换阀23的阀输入口23a和阀输出口23b的连通的状态,故即使之后按压了手动操作阀,压缩空气也不会通过该主切换阀23向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输出。
另外,在通过按压上述手动操作阀2a、2b两者来向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供给压缩空气的状态下,当使手从至少一方的手动操作阀离开而使其解放时,由于没有从与门阀20的输出,所以,经由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中的平衡压力口23d作用在阀部件35的承压端面35b上的压力下降,而且,由于在该时刻在贮存室30内蓄积了足够的压力,所以可以切换主切换阀23的阀部件35,遮断该切换阀23中的阀输入口23a和阀输出口23b之间的连通。
当使手从上述手动操作阀2a、2b双方离开时,来自空气压力源3的压缩空气在这些阀中被遮断,另一方面,蓄积在贮存室30内的压缩空气经由检验阀27及梭阀21而从任一个手动操作阀2a、2b被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手操作用控制阀(1),其中,用左右手操作的两个手动操作阀(2a、2b)分别与阀体(10)的两个主输入口(11 a、11b)连接,在这两个手动操作阀(2a、2b)在一定的时间内被操作时,根据这些手动操作阀(2a、2b)的输出从所述阀体(10)的主输出口(12)向流体压力驱动机器(5)输出空气压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10)的内部装有通过在所述两个主输入口(11a、11b)上分别连接一对输入口(20a、20a/21a、21a)的一方而被连接在两个主输入口(11a、11b)之间的与门阀(20)及梭阀(21)、阀输入口(23a)与所述与门阀(20)的输出口(20b)连接并且阀输出口(23b)与所述主输出口(12)连接的主切换阀(23)、以及经由节流部(26)与所述梭阀(21)的输出口(21b)连接的贮存室(30);设定该贮存室(30)的容量,以便使贮存室内压借助经过所述节流部(26)流入的压缩空气达到一定的设定压力为止的时间成为对于所述两个手动操作阀(2a、2b)的操作来讲所容许的时间差,同时,使该贮存室(30)内的压力作用于主切换阀(23)的阀部件(35),根据该设定压力切断该主切换阀(23)的阀输入口(23a)与阀输出口(23b)的连通;其中,在所述阀体(10)的上面气密地固定用于形成所述贮存室(30)的盖(31),另外,从该阀体(10)的上面开设所述与门阀(20)、梭阀(21)及主切换阀(23)的各阀孔(36),同时,将闭锁这些阀孔(36)的板(33)气密地固定在该阀体(10)的上面,在该板(33)上穿设有用于将所述贮存室(30)内压力引导到主切换阀(23)中的阀部件(35)的第一承压端面(35a)上的连通孔(33a)、及经由节流部(26)使来自梭阀(21)的流路与所述贮存室(30)连通的连通孔(33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换阀(23)是滑阀;在该主切换阀(23)的阀孔(36)中开设有供给来自所述与门阀(20)的压缩空气的阀输入口(23a),从该切换阀向所述主输出口(12)输出压缩空气的阀输出口(23b),以及使该阀输出口(23b)的压缩空气压力作用在与阀部件(35)的所述第一承压端面(35a)相反一侧的第二承压端面(35b)上的平衡压力用口(23d);在该阀孔(36)内滑动的滑阀型的阀部件(35)中,设有对连结所述阀输入口(23a)和阀输出口(23b)的流路进行开闭的挡圈(37a);在所述阀孔(36)中的阀部件(35)的第二承压端面(35b)侧收纳有复位弹簧(38),在贮存室(30)内的压力没有达到所述设定值时,所述复位弹簧(38)使阀部件(35)向贮存室(30)侧移动,由此该阀部件(35)被保持在使阀输入口(23a)与阀输出口(23b)连通的切换位置上,而在所述贮存室(30)内压力积蓄超过所述设定压力、压力作用在阀部件(35)的第一承压端面(35a)上时,克服所述复位弹簧(38)的弹力地按压阀部件(35),该阀部件(35)被保持在将连结阀输入口(23a)与阀输出口(23b)的流路遮断的切换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型的主切换阀(23)中的阀部件(35)的两端的承压端面(35a、35b)的周面的阀座径长和挡圈(37a)的阀座径长做成实质上相同,使作用在该阀部件(35)上的轴线方向的压力平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阀体(10)的一个侧面的偏靠一半部的位置,上下并列设置所述两个主输入口(11a、11b),同时,在该侧面的偏靠另一半部的位置,上下并列设置所述主输出口(12)和排出来自该主输出口(12)的空气压力的排气口(13);在所述主输入口(11a、11b)的背后配置有所述与门阀(20)和梭阀(21),使它们与连通于所述主输入口(11a、11b)的流路连通;所述主切换阀(23)配设成在所述主输出口(12)及所述排气口(13)的背后同与门阀(20)并列地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主切换阀(23)的阀输出口(23b)通过具有检验功能的快速排气阀(40)的排气流路而与主输出口(12)连通;所述快速排气阀(40)中的排气阀部件(41)由橡胶弹性部件形成,在该排气阀部件(41)的周围设有检验功能部(41a),同时,在该排气阀部件(41)的两个端面上设有相对于与所述排气口(13)连通的排气阀座(43)和与所述主切换阀(23)的阀输出口(23b)连通的出口阀座(44)接触脱离的阀座部(41b、41c);在所述主切换阀(23)的阀输出口(23b)存在输出压力时,排气阀部件(41)被压接在排气阀座(43)侧,其中的一个阀座部(41b)闭锁该排气阀座(43),所述阀输出口(23b)的输出通过所述检验功能部(41a)流出,通过排气流路(42)向主输出口(12)输出,在所述阀输出口(23b)没有输出压力时,排气阀部件(41)被压接在出口阀座(44)侧,所述排气阀座(43)开放,主输出口(12)的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排气流路(42)从排气口(13)快速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双手操作用控制阀在阀体(10)中包括与主输入口(11a、11b)连接的与门阀(20)和梭阀(21)、连接在上述与门阀(20)和主输出口(12)之间的主切换阀(23)、借助节流部(26)与上述梭阀(21)的输出口(21b)连接的贮存室(30)而构成。在该控制阀中,从阀体(10)的上面穿设上述与门阀(20)和梭阀(21)及主切换阀(23)的阀孔,同时,在该阀体(10)的上面气密固定闭锁这些阀孔端部的板(33)和形成上述贮存室(30)的盖(31),在上述板(33)上穿设着连接上述贮存室(30)和主切换阀(23)及节流部(26)所需的连通孔(33a、33b)。
文档编号F15B11/06GK1981136SQ20058002280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6日
发明者半根裕志 申请人:Smc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