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抽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59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流抽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将储存在容器内的液体先强迫吸出,然后用自流的形式把液体输往低于容器内液面高度的位置的自流抽油装置。
迄今为将一容器中的液体输送至另一容器中,普遍采用手摇抽油、电动抽油及其筒式虹吸抽油等方式,油的输送实质可分为两类,第一为从低液位送往高液位。这一类输送必须有外力作功,才能实现,所以要由手动或电动抽油来实现。第二,为从高液位输送往低液位。这一类可采用一定的方式不需外力作功,让其自流就能实现这一类如采用手动或电动抽油就不理想,同时也造成人力和电力的浪费,效率也差。目前所采用的手动、电动及虹吸式抽油装置,都有其共同的不足之处,除人力、电力的浪费外,还有1.都需要有一根较长钢管插入筒底,才能稳住抽油器,才能将油从底部抽出,这样就带来长度过长,重量过重的不足,使携带很不方便。
2.电动、手动、虹吸式抽油装置,所抽出的液体都处于紊流状态,所以抽出的液体不能有规律地流入容器,总有一部份液体四处飞溅,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在很多情况下(如汽车、拖拉机在运输途中)很难由一个人来完成抽油,必须一个拿油筒,一人抽油。
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携带时将钢管与抽油器拆开,在出油口套上一根软管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的抽油装置(只能将液体从高液位输送往低液位),它不但从根本上克服了以上的不足之处,而且成本也大大低于手动、电动抽油器,同时抽油速度加快。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从整个过程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吸气抽油过程,第二为让其自流阶段。其主要组成为主体(1)、转阀(2)、吸气囊(3)、弹簧(4)、单向阀片(5、6),主体(1)有进口、出口、吸气孔,吸气孔外侧连接吸气囊(3),吸气囊(3)内装有2个单向阀片(5、6)一个单向阀片与吸气孔直接相连,一个单向阀片与外侧相通,使吸气囊只能从吸气孔吸气,然后把气排向外部。出口和吸气孔的关、开都由转阀控制,当转阀关闭出口,同时打开吸气孔时,吸气囊就经吸气孔将油管中的气体抽出,气体抽出后,引起低真空,从而引起液体流出,就可实现第一阶段的吸气抽油过程,当转阀全开同时关闭吸气孔,这时为第二阶段,液体自流而下。转阀转到全闭位置时,出口与吸气孔同时关闭液体流动也就停止。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四个另件组成,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很轻,所以携带非常方便;同时该实用新型着眼于自流,充分利用了液体的高度差,所以不需外力作功,节省了人力、电力,速度加快另外由于出口流出的液体处于层流状态,所以液体不会四处飞溅,消除了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有其出口与进口处都是软管于容器相连,软管可紧靠容器底部,所以能抽尽液体,同时操作简单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由一个人来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操作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剖面图。
附图2、3.为转阀在不同位置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自流抽油器主要由主体(1),主体锥孔内的转阀(2),吸气囊(3)囊中帮助回复的弹簧(4),气囊中的二个单向阀片(5、6)组成。
如图示在未吸气前将转阀(2)箭头对准吸气线,这时关闭了出口并与吸气孔相通,用手压吸气囊(3),囊中空气经与外部相通的单阀排出,然后放手,气囊在弹簧力作用下回复,这一过程中与吸孔相连的单向阀打开,气囊就从吸气孔将进口相连之油管中(油未画出)的空气抽出,重复多次,直至容器中的液体被抽出,液面低于容器内的液面为止,这时可转动阀(2)箭头对准全开线全开出口、吸气孔被关闭,液体就自流而下,如要停止流动,可转动(2)箭头对准全闭线,这时出口与吸气孔全被关闭。
权利要求
1.将高液位容器中之液体抽入较低液位容器的自流抽液装置,该装置在主体(1)上有一个可以开、关、吸气的转阀(2),在主体(1)的吸气孔外侧装有一个吸气囊(3),其特征在于a、主体(1)上有液体进口、出口和吸气孔。b、其吸气孔与吸气囊直接相连通。c、吸气孔外侧装有一单向阀片。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转阀(2)有三个工作位置。a、全开出口,同时关闭吸气孔。b、关闭出口,同时打开吸气孔。c、吸气孔与出口同时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吸气囊内装有帮助吸气囊回复的弹簧。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将液体从容器中吸出,在吸油管中的液位低于容器中的液位高度时,再打开转阀,由液位的高度差而使其自流的装置。本装置主要由主体、转阀和气囊组成。首先转阀关闭出口,由气囊将皮管中空气抽出,同时,由于管中引起低真空而将油吸出。当出油管液面低于容器中液面时,将转阀打开,液体就自流而下。本装置能抽尽容器内的油,能单人操作,不污染环境,减少浪费,携带方便,抽油速度快,十分省力。
文档编号F04F10/00GK86208023SQ86208023
公开日198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24日
发明者周志浩 申请人:周志浩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