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0534发布日期:2020-10-09 18:0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单螺杆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单螺杆泵属于转子式容积泵,它是依靠螺杆与衬套相互啮合在吸入腔和排出腔产生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它是一种内啮合的密闭式螺杆泵,主要工作部件由具有双头螺旋空腔的衬套和在定子腔内与其啮合的单头螺旋螺杆组成。当输入轴通过万向节驱动转子绕定子中心作行星回转时,定子—转子副就连续地啮合形成密封腔,这些密封腔容积不变地作匀速轴向运动,把输送介质从吸入端经定子—转子副输送至压出端,吸入密闭腔内的介质流过定子而不被搅动和破坏。

轴承运转时由于高速运转会产生热量,且单螺杆泵在工作中,其转子和定子之间会产生摩擦现象,而单螺杆泵导热性普遍较差,不利于散热,影响正常生产,导致温度上升,温度过高会导致轴承烧坏;

另外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因转子施加的轴向力,功率越大,轴承所承受的轴向力也越大,会导致轴承发热,同时螺杆泵在传送高温介质时,介质的热量会通过壳体传递到轴承上,加剧轴承的发热,因此,对泵头内部的轴承进行散热,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单螺杆泵的轴承座进行散热的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包括轴承座,还设有散热器和吹风机构,所述散热器底部镶嵌入所述轴承座外壳设置,所述散热器包括固定座、安装座、散热片和油管,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底部,且位于所述轴承座内壁,所述散热片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沿轴承座周向设置,所述轴承座内壁均匀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油管下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油管上部穿过所述固定座和安装座穿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内。

所述吹风机构包括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包括安装片和扇叶,所述安装片为半圆形,两端设有固定片,所述安装片上设有所述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结构与所述第一扇叶一致,所述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抱合在所述轴承座的输入轴的外端上,能节约空间,利用轴承自身的运转带动吹风机构,既节约电能,也避免吹风机构再次散发热量。

所述轴承座尾部内壁设有隔热片,能有效阻断转子和定子之间会产生的热量传递。

所述散热器四周和顶部设有防尘网,能防止散热器布满灰尘,影响散热效果。

所述固定座和安装座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散热器的安装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油管在轴承座内连接,油路形成循环,将热量带出,通过散热片散热,有效降低轴承座温度,且采用吹风机构,利用风力再次有效排走热能,降低温度,且吹风机构安装在轴承座轴承上,能节约空间,利用轴承自身的运转带动吹风机构,既节约电能,也避免吹风机构再次散发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1散热装置,包括轴承座1,还设有散热器2和吹风机构3,所述散热器2底部穿透所述轴承座1外壳设置,所述散热器2包括固定座201、安装座202、散热片203和油管204,所述安装座202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上,所述固定座20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02底部,且位于所述轴承座1内壁,所述固定座201和安装座202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散热器的安装和拆卸,所述散热片203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02上,且沿轴承座1周向设置,所述轴承座1内壁均匀设置有安装槽205,所述油管204下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05内,所述油管204上部穿过所述固定座201和安装座202穿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203内,所述吹风机构3包括第一扇叶301和第二扇叶302,所述第一扇叶301包括安装片303和扇叶304,所述安装片303为半圆形,两端设有固定片,所述安装片303上设有所述扇叶304,所述第二扇叶302结构与所述第一扇叶301一致,所述第一扇叶301和第二扇叶302抱合在所述轴承座1的输入轴的外端上,能节约空间,利用轴承自身的运转带动吹风机构,既节约电能,也避免吹风机构再次散发热量,所述散热器2四周和顶部设有防尘网,能防止散热器布满灰尘,避免影响散热效果,所述轴承座1尾部内壁设有隔热片,能有效阻断转子和定子之间会产生的热量传递。

工作原理:将散热器安装在轴承座上,油管安装在轴承座内壁的安装槽内,穿插过散热器,油管内油路循环,带出热量,通过散热片散热,轴承座的轴转动,带动吹风机构转动,对散热片再次进行吹风散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包括轴承座(1),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散热器(2)和吹风机构(3),所述散热器(2)底部镶嵌入所述轴承座(1)外壳设置,所述散热器(2)包括固定座(201)、安装座(202)、散热片(203)和油管(204),所述安装座(202)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上,所述固定座(20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02)底部,且位于所述轴承座(1)内壁,所述散热片(203)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02)上,且沿轴承座(1)周向设置,所述轴承座(1)内壁均匀设置有安装槽(205),所述油管(204)下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05)内,所述油管(204)上部穿过所述固定座(201)和安装座(202)穿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20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构(3)包括第一扇叶(301)和第二扇叶(302),所述第一扇叶(301)包括安装片(303)和扇叶(304),所述安装片(303)为半圆形,两端设有固定片,所述安装片(303)上设有所述扇叶(304),所述第二扇叶(302)结构与所述第一扇叶(301)一致,所述第一扇叶(301)和第二扇叶(302)抱合在所述轴承座(1)的输入轴的外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尾部内壁设有隔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四周和顶部设有防尘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01)和安装座(202)采用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05)和所述油管(204)均匀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05)设置为螺纹状,所述油管(204)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05)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单螺杆泵的大功率轴承座散热装置,包括轴承座,还设有散热器和吹风机构,散热器底部穿透轴承座外壳设置,散热器包括固定座、安装座、散热片和油管,安装座设置在轴承座上,固定座设置在安装座底部,且位于轴承座内壁,散热片竖直设置在安装座上,且沿轴承座周向设置,轴承座内壁均匀设置有安装槽,油管下部设置在安装槽内,油管上部穿过固定座和安装座穿插设置在散热片内,本实用新型采用油管在轴承座内连接,油路形成循环,将热量带出,通过散热片散热,有效降低轴承座温度,且采用吹风机构,利用风力再次有效排走热能,且吹风机构安装在轴承座轴承上,能节约空间,利用轴承自身的运转带动吹风机构,既节约电能。

技术研发人员:游世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明珠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