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085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爪形干式真空泵,尤其涉及一种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爪形干式真空泵是靠多级转子对爪尖啮合旋转与各级泵腔形成多级不断变化的容积空间来完成吸气压缩排放的,因此达到抽取气体,获得真空的目的。泵体在工作过程中,转子不停的转动吸入、压缩、排放气体。不停的与气体分子摩擦、碰触,加上泵出入口气体气温、压力的变化。造成泵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转子不停的膨胀、收缩变形。造成各处间隙尤其是爪尖与爪窝部分的间隙的不断变化。因此极有可能引发转子的碰撞,严重时产生火花、异常噪音,导致泵的卡死,各个零部件的损坏。如果不及时的实施冷却降温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后果。
[0003]现有技术中的爪形干式真空泵冷却方法只是在泵腔、隔板上加几个断续冷却水槽。冷却效果不理想,关键部位如油封位轴承位,根本冷却不到。并且冷却槽是断续的,在冬季,停机时,泵体内冷却水容易排放不净,造成冻裂腔体现象。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降温效果好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爪形干式真空泵包括以下多个铸件: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所述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上均设有冷却水槽;
[0007]各个铸件装配到一起后,冷却水槽相互连通,形成一自下盘旋而上的封闭式循环空腔,在底座侧面设有与所述冷却水槽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8]所述顶盖中间位置安装有轴承油封,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承油封附近。
[0009]所述冷却水槽周边设有密封圈槽。
[0010]所述多级隔板设有中间轴孔,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中间轴孔附近。
[0011]所述底板中间装有轴和油封,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和油封附近。
[0012]所述底座中间轴孔位安装有轴承,所诉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承附近。
[0013]所述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上的冷却水槽均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有加强筋断开,其中一部分与底座上的进水口相通、另一部分与底座上的出水口相通,两部分通过所述顶盖上的冷却水槽连通。
[0014]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由于爪形干式真空泵的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上均设有冷却水槽;各个铸件装配到一起后,冷却水槽相互连通,形成一自下盘旋而上的封闭式循环空腔,在底座侧面设有与冷却水槽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腔内通入循环冷却高压液体能达到泵体较好的散热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级泵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爪形干式真空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爪形干式真空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I—冷却水槽,2—内部水腔,3—进气口,4一顶轴承油封孔,5—内外“O”形密封槽,6—排气口,7—底板油封密封孔,8—底座轴承室,9一冷却进出水口,10—隔板气道,11 一隔板轴支撑孔,12—底座,13—底板,14 一四级泵腔,15—三级隔板,16—三级泵腔,17一二级隔板,18一二级泵腔,19一一级隔板,20一一级泵腔,21 一顶盖,22一冷却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本实用新型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0026]爪形干式真空泵包括以下多个铸件: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所述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上均设有冷却水槽;
[0027]各个铸件装配到一起后,冷却水槽相互连通,形成一自下盘旋而上的封闭式循环空腔,在底座侧面设有与所述冷却水槽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28]所述顶盖中间位置安装有轴承油封,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承油封附近。
[0029]所述冷却水槽周边设有密封圈槽。
[0030]所述多级隔板设有中间轴孔,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中间轴孔附近。
[0031]所述底板中间装有轴和油封,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和油封附近。
[0032]所述底座中间轴孔位安装有轴承,所诉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承附近。
[0033]所述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上的冷却水槽均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有加强筋断开,其中一部分与底座上的进水口相通、另一部分与底座上的出水口相通,两部分通过所述顶盖上的冷却水槽连通。
[0034]本实用新型的爪形干式真空泵循环冷却系统,应用于真空获得领域方面的爪形干式无油真空泵的循环冷却,设计在爪型干式无油真空泵各个铸件隔板、腔体上。上下各级铸件组装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自下盘旋而上的封闭式循环空腔。腔内通入循环冷却高压液体以达到泵体散热降温的效果。
[0035]具体实施例:
[0036]在泵体铸件的大端面上设计有连续的冷却水槽与上下级铸件的冷却水槽保持一致上下联通,装配成型后,形成一封闭循环水腔。
[0037]如图1所示,顶盖中间位置安装轴承油封,冷却水槽内部铸空延伸到轴承油封附近,以达到更好的冷却降温效果。
[0038]如图2所示,为防治冷却液从冷却槽内溢出,在冷却槽周边设有密封圈槽。
[0039]如图3所示,各个隔板围绕中间轴孔镂空形成内部水腔。
[0040]如图4所示,底板中间安装轴和油封,轴旋转与密封件摩擦极易产生高温。冷却水槽内部铸空尽量延伸到轴封附近。以达最佳降温效果。
[0041]如图5所示,底座中间轴孔位安装轴承,冷却水槽尽量向内部延伸铸空增加冷却液容量。在底座侧面设有进出水口直通内部水腔。
[0042]顶盖除外,所述各级铸件水腔冷却槽均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有加强筋断开。
[0043]如图6、图7所示,为组装后的真空泵的图。
[0044]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爪形干式真空泵冷却散热不到位的问题。延长泵的寿命,工作平稳性。
[0045]本实用新型中,所有在工作中产生高温的真空泵零部件,包括顶盖,一二三四级泵腔,一二三级隔板,四级底板,底座均设有上下级交错联通的冷却水槽。
[0046]在与传动轴相接触的支撑,扶正部位零部件能向内镂空的尽量铸空以增加冷却液储存量,象顶盖,隔板,底板,底座等关键部件。
[0047]总合上面所述爪形干式真空泵循环冷却系统工作流程详述如下:
[0048]在泵体各个铸件上冷却水槽与上下级铸件的冷却水槽保持一致上下联通,装配到一起形成一封闭的回旋曲折的循环水腔。
[0049]冷却液从底座冷却液进水口 9进入灌满底座前半部分水腔2后上升进入底板前半部分水腔2,待底板前半部分水腔2溢满后,冷却液继续上升依次进入灌满四级泵腔,三级隔板,三级泵腔,二级隔板,二级泵腔,一级隔板,一级泵腔最后进入顶盖。通过顶盖中间贯通部分流入顶盖后半部分。同理冷却液由顶盖内水腔2连续下行,注满各个冷却腔体最终由底座排液口 9排入冷却液储存罐。
[0050]冷却液从下端进入腔体上溢至顶反转流出恰好与气体从上进气口 3而入下行由排气口 6排出形成相反的流向。完全符合遵循了高温先降低温后降的顺序工作原则。
[0051]所述冷却系统冷却槽是连续的多个半椭圆形上下连接贯通一体。
[0052]所述冷却系统冷却槽在顶盖,隔板,底板,底座上是向内凹进延伸到轴孔附近的。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爪形干式真空泵包括以下多个铸件: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上均设有冷却水槽; 各个铸件装配到一起后,冷却水槽相互连通,形成一自下盘旋而上的封闭式循环空腔,在底座侧面设有与所述冷却水槽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间位置安装有轴承油封,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承油封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槽周边设有密封圈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隔板设有中间轴孔,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中间轴孔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间装有轴和油封,所述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和油封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间轴孔位安装有轴承,所诉冷却水槽延伸到所述轴承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上的冷却水槽均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有加强筋断开,其中一部分与底座上的进水口相通、另一部分与底座上的出水口相通,两部分通过所述顶盖上的冷却水槽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爪形干式真空泵液体冷却系统,爪形干式真空泵包括以下多个铸件:顶盖、多级泵腔、多级隔板、多级底板、底座,各个铸件上均设有冷却水槽;各个铸件装配到一起后,冷却水槽相互连通,形成一自下盘旋而上的封闭式循环空腔,在底座侧面设有与所述冷却水槽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腔内通入循环冷却高压液体能达到泵体较好的散热降温的效果。
【IPC分类】F04C29-04
【公开号】CN204419592
【申请号】CN201420718951
【发明人】宋东方
【申请人】宋东方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