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联轴节及轮内马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011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挠性联轴节及轮内马达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力的传递机构,特别涉及即使在主动侧和从动侧之间产生偏心等时仍可以顺利且高效率地传递主动侧的回转力的挠性联轴节、及装设有该挠性联轴节的轮内马达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回转力传递机构中,马达等主动侧的旋转轴、和叶轮或滚珠丝杠等从动侧的旋转轴通常用联轴节连接,但难以把主动轴和从动轴调整到同一轴向上,在双方的旋转轴之间产生偏心或偏移角的情况下,例如,使用了图7所示的能向偏心或偏移角及滑动方向移动的、改良了欧氏联轴节的联轴节5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联轴节50的结构是具有安装在主动轴51端部的中空圆筒状的主动轴构件52、安装在从动轴53端部的中空圆筒状的从动轴构件54、以及配置在上述主动轴构件52和从动轴构件54之间的回转力传递构件55,在上述主动轴构件52的从动侧端部设置有金属制的一对第1引导构件52m、52n,在上述从动轴构件54的主动侧端部设置有与上述第1引导构件52m、52n垂直的金属制的一对第2引导构件54m、54n;并且,在上述回转力传递构件55的支承体55k的外周部上设有能相对于上述第1引导构件52m、52n的内面侧滑动地设置的塑料制的第1滑动构件55a、52b,和能相对于上述第2引导构件54m、54n滑动地设置的塑料制的第2滑动构件55c、52d,上述主动轴构件52和上述从动轴构件54被连接成能朝上下或左右直线移动。因此,即使在上述主动轴51和上述从动轴53之间产生偏心或偏移角时,也可以可靠地传递回转力。
另外,作为结构简单的联轴节,公知有图8所示的使用连杆机构将主动轴和从动轴相连接的施密特联轴节(Schmidtcoupling)6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该施密特联轴节60具有与主动轴在同一轴线上且与主动轴一体回转的驱动侧板61、与从动轴在同一轴线上且与从动轴一体回转的从动侧板62、以及中间板63,上述中间板63在其一面侧借助第1连杆64a、64b与上述驱动侧板61连接,上述中间板63在其另一面侧借助第2连杆65a、65b与上述从动侧板62连接。由此,由于驱动侧板61中心和从动侧板62中心之间的偏心被上述第1连杆64a、64b及第2连杆65、65b转换成上述中间板63的振动性运动,只有回转力从驱动侧板61传递到从动侧板62上,因此可以可靠地将回转力从主动轴向从动轴传递。
另一方面,在电动汽车等由马达驱动的车辆中,正在采用把马达内置在车轮内的轮内马达系统。其中,提出了如下结构的轮内马达系统如图9所示,借助弹性体及/或阻尼机构将设置在车轮部上的中空形状的直接驱动马达3的定子侧支承在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从而把上述马达3浮动安装在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使马达3自身作为动态减震器的载荷而起作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由此,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在恶劣路上行驶时的接地性能及乘坐舒适度性能。
详细地讲,该轮内马达系统为如下结构由缓冲机构30把支承定子3S的非旋转侧壳体3a弹性支承在作为车辆行走部分零件的转向节5上,上述缓冲机构30具有动作方向被直线运动引导构件31相互限制在车辆上下方向、并且由于车辆上下方向上动作的弹簧32及减震器33而结合的2个板34、35;并且,由能在车轮2的径向上相互偏心的作为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挠性联轴节40将车轮2和支承转子3R的旋转侧壳体3b相结合。详细地讲,如图10(a)所示,上述挠性联轴节40的结构是具有多个中空圆盘状的板41A~41C和直线运动引导构件42A、42B,上述直线运动引导构件42A、42B将相邻的上述板41A、41B及板41B、41C之间相结合、并且相互在圆盘的径向上引导上述相邻的板41A、41B及板41B、41C,可以使轮内马达3沿上述直线运动引导构件42A、42B的动作方向、即圆盘的径向动作,但不能在旋转方向上动作。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向车轮2传递来自马达3的驱动转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90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49-7805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67243号公报专利文献4WO 02/083446 A1虽然上述联轴节50或施密特联轴节60在把马达等主动侧固定在基台等上、而且将主动轴和从动轴相连接时是有效的,但如上述动态减震器型的轮内马达系统那样,在不是相互连接轴、而是相互连接旋转体的径向外侧的形态,并且主动侧和从动侧一起振动时,则难以适用。
也就是说,由于上述联轴节50使用了滑动构件,不仅在装配上要求高精度,而且没有限动器功能,因此存在在可动极限点上碰撞变强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施密特联轴节60中,如图8所示,由于作为连接构件的第1连杆64a、64b、第2连杆65a、65b都以驱动侧板61或者从动侧板62的固定点为中心以画弧的方式进行运动,因此存在多余的回转力会作用在中间板63上、不仅不能在偏心运动时确保匀速性、而且会给从动马达3向车轮2的动力传递带来坏影响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连接构件是刚性高的构件,因此不能允许偏移角。
另外,虽然上述挠性联轴节40可以向车轮2高效率地传递马达3的驱动转矩,但作为连接构件,由于使用零件数量多且要求高装配精度的直线运动引导构件42A、42B,因此,不仅生产率因将直线运动引导构件42A、42B安装在板41A~41C上的作业很花费时间而低下,还由于上述直线运动引导构件42A、42B价格高而存在装置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用简单的结构允许偏移角、并可以高效率地把主动侧的转矩传递给从动侧、且组装容易的挠性联轴节,和具有该挠性联轴节的轮内马达系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一种是挠性联轴节,该挠性联轴节具有与主动侧在同一轴线上旋转的驱动侧板、与从动侧在同一轴线上旋转的从动侧板、配置在上述2个板之间的中间板、以及分别将设置在上述各板上的销构件相互连接的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1连接构件与第2连接构件相垂直地进行配置;并且,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分别由至少一部分含有弹性构件的构件构成,从而使各销构件之间的距离能伸长。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由配置在相对于上述板面的中心线线对称的位置上的至少一对连接构件连接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由2个销插入构件和将这些销插入构件相结合的结合构件构成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上述2个销插入构件具有供上述销构件插入的内筒、设置在该内筒的外侧的外筒、以及填充在上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橡胶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挠性联轴节中,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由钢板构成上述结合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由弹簧构件构成上述结合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上述弹簧构件是螺旋弹簧,并且在一个外筒上设置向另一个外筒方向突出的容纳部,把上述螺旋弹簧容纳在上述容纳部内。
根据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代替上述橡胶构件而由轴承将上述内筒和外筒相结合。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中,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由连接杆、筒状的保持构件、以及销插入构件构成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上述连接杆沿连接上述销构件的方向延伸;上述筒状的保持构件分别安装在该连接杆的两端部;上述销插入构件分别压入到上述筒状的保持构件内,具有供上述销构件插入的内筒、设置在上述内筒的外侧的外筒、及填充在上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橡胶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在把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的各销构件上时,借助轴承进行安装。
根据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在把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的各销构件上时,在向连接2个销构件的方向压缩了上述弹性构件或上述弹簧构件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是由2个销插入构件和结合这些销插入构件的结合构件构成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上述2个销插入构件具有分别从与上述各板面平行的面向上下方向突出的2个轴、设置在上述轴的外侧的外筒、以及填充在上述轴和上述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橡胶构件;并且,代替上述销构件而在上述各板上安装上述轴,而将上述各板相互连接。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挠性联轴节,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是在把上述轴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上时,借助轴承进行安装。
根据技术方案11或1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中,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是在把上述轴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上时,在向连接2个轴的方向上压缩了上述橡胶构件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轮内马达系统,该轮内马达系统的设置于车轮部的中空形状的直接驱动马达的定子侧被弹性体和/或阻尼机构支承在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其特征在于由技术方案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将马达转子和车轮相连接、或将马达转子和轮毂相连接。
采用本发明,在具有驱动侧板和从动侧板、配置在上述2个板之间的中间板、以及设置在上述各板上的将销构件等安装构件相互连接的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的挠性联轴节中,将上述第1连接构件和第2连接构件相垂直地进行配置,并且分别由具有供连接销插入的内筒、设置在该内筒的外侧的外筒、填充在上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中的橡胶构件的2个销插入构件、以及结合这些销插入构件的结合构件构成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等情况下,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由至少一部分含有弹性构件的构件构成,从而使各安装构件之间的距离能伸长。因此,即使驱动侧板或从动侧板产生较大的振动,由于由上述弹性构件限制其振动,因此具有限动器功能,并且,由于上述各板分别进行平动,因此可以高效率地把主动侧的转矩传递给从动侧。另外,由于容易组装,因此可以廉价地制造挠性联轴节。
此时,只要由配置在相对于上述板面的中心线线对称的位置上的至少一对连接构件来连接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就可以防止产生不需要的扭转。
另外,在把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的各安装构件上时,只要在压缩了上述弹性构件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就可以使上述挠性联轴节顺利地动作。
另外,即使由2个销插入构件和结合这些销插入构件的结合构件构成上述第1连接构件分及第2连接构件,并且代替上述销构件而把上述轴安装在上述各板上而相互连接上述各板,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上述2个销插入构件分别具有从与上述各板面平行的面向上下方向突出的2个轴、设置在上述轴的外侧的外筒、以及填充在上述轴和上述外筒之间的空间中的橡胶构件。
另外,如果把该挠性联轴节用作将如下的轮内马达系统的马达转子与车轮或者轮毂相结合的挠性联轴节,就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把马达的驱动转矩传递到车轮上,上述轮内马达系统是设置在车轮部的中空形状的直接驱动马达的定子侧被弹性体和/或阻尼机构支承在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的轮内马达系统。


图1是表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挠性联轴节的结构的2是表示本最佳实施方式的连接构件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挠性联轴节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装设有本发明的挠性联轴节的轮内马达系统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连接构件的另一结构的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连接构件的又一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联轴节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施密特联轴节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轮内马达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用于以往的轮内马达系统的挠性联轴节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胎,2车轮,2a轮辋,2b轮盘,3轮内马达,3R转子,3S定子,3a非旋转侧壳体,3b旋转侧壳体,3j轴承,4轮毂部,5转向节,6车轴,7悬架构件,8制动装置,10挠性联轴节,11驱动侧板,12从动侧板,13中间板,14(14A~14D)第1连接构件,15a~15d销构件,16(16A~16D)第2连接构件,30缓冲机构,31直线运动引导构件,32弹簧,33减震器,34、35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最佳实施方式的挠性联轴节10的结构的图。附图标记11是与主动侧构件11J在同一轴线上旋转的驱动侧板;附图标记12是与从动侧构件12J在同一轴线上旋转的从动侧板;附图标记13是配置在上述板11、12这2个板之间的中间板;附图标记14(14A~14D)是将分别设置在上述驱动侧板11和中间板13上的销构件15a和销构件15b相连接的第1连接构件;附图标记16(16A~16D)是将分别设置在上述中间板13和从动侧板12上的销构件15c和销构件15d相连接的第2连接构件;在本例中,上述4个第1连接构件14A~14D被安装成相互平行,而且连接构件14A、连接构件14B、连接构件14C和连接构件14D分别被安装成左右对称(关于y轴对称),并且,第2连接构件16A~16D被安装成相互平行,而且被安装在与上述第1连接构件14A~14D垂直的方向上。对于第2连接构件16A~16D,连接构件16A、连接构件16B、连接构件16C和连接构件16D分别被安装成上下对称(关于X轴对称)。
图2是表示上述第1连接构件14(14A~14D)的一个结构例的图。该第1连接构件14具有钢制的连接杆14a、2个筒状的保持构件14b、14b、和销插入构件14c、14c;上述连接杆14a沿连接销构件15(15a~15d)的方向延伸;上述保持构件14b、14b安装在该钢制的连接杆14a的两端部;上述销插入构件14c、14c压入到该保持构件14b、14b内,从而安装在上述销构件15上。该销插入构件14c、14c具有供上述销构件15插入的内筒14d、设置在该内筒14d外侧的外筒14e、以及填充在上述内筒14d和外筒14e之间的空间内的橡胶构件14f。安装在上述销构件15上的第2连接构件16(16A~16D)是与上述第1连接构件14相同的结构。
这样,销构件15a和销构件15b借助具有橡胶构件14f的第1连接构件14及第2连接构件16而在连接销构件15a、15b的方向(该图的A方向)上使销构件15a和销构件15b之间的距离能伸长地被连接,因此,如图3所示,当存在使驱动侧板11和中间板13相对地朝与上述A方向垂直的B方向位移的作用力时,上述橡胶构件14f被拉伸,销构件15a与销构件15b之间的间隔变长。因此,对于上述作用力,上述中间板13相对于驱动侧板11不转动,只进行平动。当设原始距离L=10cm、位移量X=1mm时,上述销构件15a和销构件15b之间的距离的伸长量ΔL约为ΔL=0.005mm,因此,作为上述橡胶构件14f,可以使用能充分地传递回转力的、刚性高且难以伸长的高硬度橡胶。
同样,当存在使中间板13和从动侧板12有朝与连接销构件15c、15d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作用力时,对于上述作用力,中间板13相对于驱动侧板11不旋转,只进行平动。另一方面,由于上述第1连接构件14及第2连接构件16在旋转方向上不动,因此,驱动侧板11和从动侧板12能向所有方向移动,即使在驱动轴和从动轴有偏心时,也可以把驱动侧的转矩顺利地传递到从动侧。
另外,即使驱动侧板11或从动侧板12产生较大的振动,也能由上述橡胶构件14f的回复力限制其振动,由此,由于发挥了限动器的功能,因此上述第1连接构件14及第2连接构件16不会被破坏。
图4是表示装设有本发明的挠性联轴节10的轮内马达系统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在该图中,附图标记1是轮胎;附图标记2是由轮辋2a和轮盘2b构成的车轮;附图标记3是外转子型的轮内马达,该外转子型的轮内马达具有固定在非旋转侧壳体3a上的定子3S和固定在旋转侧壳体3b上的转子3R,非旋转侧壳体3a设置在上述定子3S的径向内侧,旋转侧壳体3b设置在上述转子3R的径向外侧,该上述转子3R借助轴承3j能旋转地接合在上述非旋转侧壳体3a上;附图标记4是与车轮2的旋转轴同轴地连接在该车轮2上的轮毂部;附图标记5是与车轴6结合的转向节;附图标记7是由减振器等构成的悬架构件;附图标记8是由安装在上述轮毂部4上的制动盘构成的制动装置。
另外,附图标记10是将旋转侧壳体3b和车轮2相连接的、本发明的挠性联轴节;附图标记20是具有2个板24、25的缓冲机构,该2个板24、25把支承定子3S的非旋转侧壳体3a弹性支承在作为车轮的行走部分零件的上述转向节5上、其动作方向被直线运动引导构件21相互限定在车辆上下方向、并且由沿车辆上下方向动作的弹簧22及减震器23结合起来。
在把上述挠性联轴节10用于上述轮内马达系统时,通过将4个朝中间板13方向突出的销构件安装于在马达的非旋转侧壳体3a上安装的驱动侧板11上、将4个朝驱动侧板11方向突出的销构件安装在中间板13上,然后将第1连接构件14分别安装在上述各个销构件上,由此,将驱动侧板11和中间板13相连接。
另外,将4个朝与车轮2连接的从动侧板12方向突出的销构件安装在上述中间板13的背面侧、将4个朝上述中间板13方向突出的销构件安装在从动侧板12上,然后将第2连接构件16分别连接在上述各个销构件上。由此,由于驱动侧板11和从动侧板12被自由摆动地相连接,因此即使在马达轴与车轮轴偏心时,也可以把马达3的驱动转矩可靠地传递到车轮2上。
另外,由于上述橡胶构件14f具有滑动衬套的功能,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上述各连接构件14、16与销构件之间的旋转运动。因此,挠性联轴节10的运动也变得顺利,可以提高驱动转矩的传递效率。
这样,采用本最佳实施方式,由于把挠性联轴节10做成如下结构由具有橡胶构件14f的第1连接构件14A~14D,在与将安装上述第1连接构件14A~14D的销构件15a、15b相连接的方向垂直的方向(B方向)上,能移动地将驱动侧板11和中间板13相连接;由与上述连接构件14A~14D相同的结构的、配置成与上述第1连接构件14A~14D垂直的第2连接构件16A~16D,在与上述B方向垂直的方向(A方向)上,能移动地将上述中间板13和从动侧板12相连接。因此,即使在驱动轴和从动轴偏心时,也可以使驱动侧的转矩可靠地传递到从动侧。另外,由于该挠性联轴节10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容易组装,因此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可以提高生产率。
另外,由于把该挠性联轴节10用在中空形状直接驱动马达3的定子侧被缓冲机构20支承在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的轮内马达系统上,因此,容易组装,而且,即使在马达轴与车轮轴偏心时,也可以把马达3的驱动转矩可靠地传递到车轮2上。
另外,虽然在上述最佳方式中,从动侧板12与车轮2直接连接,但即使把上述从动侧板12连接到与车轮2连接于同一旋转轴上的轮毂部4上,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虽然在上述例子中,由连接杆14a、保持构件14b及销插入构件14c构成了第1连接构件14及第2连接构件16,但也可以通过树脂形成等一体地构成上述各构件。或者,也可以如图5(a)所示那样,省略保持构件14b,用钢板14k将销插入构件14c的外筒14e、14e相互连接。另外,也可以如图5(b)所示那样,代替内筒14d,设置分别向上下方向突出的轴14m、14n,将它们作为上述销构件15的代替物分别而固定在板11~13中任一个上,或者用轴承等自由旋转地进行连接。
或者,如图6(a)~(c)所示,也可以做成使用弹簧构件18A或螺旋弹簧18B、或者板弹簧18C等弹簧构件来连接销插入构件14c的结构。在使用弹簧构件18A、18B、18C时,也可以用轴承19代替上述橡胶构件14f。由此,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上述各连接构件14、15与销构件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提高驱动转矩的传递效率。在使用螺旋弹簧18B时,增大一方的外筒14g的直径,设置从该外筒14g向另一个外筒14e方向突出的容纳部14h,将上述螺旋弹簧18B容纳在上述容纳部14h内。
另外,在使用上述弹簧构件18A、18B、18C的情况下,在把上述第1连接构件14及第2连接构件16分别安装在各销构件15a、15b或者销构件15c、15d上时,如果在向连接2个销构件的方向压缩上述弹簧构件18A、18B、18C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则可以更顺利地使销构件15a与销构件15b的间隔伸长、或者使销构件15c与销构件15d之间的间隔伸长。
另外,即使在使用上述橡胶构件14f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上述内筒14d、14d的间隔设定成比销构件15a与销构件15b之间的间隔或者销构件15c与销构件15d之间的间隔宽一些,在将压缩力作用上述橡胶构件14f、14f的相面对的一侧上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产业可利用性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把主动侧的转矩高效率地传递给从动侧、廉价且容易组装的挠性联轴节。
另外,通过把本发明的挠性联轴节用于轮内马达系统,可以廉价地制造同时提高在恶劣路上行驶时的接地性能及乘坐舒适度性能的,且能可靠地把马达的驱动转矩传递到车轮上的轮内马达。
权利要求
1.一种挠性联轴节,该挠性联轴节具有与主动侧在同一轴线上旋转的驱动侧板、与从动侧在同一轴线上旋转的从动侧板、配置在上述2个板之间的中间板、以及分别将设置在上述各板上的销构件相互连接的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1连接构件与第2连接构件相垂直地进行配置;并且,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分别由至少一部分含有弹性构件的构件构成,从而使各销构件之间的距离能伸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由配置在相对于上述板面的中心线线对称的位置上的至少一对连接构件连接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具有2个销插入构件和将这些销插入构件相结合的结合构件,上述2个销插入构件具有供上述销构件插入的内筒、设置在该内筒的外侧的外筒、以及填充在上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橡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由钢板构成上述结合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由弹簧构件构成上述结合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构件是螺旋弹簧,并且在一个外筒上设置向另一个外筒方向突出的容纳部,把上述螺旋弹簧容纳在上述容纳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代替上述橡胶构件而由轴承将上述内筒和外筒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具有连接杆、筒状的保持构件、以及销插入构件;上述连接杆沿连接上述销构件的方向延伸;上述筒状的保持构件分别安装在该连接杆的两端部;上述销插入构件分别压入到上述筒状的保持构件内,具有供上述销构件插入的内筒、设置在上述内筒的外侧的外筒、及填充在上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橡胶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在把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的各销构件上时,借助轴承进行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在把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的各销构件上时,在向连接2个销构件的方向压缩了上述弹性构件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由2个销插入构件和结合这些销插入构件的结合构件构成上述第1连接构件及第2连接构件,上述2个销插入构件具有分别从与上述各板面平行的面向上下方向突出的2个轴、设置在上述轴的外侧的外筒、以及填充在上述轴和上述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橡胶构件;并且,代替上述销构件而在上述各板上安装上述轴,而将上述各板相互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在把上述轴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上时,借助轴承进行安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在把上述轴分别安装在上述要连接的2个板上时,在向连接2个轴的方向上压缩了上述橡胶构件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14.一种轮内马达系统,该轮内马达系统的设置于车轮部的中空形状的直接驱动马达的定子侧被弹性体和/或阻尼机构支承在车辆的行走部分零件上,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联轴节,将马达转子和车轮相连接、或将马达转子和轮毂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挠性联轴节及轮内马达系统,把挠性联轴节(10)做成下述结构由具有橡胶构件的第1连接构件(14A)~(14D),在与将安装上述第1连接构件(14A)~(14D)的销构件(15a)、(15b)相连接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能移动地将驱动侧板(11)和中间板(13)相连接;由结构与上述连接构件(14A)~(14D)的结构相同且以与上述第1连接构件(14A)~(14D)垂直的方式配置的第2连接构件(16A)~(16D),在与上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能移动地将上述中间板(13)和从动侧板(12)相连接。由此,可以用简单的结构高效率地向从动侧传递主动侧的转矩,同时容易进行挠性联轴节的安装。
文档编号F16D3/62GK101044334SQ20058003569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4日
发明者田代胜巳, 川真田智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