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4129发布日期:2020-08-18 19:1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是机械泵入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



背景技术:

机械泵入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是一种在消防领域内替代传统平衡式比例混合装置的一种新型泡沫混合装置,它具有能耗小,故障率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以推广在各大新建石油化工项目中。而封闭式水轮机驱动泵组是机械泵入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核心部件,靠水力驱动水轮机转动带动泡沫液泵转动,此时泡沫泵吸取泡沫液输送到驱动水轮机出口处,使之与驱动完水轮机的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泡沫混合液。现市场上出现的机械泵入式比例混合装置采用的是滑片式或螺杆式的水轮机与泡沫液泵靠连轴器连接的混合装置泵组,这样安装比较复杂,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该实用新型为水轮机和泡沫泵一体式结构设计,大大减小了整体体积,同时使泡沫和水在水轮机侧腔内进行混合,使泡沫原液和水能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包括壳体、水轮机齿轮箱、泡沫泵齿轮箱、消防水入口、泡沫液入口、混合液出口、泡沫液出口、水轮机传动齿轮、泡沫泵传动齿轮、机泵连接轴、泡沫泵连接轴、水轮机叶轮、泡沫泵转子、止回装置、泡沫泵从动副齿轮;其中:水能机泵一体机采用泡沫泵和水轮机共用一个组成壳体,位于壳体上部的水轮机叶轮和泡沫泵转子的传动轴采用同一根机泵连接轴连接,壳体两侧连通有消防水入口与混合液出口,壳体外部两侧的水轮机和泡沫泵侧均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水轮机齿轮箱与泡沫泵齿轮箱,水轮机齿轮箱与泡沫泵齿轮箱内部分别设置有水轮机传动齿轮与泡沫泵传动齿轮,水轮机传动齿轮与机泵连接轴固定连接,泡沫泵传动齿轮与机泵连接轴通过泡沫泵连接轴固定连接,水轮机传动齿轮与副齿轮啮合,副齿轮与从动轴固定连接,从动轴穿过壳体内壁与壳体另一侧内壁轴承连接,泡沫泵传动齿轮与泡沫泵从动副齿轮啮合,泡沫泵从动副齿轮与泡沫泵转子内传动轴固定连接,泡沫泵转子内传动轴与壳体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泡沫泵侧壁连通有泡沫液入口,泡沫泵与水轮机连通处为泡沫液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泡沫液出口处设置有止回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轮机叶轮与泡沫泵转子均为两组,上下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机泵连接轴与壳体连接处均设置密封件。

有益效果:

1.水能机泵一体机采用水轮机和泡沫泵一体式结构设计,其整体体积大大减小。

2.水能机泵一体机其结构简单,组装及后期维护更加便捷。

3.水能机泵一体机采用同一根机泵连接轴连接水轮机转子和泡沫泵转子,这样保证水轮机侧与泡沫泵侧输送的流量在很大范围内按一定比例进行比例输送,从而保证精准的混合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泡沫泵齿轮箱侧视图。

附图标记:壳体1、水轮机齿轮箱2、泡沫泵齿轮箱3、消防水入口4、泡沫液入口5、混合液出口6、泡沫液出口7、水轮机传动齿轮8、泡沫泵传动齿轮9、机泵连接轴10、泡沫泵连接轴11、水轮机叶轮12、泡沫泵转子13、止回装置14、泡沫泵从动副齿轮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包括壳体1、水轮机齿轮箱2、泡沫泵齿轮箱3、消防水入口4、泡沫液入口5、混合液出口6、泡沫液出口7、水轮机传动齿轮8、泡沫泵传动齿轮9、机泵连接轴10、泡沫泵连接轴11、水轮机叶轮12、泡沫泵转子13、止回装置14、泡沫泵从动副齿轮15;其中:水能机泵一体机采用泡沫泵和水轮机共用一个组成壳体1,位于壳体2上部的水轮机叶轮12和泡沫泵转子13的传动轴采用同一根机泵连接轴10连接,只要当水轮机叶轮12转动时,由于为同一根机泵连接轴10,能够直接带动泡沫泵转子13转动,并通过泡沫泵齿轮箱3的带动,泡沫泵上下两个转子转动,在两个转子中间挤压泡沫液,壳体1两侧连通有消防水入口4与混合液出口6,壳体1外部两侧的水轮机和泡沫泵侧均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水轮机齿轮箱2与泡沫泵齿轮箱3,水轮机齿轮箱2与泡沫泵齿轮箱3内部分别设置有水轮机传动齿轮8与泡沫泵传动齿轮9,水轮机传动齿轮8与机泵连接轴10固定连接,泡沫泵传动齿轮9与机泵连接轴10通过泡沫泵连接轴11固定连接,水轮机传动齿轮8与副齿轮啮合,副齿轮与从动轴固定连接,从动轴穿过壳体1内壁与壳体1另一侧内壁轴承连接,泡沫泵传动齿轮9与泡沫泵从动副齿轮15啮合,泡沫泵从动副齿轮15与泡沫泵转子13内传动轴固定连接,泡沫泵转子13内传动轴与壳体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泡沫泵侧壁连通有泡沫液入口5,泡沫泵与水轮机连通处为泡沫液出口7。

实施例2、请参阅图1;泡沫液出口7处设置有止回装置14,防止水轮机侧水进入到泡沫泵侧,以保证在水轮机出口泡沫液与水进行混合形成泡沫混合液。

实施例3、请参阅图1、图2;水轮机叶轮12与泡沫泵转子13均为两组,上下对称分布,泡沫泵上下两个转子转动,在两个转子中间挤压泡沫液,是泡沫液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通过图1中泡沫液出口注入到水轮机侧出口内,便于调节泡沫液。

实施例4、请参阅图1,机泵连接轴10与壳体1连接处均设置密封件,增强密封性。

当压力水通过图1中的消防水入口注入到水轮机侧,水能量转化为叶轮动能,带动水轮机叶轮转动,而叶轮与泡沫泵转子为同轴连接,泡沫转子跟着一起转动,通过图1中泡沫液出口输送泡沫原液注入到水轮机侧出口,产生泡沫混合液。由于该装置为机泵一体式结构,水轮机叶轮和泡沫泵转子同轴连接同步转动,因此泡沫原液与水可按一定比例混合,泡沫原液注入由流经水轮机侧的水流量自动调节。也就是说水轮机侧的水量越大,会使得水轮机的转子速度越快,泡沫泵侧输送的泡沫原液越多,反之亦然,所以该机泵一体机能够更加精准的按一定混合比的泡沫混合液。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包括壳体(1)、水轮机齿轮箱(2)、泡沫泵齿轮箱(3)、消防水入口(4)、泡沫液入口(5)、混合液出口(6)、泡沫液出口(7)、水轮机传动齿轮(8)、泡沫泵传动齿轮(9)、机泵连接轴(10)、泡沫泵连接轴(11)、水轮机叶轮(12)、泡沫泵转子(13)、止回装置(14)、泡沫泵从动副齿轮(15);其特征在于:水能机泵一体机采用泡沫泵和水轮机共用一个组成壳体(1),位于壳体(1)上部的水轮机叶轮(12)和泡沫泵转子(13)的传动轴采用同一根机泵连接轴(10)连接,壳体(1)两侧连通有消防水入口(4)与混合液出口(6),壳体(1)外部两侧的水轮机和泡沫泵侧均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水轮机齿轮箱(2)与泡沫泵齿轮箱(3),水轮机齿轮箱(2)与泡沫泵齿轮箱(3)内部分别设置有水轮机传动齿轮(8)与泡沫泵传动齿轮(9),水轮机传动齿轮(8)与机泵连接轴(10)固定连接,泡沫泵传动齿轮(9)与机泵连接轴(10)通过泡沫泵连接轴(11)固定连接,水轮机传动齿轮(8)与副齿轮啮合,副齿轮与从动轴固定连接,从动轴穿过壳体(1)内壁与壳体(1)另一侧内壁轴承连接,泡沫泵传动齿轮(9)与泡沫泵从动副齿轮(15)啮合,泡沫泵从动副齿轮(15)与泡沫泵转子(13)内传动轴固定连接,泡沫泵转子(13)内传动轴与壳体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泡沫泵侧壁连通有泡沫液入口(5),泡沫泵与水轮机连通处为泡沫液出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泡沫液出口(7)处设置有止回装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水轮机叶轮(12)与泡沫泵转子(13)均为两组,上下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机泵连接轴(10)与壳体(1)连接处均设置密封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现市场上出现的机械泵入式比例混合装置采用的是滑片式或螺杆式的水轮机与泡沫液泵靠连轴器连接的混合装置泵组,安装比较复杂,占地面积大。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能机泵一体机,其中:位于壳体上部的水轮机叶轮和泡沫泵转子的传动轴采用同一根机泵连接轴连接,水轮机齿轮箱与泡沫泵齿轮箱内部分别设置有水轮机传动齿轮与泡沫泵传动齿轮,水轮机传动齿轮与机泵连接轴固定连接,泡沫泵传动齿轮与机泵连接轴通过泡沫泵连接轴固定连接。本装置的优点在于:水能机泵一体机采用水轮机和泡沫泵一体式结构设计,其整体体积大大减小;水能机泵一体机其结构简单,组装及后期维护更加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涂建新;吴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荣和特种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