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1520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集油冷却池、沉淀缓冲池和储油槽,集油冷却池与沉淀缓冲池之间设置有将集油冷却池中的冷却油泵送至沉淀缓冲池的第一传输油泵,储油槽连接有第二传输油泵,第二传输油泵进口端连接有第一滤油网,第二传输油泵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压缩机,第一滤油网通过活接头与第二传输油泵的输入管道相连接;活接头为承插活接头;集油冷却池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沉淀缓冲池底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柱;储油槽设置有液位报警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采用自带冷却装置和活接头连接,实现了滤油网快速拆卸和安装,避免因停油泵和停车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利说明】—种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合成氨工艺中用于压缩机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稀油站作为压缩机的供油系统,在压缩机的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每当油泵前滤网堵塞,进油困难时,油泵就会产生异常的响声,此时油压降低,需要对置于稀油站内与进口管道连接的滤油网进行清洗或更换。
[0003]现有的滤油网安装装置,部分利用吸盘的吸附力将滤油网置于进油管内,部分通过螺母螺栓将滤油网与进油管连接,采用以上两种安装结构连接的滤油网,在清洗或者更换滤油网时,需要停油泵、停主机,待稀油站内的油冷却后,利用专有工具将滤油网取出,然后才能清洗滤油网,油冷却时间和滤油网拆卸时间均较长,使得整个滤油网的的清洗或更换需花费较长时间,由此导致的停油泵和停主机使生产负荷大减,影响合成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滤油网的拆卸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为严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稀油站所用滤油网在清洗或更换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要停油泵、停主机,继而影响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供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使滤油网更换在短时间完成,不需等待液压油自动冷却,不停主机、不停油泵,使及稀油站及压缩机连续工作,避免因清洗或更换滤网对生产负荷的造成影响。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集油冷却池(I)、沉淀缓冲池(2)和储油槽(3),所述集油冷却池(I)与沉淀缓冲池(2)之间设置有将集油冷却池(I)中的冷却油泵送至沉淀缓冲池(2)的第一传输油泵(4),所述储油槽(3)连接有第二传输油泵(5),第二传输油泵(5)进口端连接有第一滤油网(302),第二传输油泵(5 )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压缩机,所述第一滤油网(302 )通过活接头(303 )与第二传输油泵(5)的输入管道相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活接头(302)为承插活接头。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滤油网(302 )通过活接头(302 )与第二传输油泵(5 )的输入管道无缝配合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集油冷却池(I)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11)。
[0010]进一步,所述沉淀缓冲池(2)底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柱(21)。
[0011]进一步,所述沉淀缓冲池(2)出口端连接有将压缩油输出至储油槽(3)中下部的压缩油引流管(31)。
[0012]进一步,所述储油槽(3)内设置有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滤油网滑动轨道(32)设置于储油槽(3)中下部且不贴近储油槽(3)底部的位置。[0013]进一步,所述滤油网滑动轨道(32)左侧设置有第二滤油网(301)。
[0014]进一步,所述滤油网滑动轨道(32)与第一滤油网(302)和第二滤油网(301)相配合,第一滤油网(302)和第二滤油网(301)可在滤油网滑动轨道(32)上自由滑动。
[0015]进一步,所述储油槽(3)设置有液位报警器(33)。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实用新型第一滤油网(302)通过活接头(302)与第二传输油泵(5)的输入管道无缝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普通螺栓螺母连接或滤油网内置的连接方式相比,拆卸及安装所花费时间大大缩短,因为所需时间短,在此期间进入油泵及主机的压缩油很少,油泵及主机可不停机工作,不会对压缩机的正常工作进行影响,使整个合成氨生产线持续运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0018]2、本实用新型储油槽(3)中下部且不贴近储油槽(3)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滤油网滑动轨道(32)左侧设置有第二滤油网(301),第二滤油网(301)作为该稀油站备用装置,当第一滤油网(302)中油污过多,需要清洗或更换时,只需利用活接头(303)快速将第一滤油网(302)拆卸,然后将第二滤油网(301)经由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滑动至活接头(303)正下方与活接头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利用活接头(303)快速实现第二滤油网(301)与活接头(303),此时第二滤油网(301)替代第二滤油网(302)进行滤油作业,本稀油站装置再次进入常态运作。
[0019]3、本实用新型集油冷却池(I)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11),可对进入集油冷却池(I)的高温压缩油进行冷却,以保证进入储油槽(3)内压缩油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既而保证操作者可快速完成滤油网拆卸及安装工作。
[0020]4、本实用新型在集油冷却池(I)和储油槽(3)之间增加有沉淀缓冲池(2),此种结构增加了压缩油的循环流路,进一步增加了集油冷却池(I)中高温油进入储油槽(3)内转换为常温冷却油的几率;同时,沉淀缓冲池(2)底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柱(21),可有效吸附压缩中的部分油污,减小了滤油网的工作压力和清洗次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阅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集油冷却池(I)、沉淀缓冲池(2)和储油槽(3),所述集油冷却池(I)与沉淀缓冲池(2)之间设置有将集油冷却池(I)中的冷却油泵送至沉淀缓冲池(2)的第一传输油泵
(4),所述储油槽(3)连接有第二传输油泵(5),第二传输油泵(5)进口端连接有第一滤油网
(302),第二传输油泵(5)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压缩机,所述第一滤油网(302)通过活接头(303)与第二传输油泵(5)的输入管道相连接。
[0024]进一步,所述活接头(302)为承插活接头。
[0025]进一步,所述第一滤油网(302 )通过活接头(302 )与第二传输油泵(5 )的输入管道无缝配合连接。[0026]进一步,所述集油冷却池(I)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11)。
[0027]进一步,所述沉淀缓冲池(2)底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柱(21)。
[0028]进一步,所述沉淀缓冲池(2)出口端连接有将压缩油输出至储油槽(3)中下部的压缩油引流管(31)。
[0029]进一步,所述储油槽(3)内设置有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滤油网滑动轨道(32)设置于储油槽(3)中下部且不贴近储油槽(3)底部的位置。
[0030]进一步,所述滤油网滑动轨道(32)左侧设置有第二滤油网(301)。
[0031]进一步,所述滤油网滑动轨道(32)与第一滤油网(302)和第二滤油网(301)相配合,第一滤油网(302)和第二滤油网(301)可在滤油网滑动轨道(32)上自由滑动。
[0032]进一步,所述储油槽(3)设置有液位报警器(33)。
[0033]本实用新型第一滤油网(302)通过活接头(302)与第二传输油泵(5)的输入管道无缝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普通螺栓螺母连接或滤油网内置的连接方式相比,拆卸及安装所花费时间大大缩短,因为所需时间短,在此期间进入油泵及主机的压缩油很少,油泵及主机可不停机工作,不会对压缩机的正常工作进行影响,使整个合成氨生产线持续运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储油槽(3)中下部且不贴近储油槽(3)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滤油网滑动轨道(32)左侧设置有第二滤油网(301),第二滤油网(301)作为该稀油站备用装置,当第一滤油网(302)中油污过多,需要清洗或更换时,只需利用活接头(303)快速将第一滤油网(302)拆卸,然后将第二滤油网(301)经由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滑动至活接头(303)正下方与活接头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利用活接头(303)快速实现第二滤油网(301)与活接头(303),此时第二滤油网(301)替代第二滤油网(302)进行滤油作业,本稀油站装置再次进入常态运作;集油冷却池(I)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11),可对进入集油冷却池(I)的高温压缩油进行冷却,以保证进入储油槽(3)内压缩油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既而保证操作者可快速完成滤油网拆卸及安装工作;
[0034]本实用新型在集油冷却池(I)和储油槽(3)之间增加有沉淀缓冲池(2),此种结构增加了压缩油的循环流路,进一步增加了集油冷却池(I)中高温油进入储油槽(3)内转换为常温冷却油的几率;同时,沉淀缓冲池(2)底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柱(21),可有效吸附压缩中的部分油污,减小了滤油网的工作压力和清洗次数。
[0035]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时,由压缩机输出的高温压缩油由高温油输入口( 101)进入集油冷却池(I ),由于集油冷却池(I)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11 ),冷却水由冷却水进口(102)进入冷却水循环装置(11 ),然后由冷却水出口( 103)输出,形成循环通路,经由冷却水循环装置(11)冷却后的压缩油由第一传输油泵(4)输送至沉淀缓冲池(2),沉淀缓冲池
(2)底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柱(21),活性吸附柱(21)可可有效吸附压缩中的部分油污,压缩油在沉淀缓冲池(2)内进一步冷却和去污后,通过压缩油引流管(31)进入储油槽(3)中下部,进入储油槽(3)的压缩油通过第一滤油网(302)进入第二传输油泵(5),再次进入压缩机。当第一滤油网(302)内的油污过多,第二传输油泵(5)发出异常响声,需要更换滤油网时,只需利用活接头(303)快速将第一滤油网(302)拆卸,然后将第二滤油网(301)经由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滑动至活接头(303)正下方与活接头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利用活接头
(303)快速实现第二滤油网(301)与活接头(303),此时第二滤油网(301)替代第二滤油网(302)进行滤油作业,本稀油站装置再次进入常态运作。[0036]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活接头(303 )安装在储油槽(3 )液面以下尽可能低的位置,避免油泵进口与活接头连接处裸露在空气中,出现油泵抽空,导致压缩机进空气的问题。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集油冷却池(I)、沉淀缓冲池(2)和储油槽(3),所述集油冷却池(I)与沉淀缓冲池(2)之间设置有将集油冷却池(I)中的冷却油泵送至沉淀缓冲池(2)的第一传输油泵(4),所述储油槽(3)连接有第二传输油泵(5),第二传输油泵(5)进口端连接有第一滤油网(302),第二传输油泵(5 )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压缩机,所述第一滤油网(302 )通过活接头(303 )与第二传输油泵(5)的输入管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头(302)为承插活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油网(302)通过活接头(302)与第二传输油泵(5)的输入管道无缝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冷却池(I)内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缓冲池(2)底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柱(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缓冲池(2)出口端连接有将压缩油输出至储油槽(3)中下部的压缩油引流管(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3)内设置有滤油网滑动轨道(32),滤油网滑动轨道(32)设置于储油槽(3)中下部且不贴近储油槽(3)底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网滑动轨道(32)左侧设置有第二滤油网(3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网滑动轨道(32)与第一滤油网(302)和第二滤油网(301)相配合,第一滤油网(302)和第二滤油网(301)可在滤油网滑动轨道(32)上自由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换滤油网的稀油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3)设置有液位报警器(33)。
【文档编号】F15B21/04GK203717546SQ20142009011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日
【发明者】曾贤亮 申请人:四川隆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