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动活塞式中通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仪表中调节阀的改进背景技术目前应用在各种自动化系统中的调节阀多为直行程调节阀和角行程调节阀,这二种调节阀均由执行器部件、阀门部件和控制部件三部分组成。直行程调节阀必须配套与阀门开启轴向力相匹配的气动薄膜执行器,造成调节阀体积较大,而且介质流通该阀时,必须要经过二次90°改变流向,流通阻力大、噪音大。角行程调节阀必须配套执行器来驱动阀门,但由于执行器本身零件的间隙以及与阀门连接件的间隙,导致角行程调节阀的死区要大一些,调节精度与灵敏度要低一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省却气动执行器及不改变介质流向的气动活塞式中通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它包括阀门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的阀门部件包括左阀体、右阀体、阀座、阀芯、阀杆,控制部件包括定位器、气动附件,所述的阀座安装在右阀体内,在所述的左阀体内设置沿管道轴向位移的阀芯,该阀芯由左、右气室轴向驱动与所述的阀座配合;所述的阀芯通过偏心销与阀杆连接。
按本实用新型主题设计的气动活塞式中通调节阀,将阀门和气动执行器合为一体,其阀门体积大幅度减少,尤其适宜安装在较密集的管道口,使系统减少,厂房面积减小、降低基建投资和系统投资,同时将阀芯沿管道作活塞式轴向运行来实现开关和调节,实现开关时间短、开关频次可提高几十倍,并且保证了介质流通时不需改变流向,减少流通阻力,大幅度提高了工作精度,达到误差1%,回差1%,死区0.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面再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其原理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它包括阀门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的阀门部件包括左阀体1、右阀体2、阀座4、阀芯5、阀杆6,控制部件包括定位器7、气动附件,所述的阀座4安装在右阀体2内,在所述的左阀体1内设置沿管道轴向位移的阀芯5,该阀芯5由左、右气室轴向驱动与所述的阀座4配合;所述的阀芯5通过偏心销8与阀杆6连接。在所述的阀芯5内壁上设有内套3。当定位器7收到控制信号时,假如此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定位器7的控制下,压缩空气进入右气室10,推动阀芯5左移,阀芯5则离于阀座4即阀门开启,同时阀芯5作轴向左移时通过偏心销8带动阀杆6旋转,改变了定位器7的平衡状态,经阀门开度与信号的比较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完成一个调节工况。同理假如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定位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压缩空气进入左气室9,推动阀芯右移,阀芯则靠正阀座实现关闭阀门,与此同时阀芯5通过偏心销8带动阀杆6反向旋转,经阀门信号比较后重新达到一个平衡点。本实用新型采用执行器与阀门合为一体、阀芯沿管道作活塞式轴向移动的结构来实现阀门的开关和调节,改进了目前直行程调节阀门和角行程调节阀门存在的改变介质流向及死区大的缺陷,具有体积小、误差小、回差小、死区小等特点,是现有调节阀的更新换代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活塞式中通调节阀,其特征是该阀由阀门部件和控制部件组成,所述的阀门部件包括左阀体(1)、右阀体(2)、阀座(4)、阀芯(5)、阀杆(6),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定位器(7)、气动附件(11),所述的阀座(4)安装在右阀体(2)内,在所述的左阀体(1)内设置沿管道轴向位移的阀芯(5),该阀芯(5)由左、右气室轴向驱动与所述的阀座(4)配合;所述的阀芯(5)通过偏心销(8)与阀杆(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活塞式中通调节阀,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阀芯(5)内壁上设有内套(3)。
专利摘要一种气动活塞式中通调节阀,涉及自动化仪表中调节阀的改进。它包括阀门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的阀门部件包括左阀体、右阀体、阀座、阀芯、阀杆,控制部件包括定位器,所述的阀座安装在右阀体内,在所述的左阀体内设置沿管道轴向位移的阀芯,该阀芯由左、右气室轴向驱动与所述的阀座配合;所述的阀芯通过偏心销与阀杆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阀芯沿管道作活塞式轴向移动及省却气动执行器的结构,克服了原调节阀存在的改变介质流向及存在的死区大等缺陷,是对目前调节阀门的一大创改。
文档编号F16K31/122GK2525331SQ0128064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中良, 吴平 申请人:温州中德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