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型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898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省力型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尤指一种以单旋向扭簧达到双向施出辅助力的省力型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按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大体上,是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为的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良窳的一大要因。事实上,良好的转轴,除必须的停滞效果外,以及开合时角度的限制等,亦为转轴设计所须考虑的要素。
即以串接式轴向摩擦的转轴为例,诸如创作人所拥有的美国第5,190,391号(对应于台湾新型第73784号专利)专利即为显著的例子。其中,轴向摩擦的优点在于,其可由调整迫紧件并压缩弹性体,进而改变摩擦扭矩,可避免因反复操所导致的松弛现象。唯其缺失则在于,轴向摩擦的转轴在回转的过程,其摩擦扭矩为相同,即以笔记本型计算机为例,该盖体部(显示屏幕)的开合动作,常令力量较小的女性或孩童难以操作,而困扰不已。因此,如何将转轴设计成在开合的过程中,能适时提供一辅助力,且不丧失原有停滞定位的功能,乃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尤有进者,一般转轴是以二维(平面)方式接装于盖体部,然而在开合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晃动的情况发生,此举,常使得盖体部于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者甚至造成其与主体部间的线路毁损,而成为一大隐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型转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包括一轴杆件,其两侧分别具有一轴柱及一衔接部,该轴柱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一主架体,其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及一辅架片,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并供轴柱穿越,且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前、后挡缘,而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两转动片,相对邻接于两架片之间,并供轴柱穿越与连动,其径向两相对端各突设一前、后接缘;一回复装置,设于两转动片之间,其在为轴柱所穿越套环外套接一扭簧,该扭簧的第一及第二簧端跨置于主架片的前挡缘及辅架片的后挡缘;至少一弹性体,供轴柱穿越,并朝轴杆件方向施予一轴向弹力;一端封件,结合于轴柱的结合段;由轴杆件转动时,一簧端为一架片的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的辅助力,用以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而成。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轴杆件的衔接部接装于一支撑件,其纵向伸出一连接片,并于该连接片横向延伸一支承片,用以连接并支撑一物品。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辅架片为单一架体,其底缘横向延伸一辅接部,并于表面开具螺孔,而锁固于接合部表面上所预设的滑槽。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主架片及辅架片两侧各自设有一摩擦片,其由轴柱穿越,并可随之旋转。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摩擦片表面开设油孔/沟。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弹性体为碟形弹片、波形弹片或弹簧。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弹性体设于主架片与回复装置之间,以及辅架片与端封件之间。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另设有复数个垫片,其接装于主架片内侧的轴杆件与摩擦片之间、辅架片外侧的摩擦片与弹性体之间,以及弹性体与端封件之间。
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中该垫片表面开设油孔/沟。
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改善现有转轴结构于开合时扭力俱为相同的缺失,并赋予转轴结构于开合时能自动提供一辅助力,并可有效支撑盖体部重量。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省力型转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剖面图;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5a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且翻转至90度的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6a及图6b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且翻转至180度的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型转轴结构由一轴杆件1,一主架体2,二转动片3,一回复装置4,至少一弹性体5,及一端封件6所组合而成。尤有进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一支撑件7,用以支撑一物品,例如盖体部的重量。
其中,该轴杆件1为一杆体,其由一轴柱11及一衔接部12所构成,该轴柱11轴向具有至少一铣面111,且其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112,其与后叙的端封件6结合,使后叙的各组件不致轴向脱出。
该衔接部12则是与一物品,例如盖体部连接,如图所示,为一嵌榫,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以螺合或扣接方式连接,亦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事实上,该衔接部12接装于一支撑件7,其纵向具有一连接片71,以利用底部的嵌孔711与衔接部112结合,另由表面所设复数个片孔712与盖体部,例如液晶面板连接。而该支撑件7的创作特点在于,该连接片71横向一体延伸一支承片72,其表面亦设有复数个穿孔721,以连接并可支撑盖体部。因此,由该支撑件7的三维(立体)空间设计,可令盖体部于开合时,不会发生晃动的情事。
主架体2为一架体,其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21及一辅架片23,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且各自开具一第一、第二轴孔211、231,以供轴柱11穿越,而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前、后挡缘212a、212b及232a及232b,供后叙回复装置4的跨置与定位。此外,该主架体2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22,其固接于另一物品,例如主体部。如图所示,该接合部22开具至少一接孔221,以利用公知的锁固件,例如螺丝通过后,而锁固于主体部,唯该接合部22与物品的结合,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以嵌插或扣接方式连接,亦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如上所述,该辅架片23是一体设置于主架体2,唯不以此为限,如图所示,该辅架片23为单一架体,其底缘横向延伸一辅接部233,其表面开具螺孔234,以利用公知的锁固件,例如螺丝通过后,而锁固于接合部22表面上所预设的滑槽222。
两转动片3相对邻接于两架片21、23之间,其中央开具一通孔31,俾供轴柱11穿越与连动,而径向的两相对端各突设一前、后接缘32a、32b,供后叙回复装置4的跨置,并可随该等转动片3的转动而连动,而呈束紧或释放状态。
而为增加轴杆件1与主架体2间的摩擦力,因此,该主架片21及辅架片23两侧各自设有一摩擦片8,其供轴柱11穿越并可随的旋转。如图所示,该等摩擦片8表面开设油孔/沟81,以增加润滑,并可有效消除异音。
回复装置4位于两转动片3之间,其由一扭簧41套接一套环42所构成,其中,该套环42为轴柱11穿越,该扭簧41的第一簧端411跨置于主架片21的前挡缘212a,而第二簧端412跨置于辅架片23的后挡缘212b。是以,当轴杆件1转动时,该两转动片3即因掀开或闭合的方向转动,使得一簧端为一架片的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的辅助力,用以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以便使扭簧41可产生束紧及释放的作用,其作动原理则容后再叙。
弹性体5供轴柱11穿越,实施时,可分别设于主架片21与回复装置4之间,例如第一转动片3与轴套41之间,以及辅架片23与端封件6之间,例如最外侧的摩擦片8及端封件6之间,分别对主架片21及辅架片23提供一轴向的弹力。如图所示,该等弹性体5以碟形弹片为之,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为波形弹片或弹簧亦可获得相同效果。
端封件6结合于轴柱11的结合段112,用以规范前揭各组件,使其不致由轴柱11脱出。该端封件6实施时为一防脱螺丝,以便与结合段112的螺纹螺合。
尤有进者,为形成较佳的串接效果,其中,主架片21内侧的轴杆件1与摩擦片8之间、辅架片23外侧的摩擦片8与弹性体5之间,以及弹性体5与端封件6之间均设有一垫片(华司)9,其表面开设油孔/沟91,以增加润滑。
请再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组装时,是将该轴杆件1的轴柱11依序穿越一第一垫片9、一第一摩擦片8、一主架片21、一第二摩擦片8、一第一转动片3、一第一组弹性体5、一回复装置4、一第二转动片3、一第三摩擦片8、一辅架片23、一第四摩擦片8、一第二垫片9、一第二组弹性体5、一第三垫片9,最后将一端封件6与轴柱11的结合段112结合,即完成如图4a及图4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省力型转轴结构的组装工序。
如图4a及图4b所示,轴杆件1是由支撑件7装设于盖体部,使其可随外力而呈转动状态;将主架体5装设于主体部,而呈固定状态。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原理如下所述(1)如图4a及图4b的0度掀开至图5a及图5b的90度,此时,扭簧41的第二簧端412将第二旋转片向顺时钟方向施以一辅助力,而另一第一簧端411则被主架片21的前挡缘212a抵住不动。
(2)如图6a及图6b的180度闭合至图5a及图5b的90度,此时,扭簧41的第一簧端411将第二旋转片向顺时钟方向施以一辅助力,而另一第一簧端411则被主架片21的前挡缘212a抵住不动。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已改变公知转轴结构的扭力均为相同的缺失,且其以单旋向扭簧达到双向施出辅助力的效能,故于掀开或闭合时,该回复装置均可提供一辅助力,即便是女性或孩童均可轻松地操作,仅需手部轻松施力,即可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此外,由3D支撑件的设置,亦即其纵向伸出的连接片及横向延伸的支承片,可确实有效支撑盖体部重量,而不致于开合时造成晃动。尤有进者,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可为笔记本型计算机、液晶显示器、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电子翻译机...等电子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杆件,其两侧分别具有一轴柱及一衔接部,该轴柱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一主架体,其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及一辅架片,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并供轴柱穿越,且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前、后挡缘,而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两转动片,相对邻接于两架片之间,供轴柱穿越与连动,其径向两相对端各突设一前、后接缘;一回复装置,设于两转动片之间,其在为轴柱所穿越套环外套接一扭簧,该扭簧的第一及第二簧端跨置于主架片的前挡缘及辅架片的后挡缘;至少一弹性体,供轴柱穿越,并朝轴杆件方向施予一轴向弹力;一端封件,结合于轴柱的结合段;轴杆件转动时,一簧端为一架片的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的辅助力,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杆件的衔接部接装于一支撑件,其纵向伸出一连接片,并于该连接片横向延伸一支承片,连接并支撑一物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辅架片为单一架体,其底缘横向延伸一辅接部,并于表面开具螺孔,锁固于接合部表面上所预设的滑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架片及辅架片两侧各自设有一摩擦片,其由轴柱穿越,并可随之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摩擦片表面开设油孔/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体为碟形弹片、波形弹片或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体设于主架片与回复装置之间,以及辅架片与端封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另设有复数个垫片,其接装于主架片内侧的轴杆件与摩擦片之间、辅架片外侧的摩擦片与弹性体之间,以及弹性体与端封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省力型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垫片表面开设油孔/沟。
专利摘要一种省力型转轴结构,包括一轴杆件,两侧分别具有一轴柱及一衔接部,该轴柱自由端延伸一结合段;一主架体,纵向相对设置一对主架片及一辅架片,该两架片间具有一段距离,供轴柱穿越,顶部弧缘两端各具有一挡缘,底部横向延伸一接合部;两转动片,相对邻接于两架片之间,供轴柱穿越与连动,径向两相对端各突设一接缘;一回复装置,设于两转动片之间,为轴柱所穿越套环外套接一扭簧,该扭簧的第一及第二簧端跨置于主架片前挡缘及辅架片后挡缘;至少一弹性体,供轴柱穿越,并朝轴杆件方向施予一轴向弹力;一端封件,结合于轴柱结合段;轴杆件转动时,一簧端为一架片挡缘所抵住,使另一簧端施以一与轴杆件同向转动辅助力,推动一转动片的接缘。
文档编号F16C11/04GK2876417SQ20052003737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张瑞鸿, 李汪锐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