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ㄇ型管夹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形管夹构造,更详细地说,指一种凭借活动体的凸耳部在弯折后恰能夹置于本体上滑动,且使活动体的挡部恰能位于限位部的下方,并使弧形状的活动体的挡部能与框圈部的两端间形成一封闭的圆形状,以达到使接套于管体外侧的软管能受到均匀的压迫力量,而可增加软管的使用寿命,进而可减少拆卸操作的麻烦及不便的形管夹构造。
上述的实用新型虽确能达成原先所设定的创作目的,而深受业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赞许,只界于业内人对技术的研发日新月异、不余遗力。故申请人并不以此自满,更再尽力研究改良,使其臻于完美实用;且近来,设计人在历经无数次更新实验测试以及归纳制造者及消费者实际上的回应意见后,发现尚有下列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由于软管的硬度较管体及框圈部为软,且该框圈部与限位部间则会形成一缺口(即形状的限位部下方),因此,当软管受框圈部从周侧同时向内侧压迫时,则会迫使软管周侧在受挤压后,会使得被挤压后的部分软管挤向缺口处,直至限位部的两端确实夹紧软管为止;如此,则会使得管夹所受的应力集中于限位部的两端,而在长期使用及曝晒下,易使得软管从被限位部两端的紧迫处破裂,进而造成必需重新拆卸更换为其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形管夹构造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凭借活动体的凸耳部在弯折后恰能夹置于本体上滑动,且使活动体的挡部恰能位于限位部的下方,并使弧形状的活动体的挡部能与框圈部的两端间形成一封闭的圆形状者,以达到使套接于管体外侧的软管能受到均匀的压迫力量,而可增加软管的使用寿命,进而可减少拆卸更换操作上的麻烦及不使为其主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形管夹构造,其主要是由本体及活动体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适当处则可分为限位部及框圈部,且该限位部呈近形状,并使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近圆形状的框圈部两端上,以使活动体的凸耳部能在弯折后夹置于本体的适当位置上滑动,且使活动体的挡部恰能位于限位部的下方,并使弧形状的活动体的挡部能与框圈部的两端间形成一封闭的圆形状。
该活动体3则可分为凸耳部30及挡部31,其中该凸耳部30则位于活动体3的一侧,且能使该凸耳部30在弯折后恰能包覆于本体2的框圈部21上滑动;又,该挡部31呈弧形状,且该活动体3的挡部31能与框圈部21的两端间形成一封闭的圆形状,并能使该挡部31恰能位于限位部20的下方处。
当使用时,通过活动体3的凸耳部30受弯折后,而使得活动体3能于本体2的框圈部21上滑动且能迫使活动体3的弧形状的挡部31恰能位于本体2的限位部20的下方处,使该挡部31与框圈部21间形成一封闭圆形状,如此,即可将活动体3及本体2同时套置于软管4及管体5的接合处,并再利用手工具施力于本体2的限位部20的两端,而使得限位部20两端可同时向内侧压缩弯形,且会迫使本体2的框圈部21的周侧同时均匀的向内收缩,直至该框圈部21能将软管4给确实紧迫于管体5上为止;如此的紧迫方式,虽然会使得限位部20及框圈部21间的应力会集中在限位部20的两端,却不会使得软管4的表面直接碰触到限位部20的两端,而会使得软管4周侧的受压均匀,进而增加软管4的使用寿命,以达到减少卸拆更换的操作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形管夹构造的创新构造,确实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而且市面上也未见有任何类似的产品,所以其具有新颖性应无疑虑。另外,本实有新型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以及功能远非公用的可比拟,所以其确实比公用的更具有其创造性,其符合我国专利法。
权利要求1.一种形管夹构造,其主要是由本体及活动体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适当处则可分为限位部及框圈部,且该限位部是呈近形状,并使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近圆形状的框圈部两端上,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活动体的适当处则可分为凸耳部及挡部,其中该凸耳部在弯折后恰能夹置于本体的适当位置上滑动,且使活动体的挡部恰能位于限位部的下方,并使弧形状的活动体的挡部能与框圈部的两端间形成一封闭的圆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ㄇ形管夹构造,其主要是由本体及活动体所组成,其中该本体的适当处则可分为限位部及框圈部,且该限位部呈近ㄇ形状,并使限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近圆形状的框圈部两端上,以使活动体的凸耳部能在弯折后夹置于本体的适当位置上滑动,且使活动体的挡部恰能位于限位部的下方,并使弧形状的活动体的挡部能与框圈部的两端间形成一封闭的圆形状。
文档编号F16L33/02GK2535644SQ0220384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6日
发明者施朝琴 申请人:施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