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383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阻流体无阀压电泵。
【背景技术】
[0002]相对于传统泵,压电泵不需要附加驱动电机,而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再由变形产生泵腔的容积变化实现流体输出或者利用压电振子产生波动来传输液体。按照泵腔内有无阀体可将压电泵分为有阀压电泵和无阀压电泵。无阀压电泵的流体入口和出口是连通的,靠管路的特殊形状、泵腔的特殊结构或在泵腔内设置阻流装置实现“阀”的作用。
[0003]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210396143.X的在先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阻流体阻流无阀压电泵。其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特征:“压电振子设置于泵腔内;泵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流体,阻流体等间距的设置在泵底座的直通槽上。”在先专利申请中,压电振子与泵腔是固定粘结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灵活性差,一旦压电振子损坏,更换不便,采用粘结连接的方式,更换压电振子后需要有2-3天的晾干期,保证黏胶已充分晾干再投入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从在先专利申请的附图可见,阻流体是均布在泵底座上的,虽然这种结构阻流体的第一迎流面和第二迎流面可形成流阻差,但由于阻流体的排列结构均匀,并不能达到更佳的流阻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阻流效果好的阻流体无阀压电泵。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包括泵座、泵侧壁、泵上盖,三者围成泵腔,泵腔端面上安装有压电振子;泵座上设置有阻流体,阻流体具有第一迎流面和第二迎流面;泵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泵腔与外界的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对称设置在泵侧壁上,所述压电振子与泵腔活动连接,为可拆卸结构;所述阻流体有多个,呈“山”形排列,“山”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朝向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
[0006]优选的是:泵上盖与泵腔之间为螺纹连接结构,泵侧壁上设置有搭接台,压电振子放置在搭接台上,泵上盖与压电振子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与泵上盖和压电振子均相接。泵上盖与泵腔的这种连接结构使泵上盖的拆装更便利,泵上盖安装后,泵上盖通过密封组件压紧压电振子,密封组件即起到密封作用,又起到固定压电振子的作用,保证压电振子稳定工作。
[0007]优选的是:阻流体的第一迎流面均朝向“山”形排列的顶部,第二迎流面均朝向“山”形排列的底部。更详尽的说,阻流体排成多列,从“山”形排列的顶部的这一列起到“山”形排列的底部,每一列中阻流体的数量逐渐增加,阻流体的排列宽度也对称性的增加。这种排列可以实现如下的技术效果:当压电泵吸入流体时,由于“山”形顶部阻流体较“山”形底部的阻流体的宽度窄,对流体的阻力小,因此从“山”形顶部吸入的流体多;同理,当压电泵排出流体时,从“山”形底部排出的流体多。
[0008]优选的是:压电振子与泵腔的相接处、泵座与泵侧壁的相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组件。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I)改进了压电振子与泵腔联结结构,由之前的粘结固定改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使泵组装及更换振子更方便,也简化了泵腔内部结构,能够进一步缩小泵腔体积,利于泵的微型化及集成。
[0011](2)重新组合阻流体的组合形式,多个阻流体呈倒山形排列,能够形成更大的反正向流阻差,因而能获得更高的泵流量;同时,流体流过半球缺间的间隙形成曲折、交错、而又融合的众多间隙流,减少了流动死区,有效提高了混合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第一迎流面,2-压电振子,3-泵腔,4-泵座,5-固定板,6_密封组件,7_第一流体进出管,8-阻流体,9-第二流体进出管,10-搭接台,11-第二迎流面,12-泵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包括泵座4、泵侧壁、泵上盖,三者围成泵腔3,泵腔3端面上安装有压电振子2 ;泵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泵腔3与外界的第一流体进出管7、第二流体进出管9,第一流体进出管7、第二流体进出管9对称设置在泵侧壁上,压电振子2与泵腔3活动连接,为可拆卸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泵上盖12与泵腔3之间为螺纹连接结构,泵侧壁上设置有搭接台10,压电振子2放置在搭接台10上,泵上盖12与压电振子2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6,密封组件6与泵上盖12和压电振子2均相接。便于更换压电振子2或进行无阀压电泵的拆装。泵座4与泵侧壁的相接处也设置有密封组件。保证无阀压电泵的密封性。
[0017]泵座4上有一固定板5,固定板5上设置有阻流体8,阻流体8具有第一迎流面I和第二迎流面11,阻流体8有多个,呈“山”形排列,“山”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朝向第一流体进出管7、第二流体进出管9。
[0018]阻流体8的第一迎流面I均朝向“山”形排列的顶部,第二迎流面11均朝向“山”形排列的底部。更详尽的说,阻流体8排成多列,从“山”形排列的顶部的这一列起到“山”形排列的底部,每一列中阻流体8的数量逐渐增加,阻流体8的排列宽度也对称性的增加。这种排列可以实现如下的技术效果:当压电泵吸入流体时,由于“山”形顶部阻流体8较“山”形底部的阻流体8的宽度窄,对流体的阻力小,因此从“山”形顶部吸入的流体多;同理,当压电泵排出流体时,从“山”形底部排出的流体多。
[0019]流体的一个流入和流出的过程为无阀压电泵的一个工作周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阻流体8所排列成的“山”形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对流体的阻力差,使从第一流体进出管7进入的流体始终多于从第二流体进出管9进入的流体,而从第二流体进出管9流出的流体始终多于从第一流体进出管7流出的流体,宏观上流体为从第一流体进出管7流入,从第二流体进出管9流出的技术效果。流体进出的过程中,压电振子2往复振动。
【主权项】
1.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包括泵座、泵侧壁、泵上盖,三者围成泵腔,泵腔端面上安装有压电振子;泵座上设置有阻流体,阻流体具有第一迎流面和第二迎流面;泵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泵腔与外界的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对称设置在泵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与泵腔活动连接,为可拆卸结构;所述阻流体有多个,呈“山”形排列,“山”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朝向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上盖与泵腔之间为螺纹连接结构,泵侧壁上设置有搭接台,压电振子放置在搭接台上,泵上盖与压电振子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与泵上盖和压电振子均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体的第一迎流面均朝向“山”形排列的顶部,第二迎流面均朝向“山”形排列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泵座与泵侧壁的相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阻流体无阀压电泵。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包括泵座、泵侧壁、泵上盖,三者围成泵腔,泵腔端面上安装有压电振子;泵座上设置有阻流体,阻流体具有第一迎流面和第二迎流面;泵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泵腔与外界的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对称设置在泵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与泵腔活动连接,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泵座上设置有沉淀池;所述阻流体有多个,呈“山”形排列,“山”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朝向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改进了压电振子与泵腔联结结构,便于拆装更换压电振子,多个阻流体呈倒山形排列,能够形成更大的反正向流阻差,获得更好的阻流效果,因而能获得更高的泵流量。
【IPC分类】F04B43-04, F04B53-00
【公开号】CN204493143
【申请号】CN201520162607
【发明人】纪晶, 徐安坡, 胡彩旗, 李胜多
【申请人】青岛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