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牵引车的动力传递装置(参考特开平4-107348号),该动力传递装置按如下方式构成,即在发动机与将来自该发动机的动力变速后传递给驱动轮的变速装置之间设置切换动力的转动方向的前后运动切换装置(有时称为往复运动换档装置),该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可将前进变速为高低2级,还包括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切换为前进高速侧的前进高速离合器;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切换为前进低速侧的前进低速离合器;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切换为后退侧的后退离合器,该牵引车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湿式多板液压离合器来构成所述这些离合器。
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将前进高速离合器设置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直接连接的推进轴上,将前进低速离合器和后退离合器设置在配置在上述推进轴的下方的中间轴上。
湿式多板液压离合器的构成方式如下,即通过将压力油供给到活塞的背面,驱动活塞以将驱动板和离合器片顶压在压板上,由此来传递动力,但是,把压力油输送到该活塞背面的油路形成于设置离合器的轴上。
在上述已有动力传递装置中,因为将前进高速离合器设置在推进轴上,将前进低速离合器和后退离合器设置在中间轴上,所以必须分别形成供给压力油用的油路,由此在设计上存在改进的余地。
由于将前进高速离合器、前进低速离合器和后退离合器设置在了1个轴上,所以如在液压控制这些离合器时,可实现油路等的离合器控制结构的简单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已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牵引车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包括变速装置,在连接上述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使来自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变速后传递到驱动轮;推进轴,在连接上述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传递来自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在连接上述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与上述变速装置之间,切换来自上述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转动方向,该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可在前进时的高速位置、前进时的低速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变位,该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具有前进高速离合器,被安装在上述推进轴上,将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前进高速位置上;前进低速离合器,被安装在上述推进轴上,将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上述低速位置上;后退离合器,被安装在上述推进轴上,将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上述后退位置上。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后运动切换装置的侧视截面的展开图。
图2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前部的侧视截面图。
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后部的侧视截面图。
图4是前后运动切换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主变速4级式的变速装置的侧视截面图。
图6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前部的侧视截面图。
图7离合器壳体以及盖等的背面截面图。
图8是盖的侧视图。
图9是图8中沿A-A线的向视截面图。
图10是主变速装置、副变速装置以及蠕动变速装置的换档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图8中沿B-B线的向视截面图。
图12是图9中沿C-C线的向视截面图。
图13是主变速装置、副变速装置以及蠕动变速装置的换档机构的俯视图。
图14是主变速装置的操作机构的俯视截面图。
图15是副变速装置以及蠕动变速装置的底面截面图。
图16是副变速装置以及蠕动变速装置的换档部分的截面放大图。
图17是主变速6级式的变速装置的侧视截面图。
图18是与主变速6级式的变速装置的图11对应的图。
图19是与主变速6级式的变速装置的图10对应的图。
图20是与主变速6级式的变速装置的图14对应的图。
图21是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主变速装置的侧视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有惯性制动机构的液压式PTO离合器的实施方式的要部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2中的离合器体与被制动板的卡合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24是适用本发明的牵引车的整个变速器机构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25是泵动力输出部的要部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图25的变型实施例的泵动力输出部的要部纵向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包括多个实施方式,但只要不相互矛盾,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特定的特征还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这样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图2中1是离合器壳体,将该离合器壳体1连接在与发动机的后端侧面相连接的飞轮外壳2的后端侧上,在图3中,3是连接在离合器壳体1的后端侧上的变速箱,该变速箱3的后端侧开口用后部盖4封闭。
构成牵引车的车体的一部分的传动箱5由上述离合器壳体(前部箱体)1和变速箱(后部箱体)3构成,牵引车的车体主要由该传动箱5、发动机、飞轮外壳2等构成。
在上述传动箱5内容纳有动力传递装置7,该动力传递装置7具有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行驶系统动力传递系统和传递给PTO轴6的PTO系统动力传递系统。
该动力传递装置7的行驶系统包括推进轴10,从发动机的曲轴8经飞轮9等传递动力;变速装置11,变换扭矩以将来自该推进轴10的动力传递到后轮(驱动轮)等;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往复运动机构)12,使从推进轴10向着变速装置11传递的动力的转动方向改变,从而切换牵引车的前后运动;后轮差动装置13,将来自变速装置11的动力传递到左右的后轮;前轮推进轴14,将经变速装置11后的动力传递到前轮(驱动轮)。
推进轴10以及前轮推进轴14具有前后方向的轴线。
此外,动力传递装置7的PTO系统包括PTO驱动轴16,同轴地直接连接在上述推进轴10的后部上;PTO传动轴17,同轴地设置在该PTO驱动轴16的后方上;PTO离合器18,将动力自由连通/断开地从PTO驱动轴16传递到PTO传动轴17;减速装置(PTO变速机构)19,使来自PTO传动轴17的动力减速并传递到PTO传动轴6。
推进轴10的前部侧经轴承支持于隔壁22上,该隔壁22对设有飞轮9的离合器壳体1的第1室20和设有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的离合器壳体1的第2室21进行划分,推进轴10的后部侧经轴承支持于间壁25上,该间壁25对上述第2室21和设有变速装置11的离合器壳体1的第3室24进行划分。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既可切换来自推进轴10的转动动力的转动方向,从而把前进动力或后退动力传递到变速装置11,而且还可将前进动力变速为高低两级。图1是展开图,将推进轴10、后述说明的输入轴32和后退传动轴28b的轴线方向向视的位置分别配置在图7中所示的16、129以及144处示出的轴的位置上。因而,输入轴32配置在推进轴10与后退传动轴28b之间的位置的侧方,并与推进轴10平行。
该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包括前进高速齿轮系26,从推进轴10向着变速装置11传递前进高速动力;前进高速离合器27,向着该前进高速齿轮系26断续地传递动力;后退齿轮传动机构28,从推进轴10向着变速装置11传递后退动力;后退离合器29,向着该后退齿轮传动机构28断续地传递动力;前进低速齿轮系30,从推进轴10向着变速装置11传递前进低速动力;前进低速离合器31,向着该前进低速齿轮系30断续地传递动力。
前进高速齿轮系26包括前进高速输出齿轮26a,外嵌于推进轴10,相对自由转动地支持;第1输入齿轮26b,自由转动地外嵌于变速装置11的输入轴32,与输入轴32成为一体,且与上述前进高速输出齿轮26a相啮合,以向着变速装置11输入动力。
前进低速齿轮系30包括前进低速输出齿轮30a,外嵌于推进轴10,相对自由转动地支持;第2输入齿轮30b,自由转动地外嵌于变速装置11的输入轴32,与输入轴32成为一体,且与上述前进低速输出齿轮30a相啮合,以向着变速装置11输入动力。
后退齿轮传动机构28包括后退输出齿轮28a,外嵌于推进轴10,相对自由转动地支持;后退传动轴28b,配置在推进轴10的下方侧,与该推进轴10相平行,可自由转动地支持于隔壁22、间壁25之间;反转齿轮28c,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该后退传动轴28b,且与上述后退输出齿轮28a相啮合,以切换转动方向;后退传动齿轮28d,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上述后退传动轴28b,且与上述第2输入齿轮30b相啮合,从而将后退动力传递到变速装置11。
将上述变速装置11的输入轴32配置在推进轴10以及PTO驱动轴16的右侧,并与该推进轴10以及PTO驱动轴16相平行,该输入轴32的中途部经轴承被支持于间壁25,后部经轴承被支持于用来封闭离合器壳体1的后端开口的变速箱3的前端壁33,输入轴32的前部从间壁25向着前方侧突出,在向着该第2室21突出的部分上设有上述第1、第2输入齿轮26b、30b,将第1输入齿轮26b配置在输入轴32的前端侧,将第2输入齿轮30b配置在间壁25的前侧附近。
前进高速离合器27、前进低速离合器31和后退离合器29由液压离合器构成,所述液压离合器通过将压力油供给到这些离合器27、31和29来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湿式多板离合器来构成的,而且是按如下方式来设置,即将其以轴方向直列状地配置在推进轴1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面按前进高速离合器27、后退离合器29和前进低速离合器31的顺序来配置,将前进高速输出齿轮26a配置在前进高速离合器27的前侧,将后退输出齿轮28a配置在后退离合器29的前侧,将前进低速输出齿轮30a配置在前进低速离合器31的后侧,将反转齿轮28c配置在后退输出齿轮28a的下方,将后退传动齿轮28d配置在前进低速输出齿轮30a的下方。
前进高速离合器27、前进低速离合器31以及后退离合器29包括离合器体34,同轴线状地固定于推进轴10上,与推进轴10一体转动;活塞35,设置在该离合器体34内;内筒体36,同轴线状地设置在推进轴10上,且相对于推进轴10自由转动;压板37,与离合器体34一体转动;驱动板38以及离合器片39,在轴线方向上交替地位于该压板37和活塞35之间。
驱动板38与离合器体34一体转动,离合器片39与内筒体36一体转动,前进高速离合器27的内筒体36与前进高速输出齿轮26a一体转动,前进低速离合器31的内筒体36与前进低速输出齿轮30a一体转动,后退离合器29的内筒体36与后退输出齿轮28a一体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退离合器29的离合器体34和前进低速离合器31的离合器体34一体形成,从而实现通用性。
在上述结构的离合器27、29、31中,通过向着活塞35的背面供给压力油,使得该活塞35向着压板37侧移动,该活塞35既推动驱动板38,而且还推动离合器片39,将它们顶压压接在压板37上,由此连接离合器27、29、31,离合器体34、驱动板38、压板37、离合器片39以及内筒体36与推进轴一体转动。
此外,通过从活塞35的背面排出压力油,活塞在复位弹簧40的作用下回到最初的位置,驱动板38和离合器片39反向分离,从而切断离合器27、29、31。
而且,通过连接前进高速离合器27,将前进高速动力经前进高速齿轮系26传递到输入轴32,通过连接前进低速离合器31,将前进低速动力经前进低速齿轮系30传递到输入轴32,此外,通过连接后退离合器29,将后退动力经后退齿轮传动机构28传递到输入轴32。
在推进轴10上形成有第1油路41a、第2油路41b、第3油路41c,它们在推进轴10的轴方向上且相互平行,第1油路41a用来向前进高速离合器27的活塞35的背面供给压力油;第2油路41b用来向后退离合器29的活塞35的背面供给压力油;第3油路41c用来向前进低速离合器31的活塞35的背面供给压力油。
此外,在穿插于推进轴10的隔壁22上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着第1周槽45a、第2周槽45b、第3周槽45c,上述第1油路41a连通于第1周槽45a,上述第2油路41b连通于第2周槽45b,上述第3油路41c连通于第3周槽45c,选择来自后述的梭阀42、高低速切换阀44的压力油,并供给到上述第1周槽45a、第2周槽45b、第3周槽45c中的某一周槽,由此使前进高速离合器27、后退离合器29和前进低速离合器31中的某一离合器工作。
在上述结构的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中,将由液压离合器构成的前进高速离合器27、前进低速离合器31和后退离合器29呈轴方向直列状地设置在推进轴10上,所以当在这些离合器27、31、29上形成供给压力油的油路41a~c时,可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在对牵引车的前后运动进行切换时,例如要操作设置在手柄附近的往复杆等操作机构,可通过该往复杆来切换梭阀42。
如图4所示,将来自液压泵P的压力油供给到梭阀42,通过该梭阀42可切换压力油的通路(流动)以将压力油供给到前进侧的离合器27、31或后退离合器29。
另外,当梭阀42中立时,压力油不会供给到前进侧的离合器27、31或后退离合器29中的任一方。
此外,在梭阀42与前进侧的离合器27、31之间的液压通路上设有用来切换压力油的通路(流动)的高低速切换阀44,从而将经梭阀42而被供给的压力油供给到前进高速离合器27或前进低速离合器31。
该高低速切换阀44的切换操作,例如是通过设置在驾驶席附近的高低速切换杆等操作机构来进行的。
在上述构成中,在进行前后运动的切换的梭阀42和前进侧的离合器之间或者是在梭阀42和前进侧的离合器27、31之间设有用来切换压力油的通路(流动)的高低速切换阀44,以将经梭阀42供给的压力油供给到前进高速离合器27或前进低速离合器31。
该高低速切换阀44的切换操作,例如是通过设置在驾驶席附近的高低速切换杆等操作机构来进行的。
在梭阀42与前进侧的离合器27、31之间的液压通路之间装置有高低速切换阀44,该高低速切换阀44可将压力油供给到前进高速离合器27或前进低速离合器31,由此,为了将压力油供给到前进高速离合器27或前进低速离合器31而要切换高低速切换阀44,在切换后的状况下对梭阀42进行切换操作,从而不仅可使梭阀42发挥作为主离合器的功能,而且可通过梭阀42的调节功能或微动功能来控制前进高速离合器27、前进低速离合器31、后退离合器29。
将上述梭阀42以及高低速切换阀44安装在变速箱3上,从这些阀42、44,经在变速箱3的壁部和隔壁22等上形成的油路和管路等液压管路,向设置在推进轴上的上述第1~3的周槽45a~c中的任一周槽供给压力油。
上述梭阀42以及高低速切换阀44、其它动力转向控制阀、辅助控制阀、向液压式作业机升降装置等液压设备供给压力油的液压泵P,由具有左右相邻的2个齿轮泵的双联泵构成,被安装在变速箱3的右侧面的前上部。
接下来,对于容纳在第2室21中的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12的第2实施方式和容纳在第3室24中的变速装置111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12未装有将前进变速为高低2级的机构。
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12包括设置在推进轴10上的前进离合器126;前进输出齿轮127,在该前进离合器126的后侧,相对自由转动地支持于推进轴10上;后退离合器123;后退输出齿轮128,在该后退离合器123的前侧,相对转动地自由支持于推进轴10上;后退传动轴129,配置在推进轴10的下方侧,与该推进轴10相平行,自由转动地支持于隔壁22、间壁25间;后退第1传动齿轮130,一体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该后退传动轴129的前部;后退第2传动齿轮131,一体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后退传动轴129的后部。
前进输出齿轮127和后退第2传动齿轮131在变速装置111中与输入动力的输入齿轮132相啮合,后退第1传动齿轮130与后退输出齿轮128相啮合。
前进离合器126以及后退离合器123由湿式多板液压离合器构成,该湿式多板液压离合器具有同轴线地固定在推进轴10上的通用离合器体133,借助液压使前进用活塞138或后退用活塞139工作,以压接与离合器体133一体转动的驱动板和与前进输出齿轮127或后退输出齿轮128一体转动的离合器片,由此,将来自推进轴10的动力传递到前进输出齿轮127或后退输出齿轮128,从前进输出齿轮127向上述输入齿轮132传递前进动力,或者是经由后退输出齿轮128→后退第1传动齿轮130→后退传动轴129→后退第2传动齿轮131,向上述输入齿轮132传递后退动力。
另外,当前进用活塞138或后退用活塞139为非工作时,来自推进轴10的动力就不能传递到前进输出齿轮127或后退输出齿轮128。
下面,对于容纳在第3室24中的变速装置111进行说明。
变速装置111包括可将经过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12的动力变速为第1速~第4速的4级的主变速装置141;可进一步将经过该主变速装置141的动力变速为高低2级的副变速装置142;可将经过主变速装置141后的动力变速为比副变速装置142的低速还要慢的超低速的蠕动变速装置143;从前后运动装置112输入动力的输入轴144;从该输入轴144经主变速装置141传递动力的中间轴145;输出通过变速装置111变速后的动力的输出轴146。
将输入轴144配置在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12的后方侧且PTO驱动轴16的右侧,并与PTO驱动轴16相平行,该输入轴144的前部经轴承支持于间壁25上,后部经轴承支持于封闭离合器壳体1的后端开口的变速箱3的前端壁147上,输入轴144的前端从间壁25向前方侧突出,在向着该第2室21突出的部分上一体自由转动地设置有上述输入齿轮132。
使输入轴144的前端向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12侧突出,在该突出部分上设置输入齿轮132,将输入轴144配置在推进轴10以及后退传动轴129间的侧方,由此可使输入齿轮132与前进输出齿轮127和后退第2传动齿轮131同时啮合。
中间轴145的形状为筒状,相对自由转动地外嵌于上述PTO驱动轴16。
输出轴146具有前后方向的轴线,平行状地配置在上述后退传动轴129的后方的中间轴145的正下方,将该输出轴146经轴承,以绕轴线转动的方式自由转动地支持于间壁25以及变速箱3的前端壁147上,而且插入变速箱3内,将该输出轴146的后端侧经联轴器连接在向着后轮差动装置13传递动力的差速器驱动轴48上。
因而,将这些输入轴144、中间轴145以及输出轴146平行状地相互配置,且配置在三角形的各顶点上。
如图5所示,主变速装置141包括第1~第4速的齿轮系149~152,采用同步啮合式的变速机构,从输入轴144向中间轴145传递动力;第1、第2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156,切换动力传递通路,以经第1~第4速的齿轮系149~152中的某一齿轮系的齿轮系149~152传递动力。
使上述第1~第4速的齿轮系149~152向后按第4速齿轮系152、第3齿轮系151、第2速齿轮系150、第1速齿轮系149的顺序配置,在第3齿轮系151与第2速齿轮系150之间设有空间140(spacer),该空间140可在主变速装置141上追加2级的齿轮系,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变速装置141可从4级变速式变换成6级变速式。
将第1~第4速的齿轮系149~152的驱动侧齿轮149a~152a相对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入轴144,将被驱动侧齿轮149b~154b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中间轴145。
将第1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设置在第1速齿轮系149与第2齿轮系150的驱动侧齿轮149a、150a之间,进行1速或2速的切换,将第2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6设置在第3速齿轮系151与第4速齿轮系152的驱动侧齿轮151a、152a之间,进行3速或4速的切换。
该第1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第2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6采用同步式离合器,该同步式离合器采用了使动力传动侧(输入轴144)和从动力传动侧(主变速装置141的齿轮系的驱动侧齿轮)的转数同步,以切换(换档)齿轮系149~152的同步啮合机构,各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156包括联轴器155a、156a,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入轴144;主变速用换档装置(离合器齿轮)155b、156b,一体自由转动且在轴线方向(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外嵌于该联轴器155a、156a。
第1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的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称为第1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第2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6的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6b称为第2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6b。
在输入轴的第3速齿轮系151的驱动侧齿轮151a与第2速齿轮系150的驱动侧齿轮150a之间也形成有花键,该花键用来嵌合所追加的主变速切换离合器的联轴器等,在该第3速齿轮系151与第2速齿轮系150的驱动侧齿轮151a、150a之间,外嵌着筒状的隔件158。
在第1~第4速的齿轮系149~152的驱动侧齿轮149a~152a上分别设有与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156b相啮合的啮合部149c~152c,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156b未与该啮合部149c~152c相互啮合的状态是非动力传动状态,该非动力传动状态不会将动力经第1~第4速的齿轮系149~152从输入轴144传递到中间轴145,因此处于中立位置,使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156b中的某一方从中立位置向轴线方向(前后方向)滑动,在第1~第4速的齿轮系149~152的驱动侧齿轮149a~152a的啮合部149c~152c中的某一方和联轴器155a、156a上相互啮合,由此构成如下结构,即经输入轴144→联轴器155a、156a→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156b→啮合部149c~152c→驱动侧齿轮149a~152a→被驱动侧齿轮149b~154b,向中间轴145传递动力,输入到输入轴144的动力被选择地变速成主变速装置141的第1速~第4速中的某一方,向中间轴145传递。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离合器壳体1的右侧的侧壁上形成开口部159,该开口部159可通过自由装卸地安装在离合器壳体1上的盖160来封闭。
如图8~图14所示,在该盖160上设有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它们卡合在上述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156b上并向轴线方向移动操作,由此来切换动力传递通路。第1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卡合在第1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5b上,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2卡合在第2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6b上。
此外,在盖160上设有对应于该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的2根换档杆164、165,它们用来支持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
在盖160的内面上部侧设有前后一对的支持壁167、168和中间支持壁169,该中间支持壁169被设置在该前后支持壁167、168的上部间。
上述换档杆164、165具有前后方向的轴线,支持第1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的第1换档杆164沿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持于后支持壁168和中间支持壁169的上部间,支持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2的第2换档杆165沿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持于前支持壁167和中间支持壁169。
将第1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的底部固定地安装在第1换档杆164上,将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2的底部固定地安装在第2换档杆165上,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经第1换档杆164、第2换档杆165,沿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持于盖160。
在第1换档杆164以及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2的底部上分别设有由凹槽等构成的卡合部170A、170B,该卡合部170A、170B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形成在第1换档杆164上的卡合部称为第1卡合部170A,设置在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2的底部上的卡合部称为第2卡合部170B)。
此外,在盖160上设有操作机构172,该操作机构172联动连接在以自由摆动操作的方式支持于牵引车的车体的主变速杆上,用来操作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
该操作机构172具有操作轴173,从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中任选其中之一来操作;选择部件174,卡合在该操作轴173上,使该操作轴173向轴线方向移动,以便从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中任选其中之一;转动部件175,以在轴线方向相对自由移动且一体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操作轴173上,使得该操作轴173转动,以使所选择的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移动;复位弹簧176,用来使操作轴173到基准位置。
另一方面,在盖160上设有突出状一体形成向左右方向外方的支持部177,在该支持部177上形成有贯通状的支持孔178,该支持孔178具有左右方向的轴线,在该支持孔178中穿插操作轴173。
操作轴173具有左右方向内端侧的大径部173a;形成的直径小于该大径部173a的左右方向中途部的中径部173b;形成的直径小于该中径部173b的左右方向外端侧的小径部173c。
上述大径部173a在轴线方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持于上述支持孔178中,而且在大径部173a的左右方向内端侧上设有臂部件179,该臂部件在径方向外方侧且上方侧突出,在该大径部173a的左右方向外端侧上沿整个周方向形成有卡合槽180。
上述臂部件179的顶端侧(上端侧、被接合部)179a形成如下结构,即在操作轴173的基准位置处卡合在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2的卡合部170B上,从该基准位置向着左右方向外方侧(第1移动位置)移动操作轴173,由此将臂部件179的顶端侧179a卡合在第1换档杆164的卡合部170A上,从而使操作轴173向着左右方向移动,以从第1、第2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中任选其中之一。
而且还形成如下结构,即在基准位置或第1移动位置绕轴线(左右位置)转动操作轴173,由此使得臂部件179绕左右轴前后摆动,使所选择的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2前后移动。
在上述支持部177的前部的与上述卡合槽180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容纳部182,该容纳部182用来容纳上述选择部件174。
在该容纳部182既设有容纳室183还设有转动轴184,在形成容纳室183时,使其封闭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该容纳部182形成部分的孔的前侧,并与支持部177的支持孔178连通,在设置转动轴184时,使其在上下方向横穿该容纳室183,绕上下方向的轴线被自由转动地支持。
在上述容纳室183内容纳选择部件174,该选择部件174形成如下结构,即从上述转动轴184在径方向外方上且向后方侧突出,它的底端侧固定于该转动轴184,而且在支持孔178中插入该选择部件174的顶端侧74a并与卡合槽180相卡合,绕轴线转动转动轴184,由此选择部件174得以左右摆动,从而使操作轴173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上述转动轴184的下端侧从容纳部182向着下方突出,在向着该下方突出的部分上固定着第1杆部件185,它在径方向外方且左右方向外方侧上呈突出状,在该第1杆部件185上设有用来连接金属线的销186。
上述转动部件175形成筒状,该转动部件175的左右方向内方侧绕左右轴自由转动地插入在上述支持孔178的左右方向外端侧上,而且该转动部件175的内周部的左右方向内方侧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花键配合)于操作轴173的中径部173b。
该转动部件175通过用螺栓固定在支持部177的外面的板187,绕左右方向的轴线可转动地防止脱离。
此外,使转动部件175的内周部的左右方向外方侧成为容纳孔188,该容纳孔188所形成的直径大于内方侧的花键部,转动部件175的内周部形成带有阶梯状的孔,使操作轴173的小径部173c向上述容纳孔188内突出。
在该操作轴173的小径部173c上,在左右方向(操作轴173的轴线方向)相对自由移动外嵌有左右一对环状弹簧支承部件189、190,该弹簧支承部件189、190相对配置在左右方向上,而且复位弹簧176由位于这些弹簧支承部件间89、90的压缩状螺旋弹簧构成。
抵接部(称之为外侧抵接部)191可使左右方向外方侧的弹簧支承部件(称之为外侧弹簧支承部件)189不从小径部173c上脱离,该抵接部191由嵌入在小径部173c的左右方向外端侧上的止动环构成。
此外,限制部(称为外侧限制部)192内嵌于外侧弹簧支承部件189的左右方向外方侧,限制部192由限制外侧弹簧支承部件189向相反侧移动的筒体构成,防脱部件193可防止该外侧限制部192从容纳孔188向左右方向外方侧脱离。
此外,外侧限制部192的内周径大于设置在操作轴173的小径部173c上的外侧抵接部191,小径部173c以及外侧抵接部191在外侧限制部192内可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
上述操作轴173在基准位置上,如图14所示,外侧弹簧支承部件189受到复位弹簧176的作用力而与外侧限制部192以及外侧抵接部191相抵接,左右方向内方侧的弹簧支承部件(称之为内侧承受部件)190受到复位弹簧176的作用力而抵接在中径部173b的左右方向外端面(该部分是抵接在内侧弹簧支承部件190的抵接部194,称之为内侧抵接部)以及转动部件175的内周部的阶梯部(该部分是限制内侧弹簧支承部件190向着相反方向一侧移动的限制部195,称之为内侧限制部)上,借助复位弹簧176的作用力使操作轴173保持在基准位置上。
如果为了使臂部件的顶端部179a与第1卡合部170A卡合,使操作轴173从基准位置向左右轴方向外方侧移动,内侧弹簧支承部件190被内侧抵接部194推压,从而在压缩复位弹簧176时,向左右方向外方侧移动,由此使操作轴173向左右方向外方侧移动,一但从这种状态解除对操作轴173左右方向外方侧的操作力,则内侧弹簧支承部件190受到复位弹簧176的作用力而被推压,就会向左右方向内方侧移动,操作轴173就会回复到基准位置。
第2杆件196径向向外并向后方突出地固定在转动部件175的从支持部177突出的部分上。
另外,用盖体197封闭容纳孔188的左右方向外端侧。
上述第1杆件185通过由推拉金属线等构成的选择金属线与主变速杆联动连接,第2杆件196通过连接机构等与主变速杆联动连接,主变速杆在一方向和与所述的一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上自由摆动操作,通过在一方向的摆动操作,借助第1杆件185、转动轴184和选择部件174使操作轴173在左右轴方向上移动,而通过在另一方向的操作,借助第2杆件196、转动部件175使操作轴173绕左右轴旋转。
另外,安装上述选择金属线的外金属线的安装部件198固定在盖160的外面。
如图5所示,副变速装置142是由常啮合式的变速结构构成的,具有高速齿轮系201;低速齿轮系202,位于该高速齿轮系201的后方;花键凸起303,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花键配合)于输出轴146的高速齿轮系201与低速齿轮系202之间;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在轴线方向自由移动且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花键配合)于该花键凸起303上。
高速齿轮系201的驱动侧齿轮是由变速装置141的第3速齿轮系151的被驱动侧齿轮151b构成,既可实现部件的兼用化,还有助于变速装置111的紧凑化。
此外,高速齿轮系201的被驱动侧齿轮201b相对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出轴146上,在输出轴146的被驱动侧齿轮201b的前方侧,外嵌于对该被驱动侧齿轮201b进行定位用的隔件181上。
此外,低速齿轮系202的驱动侧齿轮202a一体形成在中间轴145上的第2速齿轮150的被驱动侧齿轮150b与第3速齿轮151的被驱动侧齿轮151b之间,被驱动侧齿轮202b相对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出轴146上。
因而,在上述主变速装置141上用来追加2级齿轮系的空间140处于与低速齿轮系202的驱动侧齿轮202a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中间轴145的低速齿轮系202的驱动侧齿轮202a与第3齿轮系151的被驱动侧齿轮151b之间形成着用来与齿轮相嵌合的花键。
此外,高速齿轮系201的被驱动侧齿轮201b的后部侧以及低速齿轮202的被驱动侧齿轮202b的前部侧设有与副变速换档装置204相啮合的啮合部205、206,副变速换档装置204未与该啮合部205、206相啮合的状态是非动力状态,从该位置使副变速换档装置204沿轴线方向向前方滑动,使该副变速换档装置204与花键凸起303和高速齿轮系201的被驱动侧齿轮201b的啮合部205相啮合,由此成为通过高速齿轮系201、副变速换档装置204和花键凸起303从中间轴145向着输出轴146传递副变速的高速侧动力的副变速装置142的高速状态;从上述非动力传动位置使副变速换档装置204沿着轴线方向后方滑动,使该副变速换档装置204与花键凸起303和低速齿轮系202的被驱动侧齿轮202b的啮合部206相啮合,由此成为通过低速齿轮202、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花键凸起303,从中间轴145向着输出轴146传递副变速的低速侧动力的副变速装置142的低速状态。
此外,低速齿轮系202的被驱动侧齿轮202b的啮合部206比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的轴方向长度长(或大致相同的长度),使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位于脱离花键凸起303的位置。该副变速换档装置204脱离花键凸起303的位置是既不处于高速状态也不处于低速状态的位置,作为用于使蠕动变速装置143成为接通状态的蠕动变速切换位置C。通过使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从该移动区域的前端侧位置向着后方(向轴线方向的一方)移动,则可在副变速装置142处于高速状态的高速位置H、副变速装置142处于低速状态的低速位置L和变速装置142既不是高速状态又不是低速状态的蠕动变速切换位置C之间,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自由地变换位置。
另外,通过棘爪机构可将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保持在高速位置H、低速位置L、蠕动变速切换位置C。此外,也可以保持在高速位置H和低速位置L之间的中立位置。
在低速齿轮系202的后部一体形成向着蠕动变速装置143输出动力的蠕动输出齿轮207,在该蠕动输出齿轮207的后方配置蠕动最终齿轮208,该蠕动最终齿轮208通过蠕动变速装置143向输出轴146输入减速后的动力,该蠕动最终齿轮208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出轴146上。
此外,将所述蠕动最终齿轮208设置在主变速装置141的第1速齿轮系和第2速齿轮系之间。
此外,若考虑摩损等,则通常也可将上述第1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设置在比输入轴144转速慢的中间轴145侧,若设置在中间轴145上,则惯性量会变大,同步啮合量也变大,此外同步啮合量随减速比变大而变大,由此第1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沿着径方向变大,从而不能将齿轮径较大的蠕动最终齿轮208配置在主变速装置141的第1速齿轮系149与第2速齿轮系150之间,不能将主变速装置141、副变速装置142以及蠕动变速装置143容纳在传动箱5的一对壁部25、147之间。
此外,在中间轴145和输出轴146之间的轴间距离,因受到其它齿轮的限制而不能变大。
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切换主变速的第1速和第2速度的第1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设置在输入轴144上,使得第1主变速离合器155沿径方向变得紧凑,从而可将齿轮较大的蠕动最终齿轮208配置在主变速装置141的第1速齿轮系149和第2速齿轮系150之间,将主变速装置141、副变速装置142以及蠕动变速装置143容纳在传动箱5的一对壁部25、147之间。
另外,在上述蠕动最终齿轮208的后部侧一体形成前轮动力输出齿轮系209的驱动侧齿轮209a,该前轮动力输出齿轮209的被驱动侧齿轮209b相对自由转动地外嵌于上述前轮推进轴14上,通过沿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轮推进轴14上的离合器210的滑动操作,可将经过变速装置11后的动力自由连通/断开地传递到前轮。
上述蠕动变速装置143的大部分装配于上述盖160上,通过将该盖160安装在离合器壳体1,可将蠕动变速装置143自由卡合/分离地夹装在副变速装置142和后轮差动装置13之间的动力传递系统中,也可以在将蠕动变速装置143装配在盖160上的有蠕动变速形式和没有将蠕动变速装置143装配在盖160上的无蠕动变速形式之间,简单地对变速装置111进行形式变换。
如图5、图8、图9、图10、图11、图15以及图16所示,该蠕动变速装置143除上述蠕动输出齿轮207以及蠕动最终齿轮208之外,还具有左右一对的传动轴211、212,所述传动轴211、212设置在盖160内表面的前后支持臂167、168的下部间,绕前后方向的轴线自由转动地被支持,一方的(左右方向外方侧的)传动轴211作为输入侧传动轴,另一方的(左右方向内方侧的)传动轴212作为输出侧传动轴。
此外,蠕动变速装置143包括第1蠕动变速齿轮213,相对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出侧传动轴212的中途部且与上述蠕动输出齿轮207相啮合;第2蠕动变速齿轮214,一体形成在该第1蠕动变速齿轮213的后部侧;第3蠕动变速齿轮215,既与该第2蠕动变速齿轮214相啮合,又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入轴侧传动轴211上;第4蠕动变速齿轮216,配置在该第3蠕动变速齿轮215的后方侧,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入侧传动轴211上;第5蠕动变速齿轮217,与该第4蠕动变速齿轮216相啮合;传动筒218,相对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出侧传动轴212上且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第5蠕动变速齿轮217上;蠕动变速用传动筒218,沿轴线自由移动且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该传动筒218上;第6蠕动变速齿轮220,被配置在上述第2蠕动变速齿轮214的后方侧,既与上述蠕动最终齿轮208相啮合,又一体自由转动地外嵌于输出侧传动轴212上。
此外,在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区域的后端侧,将与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相啮合的啮合部221设置在输出侧传动轴212。
在上述结构的蠕动变速装置143中,当使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与啮合部221相啮合时,则变成蠕动变速装置143的接通状态(蠕动变速状态),在所述接通状态中,动力从中间轴145经过低速齿轮系202→蠕动输出齿轮207→第1蠕动变速齿轮213→第2蠕动变速齿轮214→第3蠕动变速齿轮215→输入侧传动轴211→第4蠕动变速齿轮216→第5蠕动变速齿轮217→传动筒218→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啮合部211→输出侧传动轴212→第6蠕动变速齿轮220→蠕动最终齿轮208,并以超低速减速传递到输出轴146。如果使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和啮合部221的啮合脱开,则变成动力不从输入侧传动轴211传递到输出侧传动轴212的蠕动变速装置143的断开状态。
用于前后移动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的副变速用换档拨叉222和用于前后移动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的蠕动变速用换档拨叉223均装配在上述盖160上,此外,蠕动变速用换档拨叉223一体形成在副变速用换档拨叉222上,可以用一根副变速杆(操作杆)在同方向同时移动副变速用换档拨叉222和蠕动变速用换档拨叉223。
第4换档杆224沿前后方向的轴线方向自由移动地设置在上述盖160上所设的前后支持壁168上,副变速用换档拨叉222以及蠕动变速用换档拨叉223的底部安装在该第4换档杆224上,通过使该换档杆224向着轴线方向移动,使得副变速用换档拨叉222以及蠕动变速用换档拨叉223前后方向自由移动,从而使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和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同时向一方向移动。
另外,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和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分开形成,通过安装到同一换档拨叉上,也可以使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和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一体移动。
此外,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位于高速位置H以及低速位置L上时,形成上述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和啮合部221的啮合脱开的状态,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位于蠕动变速切换装置C时,上述蠕动变速用换档装置219会与啮合部221相啮合。
因而,在一方向上直线摆动操作一根副变速杆,通过使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在高速位置H、低速位置L、蠕动位置C进行切换,形成副变速装置142的高速状态→副变速的低速状态→蠕动变速状态的依次切换。
另一方面,在盖160的后下部设有具有插通孔228的支持部229,该支持部229具有左右方向的轴线且在轴线方向两端侧形成开口状,转动轴230穿插在该支持部229的插通孔228中,并且该转动轴230可绕左右方向的轴线自由转动地被支持。
通过用螺栓固定在支持部229的外面的防脱板231,可防止所述转动轴230沿左右方向向外脱出。
所述转动轴230的内端侧从盖160向着离合器壳体1内突出,在该转动轴230的内端侧设有径方向向外且向上方侧突出的臂部件232,该臂部件232的顶端侧(上端侧)232a与设置在副变速用换档拨叉222以及蠕动变速用换档拨叉223的底部233的卡合槽236相卡合。
此外,该转动轴230的左右方向外端侧从支持部229突出,筒状部件234外嵌于该突出部分上并用销固定,在该筒状部件234上设有径方向向外且向后方侧突出的杆件235。
该杆件235的后端侧通过联动机构与副变速杆联动连接。
因而,通过对副变速杆进行摆动操作,杆件235上下摆动,转动轴230转动且臂部件232前后摆动,从而通过第4换档杆224使副变速用换档拨叉222以及蠕动变速用换档拨叉223前后移动。
图17~图20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主变速装置141为6级变速式时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实施方式。
在图示的主变速装置141中,将第5速齿轮系154、第6速齿轮系152和对它们进行变速切换的第3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7装配到空间14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开始依次配置第4速齿轮系151、第3速齿轮系150、第6速齿轮系152、第5速齿轮系154、第2速齿轮系153、第1速齿轮系149,而且追加在上述4级变速形式的主变速装置141中的第1速齿轮系149和第2速齿轮系150之间的变速比的齿轮系与第3速齿轮系150和第4速齿轮系151之间的变速比的齿轮系,由此作为6级变速式的主变速装置141。
因而,图17~图20中表示6级变速式的主变速装置141中,第1速齿轮系149与4级变速式的第1速齿轮系149变速比相同,第2速齿轮系153是4级变速式的第1速齿轮系149和第2速齿轮系150之间的变速比,第3齿轮系150与4级变速式的第2速齿轮系150变速比相同,第4速齿轮系151与4级变速式的第3速齿轮系151变速比相同,第5速齿轮系154是4级变速式的第3速齿轮系151和第4速齿轮系152之间的变速比,第6速齿轮系152与4级变速式的第4速齿轮系152变速比相同。
此外,该6级变速式的主变速装置141的第2速齿轮系153和第5速齿轮系154的被驱动侧齿轮153b、154b由一体形成的2联齿轮构成,从而实现与中间轴145的啮合部分的兼用。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111中,第4速齿轮系151的被驱动侧齿轮151b成为副变速装置142的高速齿轮系201的驱动侧齿轮151b,该高速齿轮系201的被驱动侧齿轮201b的后部形成筒状,在该筒部的后端侧设有副变速用换档装置204的啮合部205。
此外,在上述盖160上设有第3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3,该第3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3与第3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7的主变速用换档装置(称之为第3主变速用换档装置)157b卡合,沿轴线方向移动操作它,由此将动力传递路径切换到第5速或第6速,而且在上述盖160上还设有换档杆166(称为第3换档杆166),该换档杆166支持所述第3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3。第3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第3换档杆166上,该第3换档杆166具有前后方向的轴线,并配置在上述第1换档杆164的左右方向内方侧,沿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持于后支持壁168和中间支持壁169上。
在第3换档杆166上设有由槽等构成的卡合部170C(第3卡合部),将第1~3的卡合部170A~170C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使得第2卡合部170B位于第1卡合部170A和第3卡合部170C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轴173的基准位置处,上述臂部件179的顶端侧179a与第2卡合部170B相卡合,从该基准位置向着左右方向(第1移动位置)移动操作轴173,由此臂部件179的顶端侧179a与第1卡合部170A卡合,从基准位置向着左右方向内方侧(第2移动位置)移动操作轴173,由此臂部件179的顶端侧179a与第3卡合部170C卡合,使操作轴173向着左右方向移动,由此选择第1~3的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3中的某一个。
在基准位置、第1移动位置或第2移动位置上绕轴线(绕左右轴)转动操作轴173,臂部件179会绕左右轴前后摆动,所选择的主变速用换档拨叉161~163前后移动。
此外,为了使臂部件179的顶端部179a与第1卡合部170A卡合而从基准位置沿着左右轴方向外方侧移动操作轴173时,内侧弹簧支承部件190被内侧抵接部194推压而一边压缩复位弹簧176一边向着左右方向外方侧移动,由此允许操作轴173向着左右方向外方侧移动,如果从该状态解除对于操作轴173施加的向着左右方向外方侧的操作力时,则内侧弹簧支承部件190受到复位弹簧176的作用力的推压而向着左右方向内方侧移动,使操作轴173返回到基准位置。
此外,为了使臂部件179的顶端部179a与第3卡合部170C卡合而使操作轴173从基准位置向着左右轴方向内方侧移动时,外侧弹簧支承部件189被外侧抵接部191推压而一边压缩复位弹簧176一边向着左右轴方向内方侧移动,由此允许操作轴173向着左右方向内方侧移动,当从该状态解除对操作轴173施加的向着左右方向内方侧的操作力时,外侧弹簧支承部件189受到复位弹簧176的作用力而被推压,于是向着左右方向外方侧移动,使操作轴173返回到基准位置。
因而,可以通过一个复位弹簧176使可在左右轴方向三个位置自由变换的操作轴173返回到上述三个位置的中间的基准位置。
其它的结构与上述图5~图1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图21涉及其它实施方式,从而容易对主变速装置141的驱动侧齿轮、第1、2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156进行装配。
图中的第2速齿轮150的驱动侧齿轮150a、第1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5、第1速齿轮系149的驱动侧齿轮系149a按照该顺序从后端侧依次外嵌于输入轴144,通过安装在输入轴144上的固定圈237对第2速齿轮系150的驱动侧齿轮150a的前端进行定位,将调整轴环239放置在对第1速齿轮系149的驱动侧齿轮149a的后端进行定位的固定圈238的前侧,从而可消除松动。
另一方面,第3速齿轮系151的驱动侧齿轮151a、第2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6、第4速齿轮系152的驱动侧齿轮152a、轴承240按照该顺序依次外嵌于输入轴144并进行组装,通过安装在输入轴144上的固定圈241对第3速齿轮系151的驱动侧齿轮151a的后端进行定位,当组装完第3速齿轮系151的驱动侧齿轮151a、第2主变速切换离合器156、第4速齿轮系152的驱动侧齿轮152a、轴承240之后,从后方将输入轴144的前端侧插通在形成在间壁25上的轴承240的支持孔242中,插通后从输入轴144的前端将输入齿轮132外嵌于该输入轴144上,用螺栓244将抵接在输入轴132的前端侧上的防脱板243固定在输入轴144的前端。
该防脱板244由弹簧网等板材形成,紧固上述螺栓244,用该防脱板244在后方推压输入齿轮132,由此可消除松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成为6级变速式时也可更换输入轴144。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在多个变速级的主变速装置141中追加一个或多个变速级。
下面对离合器机构18和惯性制动机构319进行说明。
PTO驱动轴16将发动机动力通过离合器机构18传递到PTO传动轴17,该PTO传动轴17通过PTO变速机构19将动力传递到变速箱3的后部的PTO轴6。PTO驱动轴16和PTO传动轴17在变速箱3内被相对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它们在变速箱3内通过轴承被相互独立且可转动地支持。
如图22所示,离合器机构18包括盘式安装体312,连接于PTO驱动轴16上;离合器体313,连接于PTO传动轴17上;离合器活塞317,可滑动地嵌插于离合器体313的缸室314内,通过供给到该缸室314内的油压,向着离合器连接方向前进动作以压接上述盘式安装体312的离合器片315和上述离合器体313的驱动板316,成为离合器连接状态;离合器弹簧318,通过排除上述油压使上述离合器活塞317向着离合器隔断方向后退动作,从而解除离合器片315与驱动板316的压接,成为离合器隔断状态。
在该离合器机构18上设置惯性制动机构319,当隔断离合器时,通过离合器体313来制动PTO传动轴17的惯性转动。所述惯性制动机构319包括制动盘320,固定保持于变速箱3;被制动板321,可一体转动地安装于离合器体313上,并可接近或离开上述离合器盘320。盘式安装体312呈杯状,在该杯状的底部形成凸起部312a,该凸起部312a花键嵌合于形成在PTO驱动轴16的后端部外周面上的花键轴部16a上,通过固定安装在该花键轴部16a上的止动环16b,在轴方向上进行定位。在盘式安装体312的环状的开口端侧外周面整个周围上,沿着轴方向按规定长度形成凹凸肋,多张离合器片31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该凹凸肋相结合的凹凸肋,所述离合器片315在轴方向上可移动,以与盘式安装体312一体转动的方式被嵌合。
离合器体313是直径大于盘式安装体312的杯形形状,在该环形形状的底部,向着轴方向后端侧延伸形成凸起部313a,而向着轴方向前端侧延伸形成前套313b。凸起部313a以及前套313b花键嵌合于形成在PTO传动轴17的轴方向前端侧外周面上的花键轴部17a上。凸起部313a的外周面通过轴承327自由转动地支持于供液环326上,该供液环326固定支持于变速箱3的支持支架328上。
在上述PTO驱动轴16的后端中心部形成有小径轴孔16c,在该小径轴孔16c内自由转动地插入PTO传动轴17的前端中心部的小径轴部17b,由此同轴线状地支持PTO驱动轴16和PTO传动轴17。离合器体313和上述盘式安装体312使相互的杯状形状的开口部侧相互面对,用前者覆盖后者从而被同轴线状地组合。离合器体313的前套313b,向着盘式安装体312的杯状形状内延伸设置,该前套313b的顶端通过轴承329可转动地被支持于盘式安装体312的环状形状部内。
离合器体313的杯状形状部是这样形成的,即小径内周面的313c是底部侧,大径内周面313d是开口部侧。在离合器体313的大径内周面313d的开口端侧内周面整个周围上沿着轴方向以规定长度形成凹凸肋,多张驱动板31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该凹凸肋相卡合的凹凸肋,所述驱动板316在轴方向上可移动,以与离合器体313一体进行转动的方式被嵌合。上述多张离合器315和多张驱动板316,沿轴线方向交替配置。
压板322嵌合在离合器体313的大径内周面313d的开口部侧端部,该压板322通过止动环323a和盘形弹簧323b,与驱动板316同样地通过凹凸肋的接合而可在轴方向上移动并与离合器体313一体转动。在离合器体313的大径内周面313d和小径内周面313c的边界部的阶梯面313e上,沿轴方向贯穿形成作为销324的支持部的销支持孔325。多个销支持孔325(图示中为三个),沿轴方向相等间隔地形成。
在离合器活塞317上形成有与上述离合器体313的小径内周面313c以及大径内周面313d对应的小径外周面317a和大径外周面317b。此外,离合器活塞317的内周面317c可滑动地嵌插在离合器体313的前套313b上。在离合器活塞317的小径外周面317a的一部分上安装有与离合器体313的小径内周面313d对应的保持气密的O形环等的环状密封件317d,而在前套313b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安装有与离合器活塞317的内周面317c对应的保持气密的O形环等的环状密封件317f。
通过该结构,使可滑动地嵌插离合器活塞317的缸室314保持气密性,防止液体泄漏。通过形成在供液环326上的供液口326a以及形成在离合器体313的凸起部313g,将油压供给并导入到该缸室314中。从图外的泵通过控制阀进行向着缸室314内的油压的供给及排除。离合器弹簧318采用螺旋运动形状的压缩弹簧,使离合器弹簧318压缩后位于在盘式安装体312的环形形状部内安装在上述前套313b的顶端附近的弹簧座330和离合器活塞317的端面之间。
惯性制动机构319的制动盘320采用圆盘状板,它的外周部固定保持在变速箱3的一部分上,并且内周部的轴方向端面抵接并支持于固定支持在支持支架328上的供液环326的轴方向前端部,而同心状地游嵌于离合器体313的凸起部313a的外周面。如图22、23所示,被制动板321采用与上述制动盘320同样的圆盘状板,在它的外周面上沿周方向以等间隔地形成有凹凸爪321a。此外,在上述离合器体313的杯状形状的底部侧轴方向端部外面上,沿周方向以等间隔地形成有凹凸爪313h,该凹凸爪313h与被制动板321的上述凹凸爪321a相对应。使被制动板321的上述凹凸爪321a与离合器片313的凹凸爪313h相卡合,由此被制动板321与离合器体313在同一轴线上沿轴方向可相对于离合器片313移动,与离合器体313一起转动。通过该结构,被制动板321相对于离合器体313,可接近于制动盘320并相互分离,而且与离合器体313一体转动地卡合。
在上述制动盘320和被制动板321的接触面的一方或两方上安装有制动衬片。销324与离合器活塞317和被制动板321均是非连接且在切断离合器时,与离合器活塞317和被制动板321相抵接,通过离合器活塞317将离合器弹簧318的弹簧力传递到被制动板321,为了使该被止动板321弹压在制动盘320上,则自由滑动地支持于上述离合器体313的销支持孔325。
该销324将油压导入并供给到缸室314,离合器活塞317在离合器连接方向上移动,由此,由于在该销324和离合器活塞317的抵接面间形成轴方向的间隙,所以利用离合器弹簧318的弹簧力来解放被止动板321,从而具备解除对于制动盘320施加的弹压的功能,即具有解除PTO传动轴17的制动力的功能,所以对于销支持孔325的轴方向的长度,要使销324长于销支持孔325的长度,在切断离合器动作时,销324与销支持孔325相比要向着被止动板321突出,从而可将被止动板321弹压在制动盘320上。要考虑到对于被制动板321的制动体320的轴方向移动距离来设定从上述销324的销支持孔325的突出量,如与上述被制动板321的轴方向移动距离程度相同。
上述销324的支持位置,即向着上述销支持孔325的离合器体313的形成位置是上述缸室314的径方向外侧的位置,成为与离合器活塞317的外周部相对应的位置。该位置成为与离合器活塞317的小径外周面317a和大径外周面317b的边界面(离合器活塞317的大径部端面)相对应的位置。此外,销324的支持位置成为与被制动板321的凹凸爪321a的凸部相对应的位置。由此既不会使离合器体313的外径变大,也不会使缸室314的内径变小,从而可加大缸室314和销支持孔325之间的径方向壁厚。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带有惯性制动机构的液压式PTO离合器,在未向缸室314供给油压的状态下,通过离合器弹簧318的弹簧力,将离合器活塞317推动到离合器体313的杯形形状的底部侧,解除离合器片315和驱动板316的压接,从而保持离合器切断状态。在该状态下,被制动板321借助离合器弹簧318的弹簧力,通过离合器活塞317以及销324被向着制动盘320弹压,从而保持制动状态。因而,动力不会被传递到PTO的传动轴17。
当向上述缸室314供给油压时,离合器活塞317会抵抗离合器弹簧318的弹簧力而向着离合器体313的杯形形状的开口端侧推压并驱动,向着压板322压接离合器片315和驱动板316,从而成为离合器连接状态。在该状态下,被制动板321借助来自离合器活塞317以及销324的弹压得以解放,与制动盘相隔离从而可转动。因而,可将来自PTO驱动轴16的动力传递到PTO传动轴17。当排除缸室314的油压时,借助离合器弹簧318的弹簧力,向着离合器体313的环形形状的底部侧推压并驱动离合器活塞317,解除离合器片315和驱动板316的压接而成为离合器切断状态,被制动板321通过离合器活塞317以及销324被向着制动盘320弹压,从而经被制动板321以及离合器体313对PTO的传动轴17施加制动,从而可制动PTO的传动轴17的惯性转动。
上述实施方式表示的情况是使本发明的带有惯性制动机构的液压式PTO离合器适用于牵引车的行驶系统的变速器,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相对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驱动侧轴和被动侧轴之间,使转矩传递·切断的通用离合器。接下来对适用于上述牵引车的行驶系统的变速器的PTO变速机构19的轴承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4所示,为了从PTO传动轴17变速并输出到PTO轴6,则沿着两轴在传动齿轮331、332相互啮合的状态下,从而将上述PTO变速机构19设置在变速箱3的后端部的端部盖4。
在现有技术中,一方的传动齿轮331与短轴(省略图示)一体形成,该短轴的前端和PTO的传动轴17的后端用杯形形状轴接头(省略图示)连接起来,而且上述短轴在传动齿轮331的两侧,以双臂结构支持于端部盖4上。此外,另一方的传动齿轮332在现有技术中,也以双臂结构支持于端部盖4上。为此,在现有技术中,端部盖4形成双面壁结构,该双面壁结构安装平行状态使支持壁(省略图示)形成在传动齿轮331、332的两侧上。由此导致现有技术中的PTO的变速机构19的轴承结构复杂,部件个数也变多,因而成为阻碍成本降低的因素。
为了改善上述点,如图24所示,本发明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传动齿轮331、332都以单臂结构支持于端部盖4,使该端部盖4成为一面壁的结构。另外,传动齿轮331在中心部取代已有短轴而形成花键轴孔331a,将PTO传动轴17的后端的花键轴部17c嵌插于该花键轴孔331a内,相对于端部盖4,用1个轴承336以单臂支持后端侧。此外,PTO轴6通过轴承337、338,使在轴方向上隔离的2处自由转动地支持于端部盖4的中央部的轴承套4a。轴承套4a向着轴方向内外突出地形成在端部盖4。用紧固螺母33将传动齿轮332固定安装在PTO轴6的内侧端部,该PTO轴6的内侧端部通过轴承337、338,沿着端部盖4的内外方向贯通支持于轴承套4a。通过上述结构,传动齿轮332在从轴承套4a向着内侧突出的位置上,以单臂结构支持于端部盖4的轴承套4a。另外,在端部盖4的上部斜向上形成有供液口4b,安装有可开闭的盖。
由此,使PTO变速机构19的传动齿轮331直接花键嵌合于PTO传动轴17的后端,省略该传动齿轮331的短轴,且以单臂结构将传动齿轮331、332支持于端部盖4上,由此可使端部盖4成为一面壁结构,由于可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从而实现PTO变速机构19的轴承结构的简化以及成本降低。下面,作为设置在牵引车的动力转向装置用液压供给机构和牵引车后部上的3点连杆连接机构驱动用液压供给机构等的液压供给机构来说,对于安装在变速箱3上的泵动力输出结构进行说明。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3个直齿齿轮(省略图示)从经常转动的PTO推进轴输出了泵动力。即在现有技术中,泵输出轴(未省略图示)与PTO推进轴平行,在两轴之间配置中间轴(省略图示),分别将直齿轮安装在这3个轴上,从而驱动泵。此时,安装在泵输入轴上的齿轮和安装在中间轴上的齿轮,均被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用箱体(省略图示),在该安装用箱体的一方的侧面安装泵主体(省略图示),从而将与该侧面正交的侧面安装在变速箱的侧面上。
为此,已有泵动力输出机构不仅部件个数多,而且结构复杂,从而成为阻碍成本降低的因素。于是如图25所示,本发明从PTO驱动轴16用一对伞齿轮341、342输出动力以转动驱动泵输入轴443。此时,泵动力输出位置位于通过轴承344自由转动地支持PTO驱动轴16的后端附近的变速箱3的支持支架345和离合器机构18的设置位置之间。
一方的伞齿轮341具有沿轴方向的一方延伸的短筒轴状的凸起部341a,将该凸起部341a花键嵌合于在形成在PTO驱动轴16的后端外周面上的花键轴部16a,通过轴承344自由转动地支持变速箱3的支持筒部345且通过嵌入PTO驱动轴中的止动环346进行轴方向的定位。另一方的锥齿轮342使在轴方向的一方上延伸的筒轴状的凸起部342a成为中空轴结构,该凸起部342a在沿着轴方向隔离的2处,通过轴承347、348被自由转动地支持于安装用箱体349,用定位环350、351进行轴方向的定位。在上述凸起部342a的一端部内周面形成有花键槽342b,泵输入轴343花键嵌合于该花键槽342b。
上述安装用箱体349具有筒状部349a;外侧安装凸缘部349b,沿着径方向延伸形成在该筒状部349a的一端外周部;泵安装部349c,埋入在上述筒状部349a的一端内周部,在泵安装部349c上安装螺栓固定泵主体P的安装凸缘部353,安装螺栓将外侧安装凸缘部349b固定在变速箱3的侧面的安装接合面(省略图示)。另外,在变速箱3的安装接合面(省略图示)上形成有用来插入筒状部349a的开口部。
此时,泵输入轴343相对于PTO驱动轴在正交状态下,被安装在变速箱3的侧面上。因为通过上述结构可削减泵动力输出结构的部件个数,也可简化结构,所以可降低成本。图26表示泵动力输出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省略安装用箱349,将泵主体P的安装凸缘部353直接安装在变速箱3的侧面的安装接合面354。此时,在变速箱3的侧面的安装接合面的354上一体形成筒状部355,该筒状部355自由转动地支持与泵输入轴343连接的锥齿轮342,通过轴承347、348将锥齿轮342自由转动地组装在该筒状部355上。另外,其它结构与图25相同。
通过上述结构,可进一步简化泵动力输出结构,也可以削减部件个数,实现成本的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包括变速装置(11),在连接上述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使来自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变速后传递到驱动轮;推进轴(10),在连接上述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传递来自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在连接上述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与上述变速装置(11)之间,切换来自上述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转动方向,该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可在前进时的高速位置和低速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变位,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包括前进高速离合器(27),被安装在上述推进轴上,将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前进高速位置上;前进低速离合器(31),被安装在上述推进轴上,将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上述低速位置上;后退离合器(29),被安装在上述推进轴上,将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上述后退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包括第1输入齿轮(26b);第2输入齿轮(30b);前进高速输出齿轮(26a),与上述第1输入齿轮(26b)相啮合且通过前进高速离合器(27)传递前进动力,由此将前进高速动力传递到变速装置(11);前进低速输出齿轮(30a),与上述第2输入齿轮(30b)相啮合且通过前进低速离合器(31)传递前进动力,由此将前进低速动力传递到变速装置(11);后退传动齿轮(28d),与上述第1输入齿轮(26b)和第2输入齿轮(30b)的一方相啮合且通过后退离合器(29)传递后退动力,由此将后退动力传递到上述变速装置(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退传动轴(28b),与上述推进轴(10)相平行地配置在上述推进轴(10)的下方;输入轴(32),可转动地支持上述第1输入齿轮(26b)和第2输入齿轮(30b),将动力输入到变速装置(11),与推进轴(10)相平行地配置在上述推进轴(10)和后退传动轴(28b)之间的位置的侧方。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进高速输出齿轮(26a)、上述前进低速输出齿轮(30a)和后退输出齿轮(28a)可转动地支持于上述推进轴(1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后退传动轴(28b)上,可转动地支持有与上述后退输出齿轮(28a)相啮合且变换转动方向的反转齿轮(28c)和上述后退传动齿轮(28d)。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梭阀(42),用来将压力油选择地供给到上述前进高速离合器(27)和上述前进低速离合器(31)以及上述后退离合器(29)中的某一方;高低速切换阀(44),设置在上述梭阀(42)和上述前进高速离合器(27)以及上述前进低速离合器(31)之间,用来将压力油选择地供给到上述前进高速离合器(27)以及前进低速离合器(31)中的某一方。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装置(11)设置在沿前后保持间隔的一对壁之间,上述变速装置(11)包括主变速装置(141)和副变速装置(14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装置(11)还包括可拆装的蠕动变速装置(143)。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的前方具有支持它的第1壁,在上述前后运动切换装置(12)和上述变速装置(11)之间具有支持它们的第2壁,在上述变速装置(11)的后方具有第3壁,在上述第3壁的后方具有动力输出轴(34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包括变速装置,在连接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使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变速后传递到驱动轮;推进轴(main drive shaft),在连接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在连接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时,配置在发动机与变速装置之间,切换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转动方向,该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可在前进时的高速位置和低速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变位,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包括前进高速离合器,安装在推进轴上,将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前进高速位置上;前进低速离合器,安装在推进轴上,将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低速位置上;后退离合器,安装在推进轴上,将前后运动切换装置切换到后退位置上。
文档编号F16H3/02GK1854560SQ20061007715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7日
发明者辻贤一朗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