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石油、化工领域,在流体输送管道上安装的一种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以前,由本发明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号为01241002·0的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解决了已往的保温旋塞阀在使用中存在的保温效果不好,介质流经阀门时受阻大,保温腔狭小、阀门自身内部易出现结凝、最终导致“死阀”等诸多难题,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发现,由于该阀采用的是弹簧式的下压机构,阀门易渗漏;另外一台经严格检验合格的阀门,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极易受到与锥度方向一致的外力作用造成自锁,以至于打不开阀门;还有由于塞子的锥度在自锁范围内,塞子与内套之间磨擦系数较大,阀门开启比较费力,密封性能也不理想。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该阀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使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在使用中更放心,结构更驱近完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专利号为01241002·0的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具体作法是1、将原阀门中的弹簧式下压机构改为由组合密封、压环和压套构成的下压机构;2、在塞子的锥面和它的内通道孔表面上衬设聚四氟乙烯层;3、在下压盖中心设有由顶在塞子底部的顶丝、套在顶丝上的密封圈、平垫圈、和螺母所构成的防沉机构。本实用新型与已有的01241002·0号专利技术相比,结构设计更合理,使用性能更理想,由于在塞子上衬有聚四氟乙烯层,磨擦系数降低,阀门开启省力,密封效果也大大提高;压套式的下压机构,有辅助的密封作用,它与组合密封一起阻止了阀门的渗漏;防沉机构克服了阀门的自锁缺陷,它与下压机构一起彻底克服了使阀门成为“死阀”的两大因素,也就是说,塞子锥度虽然在自锁的范围内,也不会发生阀门的自锁现象。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塞子2在开启状态的剖面图。附图3、为附图1中塞子2在关闭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的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详述如下
实施例,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
参照附图1、2、3,本实用新型的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的结构包括了图中的由内套1和球型的外套6焊接为一体的阀体,设在内套1内的、其锥度为1∶8、中间的通道孔口径与外部管道口径相一致的塞子2,内套1与上压盖4连接的螺钉3,塞子2下方的内套1端口上用螺钉固定着的下压盖5,在球型外套6两端焊接着的两个法兰盘7,在两个法兰盘7圆周上均布着的至少有14个以上的进、出气孔8,在塞子2的锥面和它的内通道孔表面上衬有的4-5mm厚的与塞子2为一体的聚四氟乙烯层9,设在塞子2上方的由组合密封10、压环11和压套12构成的下压机构,及在下压盖5中心设有的由顶在塞子2底部的顶丝13、套在顶丝13上的密封圈14、平垫圈15和螺母16构成的防沉机构所组成。
权利要求1.一种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它包括有内套(1)、塞子(2)、螺钉(3)、上压盖(4)、下压盖(5)、外套(6)、法兰盘(7)、进、出气孔(8),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在塞子(2)的锥面和它的内通道孔表面上衬有的聚四氟乙烯层(9),设在塞子(2)上方的由组合密封(10)、压环(11)和压套(12)所构成的下压机构,及在下压盖(5)中心由顶在塞子(2)底部的顶丝(13)、套在顶丝(13)上的密封圈(14)、平垫圈(15)和螺母(16)构成的防沉机构所组成。
2.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其特征在于聚四氟乙烯层(9)的厚度为4-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石油、化工领域,在流体输送管道上安装的一种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该阀是在已有专利号为01241002.0的球型保温无阻旋塞阀的基础上改进的。其具体作法是1.将原阀中的弹簧式下压改为由组合密封、压环和压套构成的下压机构;2.在塞子的锥面和它的内通道孔表面上衬设聚四氟乙烯层;3.在下压盖中心设有由顶在塞子底部的顶丝、套在顶丝上的密封圈、平垫圈和螺母构成的防沉机构。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性能好,彻底克服了“死阀”的因素,摩擦系数小,阀门开启省力,压套式的下压机构与组合密封一起阻止了阀门的渗漏,防沉机构的设置克服了阀门的自锁缺陷。
文档编号F16K5/00GK2533350SQ0221098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日
发明者祁宗有 申请人:祁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