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框架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123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合框架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框架的结合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对合框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查板件或框架经常使用在各类型的产品中。在公知技术中,欲制作出一框形板件,其作法大都是由一完整板件裁切出方形或矩形的结构。例如,如图1所示,其框体结构1由一完整板件经由裁切线11予以裁切出。
在大部份状况中,板件经过裁切过的余留板件12即可能成为废料,而无法再作出另一个相同的框体结构。即使该余留板件12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在利用率方面仍不符产业的需求,且对于业者而言,形成了材料的浪费,产品制作成本亦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合框架的结构。
由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技术中浪费材料的缺失,使得业者在制作框体结构产品时,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达到板件的最佳利用率。再者,本实用新型中以两个对应的∏型框架组构形成一框体的结构设计,并以卡合结构予以稳固结合,且还可以铆合结构稳固铆固,使得该框体结构极为稳固,不论是在抗偏折、抗拉、抗扭曲方面皆有很好的效果,可完全符合产业上的利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型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一第二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型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该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延伸长度与该第一对合框架的第一侧架、第二侧架恰呈互补长度;一对卡合结构,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对合端面处,以使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由该卡合结构而稳固卡合而形成一框体结构;该卡合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端面,且在该鸠尾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该卡合结构又包括有一鸠尾槽,形成在该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
其中该卡合结构的凸伸部于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侧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侧架相对合时凸伸叠置于该鸠尾槽一适当长度。
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相对应侧架的对应端面完成卡合后,以一铆合结构将凸伸部冲压铆固于对应的侧架,以使该凸伸部得以稳固铆固在该对应侧架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直角弯折端还形成有一对卡合结构。
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形成一向内的L形断面结构。
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的垂直角端处还形成有卡合结构,以使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在弯折形成该L形断面结构时,可由该卡合结构使其垂直角端处稳固扣合。
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形成一向外的L形断面结构。
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的垂直角端处还形成有卡合结构,以使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在弯折形成该L形断面结构时,可由该卡合结构使其垂直角端处稳固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合框架的结构,由一上下叠合的框体结构共构形成一框体,其中上框体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每一个对合框架的内侧缘形成一向内的L形断面结构;一第二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该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延伸长度与该第一对合框架的第一侧架、第二侧架恰呈互补长度;一对卡合结构,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对合端面处,以使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由该卡合结构而稳固卡合而形成一框体结构;该卡合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且在该鸠尾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该卡合结构又包括有一鸠尾槽,形成在该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该下框体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每一个对合框架的外侧缘形成一向外的L形断面结构;一第二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该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延伸长度与该第一对合框架的第一侧架、第二侧架恰呈互补长度;一对卡合结构,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对合端面处,以使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由该卡合结构而稳固卡合而形成一框体结构;该卡合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且在该鸠尾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该卡合结构又包括有一鸠尾槽,形成在该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
其中该卡合结构的凸伸部于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侧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侧架相对合时凸伸叠置于该鸠尾槽一适当长度。
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相对应侧架的对应端面完成卡合后,还以一铆合结构将凸伸部冲压铆固于对应的侧架,以使该凸伸合得以稳固铆固在该对应侧架的表面。


图1显示公知技术由一板件裁切出框架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对合框架的结构的平面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对合框架对应分离时的示意图;图4显示图3中A圈部份的扩大视图;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对合框架对应结合时的示意图;图6显示图5中6-6断面的剖视图;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对合框架的结构于组合完成后的立体图;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对合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对合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可在对合框架的垂直角端处还形成有卡合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结构设计,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2所示,其显示一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对合框架的结构的平面图。本实用新型首先由一板件裁切出一第一对合框架2,该第一对合框架2具有一大致呈∏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21及一第二侧架22。该第一侧架21与第二侧架22的延伸长度可依实际板件尺寸而有不同的长度。此外,由板件又裁切出一第二对合框架3,该第二封合框架3具有一大致呈∏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31及一第二侧架32。该第一侧架31与第二侧架32的延伸长度与该第一对合框架2的第一侧架21、第二侧架22恰呈互补长度。当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对合时,恰可组构成一方形或矩形的框体结构。
参阅图3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对合框架2的垂直角端21a、22a处可予以裁切,以使该第一对合框架2的板件在随后弯折程序中得以一弯折线23弯折而形成L形断面的结构。图4显示了图3中A圈部份的扩大视图。该第一侧架21的端面设有一卡合结构4,其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41,且在该鸠尾合41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42。该卡合结构4又包括有一鸠尾槽44,形成在该第二对合框架3的第一侧架31的端面。
当该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对合时,该鸠尾合41恰可卡合于鸠尾槽44中,而可使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组构成一方形或矩形的框体结构(如图5所示)。且,该卡合结构4的凸伸部42会凸伸叠置于该鸠尾槽44一适当长度。在完成该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的卡合后,本实用新型还以铆合结构,将凸伸部42的铆固孔43对准鸠尾槽44的铆固孔45予以冲压铆固,以使该凸伸部42得以稳固铆固在该第一侧架31的表面。图6显示图5中6-6断面的剖视图。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对合框架的结构于组合完成后的立体图。
由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在节省板件废料的状况下,以对合方式构成一框体结构。且该框体结构因具有对合的卡合结构4,且又利用该卡合结构4中的铆合结构,使得该框体结构极为稳固,不论是在抗偏折、抗拉、抗扭曲方面皆有很好的效果。
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对合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在此一实施例中,其大部份的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的内侧缘形成一向内的L形断面结构,而在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其第一对合框架2a与第二对合框架3a的外侧缘形成一向外的L形断面结构。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拖例对合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此一实施例是将两个完成对合后的下框体结构2、3(其结构与图7相同)与一上框体结构2b、3b采上下对合的结构,而共构形成一框架结构5。
本实用新型除了在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的对应端面配置鸠尾部及鸠尾槽的卡合结构外,也可以在该每一个对合框架的垂直角端处形成该卡合结构。图10即显示图5中B圈部份的扩大平面图。如此可以使得该第一对合框架2与第二对合框架3在结合后,可以使组合后的框体更为稳固。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对合框架的结构。以上的实施例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熟悉此项技术人员当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及变化。然而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作的种种改良及变化,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及申请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П型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一第二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П型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该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延伸长度与该第一对合框架的第一侧架、第二侧架恰呈互补长度;一对卡合结构,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对合端面处,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由该卡合结构稳固卡合形成一框体结构;该卡合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端面,且在该鸠尾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该卡合结构又包括有一鸠尾槽,形成在该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
2.如权利要求1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合结构的凸伸部于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侧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侧架相对合时凸伸叠置于该鸠尾槽一适当长度。
3.如权利要求1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相对应侧架的对应端面完成卡合后,以一铆合结构将凸伸部冲压铆固于对应的侧架,该凸伸部铆固在该对应侧架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直角弯折端形成有一对卡合结构。
5.如权利要求1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形成一向内的L形断面结构。
6.如权利要求5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的垂直角端处形成有卡合结构,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在弯折形成该L形断面结构时,由该卡合结构使其垂直角端处扣合。
7.如权利要求1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形成一向外的L形断面结构。
8.如权利要求7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及第二对合框架的垂直角端处形成有卡合结构,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在弯折形成该L形断面结构时,该卡合结构使其垂直角端处扣合。
9.一种对合框架的结构,由一上下叠合的框体结构共构形成一框体,其特征在于,其中上框体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П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每一个对合框架的内侧缘形成一向内的L形断面结构;一第二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П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该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延伸长度与该第一对合框架的第一侧架、第二侧架恰呈互补长度;一对卡合结构,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对合端面处,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由该卡合结构卡合形成一框体结构;该卡合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且在该鸠尾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该卡合结构又包括有一鸠尾槽,形成在该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该下框体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П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每一个对合框架的外侧缘形成一向外的L形断面结构;一第二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П型的结构,即其具有一第一侧架及一第二侧架,该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延伸长度与该第一对合框架的第一侧架、第二侧架恰呈互补长度;一对卡合结构,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对合端面处,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由该卡合结构卡合形成一框体结构;该卡合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且在该鸠尾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该卡合结构又包括有一鸠尾槽,形成在该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个侧架的端面。
10.如权利要求9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合结构的凸伸部于第一对合框架的两侧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两侧架相对合时凸伸叠置于该鸠尾槽一适当长度。
11.如权利要求9的对合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相对应侧架的对应端面完成卡合后,以一铆合结构将凸伸部冲压铆固于对应的侧架,该凸伸部铆固在该对应侧架的表面。
专利摘要一种对合框架的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对合框架及一第二对合框架,该对合框架由一板件裁切出呈П型的结构,该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延伸长度与对应的对合框架的第一侧架、第二侧架恰呈互补长度。一对卡合结构形成在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的对合端面处。该卡合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凸伸出的鸠尾部,且在该鸠尾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凸伸部,该卡合结构又包括有一鸠尾槽。该第一对合框架与第二对合框架相对应的侧架的对应端面完成卡合后,还以一铆合结构将凸伸合冲压铆固于对应的侧架,以使该凸伸部稳固铆固在该对应侧架的表面。
文档编号F16B12/00GK2795524SQ200520004600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3日
发明者翁伟胜 申请人:荣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