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段式变压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143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段式变压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段式变压避震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变缓冲压力的无段式变压
避震器。
背景技术
避震器主要利用一速度压縮或拉伸避震器,而由所述避震器所产生的阻力所产生 的阻尼效果来缓冲震动、撞击。即使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弹性元件床、椅。所述弹性元件广 义也属于一种避震器。但是,一般所指的避震器通常,但不限于使用于各式车辆、机械设备 与房屋的抗震等。 请参阅图6所示,现有技术的避震器2包括一压缸体21,所述压缸体21内部设一 压制杆22,所述压制杆22的底部端设有一阻尼阀23,所述阻尼阀23形成将所述压缸体21 内部分界成一可供阻尼流体容纳的第一容室24与一第二容室25,且所述阻尼阀23设有两 个渲泄孔26,当压制杆22受到震动或撞击而将所述阻尼阀23下压时,所述第二容室25内 的阻尼流体由所述第二容室25经过所述渲泄孔26窜流至所述第一容室24。而通过所述阻 尼阀23对于所述第二容室25内的阻尼流体的相互阻抗产生缓冲。 而由于现有技术的所述阻尼阀23的截面大致为外径相当,因此当所述阻尼阀23 在每一个下压的过程当中,若是所述渲泄孔26的孔径远小于所述阻尼阀23的截面的直径, 所述阻尼流体瞬间就会积压而导致阻尼流体无法瞬间适时排出而形成阻力,使得缓冲吸震 的效果大为减少。若是所述渲泄孔26的孔径远大于所述阻尼阀23的截面,所述阻尼流体 瞬间就迅速排出几乎无阻力,因此如何寻求一个均衡而适当的调变,为此类避震器的设计 与制造者所应思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变缓冲压力的无段式变压避震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无段式变压避震器,其包括一压缸体,所述
压缸体内部设一隔板,以分界成一可供阻尼流体容纳的第一容室与一第二容室,所述隔板
设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容室底部设有一阻抗片;以及设一压制杆,所述压制杆设于所
述压缸体内部,且所述压制杆外缘,在所述第一容室内设一阻尼阀;所述压制杆的横截面由
上而下逐渐收敛状,且所述压制杆在逐渐下压,并经所述第一穿孔时,令所述压制杆以横截
面的面积变化,逐渐改变所述第一穿孔的内缘与所述压制杆外缘的穿孔余隙,以及逐渐提
升所述第一容室内的阻尼流体流入所述第二容室内时的阻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所述第一穿孔的横截面积为固定,因此当所述压制 杆受到震动而逐渐下压,并经所述第一穿孔时,所述压制杆由于下压而导致与所述第一穿 孔内缘与所述压制杆外缘的穿孔余隙产生变化,令所述压制杆在通过所述第一穿孔时,受 到不同程度的拥挤而产生不同的阻尼效果,因此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震动,而产生 不同的阻尼效果与缓冲避震的效果,而利用所述压制杆的横截面积由上而下逐渐收敛状例如渐斜、渐弧等,而无明显段位变化,因此称为无段式变压避震。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压制杆上升的组合平面剖视与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压制杆初始下压的组合平面剖视与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压制杆再下压的组合平面剖视与局部放大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l-压缸体;10-阻抗片;11-隔板;lll-第二穿孔;112-窝室; 113-球阀;114-网罩;12-第一容室;13-第二容室;14-压制杆;141-阻尼阀;142_软韧 体;15-第一穿孔;17-第一抵制元件;18-第二抵制元件;19_弹性元件;2_避震器;21-压 缸体;22-压制杆;23-阻尼阀;24-第一容室;25_第二容室;26_渲泄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

本发明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使贵审查员对于本发明有更 进一步的理解。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段式变压避震器,可以使用于例如各 式车辆、机械设备与房屋的抗震等。 本发明主体包括一压缸体l,所述压缸体l内部通过一隔板ll作为分界,所述压缸 体1内部形成一可供阻尼流体容纳的第一容室12与一第二容室13,所述阻尼流体可以选用 各种适合的油、气、液体等。 所述压缸体1内部设有一压制杆14,所述压制杆14顶部可以与各种前述所称(但 不限于)的车辆、机械设备或房屋结合,作为避震与缓冲震动之用。 且所述的所述隔板11设有一第一穿孔15,容许所述压制杆14经所述第一穿孔15 在所述第一容室12与所述第二容室13内部往复动作,即所述压制杆14所结合的所述结合 物产生震动时,所述压制杆14即会产生下压与回复的动作。又所述第二容室13底部设有 一阻抗片10(请配合图3)。 本发明在所述压制杆14于所述第一容室12内设一阻尼阀141,所述阻尼阀141可 以作为压制所述第一容室12内阻尼流体之用,且压制所述阻尼流体可以由所述第一穿孔 15进入所述第二容室13,进而迫使所述阻抗片10下压,因此所述阻尼流体流动过程与吸收 震动产生缓冲效果。本发明特色在于所述压制杆14的横截面积由上而下逐渐收敛状。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穿孔15的横截面积为固定,因此当所述压制杆14受 到震动而逐渐下压,并经所述第一穿孔15时,所述压制杆14由于下压而导致与所述第一穿 孔15内缘与所述压制杆14外缘的穿孔余隙变化。所谓余隙,指所述第一穿孔15原来的横 截面积扣除所述压制杆14的横截面积,即第一容室12内的阻尼流体可以流通至所述第二 容室13的剩余通径。而所述余隙会随着所述压制杆14逐渐上、下而改变,所述压制杆14的 上、下程度又受到震动大小而改变,同时压制杆14在通过所述第一穿孔15时,也会受到不 同程度的拥挤而产生不同的阻尼效果。因此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震动,而产生不同
4的阻尼效果与缓冲避震的效果,而利用所述压制杆14的横截面积由上而下逐渐收敛状(例 如渐斜或是渐弧等)。由于而无明显段位变化,因此称为无段式变压避震。
请配合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隔板11还设有一第二穿孔lll,请配合图4、图5所 示,所述第二穿孔111的上部设有一窝室112,所述窝室112内设一球阀113,且所述球阀 113位于所述第一容室12内,且所述窝室112连接一网罩114,所述网罩114具有网目。当 所述压制杆14受到震动而逐渐下压,位于所述第一容室12内的阻尼流体经所述第一穿孔 15流通,原本也应可以部分由所述网目与所述第二穿孔111流下,但是因为所述球阀113会 因为重量下沉而封闭所述第二穿孔111,因此使得所述第二穿孔111在压制杆14下压时无 纾解阻尼流体的作用。 但是当压制杆14上升时,所述第二容室13内的阻尼流体除了可以由所述第一穿 孔15的余隙流至所述第一容室12,同时由于所述阻尼流体的上冲,也会将所述球阀113上 浮而令所述第二穿孔111开通。协助所述阻尼流体顺遂由所述第二容室13流至所述第一 容室12。 本发明的所述压缸体1外侧设一第一抵制元件17,且所述压制杆14在上部位置的
外缘设一第二抵制元件18,所述第一抵制元件17与所述第二抵制元件18之间设有一弹性
元件19。可以提供更佳的避震效果。又本发明在所述阻尼阀141与压缸体1顶部之间设有
一软韧体142(例如橡胶、硅胶等软质垫体),可以进一步提供减缓所述阻尼阀141与所述压
缸体1顶部间的撞击,同时也可以防止所述阻尼流体外泄,而提供一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在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也未
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非显而易知性,符合可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但上述所陈,为本发明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
均等变化,皆属本案诉求标的的范畴。
权利要求
一种无段式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压缸体,所述压缸体内部设一隔板以分界成一供阻尼流体容纳的第一容室与一第二容室,所述隔板设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容室底部设有一阻抗片;一压制杆,设于所述压缸体内部,且所述压制杆外缘,在所述第一容室内设一阻尼阀;所述压制杆的横截面由上而下逐渐收敛状;所述压制杆在逐渐下压并经所述第一穿孔时,令所述压制杆以横截面的面积变化,逐渐改变所述第一穿孔的内缘与所述压制杆外缘的穿孔余隙,以及逐渐提升所述第一容室内的阻尼流体流入所述第二容室内时的阻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一第二穿孔,所 述第二穿孔的上部设有一窝室,所述窝室内设一球阀,且所述球阀位于所述第一容室内,且 所述窝室连接一网罩,限制所述球阀上浮的极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缸体外侧设一第一抵 制元件,且所述压制杆在上部位置的外缘设一第二抵制元件,所述第一抵制元件与所述第 二抵制元件之间设有一弹性元件。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段式变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阀与所述压缸体顶 部之间设有一软韧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段式变压避震器,主要通过一压缸体内部通过一隔板以分界所述压缸体内部形成一可供阻尼流体容纳的第一容室与一第二容室,所述压缸体内部设有一压制杆,且所述隔板设有一第一穿孔,容许所述压制杆经所述第一穿孔在所述第一容室与所述第二容室内部往复,本发明主要在所述压制杆的横截面形成一由上而下逐渐收敛状,以令所述压制杆在逐渐下压的状态,以横截面的面积变化以及渐增的压入体积,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容室内阻尼流体产生渐增阻抗。可随撞击或震动越大,压制杆越深入的情况下,可以有因为逐渐增加的面积变化以及渐增的压入体积,而产生逐渐大的阻抗与避震效果。
文档编号F16F9/16GK101761598SQ2008101892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陈振宪 申请人:陈振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