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及其专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产品,具体涉及一种室外消火栓及其专用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室外消火栓由大帽盖、法兰盘、丝杆、防转套、出水咀盖、出水咀、连杆、栓体、阀体、排水咀、阀瓣、弯头等零部件组成。安装时,室外消火栓的弯头与进水管网相连接,使用时,打开出水咀盖,用内五方扳手旋转安装在法兰盘上的丝杆,丝杆带动连杆上的阀瓣上升,即可用水。现有的内五方扳手由手柄、套筒、扳手头部分构成,套筒与手柄垂直,套筒内为五方空腔,五方空腔的大小与丝杆上端部的五方头的大小相对应,扳手头设有固定开口。由于室外消火栓是安装在室外,开启消火栓的内五方扳手在各消防门市部都可以买到,这就容易使消防水源变为免费公共水源,大家都可以使用,不仅使大量水源浪费,而且还造成室外消火栓损坏严重,出现火警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安装在室外不能防止零部件被盗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盗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其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启防盗水室外消火栓的专用扳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包括阀体13、栓体12、阀瓣15、连杆11、防转套8、丝杆7、法兰盘6、大帽盖1,栓体12的下端与阀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阀体13、栓体12内为空腔,阀瓣15位于阀体13内,阀瓣15与连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杆11的上端与防转套8的下端固定连接,防转套8的上端部与丝杆7的下端部螺纹连接,丝杆7由轴承27与法兰盘6固定连接,丝杆7的上端部为五方头17;栓体12上设有出水咀10;阀体13上设有排水咀14;其特征是丝杆7上开有挡圈槽,挡圈槽位于五方头17下方,挡圈槽内卡有挡圈18,丝杆7上设有两个键20,两个键20位于挡圈18的下方;外齿轮2上开有丝杆孔,外齿轮2通过丝杆孔套在丝杆7上,外齿轮2位于挡圈18的下方,外齿轮2的丝杆孔的内壁上开有两个与键20相对应的键槽19,外齿轮2的键槽19与键20相配合,外齿轮2的下端部设有齿28;内齿圈3内为空腔21,内齿圈3套在丝杆7上,内齿圈3与法兰盘6上部固定连接,内齿圈3上端部开口处设有两个齿25,齿25与外齿轮2的下端部齿28之间的齿槽相对应并相啮合;弹簧5套在丝杆7上,弹簧5的上端与外齿轮2相接触,弹簧5的下端与法兰盘6相接触。
所述的法兰盘6的两侧开有螺钉丝口23,大帽盖1上设有与螺钉丝口23相对应的内螺栓孔,大帽盖1由五方螺钉4穿过大帽盖1上的内螺栓孔与法兰盘6上的螺钉丝口23固定连接。
所述的法兰盘6上开有弹簧下定位腔26,外齿轮2的底部开有弹簧上定位腔24,弹簧下定位腔26、弹簧上定位腔24的外径与弹簧5的外径相对应,弹簧5的上端位于弹簧上定位腔24内,弹簧5的下端位于弹簧下定位腔26内。
所述的排水咀14由内卡环29、放水咀体31、橡胶阀门32、弹簧34、带孔调节螺栓36组成,放水咀体31内设有放水空腔33、螺栓孔37,放水空腔33与螺栓孔37相通,放水咀体31内设有内卡环槽,内卡环29卡在内卡环槽内,放水空腔33设有橡胶阀门32,橡胶阀门32位于内卡环29右端,带孔调节螺栓36旋在螺栓孔37内,弹簧34位于橡胶阀门32与带孔调节螺栓36之间,带孔调节螺栓36内开有放水孔35;放水咀体31外设有外螺纹30,阀体13上设有排水咀内螺纹孔,放水咀体31与阀体13上的排水咀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的开启专用扳手,它由手柄、套筒、扳手头部分构成,套筒与手柄垂直,套筒42内设有五方空腔40,五方空腔40的大小与丝杆7上端部的五方头17的大小相对应,扳手头41设有固定开口,其特征是套筒42的五方空腔40下方为圆形腔39。
圆形腔39的内径与丝杆7上的挡圈18外径相对应,圆形腔39的高度大于五方头17的底至挡圈18的间距与齿28的上表面至齿25的底的间距之和2-5毫米。
圆形腔39的内径与外齿轮2上部的外径相对应,圆形腔39的高度大于五方头17的底至齿25的底的间距2-5毫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外齿轮2相对丝杆7只能上、下运动,外齿轮2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被弹簧5顶在最高位置(此时外齿轮2被挡圈18挡住),外齿轮2正好和内齿圈3相啮合,丝杆7即被锁住,用现有的内五方扳手无法开启消火栓,起着防盗水作用。如需要用水,只有用本实用新型的专用扳手才能开启。本实用新型的专用扳手只是在原有内五方扳手基础上增加下面的外圆长度(套筒),需开启消火栓时,专用扳手的套筒增长的外圆正好压住外齿轮2向下运动,外齿轮2与内齿圈3脱离啮合,消火栓就可以开启用水;当关闭消火栓后,拿掉专用扳手,外齿轮2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达到最高位置,即外齿轮2就和内齿圈3的两齿相啮合,把丝杆7锁住。
大帽盖1起着保护作用,大帽盖1如果很容易打开,该结构就很容易被破坏。现有室外消火栓大帽盖1是六角螺钉固定在栓体12上法兰的下端,用一般扳手就很容易打开。本实用新型将大帽盖1固定螺钉设计在大帽盖1两侧的孔内,用五方螺钉4固定在法兰盘6上,只有用特制内五方扳手才能打开大帽盖1两侧孔内的五方螺钉4,这样既能保证该结构不被破坏,又可防止大帽盖被盗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开启防盗水室外消火栓的专用扳手,套筒42的五方空腔40下方为圆形腔39,即现有的套筒的外圆增长,圆形腔39外的外圆壁正好压住外齿轮2向下运动,外齿轮2与内齿圈3脱离啮合,消火栓就可以开启用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半对称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咀14结构示意图图5是开启本实用新型的专用扳手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中1-大帽盖,2-外齿轮,3-内齿圈,4-五方螺钉,5-弹簧,6-法兰盘,7-丝杆,8-防转套,9-出水咀盖,10-出水咀,11-连杆,12-栓体,13-阀体,14-排水咀,15-阀瓣,16-弯头,17-五方头,18-挡圈,19-键槽,20-键,21-空腔,22-螺栓,23-螺钉丝口,24-弹簧上定位腔,25-齿,26-弹簧下定位腔,27-轴承,28-齿,29-内卡环,30-外螺纹,31-放水咀体,32-橡胶阀门,33-放水空腔,34-弹簧,35-放水孔,36-带孔调节螺栓,37-螺栓孔,38-手柄,39-圆形腔,40-五方空腔,41-扳手头,42-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包括弯头16、阀体13、栓体12、阀瓣15、连杆11、防转套8、丝杆7、法兰盘6、大帽盖1,栓体12的下端与阀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阀体13的下端与弯头16的上端固定连接,弯头16的下端与进水管网相连接;阀体13、栓体12内为空腔,阀瓣15位于阀体13内,阀瓣15与连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杆11的上端与防转套8的下端固定连接,防转套8的上端部与丝杆7的下端部螺纹连接,丝杆7由轴承27与法兰盘6固定连接,丝杆7的上端部为五方头17;栓体12上设有出水咀10,出水咀10处设有出水咀盖9,出水咀盖9由链条与栓体12固定连接(焊接);阀体13上设有排水咀14;丝杆7上开有挡圈槽,挡圈槽位于五方头17下方,挡圈槽内卡有挡圈18,丝杆7上设有两个键20,两个键20位于挡圈18的下方;外齿轮2上开有丝杆孔,外齿轮2通过丝杆孔套在丝杆7上,外齿轮2位于挡圈18的下方,外齿轮2的丝杆孔的内壁上开有两个与键20相对应的键槽19,外齿轮2的键槽19与键20相配合,外齿轮2的下端部外径大于外齿轮2的上部外径,外齿轮2的下端部设有齿28;内齿圈3内为空腔21,内齿圈3套在丝杆7上,内齿圈3与法兰盘6上部由螺栓22固定连接,内齿圈3上端部开口处设有两个齿25,齿25与外齿轮2的下端部齿28之间的齿槽相对应并啮合;弹簧5套在丝杆7上,弹簧5位于内齿圈3的空腔21内,弹簧5的上端与外齿轮2相接触,弹簧5的下端与法兰盘6相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的法兰盘6的两侧开有螺钉丝口23,大帽盖1上设有与螺钉丝口23相对应的内螺栓孔,大帽盖1由五方螺钉4穿过大帽盖1上的内螺栓孔与法兰盘6上的螺钉丝口2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的法兰盘6上开有弹簧下定位腔26,外齿轮2的底部开有弹簧上定位腔24,弹簧下定位腔26、弹簧上定位腔24的外径与弹簧5的外径相对应,弹簧5的上端位于弹簧上定位腔24内,弹簧5的下端位于弹簧下定位腔26内。
如图4所示,所述的排水咀14由内卡环29、放水咀体31、橡胶阀门32、弹簧34、带孔调节螺栓36组成,放水咀体31内设有放水空腔33、螺栓孔37,放水空腔33与螺栓孔37相通,放水咀体31内设有内卡环槽,内卡环29卡在内卡环槽内,放水空腔33设有橡胶阀门32,橡胶阀门32位于内卡环29右端,带孔调节螺栓36旋在螺栓孔37内,弹簧34位于橡胶阀门32与带孔调节螺栓36之间,带孔调节螺栓36内开有放水孔35;放水咀体31外设有外螺纹30,阀体13上设有排水咀内螺纹孔,放水咀体31与阀体13上的排水咀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排水咀14作用是放出防盗室外消火栓内的积水。
如图5、图6所示,一种开启防盗水室外消火栓的专用扳手,它由手柄38、套筒42、扳手头41部分构成,套筒与手柄垂直,套筒42内设有五方空腔40,五方空腔40的大小与丝杆7上端部的五方头17的大小相对应,扳手头41设有固定开口,套筒42的五方空腔40下方为圆形腔39。
当圆形腔39的内径与丝杆7上的挡圈18外径相对应时,圆形腔39的高度大于五方头17的底至挡圈18的间距与齿28的上表面至齿25的底的间距之和2-5毫米;专用扳手的套筒增长的外圆正好压住外齿轮2上部的上端面向下运动,外齿轮2与内齿圈3脱离啮合。
当圆形腔39的内径与外齿轮2上部的外径相对应时,圆形腔39的高度大于五方头17的底至齿25的底的间距2-5毫米。专用扳手的套筒增长的外圆正好压住外齿轮2的下端部齿28的上表面内侧向下运动,外齿轮2与内齿圈3脱离啮合。
权利要求1.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包括阀体(13)、栓体(12)、阀瓣(15)、连杆(11)、防转套(8)、丝杆(7)、法兰盘(6)、大帽盖(1),栓体(12)的下端与阀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阀体(13)、栓体(12)内为空腔,阀瓣(15)位于阀体(13)内,阀瓣(15)与连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杆(11)的上端与防转套(8)的下端固定连接,防转套(8)的上端部与丝杆(7)的下端部螺纹连接,丝杆(7)由轴承(27)与法兰盘(6)固定连接,丝杆(7)的上端部为五方头(17);栓体(12)上设有出水咀(10);阀体(13)上设有排水咀(14);其特征是丝杆(7)上开有挡圈槽,挡圈槽位于五方头(17)下方,挡圈槽内卡有挡圈(18),丝杆(7)上设有两个键(20),两个键(20)位于挡圈(18)的下方;外齿轮(2)上开有丝杆孔,外齿轮(2)通过丝杆孔套在丝杆(7)上,外齿轮(2)位于挡圈(18)的下方,外齿轮(2)的丝杆孔的内壁上开有两个与键(20)相对应的键槽(19),外齿轮(2)的键槽(19)与键(20)相配合,外齿轮(2)的下端部设有齿(28);内齿圈(3)内为空腔(21),内齿圈(3)套在丝杆(7)上,内齿圈(3)与法兰盘(6)上部固定连接,内齿圈(3)上端部开口处设有两个齿(25),齿(25)与外齿轮(2)的下端部齿(28)之间的齿槽相对应并相啮合;弹簧(5)套在丝杆(7)上,弹簧(5)的上端与外齿轮(2)相接触,弹簧(5)的下端与法兰盘(6)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其特征是所述的法兰盘(6)的两侧开有螺钉丝口(23),大帽盖1上设有与螺钉丝口(23)相对应的内螺栓孔,大帽盖(1)由五方螺钉(4)穿过大帽盖(1)上的内螺栓孔与法兰盘(6)上的螺钉丝口(2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其特征是所述的法兰盘(6)上开有弹簧下定位腔(26),外齿轮(2)的底部开有弹簧上定位腔(24),弹簧下定位腔(26)、弹簧上定位腔(24)的外径与弹簧(5)的外径相对应,弹簧(5)的上端位于弹簧上定位腔(24)内,弹簧(5)的下端位于弹簧下定位腔(26)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水咀(14)由内卡环(29)、放水咀体(31)、橡胶阀门(32)、弹簧(34)、带孔调节螺栓(36)组成,放水咀体(31)内设有放水空腔(33)、螺栓孔(37),放水空腔(33)与螺栓孔(37)相通,放水咀体(31)内设有内卡环槽,内卡环(29)卡在内卡环槽内,放水空腔(33)设有橡胶阀门(32),橡胶阀门(32)位于内卡环(29)右端,带孔调节螺栓(36)旋在螺栓孔(37)内,弹簧(34)位于橡胶阀门(32)与带孔调节螺栓(36)之间,带孔调节螺栓(36)内开有放水孔(35);放水咀体(31)外设有外螺纹(30),阀体(13)上设有排水咀内螺纹孔,放水咀体(31)与阀体(13)上的排水咀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的开启专用扳手,它由手柄、套筒、扳手头部分构成,套筒与手柄垂直,套筒内设有五方空腔(40),五方空腔(40)的大小与丝杆(7)上端部的五方头(17)的大小相对应,扳手头(41)设有固定开口,其特征是套筒(42)的五方空腔(40)下方为圆形腔(3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的开启专用扳手,其特征是圆形腔(39)的内径与丝杆(7)上的挡圈(18)外径相对应,圆形腔(39)的高度大于五方头(17)的底至挡圈(18)的间距与齿(28)的上表面至齿(25)的底的间距之和2-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盗水室外消火栓的开启专用扳手,其特征是圆形腔(39)的内径与外齿轮(2)上部的外径相对应,圆形腔(39)的高度大于五方头(17)的底至齿(25)的底的间距2-5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外消火栓。防盗水室外消火栓,包括阀体(13)、栓体(12)、阀瓣(15)、连杆(11)、防转套(8)、丝杆(7)、法兰盘(6)、大帽盖(1),其特征是挡圈槽内卡有挡圈(18),丝杆(7)上设有两个键(20),外齿轮(2)通过丝杆孔套在丝杆(7)上,外齿轮(2)位于挡圈(18)的下方,外齿轮(2)的键槽(19)与键(20)相配合,内齿圈(3)套在丝杆(7)上,内齿圈(3)与法兰盘(6)上部固定连接,齿(25)与外齿轮(2)的下端部齿(28)之间的齿槽相对应并相啮合;弹簧(5)套在丝杆(7)上,弹簧(5)的上端与外齿轮(2)相接触,弹簧(5)的下端与法兰盘(6)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盗水、防止零部件被盗的特点。
文档编号F16K35/00GK2782783SQ200520095620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5日
发明者胡劲松 申请人:胡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