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527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1 '是由内胆13 '和其顶
部或底部的螺口 ll'所组成,它常在水处理设备中用做盛水的压力容器。玻
璃纤维(即玻璃钢)缠绕压力容器的螺纹接口 ll'在接入至内胆13'时,由 于阀体4上的密封圈3与螺纹接口 11 '的顶面压紧,其密封效果完全取决于 螺纹接口 ll'与内胆13'熔合的强度及与熔接面的完整性。在实际使用中, 随着压力的上升与下降,压力容器1 '就会出现微量涨縮。在熔接强度未达到 理想情况下或压力容器在工作较长时间后,其螺纹接口 ll'与内胆13'熔接 面的完整性就会被破坏,容器内的水便会从被破坏的熔接面的缝隙5处渗出, 导致压力容器密封失效。
专利号为200610001027.8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如 图2所示,这种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1*是由上下封头13*,螺口11*以及 直管段17*组成,采用热塑性的材料分别制作组成压力容器的中空内衬的各 段,然后将各段用胶粘剂粘接形成中空的内衬,最后将玻璃纤维缠绕在内衬 的外面形成最终的产品。这种结构的产品与图l所述的产品结构很类似,只 是成型方法不同,所以也与图1的产品结构有着类似的渗漏缺陷。
专利号为200310108344.6的文献也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 如图3所示,这种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1 "是由内胆13 "和其顶部或底部 的螺口 11 "所组成,内胆13 "的口颈部将螺口 11 "包住,其结构使可能的渗 漏路径全部在阀体4上的密封圈3所保护的范围内,即使发生了渗漏,对水
处理系统而言,也是内渗漏,减小了对外界的破坏概率。相比技术图l和图
2的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可以消除长期使用所带来的渗漏隐患,也能提供长 期可靠的运行,但是,由于其内胆13"是由较软的材料制成,内胆13"为了 包覆螺口 ll"而暴露在外与外界直接接触,且与阀体4上的密封圈3接触形 成密封,压力容器1 "的端面密封面132 "却极易被磨损。特别是在一些需要 定期维护的设备上使用此种压力容器时,更容易因为经常拆卸阀体4而造成 密封面132"被磨损,进而使密封失效。另外,因为内胆13"是吹塑成型的, 表面较粗糙且有合模所产生的拼缝线,所以为了保证密封面132"的密封性, 这个面需要进行后续切削加工,这也增加了这种压力容器1 "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缠绕压 力容器密封性差的缺陷,为水处理系统提供一种防止压力容器向外渗漏具良 好密封性能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玻璃纤维 缠绕压力容器,其包括 一内胆, 一固接在该内胆的顶部或底部的口颈部位 的螺口,其特点在于,该螺口为双层的复合螺口,该复合螺口由外层螺口和 内层螺口嵌套组成,该内胆的口颈部与外层螺口为一体熔接成型。
其中,该内层螺口的顶面设有若干凹槽。
其中,该外层螺口顶面相对该凹槽部位设有与凹槽相嵌的凸棱。
其中,该内层螺口与外层螺口相嵌套的外壁上设有若干防转的加强筋。
其中,该外层螺口底部弧面线上设有若干缺口。
其中,该外层螺口外侧的中部设有增加熔接面积的熔接线。
其中,该内层螺口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其中,该内胆与外层螺口为相同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 采用复合螺口的设计,使内胆口颈部能够与复合螺口真正相烙为一 体,完全杜绝了泄露的可能,容器密封性好。
2、 螺口内层与外层采用二次成型工艺制作完成,比如二次注塑,这两 层材料间的密封性要优于现有的吹塑或者滚塑成型工艺。
3、 在成型过程中,螺口的位置固定,不需要其它特殊的制造设备即可 实现双头螺口的压力容器制造。并且由于内层螺口采用高强度的塑料,压力 容器使用寿命长。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玻璃纤维压力容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玻璃纤维压力容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玻璃纤维压力容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复合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复合螺口结构的3/4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内层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层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压力容器吹塑工艺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4a、 4b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l,包括 内胆13,与内胆13顶部或底部的口颈部固定连接的双层的复合螺口 11,如 图5和图6所示,复合螺口 11由外层螺口 IIA和内层螺口 IIB相互嵌套成 一体构成。如图7和图8所示,在内层螺口 llB的顶面开有若干凹槽lll,该凹槽lll与外层螺口 IIA顶面上的凸棱(图中未标)对应嵌合。为使内层 螺口 IIB与外层螺口 IIA嵌合紧密,在内层螺口 IIB的外壁上加工有若干 防转的加强筋116。该内层螺口 11B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15。
其中,图5、 7和8中每一幅图都含有不同角度的附图,分别说明如下。
图5中,各图号和附图的对应关系如下5a:复合螺口的仰视图;5b:复合 螺口的主视图;5C:复合螺口的剖视图;5d:复合螺口的俯视图;5e:复合 螺口的立体图。图7中,各图号和附图的对应关系如下7a:内层螺口的仰 视图;7b:内层螺口的俯视图;7c:内层螺口的主视图;7d:内层螺口的剖 视图;7e:内层螺口的立体图。图8中,各图号和附图的对应关系如下8a: 外层螺口的仰视图;8b:外层螺口的俯视图;8c:外层螺口的主视图;8d: 外层螺口的剖视图;8e:外层螺口的立体图。
如图4b和图6所示,上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1外层为玻璃钢缠 绕材料14,阀体通过密封圈(图中未画)与复合螺口 11的密封面113压紧, 同时这个密封面113也作为复合螺口 11的顶面与阀体(图中未画)直接接 触。
如图8所示,外层螺口 IIA上设有多个防旋转的缺口 114,复合螺口 11 侧面的中间部位设有能够增加熔接面积的熔接线112,采用这种设计,可使 成型的压力容器1的内胆13与复合螺口 11更好地熔接为一体,消除渗漏。
如图4b所示,为使上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1的内胆13的口颈部 131能够与复合螺口 11真正的熔成一体,以完全杜绝泄露,外层螺口 11A 采用与内胆13同样或者相互间熔接性能优异的材料,并对内层螺口 IIB、 外层螺口 IIA采用二次成型工艺制作,比如二次注塑。这种工艺制作的两层 材料间的密封性要好于现有的吹塑或者滚塑工艺方法。
此外,内层螺口 IIB采用高强度的工程材料,比如高强度的塑料,使本 实用新型压力容器1的复合螺口 11结构强度高,适合反复安装使用。同时, 在成型过程中,复合螺口 11的位置是固定的,制作时,不需要特殊的制造
设备即可实现双头复合螺口的压力容器1的制造。
本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1的内胆13是通过吹塑成型的,如图6和图9 所示,即由注塑提供预成型的复合螺口 11,在成型内胆13的时候,将内胆 13与复合螺口 11成型在一起。具体的成型过程为先将复合螺口 11旋入吹 针51上,将旋入复合螺口 11的吹针51放在挤料口下方的吹孔内。吹塑机 将内胆材料从挤料口挤出,当内胆材料完全套住复合螺口 ll后,进行合模。 然后吹入压力气体52保压,内胆成型。模具50的内腔型状与内胆13的外 型一致,吹针51与复合螺口 11同轴心,并且合模后吹针51与模具50也应 同轴心,以保证成品螺口的密封面113与内胆13的轴心有很好的垂直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 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 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包括一内胆,一固接在该内胆的顶部或底部的口颈部位的螺口,其特征在于,该螺口为双层的复合螺口,该复合螺口由外层螺口和内层螺口嵌套组成,该内胆的口颈部与外层螺口为一体熔接成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层 螺口的顶面设有若干凹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螺口顶面相对该凹槽部位设有与凹槽相嵌的凸棱。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层 螺口与外层螺口相嵌套的外壁上设有若干防转的加强筋。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特征 在于,该外层螺口底部弧面线上设有若干缺口。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层 螺口外侧的中部设有增加熔接面积的熔接线。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层 螺口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胆 与外层螺口为相同的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其包括一内胆,一固接在该内胆的顶部或底部的口颈部位的螺口,该螺口为双层的复合螺口,该复合螺口由外层螺口和内层螺口嵌套组成,该内胆口颈部与外层螺口为一体熔接。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密封性差的缺陷,为水处理系统提供一种防止压力容器渗漏且具良好密封性能的玻璃纤维缠绕压力容器。
文档编号F16J12/00GK201202807SQ20082005953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0日
发明者瞿建国, 陈小功 申请人: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