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力曲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118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力曲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增力曲轴。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发动机的曲轴上的曲臂只有一个力臂,即曲轴的中心A点到曲轴轴芯输出端的中心C点的A-C连线,这种结构其力臂比较短,造成了发动机输出功率小,燃油消耗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增加了力臂且力臂比较长,能够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量,而且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形式均不需要改变的增力曲轴。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包括有曲轴和曲臂,所述的曲臂是由曲臂连杆和曲臂连杆构成,曲臂连杆与曲轴连接,曲臂连杆与输出轴连接,曲臂连杆和曲臂连杆的一端在B点连接,构成两个力臂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两个力臂,而且力臂比较长,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燃油消耗量降低,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形式不需改变。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
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是附图1的右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
附图5是附图4的左视图。
附图6是附图4的右视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
附图8是附图7的左视图。
附图9是附图7的右视图。
附图10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制成多缸曲轴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曲轴轴芯输出端(1、5)、曲臂、曲轴3、切面(6、7)。
所述的曲臂是由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构成,曲臂连杆2与曲轴3连接,曲臂连杆4与输出轴5连接,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的一端在B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曲臂是按传统的曲臂尺寸制成。所述的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是由曲臂整块切割而成,所述的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是在曲臂上A点和C点之间下切一段形成切面6,再沿着曲臂侧面切割成通透的切面7,切面6和切面7相交,从而构成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
在附图(1、2、3、4、5、6)的实施例中,所述的B点偏离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
在附图(7、8、9)的实施例中,所述的B点位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的延伸线上。
切面6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相交;所述的相交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所述的切面7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垂直,如附图(7、8、9)所示另一种是所述的切面7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斜向相交,如附图(1、2、3、4、5、6)所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发动机、柴油机,可以制成单缸、多缸发动机;曲臂切割也可以将其完全切割成为三个部分,然后再用铆接、螺钉或其它方式将其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连杆所给予的力由A点传至B点,再由B点传至C点,只改变了连杆与曲轴的受力点,从而实现在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形式不改变的前提下,即可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成本。
附图(1、4、7)所示的结构为单缸式曲轴,附图10为多缸式曲轴的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增力曲轴,包括有曲轴(3)和曲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臂是由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构成,曲臂连杆(2)与曲轴(3)连接,曲臂连杆(4)与输出轴(5)连接,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的一端在B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点位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的延伸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点偏离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增力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是由曲臂整块切割而成,所述的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是在曲臂上A点和C点之间下切一段形成切面(6),再沿着曲臂侧面切割成通透的切面(7),切面(6)和切面(7)相交,从而构成曲臂连杆(2)和曲臂连杆(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力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面(6)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力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面(7)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力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面(7)与曲轴(3)的中心A点和曲轴轴芯输出端(5)的中心C点的中心连线A-C斜向相交。
专利摘要一种增力曲轴,其特点是包括有曲轴和曲臂,所述的曲臂是由曲臂连杆和曲臂连杆构成,曲臂连杆与曲轴连接,曲臂连杆与输出轴连接,曲臂连杆和曲臂连杆的一端在B点连接。其优点是具有两个力臂,而且力臂比较长,将连杆所给予的力由A点传至B点,再由B点传至C点,只改变了连杆与曲轴的受力点,从而实现在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形式不改变的前提下,即可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成本,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形式不需改变。
文档编号F16C3/10GK2866943SQ20052020067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9日
发明者韦羽光, 刘金才 申请人:韦羽光, 刘金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