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274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衬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配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金属复合管配件。
背景技术
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网中的复合管配件,可以用全不锈钢管配件或 内衬不锈复合管配件,因全不锈钢管配件价格高,所以一般还是选用 铸铁管内复合不锈钢的管配件。通常,如图l所示,铸铁管内壁与内 衬不锈钢管的结合,是通过在其间热注一层有一定厚度的塑料层b实
现,铸铁管a、不锈钢管c通过塑料层b连成一整体。 该结构存在的缺陷是
(1) 较厚的塑料层造成实际管径变小, 一般降低一个档次的公称
直径,使管子的送液量减少(如原来为DN25管道,实际变为DN20管 道的流量);
(2) 安装时螺纹拧得紧松的程度很难把握,螺纹拧得紧,容易 顶住管头,使管径更小;螺纹拧得松,配件的台阶与复合管的端面脱 开,介质易进入复合管端面的碳钢部分,造成腐蚀与污染;
(3) 由于复合配件的中间层为塑料,使复合配件的使用温度受 到限制,造成整个复合管网的使用温度受到中间塑料层的使用温度范 围的限制,因而内衬不锈复合钢管的使用范围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内衬不锈钢的复合管配件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管径增大、不易受腐蚀与污染、使用温度范围更宽广的内衬 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配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衬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配件,由内层与外层复合而成,所 述内层为不锈钢层,所述的外层为铸铁层或铸钢层,所述的内层与外 层之间为过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配件为三通接头。
或者,所述的管配件为直接头。
又或者,所述的管配件为弯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通过铸造的方法,将铸铁(或铸钢) 与内复不锈钢管两层融为一体,制造容易,结合可靠,结合后管口径 没有縮小,使用温度范围更宽广,大大拓展了不锈钢复合钢管的使用 范围。另外,复合铸造管配件的材料与复合钢管的材料可以完全一致, 给操作、检测、维修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了管道网络用材统一 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相对传统的复合管配件,其管径 增大,流量增大;(2)介质不会与碳钢管接触,不产生腐蚀和污染; (3)不含塑料层,使用温度范围更宽广;(4)两金属层结合牢靠。

图1是现有的铸铁管内复合不锈钢的管配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内衬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三通接头。
一种内衬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三通接头,由内层2与外层1复合 而成,所述内层2为不锈钢层,所述的外层l为铸铁层,也可以是铸 钢层,所述的内层2与外层3之间为过盈连接。本实施例采用铸造的方法,将铸铁(或铸钢)与内复不锈钢两层 融为一体,其具体制造方法如下
在铸造浇注前,内衬用的不锈钢管层先与型砂做成泥心,与型模 成型后,将融化的铸铁(钢)液注入砂模浇注成形。在浇注时,钢(铁) 水的热量传递给不锈钢及型芯,这时溶液与不锈钢泥心一起膨胀,冷 却时,因固态的收縮率不同,最里面型芯石英砂,热胀很大,收縮也 很大;中间不锈钢热胀比石英小很多,收縮也很小;外面是钢或铁, 由于钢或铁金属中含碳量都比不锈钢高,收縮率也比不锈钢大,所以, 冷却后钢或铁铸件内壁紧紧压住不锈钢管外层,造成界面上很强的结 合力。
本实施例采用铸造的方法,将铸铁(或铸钢)与内复不锈钢两层 融为一体,制造容易,结合可靠,结合后管口径没有縮小,使用温度 范围更宽广,大大拓展了不锈钢复合钢管的使用范围。另外,复合铸 造管配件的材料与复合钢管的材料可以完全一致,给操作、检测、维 修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了管道网络用材统一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管配件不应仅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三通 接头,还包含直接头、弯头等复合管配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术手 段。
权利要求1、一种内衬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配件,由内层与外层复合而成,所述内层为不锈钢层,所述的外层为铸铁层或铸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与外层之间为过盈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衬不锈钢的复合管焊接管配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管配件为三通接头。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衬不锈钢的复合管焊接管配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管配件为直接头。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衬不锈钢的复合管焊接管配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管配件为弯头。
专利摘要一种内衬不锈钢的复合铸造管配件,由内层与外层复合而成,所述内层为不锈钢管层,所述的外层为铸铁管层或铸钢管层,所述的内层与外层之间为过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复合铸造管配件的材料与复合钢管的材料可以完全一致,给操作、检测、维修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了管道网络用材统一性的要求;(2)相对传统的复合管配件,其管径增大,流量增大;(3)介质不会与碳钢管接触,不产生腐蚀和污染;(4)不含塑料层,使用温度范围更宽广;(5)两金属层结合牢靠。
文档编号F16L9/00GK201255272SQ20082016406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4日
发明者宗 付, 曹志锡, 李文武, 陈慧明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