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047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船舶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原油等的船舶用软管,更详述地 讲涉及一种具有泄漏探测机构的船舶用软管,该泄漏探测机构 能防止输送流体自其流路泄漏时泄漏到管外,并且同时能从外 部观察到自其流^各有无泄漏。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系泊在海面上的油船直接与陆上连接来进行原 油等的转移作业时,连结多根不会把原油等输送流体泄漏到海 中而能够可靠地将其转移的软管(所谓船舶用软管)来使用。在此,有时会因恶劣天气时的风雨或波浪的沖击、船舶用 软管连结作业时的杂乱处理引发的冲击、或者输送流体时的超 载负荷等,造成船舶用软管折弯或弯曲。从防止海洋油污染的 方面考虑,非常重要的是构成这样的船舶用软管,即,即使在 因该折弯或弯曲等而在软管内部产生损伤的情况下,输送流体 也不会泄漏到船舶用软管外,并可以从外部直接确认在软管内 部产生损伤。本申请人首先在日本特开平5 —99782号公报及专利第 3430211号说明书中提出了一种这样的船舶用软管利用脱离 软管本来的流路而泄漏出的输送流体所具有的推压力,使杆构 件移动到软管的外表面,从而能从外部观察到泄漏情况。另夕卜, 在日本特开2001—132876号公报中提出了 一种这样的船舶用 软管在软管内部设置了收容有颜料剂的塑料球,利用脱离软 管本来的流路而泄漏出的输送流体的推压力,使杆构件向前移 动并贯穿塑料球,将颜料剂向软管外放出,从而提高从外部对泄漏情况的观察性。但是,对于上述日本特开平5—99782号公报及专利第 3430211号说明书中公开的船舶用软管,在其构造上,对移动 到软管外表面的杆构件的尺寸有所限制,有时杆构件的尺寸只 能比较小,难以从外部快速地探测到输送流体的泄漏。另一方 面,对于上述日本特开2001—132876号公报所述的船舶用软 管,虽然鉴于上述状况,通过把观察对象从杆构件本身置换成 颜料剂来进 一 步提高泄漏情况的外部观察性,但有时会产生如 下的隐患。(a)因为在船舶用软管的构造上对收容在软管内的塑料 球的大小有所限制,所以颜料剂容量也受限制。因为必须在自 软管内放出到海水中的颜料剂完全扩散到海中之前将其探测 出,所以有时会因海流而导致能从外部探测出输送流体泄漏的 时间比4交4豆。(b )采用使杆构件从外部贯穿收容有颜料剂的塑料球的 机构时,因为杆构件的冲程只能4艮短,所以从使塑料球充分地 开口这一方面考虑,还有改良的余地。(c)有时也会颜料剂残留在塑料球中,产生未充分用于探 测泄漏的颜料剂。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述(a)的倾向会更明显在处理像原油那样的以高速高压转移的输送流体时,为确 保无泄漏地可靠地转移输送流体,不仅采取二层、三层的防泄 漏部件,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在万一发生泄漏时快速探测泄漏 情况,更换软管或调整转移压力等。因此,希望开发一种能更可靠地确认泄漏情况的船舶用软管。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输送流体自其流路泄漏时能 防止泄漏到软管外部,并且同时能从外部观察到自其流路有无 泄漏的船舶用软管。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具有泄漏探测功能的第 一船舶用软管包括软管主体、筒状的连接构件和软管外壳体;上述软管主体有筒状流路;上述连接构件液密地插入到该软管主体的 一端开口部或两端开口部中;上述软管外壳体液密地包覆上述软管主体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该船舶用软管构成为,上述连 接构件在其后部具有插入部并且在其前部具有突出部;上述插 入部插入到上述l欠管主体的开口部中;上述突出部与该插入部 设置成一体,具有与该插入部邻接地沿着周向呈环状地凸出设 置在外周面上的凸条部;在上述凸条部上沿着上述筒状流路方 向至少设置一个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设置有可向前方移动的 杆构件,在该杆构件上巻绕有标识构件,并且在上述贯通孔的 后方设有可连通于该贯通孔的、平时由上述杆构件后部以及上 迷软管外壳体液密地保持的液体泄漏探测室,将在上述筒状流 路中流通的输送流体通过在上述软管主体和上述连接构件的液 密的接合界面上产生的龟裂泄漏出的泄漏流体、或者通过在上 述软管主体的筒状流路的壁面产生的龟裂泄漏出的泄漏流体导 入到上述液体泄漏探测室,利用该泄漏流体所具有的推压力使 上述杆构件在上述贯通孔内前进,将其前部以及上述标识构件 推出到贯通孔外,从而使巻绕在上述杆构件表面的标识构件在 软管外部打开。另外,本发明的具有泄漏探测功能的第二船舶用软管包括 软管主体、筒状的连接构件和软管外壳体;上述软管主体具有 筒状流路;上述连接构件液密地插入到该软管主体的一端开口部或两端开口部中;上述软管外壳体液密地包覆上述软管主体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该船舶用软管构成为,上述连接构件在其后部具有插入部并且在其前部具有突出部;上述插入部插入 到上述软管主体的开口部中;上述突出部与该插入部设置成一 体,具有与该插入部邻接地沿着周向呈环状地凸出设置在外周 面上的凸条部;在上述凸条部上沿着上述筒状流路方向至少设 置一个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设置有可向前方移动的推出销, 并且,在上述贯通孔内的上述推出销的前端部或上述贯通孔与 软管外部的边界位置设置有浮力体,这些推出销和浮力体借助 标识构件相连结,并且,在上述贯通孔的后方设有可连通于该 贯通孔的、平时由上述杆构件后部以及上述软管外壳体液密地 保持的液体泄漏」探测室;将在上述筒状流路中流通的输送流体通过在上述软管主体 和上述连接构件的液密的接合界面上产生的龟裂泄漏出的泄漏 流体、或者通过在上述软管主体的筒状流路的壁面产生的龟裂 泄漏出的泄漏流体导入到上述液体泄漏#笨测室,利用该泄漏流浮力体以及标识构件推出到软管外部,从而使上述标识构件随 着上述浮力体在软管外部打开。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船舶用软管即使输送流体自其流路泄 漏,由于泄漏有流体的软管内部被软管外壳体液密地包覆,所 以也能防止流体泄漏到船舶用软管外。另外,作为泄漏探测机构,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船舶用软管 具有这样的机构,即,利用泄漏流体所具有的推压力,可从外 部观察到使杆构件前部移动到软管外部,由于在杆构件表面巻 绕有标识构件,所以该标识构件在外部(海水中、海水表面、 或者大气中)打开后,标识构件能到达离船舶用软管更远的位置。另一方面,作为泄漏探测机构,上述第二船舶用软管具有 这样的机构,即,利用泄漏流体所具有的推压力使推出销前进, 推出销推动浮力体而使其移动,从而随着将浮力体向软管外部 放出,使连结于该浮力体的标识构件在软管外部打开,此时, 连接推出销和浮力体的构件即标识构件也在外部(海水中、海 水表面、或者大气中)打开并伸展,标识构件也能到达离船舶 用软管更远的位置。因而,上述任意一种船舶用软管都能大幅地改良从外部 见 察泄漏情况的性能。并且,由于该标识构件不是像颜料剂那样地扩散在海水中, 而是维持固体状态,所以不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不能从外部 探测到输送流体的泄漏。作为上述标识构件,最好在确保标识构件的耐久性的同时、 观察对象物品(标识构件)的目测面积应尽可能大。例如,采用具有厚度为0.05~3.00mm、较佳为0.10~1.50mm 、更佳为 0.15 0.30mm的带状的构件时,在确保外部观察性的同时,可 使标识构件到达离船舶用软管更远的位置,所以从观察性方面 来看较佳。在厚度过小时,存在标识构件断裂的情况,而在厚 度过大时,标识构件有变短倾向,存在有损观察性的情况。另外,作为上述标识构件,与采用具有上述带状的构件的 情况相比,在采用具有外径为0.5 5.0mm、较佳为1.0-3.Omm、 更佳为1.0 2.0 m m的捻线形状的构件时,能使标识构件到达更 远的地方,能进一步提高外部观察性,所以较佳。在外径过小 时,存在标识构件折断、过细而导致观察较差的情况,作为外 径过大时的结果,标识构件有变短倾向,存在有损观察性的情 况。在此,从提高观察性方面考虑,使标识构件为发出荧光的 构件、或者反射光的构件较佳。并且,从耐久性方面考虑,标 识构件为耐海水性的构件较佳。另外,本发明中的"耐海水性"是指即使被海水拍打也能 保持充分的强度的特性。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泄漏时防止输送 流体泄漏到软管外的同时、能从外部可靠地观察到有无泄漏的 船舶用软管。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船舶用软管的概略立体 图、以及剖视图。图2是说明巻绕有带状标识构件的杆构件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船舶用软管对泄漏发出警报的状况的图。 图4是对以在适当的位置反转巻绕方向而设有多处折回位置的方式,把具有带状的标识构件巻绕在杆构件的小径部上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对本发明其他例子的船舶用软管所采用的推出销复合构件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6是对推出销复合构件的 一 个变形例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7是对推出销复合构件的其他变形例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 一例子的船舶用软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图l (A)是表示本发明一个例子的船舶用软管l的概略立体图,图l (B)是图l (A)中的X — X剖视图。如图l (A)、 图1(B)所示,船舶用软管1包括软管主体2、筒状的连接构件 3和软管外壳体4;上述软管主体2具有筒状流路10;上述连接 构件3液密地插入该软管主体的一端开口部;上述软管外壳体4 液密地包覆软管主体2的整个外周面以及连接构件3的 一部分 表面。在图1(B)中,软管主体2做成在耐压橡胶管21内埋设有 耐压加强层22、 23的构造。在耐压加强层22、 23的顶端部,将 耐压加强层22、 23的各自端部固定巻入压边钢丝线221、 231, 从而牢固地维持与连接构件3的连接。另外在图l (B)中,液密地插入到软管主体2的一端开口 部的连接构件3在其后部具有插入软管主体2的开口部中的插 入部31,在其前部具有与该插入部31连4妄为 一体的突出部30。 在该突出部30的后部包括凸条部32,该凸条部32与上述插入部 31邻接,在外周面上具有沿着周向的环状的凸条。在凸条部32 上还设有突出地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作为凸条部32的一部分 的凸缘状突起321。在上述凸条部32内沿着上述筒状流路方向 设有一个贯通孔33,在该贯通孔33内设置有可向前方移动的杆 构件34,在该杆构件34的前部表面巻绕有标识构件341。在设 置于贯通孔33内的杆构件34的移动方向的顶端侧设置有使杆 构件3 4的移动动作稳定的环状构件3 5 。另外,在上述插入部31的外周面上设有2条沿着周向凸出 成环状地设置的锯齿状棱311,分别卡止在压边钢丝线221、231 部分来牢固地维持与软管主体2的连接。并且,在连接构件3的 突出部30的顶端部设有连接凸缘36,在连接凸缘36的规定位置设置螺栓贯通孔361。再者,图l (B)中,软管外壳体4设置为液密地包覆软管主体2的整个外周面以及包含有凸缘状突起321的凸条部32的 整个外表面。图l (B)中,软管外壳体4由带状构件41、内衬 橡胶层42、耐压加强层43、浮力材料44和外皮橡胶层45构成; 上述带状构件41螺旋状地巻绕在软管主体2上;上述内衬橡胶 层42包覆该螺旋状地巻绕的带状构件41以及凸缘状突起321的 顶部外周面;上述耐压加强层43包覆该内衬橡胶层42,并卡止 于凸缘状突起321;上述浮力材料44包覆该耐压加强层43;上 述外皮橡胶层4 5包覆该浮力材料4 4的外表面以及凸条部3 2的 外表面。耐压加强层43与上述耐压加强层22、 23同样地在其端 部巻入压边钢丝线431。在此,从谋求緩和高压泄漏流体泄漏时的沖击来防止船舶 用软管1的破损扩大方面考虑、以及从使船舶用软管带有浮力 方面考虑,最好是发泡弹性体作为带状构件41的材质。作为这 样的发泡弹性体,可以举出天然橡胶、丁腈橡胶、苯乙烯一丁 二烯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树脂等发泡体。另外,因为带状构件41呈螺旋状地巻绕,所以在其相邻的 条间形成有作为沿带状构件41延伸的连通空间的泄漏流体导 出通路411。该泄漏流体导出通路411可连通于贯通孔33,但在 平时,该连通被杆构件34的后端面阻隔,且如上所述地由带状 构件41保持液密。在此,本发明中将露出杆构件34的后端面的 恒定的空间(构成泄漏流体导出通路411的一部分的部分)称 作液体泄漏探测室4111。另外,耐压加强层43可以形成为重叠地缠绕聚酯帘线或尼 龙帘线而成的层。从防止泄漏流体导出通路411变形方面考虑, 该帘线的交叉角度最好是静止角。于是,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了船舶用软管l,因此在上述 筒状流路中流通的输送流体如下所述地被导入到液体泄漏探测室4111。即,当软管主体2和连接构件3之间的液密的接合界面 产生龟裂时,通过该龟裂泄漏的泄漏流体沿着连接构件3的外 周表面直接被导入到液体泄漏探测室4111。另一方面,当软管 主体2的筒状流路壁面产生龟裂时,内衬橡胶层42、耐压加强 层4 3按照自软管主体2的筒状流路朝向船舶用软管1的外表面 的顺序分别起到泄漏防止壁的作用,从而使通过上述龟裂泄漏 的泄漏流体通过泄漏流体导出通路411被导入到液体泄漏探测 室4111。另外,本发明中,泄漏流体被导入到液体泄漏探测室4111, 泄漏流体对与该液体泄漏探测室4111液密地连通的贯通孔33 内的杆构件34施加推压力,从而使杆构件34前进,把杆构件34 的前部自贯通孔33内通过预先设置在外皮橡胶层45上的窗口 部451向贯通孔33外推出,使巻绕在上述杆构件34表面的标识 构件341在船舶用软管外部打开。另外,通过使杆构件34的前端形成尖形,即使未预先设置 窗口部451,杆构件34的前端也会戳石皮外皮橡胶层45,所以可 使标识构件341移动到贯通孔33外,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海 水等浸入到船舶用软管l内。图2 ( A)是巻绕有具有带状的发出荧光或者反射光的标识 构件341的、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杆构件34的侧视图,图2(B) 是解除标识构件341的巻绕的状态下的杆构件34的侧视图。在 图2(A)、图2(B)中,杆构件34包括杆主体343和大径头部 344;上述杆主体343自杆构件34的轴线方向中心附近到杆构件 34的前端侧具有两处小径部342、 342,该小径部342、 342分 别固定有2枚带状标识构件341、 341的一端;上述大径头部344在杆构件34的后端部。在此,只要把大径头部344的外径设定得大于环状构件35 的内径,就可以防止整个杆构件34向贯通孔33外脱出。另外, 只要将大径头部344的直径设定成与贯通孔33的内径相等,则 能期待有效地将杆构件34的后端面所施加的泄漏流体的推压 力传递给杆构件。另外,为了不在大径头部344的外周面和贯 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最好利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作为形成上述发出荧光的构件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 法,可适当采用把市面上出售的荧光涂料揉入基体材料树脂并 进行成形的方法、把市面上出售的荧光涂料涂覆在基体材料树 脂上的方法等。另外,作为形成光反射性构件的方法,也可使 用任意方法,可采用把市面上出售的反射材料涂覆在基体材料 树脂上的方法等。另外,带状的标识构件341是耐海水性的构件,该耐海水 性构件可以采用从即使被海水拍打也能保持充分的强度的树脂 中选择的方法来获得。于是,因为标识构件341的一端被固定地巻绕,所以在利内移动到上述贯通孔33外时,利用海流等释放标识构件341的 巻绕,可使标识构件341到达离船舶用软管l的轴线更远方。图 3是表示对泄漏发出警报的状况的图。在此,虽然也可以利用海流等慢慢地解除标识构件341的 巻绕,但从更快速地解除该巻绕方面考虑,使小径部342形成 为自身可绕杆构件的轴线旋转较佳。另外,形成为这样的方式 也较为有效,即,使标识构件341带有适度的弹性,在杆构件 移动到贯通孔33外之后,利用自身的弹性自然地伸展。作为这 种具有弹性的构件,可以举出例如不锈钢弹簧(长度测量用的巻尺所使用的构件等)或形状记忆合金等。也可以将这些不锈 钢弹簧或形状记忆合金与树脂带接合来使用。另外,若欲使标识构件341更快速地伸展,作为把标识构件341巻绕在杆构件34上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在适当的位置反 转巻绕方向而设置多处折回位置的巻绕方法。图4是对以在适 当位置(图中小径部342'的截面圆的上方顶部附近)反转巻 绕方向而设多个折回位置的方式,将具有带状的标识构件341, 巻绕在杆构件34'的小径部342'上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另 外,标识构件341'是由不锈钢弹簧构成的带状的标识构件 3411,和由聚酯树脂制成的带状的标识构件3412,接合而成。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其他例子的船舶用软管所采用的推出 销复合构件5的立体图。推出销复合构件5是可与上述船舶用软 管l中的杆构件34置换的构件,包括推出销51、浮力体52和标 识构件53;上述推出销51设置在上述船舶用软管1中的贯通孔 33内;上述浮力体52用作堵住贯通孔33的软管外部侧开口的 帽;上述标识构件5 3介于这些推出销51和浮力体5 2之间并连结 两者。推出销51在其后部端具有大径头部即轴主体511,利用 该轴主体511的后端面(推出销51的后端面)平时阻隔贯通孔 33和液体泄漏:探测室的连通。另外,标识构件53包括可以用于 连结推出销51以及浮力体52的连结绳531。另外,在图5中,标 识构件53和推出销51之间的连结是通过将作为标识构件53的 一部分而具有的连结绳531贯穿并固定于设置在推出销51的顶 端的连结用孔中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标识构件53和浮力体52 之间的连结是通过把连结绳5 31贯穿并固定于设置在浮力体5 2 后端的连结用环状突起中来实现的(另外,图中的箭头例示贯 穿方向)。在此,与上述船舶用软管l中使用的杆构件的大径头部344同样,轴主体511的外径大小也能调节,而且也可以设置O型密 封圈等密封构件。另外,对于标识构件53,也可以使用与上述船舶用软管1 中使用的标识构件341同样的构件。于是,采用上述推出销复合构件5的船舶用软管构成为, 通过在泄漏液体^皮导入到液体泄漏:深测室4111后,泄漏流体对 设置在液密地连通于该液体泄漏:探测室4111的贯通孔33内的 上述推出销51施加推压力,使挤压销51前进并推动浮力体52, 将其推出到软管外部并将其放出,从而使标识构件5 3以被浮力 体52拉出的形式放出到软管外,使标识构件53伸展变长。特别 是在将浮力体52放出到海水中后,因为浮力体52向海面浮起, 所以会使标识构件53良好地伸展。图6、 7是分别说明推出销复合材料5的 一 个变形例或者其 他变形例的、推出销复合构件5'或推出销复合构件5',的立 体图。在图6中,推出销复合构件5,的特征在于具有多根推出 浮力体52'的销,在图7中,推出销复合构件5',的特征在于 推出浮力体52,,的销的形状采用筒形。与采用上述推出销复 合构件5的情况相比,采用这些推出销复合构件5,或推出销复 合构件5',时,因其能把标识构件折叠地夹于多根推出销上、 或者能把标识构件容纳在筒形的推出销内,所以能更容易地容 纳标识构件,较好。另外,关于本发明的船舶用软管,可以基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无损于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适当改变设计。可以适当选择各 构件的材质,也可以适当进行各个构件间的粘接(通过硫化粘 接或使用粘接剂进行的粘结等)。贯通孔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 上的多个(参照图8)。为了牢固地固定各层,也可以使用适当 的紧固帘线等。还可以适当地在各个层内进 一 步埋设加强部件(加强钢丝线等)或插入O型密封圏等。对于推出销复合构件 的标识构件与推出销或者浮力体的连结方法也没有特别的限 制,也可以适当地使用粘接剂,连结绳的设置位置和贯穿位置 也可以适当变更。也可以采用不使用连结绳的方法等。
权利要求
1.一种船舶用软管,其包括软管主体、筒状的连接构件和软管外壳体;上述软管主体具有筒状流路;上述连接构件液密地插入到该软管主体的一端开口部或两端开口部中;上述软管外壳体液密地包覆上述软管主体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该船舶用软管构成为,上述连接构件在其后部具有插入部并且在其前部具有突出部;上述插入部插入上述软管主体的开口部;上述突出部与该插入部设置成一体,具有与该插入部邻接地沿着周向呈环状地凸出设置在外周面上的凸条部;在上述凸条部上沿着上述筒状流路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设置有可向前方移动的杆构件,在该杆构件上卷绕有标识构件,并且在上述贯通孔的后方设有可连通于该贯通孔的、平时由上述杆构件后部以及上述软管外壳体液密地保持的液体泄漏探测室,将在上述筒状流路中流通的输送流体通过在上述软管主体和上述连接构件的液密的接合界面上产生的龟裂泄漏出的泄漏流体、或者通过在上述软管主体的筒状流路的壁面产生的龟裂泄漏出的泄漏流体导入到液体泄漏探测室,利用该泄漏流体所具有的推压力使上述杆构件在上述贯通孔内前进,将其前部以及上述标识构件推出到贯通孔外,从而使卷绕在上述杆构件表面的标识构件在软管外部打开。
2. —种船舶用软管,其包括软管主体、筒状的连接构件和 软管外壳体;上述软管主体具有筒状流路;上述连接构件液密 地插入该软管主体的 一 端开口部或两端开口部;上述软管外壳 体液密地包覆上述软管主体外周面;其特征在于,该船舶用软 管构成为,上述连接构件在其后部具有插入部并且在其前部具 有突出部;上述插入部插入上述软管主体的开口部;上述突出 部与该插入部设置成一体,具有与该插入部邻接地沿着周向呈 环状地凸出设置在外周面上的凸条部;在上述凸条部上沿着上述筒状流路方向至少设置一个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设置有可 向前方移动的推出销,并且,在上述贯通孔内的上述推出销的 前部或上述贯通孔与软管外部的边界位置设置有浮力体,这些 推出销和浮力体借助标识构件相连结,并且,在上述贯通孔的 后方设有可连通于该贯通孔的、平时由上述杆构件后部以及上 述软管外壳体液密地保持的液体泄漏探测室;将在上述筒状流路中流通的输送流体通过在上述软管主体 和上述连接构件的液密的接合界面上产生的龟裂泄漏出的泄漏 流体、或者通过在上述软管主体的筒状流路的壁面产生的龟裂 泄漏出的泄漏流体导入到液体泄漏^笨测室内,利用该泄漏流体力体以及标识构件推出到软管外部,从而使上述标识构件随着 上述浮力体在软管外部打开。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船舶用软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构件是具有厚度为0.05 3.00mm的带状的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船舶用软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构件是具有捻线状的构件。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船舶用软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构件是发出焚光的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船舶用软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构件是反射光的构件。
7. 根据权利要求3~ 6中任1项所述的船舶用软管,其特征 在于,上述标识构件是耐海水性的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用软管。该船舶用软管在输送流体自其流路泄漏时防止泄漏到软管外部,同时能从外部可靠地观察到自其流路有无泄漏。该船舶用软管包括软管主体、插入软管主体的开口部的筒状的连接构件和包覆软管主体外周面的软管外壳体,该船舶用软管构成为,连接构件包括插入到软管主体开口部中的插入部和具有凸条部的突出部,在凸条部上至少设有1个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设置卷绕有标识构件的杆构件,在上述贯通孔的后方设有液体泄漏探测室,将自筒状流路中流通的输送流体泄漏的泄漏流体导入到液体泄漏探测室,利用其推压力将杆构件的前部以及上述标识构件推出到贯通孔外,从而使标识构件在软管外部打开。
文档编号F16L55/00GK101331353SQ20068004759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山本惠, 秋山齐, 藤原敏宏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