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58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
背景技术
现已出现了对两种不同的流体进行混合的混合调节阀,并且可以通过比例调节装置对混合流体中两种不同的流体的比例进行调节,但在进行流量调节时,已有的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是这样来实现的对两种不同的流体在混合前,通过两个独立的流量调节开关单独进行调节,这种结构的不足是1、在已有结构中,需设置两个流量调节开关,结构复杂;2、要进行流量调节,需对两个独立的流量调节开关分别进行操作,操作不方便。
3、在进行流量调节时,若两个流量调节开关的流量调节不同步,即两个流量调节开关不是同比例地将流量调大或调小,则会导致进入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的两种不同流体的比例不稳定,影响两种不同流体混合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调节效果好的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包括设在阀体上的第一流入通道、第二流入通道、流出通道,在第一流入通道、第二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之间设置有对流经第一流入通道、第二流入通道不同流体混合的比例进行调节的比例调节装置,在流出通道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
比例调节装置包括设在阀体内的调节内芯,调节内芯相配合的设置于阀体内并可在阀体内轴向移动,对于内芯轴向移动和限位的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调节内芯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一调节通道以及至少两条第二调节通道,各条第一调节通道的轴向位置不同,各条第二调节通道的轴向位置也不同。第一流入通道的流体通过第一调节通道流入至流出通道,第二流入通道的流体通过第二调节通道流入至流出通道。在调节内芯上与第一调节通道和第二调节通道相对应的外围均设有弹性圈。当调节内芯轴向移动时,起导通作用的第一调节通道及第二调节通道的数量发生变化,流经第一流入通道及第二流入通道的两种流体的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两种不同流体的混合比例进行调节。
所述调节内芯上的第一调节通道和第二调节通道可为三条以上,各相邻的通道头端(即通道的一端端头)在轴向位置不同(包括依次变长或依次变短或不规则排列)。也可以分为至少两组,每组至少三条,每组中,各相邻的通道头端在轴向位置依次不同(包括依次变长或依次变短或不规则排列)。
所述调节内芯可以分段设置,即包括有调节内芯第一段及调节内芯第二段,第一调节通道设置于调节内芯第一段上,第二调节通道设置于调节内芯第二段上,还可以在调节内芯第一段与调节内芯第二段之间设置连接杆,将调节内芯第一段与调节内芯第二段连接。此结构可以方便的对调节内芯进行加工及安装,同时可以减少调节内芯的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在流出通道上设置了流量调节开关,即可以通过一个流量调节开关对混合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结构也更简单,在流量调节时,流经第一流入通道及第二流入通道的流量是同步的调大或调小,两种不同流体的混合比例不会受流量调节的影响。
所述流量调节开关可以使用任何一种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结构。
阀体内还可以设置一个缓存腔,其作用是对流经第一流入通道、第二流入通道的两种不同流体的流入压力、流量进行缓冲,由于缓存腔的设计,两种不同流体的流入比例的急剧变化也可以通过缓存腔得到缓冲,使混合流体的比例更趋稳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2、操作方便;3、对混合流体的比例调节更稳定;4、加工工艺、安装工艺性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总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
图1中件9的结构图;图3是图2中件12的外表面展开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总体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流入通道,2、第二流入通道,3、流出通道,4、流量调节开关,5、阀体出水孔,6、调节旋钮,7、缓存腔,8、阀体,9、调节内芯,10、第一调节通道,11、第二调节通道,12、调节内芯第一段,13、调节内芯第二段,14、连接杆,15、抵头,16、卡圈,17、调节螺杆,18、内芯弹簧,19、第一阀体角,20、第二阀体角,21、装饰盖,22、流量调节阀芯,23、弹性圈,24、调节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参见
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包括在阀体8,阀体8上设置有第一流入通道1、第二流入通道2、流出通道3,在第一流入通道1、第二流入通道2与流出通道3之间设置有对流经第一流入通道1、第二流入通道2不同流体混合的比例进行调节的比例调节装置,阀体8内设置有缓存腔7,在流出通道3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4,流量调节开关4包括阀体出水孔5以及流量调节阀芯22,流量调节阀芯22采用现有技术,流量调节阀芯22与一个调节旋钮6连接。
所述比例调节装置包括阀体8、调节内芯9、抵头15、调节螺杆17、内芯弹簧18,调节内芯9相配合的设置于阀体8内并可在阀体8内轴向移动,调节螺杆17穿过固定在阀体8上的调节套24被卡圈16卡住,调节螺杆17与抵头15螺纹配合,调节内芯9被内芯弹簧18及抵头15轴向限位。调节内芯9包括有调节内芯第一段12及调节内芯第二段13,调节内芯第一段12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通道10,调节内芯第二段13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通道11,在调节内芯第一段12与调节内芯第二段13上与第一调节通道10和第二调节通道11相对应的外围均设有弹性圈23。第一调节通道10为至少两条且轴向位置不同,第二调节通道11为至少两条且轴向位置不同,在调节内芯第一段12及调节内芯第二段1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4。
其工作原理是第一种流体从第一流入通道1经第一调节通道10流入至流出通道3中的缓存腔7内,第二种流体从第二流入通道2经第二调节通道11流入至流出通道3中的缓存腔7内,两种不同的流体在缓存腔7内进行混合。混合流体中两种不同流体的混合比例可以通过比例调节装置中的旋转调节螺杆17进行调节,调节螺杆17的周向运动转化为抵头15的轴向运动,抵头15抵压调节内芯9使调节内芯9发生轴向位移,使起导通作用的第一调节通道10及第二调节通道11的数量发生变化,进而调节两种不同流体的混合比例。混合流体从缓存腔7中流出后进入流量调节开关4,流量调节开关4可以对混合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旋转调节旋钮6带动流量调节阀芯22调节,使流出阀体出水孔5的流量发生变化,由此调节混合流体的流量,此实施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混合流体中两种不同流体的混合比例稳定。
实施例2请参见图4,此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是第一流入通道1前端与第一阀体角19连接,第二流入通道2前端与第二阀体角20连接,第一阀体角19及第二阀体角20上覆盖有装饰盖21。本实用新型阀门安装时,可以根据不同进水管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一阀体角19及第二阀体角20即可安装,而保持第一流入通道1及第二流入通道2之间的固定距离;同时,此实施例的流出通道3的通道口为弯管形。
权利要求1.一种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在阀体(8)上设有第一流入通道(1)、第二流入通道(2)、流出通道(3),其特征在于阀体(8)内设置有调节内芯(9),并设有对调节内芯(9)轴向位移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调节内芯(9)可在阀体(8)内轴向移动;调节内芯(9)上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一调节通道(10)以及至少两条第二调节通道(11),第一流入通道(1)通过第一调节通道(10)连通至流出通道(3),第二流入通道(2)通过第二调节通道(11)连通至流出通道(3);所述调节内芯(9)包括有调节内芯第一段(12)及调节内芯第二段(13),调节内芯第一段(12)与调节内芯第二段(13)通过连接杆(14)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通道(10)设置于调节内芯第一段(12)上,所述第二调节通道(11)设置于调节内芯第二段(13)上,在调节内芯第一段(12)与调节内芯第二段(13)上与第一调节通道(10)和第二调节通道(11)相对应的外围均设有弹性圈(23),各条第一调节通道(10)头端的轴向位置不同,各条第二调节通道(11)头端的轴向位置也不同;在流出通道(3)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8)内设置有一个缓存腔(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调节内芯(9)轴向位移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包括抵头(15)、调节螺杆(17)、内芯弹簧(18)、调节套(24)、卡圈(16),调节螺杆(17)穿过固定在阀体(8)上的调节套(24)被卡圈(16)卡住,调节螺杆(17)与抵头(15)螺纹配合,调节内芯(9)被内芯弹簧(18)及抵头(15)轴向限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内芯(9)上的第一调节通道(10)和第二调节通道(11)均为至少三条,各相邻的第一调节通道(10)头端在轴向位置不同,各相邻的第二调节通道(11)头端在轴向位置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内芯(9)上的第一调节通道(10)和第二调节通道(11)均为至少两组,每组至少三条,每组中,各相邻的第一调节通道(10)头端在轴向位置不同,各相邻的第二调节通道(11)头端在轴向位置不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开关的混合调节阀,在阀体上设有第一流入通道、第二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阀体内设有调节内芯和对其轴向位移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调节内芯上设有至少两条第一调节通道和第二调节通道,第一流入通道、第二流入通道分别通过第一调节通道、第二调节通道连通至流出通道,第一流入通道、第二流入通道外围均套有弹性圈。调节内芯分为调节内芯第一段及调节内芯第二段并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调节通道、第二调节通道分别设于调节内芯第一段、调节内芯第二段上,各条第一调节通道头端及各条第二调节通道头端的轴向位置均不同;在流出通道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两种不同流体进行混合时效果更稳定。
文档编号F16K11/04GK2900984SQ200620057770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4日
发明者叶国荣 申请人:叶国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