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长度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590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整长度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尤指一种藉该升降机构及滑轮组搭配而可使该 壳体间相对位移的支架。
技术背景
如中国台湾专利「M2 8 4 5 1 1 :家具升降机构改良」所示,该案的升降结构是以螺
杆搭配螺母等方式来达到升降的目的,然而,当使用者需求的升降高度较高时,则必须使用 较长的螺杆,而升降的速度受限于螺杆上的螺纹,螺纹密度高时,升降速度较为缓慢,但可
支撑较重的物品;螺纹密度低时,升降速度较快,但螺牙与螺纹间的支撑力度较低,无法支 撑重量较大的物品。且长度较长的螺杆,需花费较多的加工程序,成本不易降低。而螺杆长 度较长,使用者欲达到所需的高度时,需花费较长的时间,或花费更多的力气转动该握把。
因此,就以上观点,该类型的家具升降结构,有其不足且需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整长度的 支架,使用者通过作动该升降机构,以带动该滑轮组,并使该壳体间产生位移,以此达到调 节支架长度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包含 至少一支架,该支架包含一升降机构,其特点是该支架还包括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 及一滑轮组,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间互相套接;所述升降机构设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 壳体内;该滑轮组设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内,包括一第一滑轮及一第一传动带,该第 一滑轮连接于该升降机构,该第一传动带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壳体上,另一端部穿过该第一滑 轮后设于该第二壳体上;当该升降机构动作时,同步带动该第一传动带及该第一滑轮,使该 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
如此,该支架由至少二壳体所组成,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可装设更多的壳体,以多数个 壳体间产生的位移让使用者触及所需的长度或高度;由该牙条的升降,搭配该滑轮,使该壳 体间同步产生位移,以调节该支架的长度或高度;且避免使用者花费多余气力以调整该支架 的高度;该牙条螺入该螺母,藉由该牙条与螺母间的支承力,以支撑该支架所支承的重量, 且防止该牙条下滑。以下,将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加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承载面和第一、二壳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第一和第二壳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显示第一、二、三壳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一,显示该齿轮组连接一握杆。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二,显示该齿轮组连接一电动马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一,显示第一、二壳体。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二,显示第一、二、及三壳体。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一,显示连动杆和握杆。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二,显示连动杆和电动马达。 标号说明
1——-支架10-一第一壳体
11-一第二壳体12-一第三壳体
2——-升降机构20-一齿轮组
201 -一主动齿轮202 -—从动齿,
21-一牙条22-一套管
23-一螺母24-一载台
3——-滑轮组30-一第一滑轮
301 一-第一传动带31-一第二滑轮
311 一-第二传动带32-一第三滑轮
321 -一第三传动带L——-连动杆
H——-握杆M——-电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包括一支架l,其包含至少一 第一壳体l 0及一第二壳体1 1、 一升降机构2及至少一滑轮组3,该第一壳体l 0及该第 二壳体l l互相套接,该升降机构2设于该第一壳体1 0及该第二壳体1 l内,该滑轮组3 亦设于该第一壳体l 0及该第二壳体1 l内,该滑轮组3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滑轮3 0及一第 一传动带3 0 1,该第一滑轮3 0连接于该升降机构2,该第一传动带3 0 l的一端设于该 第一壳体l 0之上,另一端部穿过该第一滑轮3 0后,设于该第二壳体l l之上,又,该升降机构包含一齿轮组2 0 、 一牙条2 1 、 一套管2 2 、 一螺母2 3及一载台2 4 ,该齿轮组 2 0设于该第一壳体1 0顶端,该牙条2 1连接所述齿轮组2 0 ,该套管2 2的一端部设有 一螺母2 3 ,该牙条2 1透过该螺母2 3螺入该套管2 2 ,且该套管2 2与该第一滑轮3 0 连接,而该载台2 4设于该套管2 2的另一端部,并连接该第二壳体l 1;藉上述组件所构 成的装置,当使用者转动该齿轮组2 0以带动该牙条2 l转动,使该牙条2 l及该套管2 2 间产生相对位移,且造成该第一壳体l 0及该第二壳体1 l间产生相对位移,并藉由该第一 传动带3 0 l及该第一滑轮3 0的带动,减轻使用者于操作该升降机构时的施力。
再如图3所示,该第一壳体l 0及该第二壳体1 1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壳体1 2, 该第一壳体1 0 、第二壳体1 1及该第三壳体1 2互相套接;该齿轮组2 0仍设于该第一壳 体l 0顶端,该牙条2 l连接该所述齿轮组2 0,该套管2 2端部设有一螺母2 3,该牙条 2 1透过该螺母2 3螺入该套管2 2 ,且该套管2 2与该第一滑轮3 0连接,该载台2 4设 于该套管2 3的另一端部,但连接于该第三壳体l 2,且该第一传动带3 0 l—端设于该第 一壳体l 0上,另一端部穿过该第一滑轮3 0 l后,设于该第二壳体l l上;而该滑轮组3 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滑轮3 1 、至少一第二传动带3 11、至少一第三滑轮3 2及至少 一第三传动带3 2 1,该第二滑轮3 l及第三滑轮3 2分别设于该第三壳体1 2的两端部, 且用该第二传动带3 1 l及该第三传动带3 2 1,先分别连接该第一壳体l 0的端部后,穿 透该第二滑轮3 l及该第三滑轮3 2,再连接该第二壳体l l端部;藉上述组件所构成的装 置,使用者转动该齿轮组2 0,使该牙条2 l转动,并与该套管2 2间产生相对位移,使该 第一壳体1 0及该第三壳体1 2间产生相对位移,而该第一壳体1 0移动时,拉动连接其上 的该第二传动带3 1 l及该第三传动带3 2 1 ,再透过该第二滑轮3 l及该第三滑轮3 2传 动,同步带动该第三壳体l2移动,以此可使该第一壳体l0及该第二壳体1l同步上升, 且可减少使用者于操作该升降机构2时的施力;再者,藉上述组件所构成的装置,使用者转 动该齿轮组2 0,使该牙条2 l转动,并与该套管2 2间产生相对位移,使该第一壳体l 0 及该第三壳体l 2间产生相对位移,而该第一壳体l 0移动时,拉动该第一传动带3 0 1, 并透过该第一滑轮3 0同步带动该第三壳体1 2 ,以此,使该第一壳体1 0及该第三壳体1 2同步下降。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5所示,该齿轮组2 0包括一主动齿轮2 0 l及一从动齿轮2 0 2, 该从动齿轮2 0 2设于该牙条2 1的端部,该主动齿轮2 0 l则齿接该从动齿轮2 0 2,而 该主动齿轮2 0 l还可连接一驱动装置以驱动该齿轮组2 0,进而带动该升降机构2,该驱 动装置可为一握杆H或一电动马达M 。
7再参阅图6及图7所示,为该升降机构2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升降机构2是先以一齿轮组 2 0设于该第一壳体1 0的顶端,再以一套管2 2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2 0 2,并于该套管 2 2的端部设一螺母2 3 ,再以一牙条2 1 ,透过该螺母2 3 ,螺入该套管2 2 ,再于该牙 条2 l端部设一载台2 4,图6中,该载台2 4连接该第二壳体1 1;图7中,该载台2 4连 接该第三壳体1 2 。
上述升降机构2的联结方式,不管是以一牙条2 l连接该从动齿轮2 0 2,再由该牙条 2 1螺入该套管2 2 ;或是以一套管2 2连接该从动齿轮2 0 2,再由该牙条2 1螺入该套 管2 2,皆在本实用新型的运用范围内。
请再同时参阅图8及图9所示,该支架1可以一连动杆L连接另一支架1 ,使多数个支架 l得以串联,而该连动杆L连接该主动齿轮2 0 1,且该从动齿轮上2 0 2还可连接一驱动 装置,该驱动装置可如图8所示的握杆H,或如图9所示的电动马达M。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包含至少一支架,该支架包含一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及一滑轮组,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间互相套接;所述升降机构设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内;该滑轮组设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内,包括一第一滑轮及一第一传动带,该第一滑轮连接于该升降机构,该第一传动带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壳体上,另一端部穿过该第一滑轮后设于该第二壳体上;当该升降机构动作时,同步带动该第一传动带及该第一滑轮,使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 构包含一齿轮组、 一牙条、 一套管、及载台,该齿轮组设于该第一壳体顶端;该牙条连接该 齿轮组;该套管一端部设一螺母,该牙条透过该螺母螺入该套管,且该套管与该第一滑轮连 接;该载台设于该套管的另一端部,并连接该第二壳体;当转动该齿轮组,以带动该牙条旋 转,使该牙条及该套管相对移动,同步带动该第一传动带及该第一滑轮,使该第一壳体及该 第二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 体及该第二壳体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壳体,该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及该第二壳体互相套 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 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滑轮、及一第三滑轮、 一第二传动带及一第三传动带;该第二滑轮及该第 三滑轮分别设于该第三壳体的两端部,且该第二传动带及该第三传动带分别连接该第一壳体 的端部后,穿透该第二滑轮及该第三滑轮,再连接该第二壳体端部;该升降机构动作时,同 步带动该滑轮组,使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及该第三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 包含一齿轮组、 一牙条、 一套管、及一载台,该齿轮组设于该第一壳体顶端;该牙条连接该 齿轮组;该套管端部设一螺母,该牙条透过该螺母螺入该套管,且该套管与该第一滑轮连接;该载台设于该套管端部,并连接该第三壳体;当转动该齿轮组,带动该牙条旋转,使该 牙条及该套管相对移动,同步带动该第一传动带及该第一滑轮,使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 及该第三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 轮组包含一主动齿轮及一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设于该牙条的端部;该主动齿轮则齿接该从 动齿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 轮连接一握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 轮连接一电动马达。
9.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 构包含一齿轮组、 一套管、 一牙条及一载台,该齿轮组设于该第一壳体顶端;该套管连接该 齿轮组,该套管端部设一螺母,并连接该第一滑轮;该牙条透过该螺母螺入该套管;该载台 设于该牙条端部,并连接该第二壳体;转动该齿轮组,带动该套管旋转,使该牙条及该套管 相对移动,同步带动该第一传动带及该第一滑轮,使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间产生相对位 移。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 机构包含一齿轮组、 一套管、 一牙条及一载台,该齿轮组设于该第一壳体顶端;该套管连接 该齿轮组,该套管端部设一螺母,并连接该第一滑轮;该牙条透过该螺母螺入该套管;该载 台设于该牙条端部,并连接该第三壳体;转动该齿轮组,带动该套管旋转,使该牙条及该套 管相对移动,同步带动该滑轮组,使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该第三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齿轮组包含一主动齿轮及一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设于该套管的端部;该主动齿轮则齿接该 从动齿轮。
12.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 齿轮连接一握杆。
13.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 齿轮连接一电动马达。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 齿轮连接一握杆;而该主动齿轮则连接一连动杆的一端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连接另一支架的主动齿轮。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 齿轮连接一电动马达;而该主动齿轮则连接一连动杆的一端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连接另 一支架的主动齿轮。
16.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 齿轮连接一握杆;而该主动齿轮则连接一连动杆的一端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连接另一支 架的主动齿轮。
17.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 齿轮连接一电动马达;而该主动齿轮则连接一连动杆的一端部,该连动杆的另一端部连接另 一支架的主动齿轮。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整长度的支架,包含至少一支架,该支架包含一升降机构,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及一滑轮组,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间互相套接;该升降机构和滑轮组设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内;该滑轮组包括一第一滑轮及一第一传动带,该第一滑轮连接于该升降机构,该第一传动带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壳体上,另一端部穿过该第一滑轮后设于该第二壳体上;当升降机构动作时,同步带动该第一传动带及该第一滑轮,使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利用该升降机构及该滑轮组的搭配,使各壳体间产生相对位移,以此改变支架的长度。
文档编号F16M11/20GK201310726SQ20082030191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庄铭荣 申请人:公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