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62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张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无接头(环形)带或链条的张力保持一定的
张紧器。
背景技术
张紧器具有以下作用,即,以规定的力量按压诸如汽车发动机 所用的定时链或同步带,当定时链或同步带出现延长或+^弛时,还 要保持其张力一定。
图23示出将张紧器100安装到汽车发动才几主体200上的状态。 在发动才几主体200内部配置有一对凸4仑链4仑210、 210及曲轴链寿仑 220,定时链230呈无接头状,并架设在链轮210、 210及220之间。 在定时链230的移动路径上,摆动自如地配置有链导向装置240, 定时链230在链导向装置240上滑动。在发动机主体200上形成有 安装面250,张紧器100通过贯穿安装面250的安装孔260的螺栓 270 ^皮固定在安装面250上。虽然在jt匕省略了图示,^f旦在发动才几主 体200的内部封入有润滑用的润滑油。
图24及图25示出通常所使用的张紧器100,在壳体110内部 组装配置有旋转轴120及推进轴130。壳体110具有为了插入上述 轴120、 130而沿轴向延伸的主体部111及/人主体部111开始沿着与 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法兰盘部112。法兰盘部112用于将张紧器 100安装于发动才几200,因此,在法兰盘部112上形成有用于与发动机主体200螺紋连接的螺栓所贯穿的安装孔113。主体部111用
于收容后述的各部件,因此,在内部沿轴向形成有相同直径的收纳 孑L 114。
在^走專争轴120的外表面形成外螺紋部121,而在4,进轴130的 内表面形成内螺紋131,并^f吏上述螺乡丈部121、 131螺紋连4妾,乂人而 实现旋转轴120及推进轴130的组装。在与^走转轴120底部(基端) 侧的端部对应的壳体110内部,以位于收纳孑L 114中的方式i殳置有 支座140,并通过支座140支撑^走4争轴120的底部。在组装的4犬态 下,推进轴130与旋转轴120的前侧大致一半的部分螺紋连接,并 在未与推进轴130螺紋连接的后侧大致一半的部分配置有由4丑簧构 成的施力弹簧150。
施力弹簧150的一端的钩部151插入到形成在旋转轴120的底 部的狭缝(slit) 123中卡合,另一端钩部152卡合在壳体110中。 因此,当通过扭转施力弹簧150施加*见定的力矩的状态下装配时, 则^走转轴120通过施力弹簧150的作用力而^走转。
在壳体110的顶端部分,通过定位环170固定轴承160,推进 4由130贯穿4由岸义160的'滑动孑L 161。 4由7K 160的'滑动孑L 161内*面 及推进轴130的外表面形成为大致椭圆形或平行切割的其他非圆 形,这样,推进轴130处于被限制旋转的状态。
轴承160形成为规定厚度的平板形状,在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固 定片162。而且,固定片162嵌合在形成于壳体110的顶端部分的 缺口槽115中,从而使轴承160的整体处于被限制旋转的状态。这 样,通过限制轴承160相对于壳体110旋转,而使贯穿了轴承160 的推进轴130通过轴承160而被限制在壳体110中旋转,所以,推 进轴130在该限制旋转状态下相对于壳体110进行进退。在推进轴130的顶端安装有顶盖180,且该顶盖180与上述的 发动机主体200内的链导向装置240接触。
在壳体110的内部配置有衬套190。衬套l卯以包围旋转轴120 及推进轴130周围的方式形成沿着轴向(推进方向)延伸的筒状, 防止处于螺紋连接状态的旋转轴120及推进轴130从壳体110的顶 端部分脱出。为了防止造成这种脱出,旋转轴120形成为可以与衬 套l卯》並撞的带檐形状。
在上述结构的张紧器IOO中,由于旋转轴120#4居施力弹簧150 的作用力进行;旋转,且该旋转力^皮转换成推进轴130的推力,乂人而 使推进轴130进行进出。由此,推进轴130通过顶盖180及链导向 装置240压紧定时链230,所以,能够对定时链230给予张力。
在图24及图25所示的张紧器100中出现以下问题,即,通过 施力弹簧150旋转施力的旋转轴120发生打滑旋转或轻微的正反旋 转,由于这样的旋转轴120的不稳定的旋转动作,导致推进轴130 进行不稳定的进退运动的问题。为了防止上述旋转轴120的不稳定 的旋转动作,目前,4皮露有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80661号7>才艮、 曰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84968号公报所记载的张紧器。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80661号7>*艮的张紧器,在^走转轴上 形成檐状的压环,另一方面,将与压环具有间隔地对置的扣环压入 壳体中,并在这些压环和扣环之间配置压缩弹簧。以外套于S走转轴 的方式在压缩状态下配置压缩弹簧。这样,压缩弹簧通过压环进行 施力,使得旋转轴的轴端部与壳体靠紧。通过该施力,旋转轴具有 良好的摩擦力矩,并与壳体靠紧,所以,能够防止旋转轴的不稳定 旋转动作。曰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84968号公4艮的张紧器,以压缩状态 将压缩弹簧配置在旋转轴和推进轴之间。压缩弹簧在外套于旋转轴 的状态下,配置成两端部与旋转轴及推进轴4氐4妾。在该结构中,由 于在压缩弹簧和旋转轴之间产生有摩〗察力矩,所以,通过该摩4察力 矩防止》走转轴的不稳定旋转动作。
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2005-180661号^>才艮
曰本专利文献1:特开2003-184968号^>才艮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80661号7>才艮及日本专利文献特开 2003 _ 184968号公报的张紧器中,由于防止了旋转轴的不稳定旋转 动作,所以推进轴稳定进退。为此,根据发动机的机型,要求有更 强有力地防止S走转轴的不稳定》走动作、能使4,进轴稳定进退且由此 能够确保稳定的动作的张紧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稳定动
作的张紧器。
冲艮据本发明第 一方面记载的张紧器,在壳体中收容有通过螺紋 部进^f于螺纟丈连^妄的第一轴部4牛及第二轴部^f牛以及沿一个方向^f所 述第一轴部件施加旋转力的施力弹簧,通过限制所述第二轴部件的 旋转,将所述施力弹簧施加的旋转力转换为所述第二轴部件的推 力,所述张紧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部件在轴端部直4妻或间孑妄 地与所述壳体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与所述第一轴部件之间产生 摩擦力矩的摩擦部件设置成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第 一轴部件接触, 将对所述第一轴部4牛的轴端部施力以-使所述第一轴部4牛的轴端部 与所述壳体接触的弹性部件设置成与所述摩纟察部件接触,所述摩擦
; 部^H皮限制祸^争。在本发明第 一方面的记载中,摩擦部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第 一轴部件^接触,在摩纟察部件与第一轴部件之间产生摩纟察力矩。弹性
部件通过与摩纟察部件^接触,》于摩#察部件施力,佳:得第一轴部件的轴 端部与壳体接触。摩纟察部件;陂限制旋转。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结构中,由于摩4察部件;陂限制旋转,所以, 即使第一轴部件的旋转力传递给摩擦部件,摩擦部件也不旋转。因 此,与摩纟察部件^接触的弹性部件不^皮扭转,/人而弹性部件有效地发 挥使第一轴部件的轴端部与壳体接触的作用力的作用。这样,能够
防止第一轴部件打滑或细;f效地正反旋转,进而第一轴部件螺紋连"t妻 的第二轴部件进行稳定的进退移动。
本发明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是才艮据本发明第 一方面所述的张 紧器,所述摩擦部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壳体卡合而被限制旋转。
本发明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是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 述的张紧器,在所述第一轴部件上设置有一体旋转的旋转体,所述 摩擦部件与所述旋转体接触而产生摩擦力矩。
本发明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是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张紧器, 设置多个所述摩擦部件,使所述多个摩擦部件夹持所述旋转体。
才艮据本发明,由于摩4察部件-敗限制旋转,所以,即4吏第一轴部 件的旋转力传递给摩擦部件,摩擦部件也不旋转,而且与摩擦部件 接触的弹性部件不被扭转。因此,弹性部件能够有效地发挥使第一 轴部件的轴端部与壳体4妄触的作用力的作用。因此,第一轴部件的 旋转动作稳定,并且第一轴部件所螺紋连接的第二轴部件稳定地进 退。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主3见图; 图2是沿图1中Y1-Y1线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2中Y2-Y2线的截面图4(a)、图4(b)及图4(c)是摩擦部件的平面图、沿Y3-Y3 线的截面图及底面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7是沿图6中Y4-Y4线的截面图8 (a)、图8 (b)、图8 (c)及图8 (d)是第三实施方式所 使用的第一轴部件的平面图、主视图、底面图及沿Y5-Y5线的截面 图9(a)、图9(b)是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旋转体的平面图、 沿Y6-Y6线的截面图10 (a)、图10 (b)是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一摩擦部件 的平面图及沿Y7-Y7线的截面图11 (a)、图11 (b)是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二摩擦部件 的平面图及沿Y8-Y8线的截面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图13 (a)、图13 (b)是第四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一摩擦部件 的平面图及沿Y9-Y9线的截面图14 (a)、图14 (b)是第四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二摩4察部件 的平面图及沿Y10-Y10线的截面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第 一轴部件的主视图及底面图17 (a)、图17 (b)是第五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旋转体的平面 图及沿Yll-Yll线的截面图18 (a)、图18 (b)是第五实施方式所4吏用的摩4察部件的平 面图及沿Y12-Y12线的截面图19 (a)、图19 (b)是第五实施方式所4吏用的支座的平面图 及沿Y13-Y13线的截面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21 (a)、图21 (b)是第六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摩擦部件的平 面图、沿Y14-Y14线的截面图22 (a)、图22 (b)是第六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壳体的平面图、 沿Y15-Y15线的截面图23是表示将张紧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的状态下的局部主 剖一见图24是表示现有的张紧器的平面图;以及图25是图24中的Q-Q〗 附图标记i兑明
Al、 A2、 A3、 A4、 A5、
2 壳体
4 第二轴部件
6、 31、 35 摩擦部件
21 旋转体
23、 27 第二摩^察部4牛
具体实施例方式
戈截面图。
A6 张紧器
3 第 一轴部件
5 施力弹簧
7 弹'性部4牛
22、 26 第一摩擦部件
9、 32 支座
下面,参照图示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另外,在各 个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部件,标注对应相同标识。
图1至图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l。张紧器A1 包括壳体2、第一轴部件3、第二轴部件4、施力弹簧5、摩擦部件 6及弹性部件7。
壳体2包括主体部2a及法兰盘部2b。法兰盘部2b在与轴向正 交的方向上延长,主体部2a乂人法兰盘部2b—侧沿轴向延长。主体 部2a形成有收纟内孑L2c。收纳孔2c的顶端部分开方文,并/人该开i文部 分收入第一轴部件3、第二轴部件4、施力弹簧5、摩擦部件6及弹 性部件7的组合体。壳体2的法兰盘部2b用于在发动机主体上进行安装,形成有 与发动机主体螺紋连接的螺栓(省略图示)所贯穿的安装孔2j。通 过将法兰盘部2b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从而将从发兰盘部2b延长 的主体部2a的整体插入到发动机主体内部。如图1及图3所示, 在主体部2a上,在圆周上的多个位置形成有沿主体部2a的长度方 向的窗状狭缝2d。通过形成窗状狭缝2d,可将发动机主体内的润 滑油导入到壳体2内,所以能够防止动作时的烧熔。
配置第一轴部件3及第二轴部件4, -使其在直径方向上重叠, 且第一轴部件3位于内侧,第二轴部件4位于外侧。第一轴部件3 通过由施力弹簧6施加^走转力而进4亍S走转,第二轴部件4通过第一 轴部件3翁:转而/人壳体2 4,进。
第一轴部件3 —体;也形成,包4舌法兰盘部2b侧的轴部3a及,人 轴部3a沿轴向延伸的螺纟丈轴部3b,并在螺纟丈轴部3b的外周形成有 外螺紋(螺紋部)8。外螺紋8形成在螺紋轴部3b的大致全长范围 内。在轴部3a的轴端部形成有插入用于使第一轴部件3进行旋转 的巻紧夹具(未图示)的顶端的狭缝3e。狭缝3e与贯穿壳体2的 法兰盘部2b的夹具孔2e连通,并通过从夹具孔2e向狭缝3e插入 巻紧夹具的顶端,使第一轴部件3通过狭缝3e进行旋转,从而能 够巻紧施力弹簧5。在巻紧施力弹簧5之后,通过使密封螺栓(未 图示)螺紋连接,乂人而密封夹具孔2e。
第一轴部件3通过轴部3a的轴端部(图1及图4中的下端部) 插入设置在壳体2内的支座9,从而被支承旋转。由于插入到支座 9,所以,轴部3a的轴端部的底面与支座9的端面4妄触。轴部3a 的轴端部与支座9才妄触,乂人而在第一轴部件3和支座9 (即、壳体 2)之间产生摩擦力矩,在产生有摩擦力矩的状态下,第一轴3进 行旋转。另外,也可以不在壳体2中设置支座9,而使轴部3a的轴 端部直4妻地4妄触壳体2的内表面。在轴部3a和螺紋轴部3b之间,以缩颈方式设置有连4妄部(連 言戈咅m 3d。连4妄部3d的直《圣小于4由部3a的JU圣,这才羊,在4由部3a 上形成位于连接部3d的外侧的接触面3f。如后所述,接触面3f与 摩4察部件6接触。
第二轴部^f牛4形成为筒状,并在底部侧的内表面形成有与第一 轴部件3的外螺紋8所螺紋连4妾的内螺紋(螺紋部)10。在第二轴 部件4上,形成有内螺紋10的部分的外周为圓形,除了该圆形部 分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通过进行平行切割而成为非圆形。在图2
中,4a为圓形部分,4b为非圆形部分。在第二轴部件4的顶端安 装有顶盖11,通过压入弹簧销12被锁住。
如图2所示,在壳体2的顶端部分上安装有导向器(力、,K) 13,并通过簧环14固定。导向器13具有滑动孔13a,第二轴部件 4的非圓形部分4b可以滑动地贯穿滑动孔13a。滑动孔13a的内表 面形成为与第二轴部件4的非圓形部分相同的非圆形。因此,导向 器13虽然允许第二轴部件4沿轴向移动,^f旦具有限制第二轴部件4 旋转的作用。另外,导向器13的滑动孔13a及贯穿滑动孔13a的 第二轴部件4的非圓形部分4b也可以是D切割形、大致椭圓形或 多角形状等非圆形。
在该实施方式中,4吏用盘簧作为施力弹簧5。由盘簧构成的施 力弹簧5设置在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a外侧。如图3所示,施力 弹簧5的一端侧的钩部5a插入到形成于壳体2的窗状狭缝2d中并 被卡合,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另一端侧的钩部5b插入到轴部 3a的狭缝3e中被卡合。这样,通过巻紧施力弹簧5来给予力矩, 由此,施力弹簧5沿一方向对第一轴部件3施加旋转力。-故施加旋 转力的第一旋转部件3的凝:转通过螺紋连4妾的螺紋部8、 IO传递给 第二轴部件4,但由于第二轴部件4被导向器13限制旋转,所以第 二轴部4牛4相7于于壳体2进4于进退。如图2所示,摩擦部件6 ^皮外套在第一轴部件3的连4妄部3d 上。如图6所示,摩4察部件6形成为圓形板状,并在其中央部分形 成有略大于第一轴部件3的螺紋轴部3b直径的孔部6a。这时,由 于连i殳部3d的直径小于螺紋轴部3b的直径,所以外套在连i殳部3d 上的摩擦部件6与连设部3d具有规定的间隙,并相对于第一轴部 件3自由旋转。通过将摩擦部件6安装到第一轴部件3,从而摩擦 部件6与第一轴部件3的接触面3f接触,并通过该接触在摩纟察部件 6和第一轴部件3之间产生摩t察力矩。
弹性部件7使用巻绕成线圏状的压缩弹簧。由压缩弹簧构成的 弹性部件7以其两端部与摩〗察部件6及导向器13 4氐4姿的方式4皮配 置在摩擦部件6及导向器13之间。弹性部件7以某种程度被压缩 的(一皮弯曲的)状态配置在摩〗察部件6及导向器13之间,并对摩 擦部件6施力,使得摩擦部件6与第一轴部件3的接触面3f接触。 而且,通过对摩擦部件6施力,使其与第一轴部件3进行接触,从 而弹性部件7通过摩擦部件6进行施力,使得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 3a的轴端部与支座9进4于4妄触。
弹性部件7 i殳置在第二轴部4牛4的径向外侧。在该实施方式中, 在第二轴部件4的径向外侧套入坤于套16。 4于套16为圆筒等筒状, 并通过底部与摩擦部件6进行抵接,用作使处于螺紋连接状态的第 一轴部<牛3及第二轴部4牛4不脱离壳体2。弹性部^牛7由于^皮配置 在衬套16的更外侧,因此,弹性部件7位于第二轴部件4的径向 夕卜,J。
如图2及图4所示,摩〗察部件6的中央部分的孔部6a形成为 二级阶梯状,并且外周部分也形成为二级阶梯状。将第一轴部件3 中的轴部3a的台肩部分引导到二级阶梯状的摩擦部件6的孔部6a 并接触。通过该接触,在摩擦部件6和第一轴部件3之间产生摩擦 力矩。通过在上述二级阶梯状的孔部6a插入轴部3a的台肩部分,从而防止摩〗察部件6和笫一轴部件3的位置偏移,所以能够获得稳、 定的摩一察力矩。
将二级阶梯的外周部分插入弹性部件7的另一端侧,并与弹性 部件7^妄触,并通过该4妾触,弹性部件7向摩纟察部件6与第一轴部 件3 4妾触的方向对摩〗察部件6施力。将上述二级阶梯状的摩纟察部件 6的外周部分插入到弹性部件7中,以4吏弹性部件7的位置稳定, 所以,能够防止弹性部件7倾斜。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通 过4吏摩纟察部件6的外周部分及孔部6a为二级阶梯状,并且导入第 一轴部件3及弹性部件7,从而能够防止偏心、位置偏移。据此, 可以使与第一轴部件3进行螺紋连接的第二轴部件4的进退更稳 定,且能够使张紧器的动作更稳定。此时,也可以将摩擦部件6的 外周部分或孔部6a的任一方作为二级阶梯状。
在摩擦部件6上形成有与壳体2卡合(结合)的卡合片19。卡 合片19通过沿径向延长摩〗察部件6的外周部分来形成。在该实施 方式中,如图4所示,4吏一对*接触片19形成为隔着孔部6a又于置的 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各个卡合片19被插入到壳体2的狭缝 2d内,并与壳体2直4妾卡合。通过与壳体2卡合,摩纟察部件6处于 被限制旋转的状态。
接着,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摩纟察部件6与第一轴部 件3的轴部3a接触,另 一方面,弹性部件7与摩擦部件6接触。 据此,弹性部件7通过摩擦部件6进行施力,使得第一轴部件3与 支座9(即、壳体2)接触。第一轴部件3通过来自施力弹簧5的 旋转力及从第二轴部件4的外部负载的输入,进行往复旋转运动, 且将该旋转运动传递给摩纟察部件6。
但是,由于卡合片19与壳体2卡合,所以摩4察部件6不旋转。 因此,与摩擦部件6接触的弹性部件7不被扭转,弹性部件7能够有效地发挥使第 一旋转部件3的轴端部与支座9接触的作用力的作 用。这样,能够防止第一旋转部件3打滑或细微地正反旋转,与第 一轴部件3螺紋连4妄的第二轴部件4能够以稳定的幅度进4于进退运 动,并确保稳定的动作。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摩擦部件6的外 周部分和孔部6a的二者均为二级阶梯状,从而可以进一步稳定张 紧器的动作。此时,既可以将外周部分及孔部6a中的4壬一方作为 二纟及阶梯状,也可以不^f吏双方为二级阶梯状。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2。在张紧器A2中, 筒状的衬套16上形成有头(head)部16a。头部16a形成在4于套16 轴向的顶端部分(上部部分),并在其外周部分支承弹性部件7的 一端侧。头部16a的导向器(力V K ) 13侧的外周部分为向基端侧 倾斜的锥面16b,且锥面16b与导向器13的弯曲部分抵接。在上述 结构中,来自弹性部件7的力矩作用于衬套16,由此调整衬套16, 所以,具有能够在径向上无偏心地配置弹性部件7的优点。其他的 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并能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
图6至图11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3。在该实施 方式的张紧器A3中,在第一轴部件3上i殳置有4t转体21,并在凝: 转体21的上下配置一对摩纟察部件。
如图9所示,旋转体21形成为外形是圆形的平4反状。旋转体 21的中央部分通过平4亍切割等形成非圆形的轴孔21a,第一轴部件 3贯穿轴孔21a。如图8所示,第一轴部4牛3在其轴部3a的顶端部 分(上端部分)隔着阶一弟部形成有传递部24。传递部24的截面为 与轴孔21a对应的非圆形截面,并与旋转体21的轴孔21a嵌合。 因此,旋转体21在可以向第一轴部件3的轴向移动的状态下与第 一轴部件3 —起一体S走转。一对的摩擦部件包括第一摩擦部件22及第二摩擦部件23,且 这些的摩纟察部件^皮配置为从上下夹持;^走转体21。第一摩纟察部件22
配置在》走转体21的上部,与弹性部件7相邻。如图IO所示,第一 摩擦部件22为从圆形板状的法兰盘部22a的中央部分立起有圆形 的轴部22b的形习犬。轴部22b贯穿有大于第二轴部4牛4的直径的轴 孔,且第二轴部件4插入于该轴孔中。因此,第一摩4察部件22自 由凝:转,并且可以沿轴向移动。
第一摩擦部件22的法兰盘部22a下表面与旋转体21接触,且 上表面与弹性部件7的底部4妄触。通过法兰盘部22a与^走转体21 4妄触,从而在第一摩4察部件22与旋转体21 (即、第一轴部件3) 之间产生摩纟察力矩。弹性部件7具有通过其作用力〗吏摩l察力矩变大 的作用。
法兰盘部22a —体地形成有卡合片24。通过在径向上延长法兰 盘部22a的外周部分乂人而形成卡合片24,且以隔着轴部22b对置的 位置设置有一对卡合片24。如图6及图7所示,各个卡合片24被 插入到壳体2的狭缝2d内,并与壳体2直4妻地卡合。通过与壳体2 的卡合,第一摩擦部件22处于被限制旋转的状态。
如图ll所示,第二摩擦部件23形成为圓形板状,其中央部分 形成有直径大于第二轴部件4及第一轴部件3直径的轴孔23a。因 此,第二摩擦部件23在自由旋转,并且可以沿轴向移动。第二摩 擦部件23的上表面与旋转体21接触,从而在与旋转体21 (即,第 一轴部件3)之间产生摩擦力矩。
在第二摩擦部件23上也形成卡合片25。卡合片25通过沿径向 延长第二摩纟察部件23的外周部分来形成,并一对卡合片25配置成 隔着轴孔23a对置。如图6及图7所示,各个卡合片25被插入到 壳体2的狭缝2d内,并与壳体2直接地卡合。通过与壳体2的卡合,第二摩擦部件23处于被限制旋转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各 个卡合片25被狭缝2d的底面支承,并阻止第二摩擦部件23本身 及旋转体21、第一摩纟察部件22向底部(基端部)侧(下方侧)的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摩擦部件22及第二摩擦部件23从上下 夹持与第一轴部件3 —体旋转的旋转体21,且在旋转体21上设置 多个产生摩擦力矩的摩擦面。这样,由于从多个位置产生摩擦力矩, 所以能够抑制第一轴部件3的细微的正反旋转运动。此外,由于第 一摩擦部件22及第二摩擦部件23相对于壳体2被限制旋转,所以 摩擦部件22及摩擦部件23不旋转,与摩擦部件22接触的弹性部 件7不被扭转。因此,弹性部件7通过第一摩擦部件22及旋转体 21能够有效地发挥具有使第一轴部件3的轴端部与支座9接触的作 用力的作用,并能够防止第一轴部件3打滑或细孩吏地正反^走转。因 此,与第一轴部件3螺紋连4妄的第二轴部件4以稳定的幅度进4亍进 退运动。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S走转体21、第一摩纟察部件 22、第二摩〗察部件23及弹性部件7进4亍組装,并单元4b,也可以 作为单独的部件插入到壳体2内。此外,作为弹性部件7,也可以
使用除碟形弹簧等压缩弹簧以外的弹簧。
图12至图14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4。在该 实施方式中,i殳置成4反状的旋转体21与第一轴部件3 —体地旋转, 并且,是由一对摩擦部件26、 27从上下夹持旋转体21。
第一摩擦部件26兼做衬套。即,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 摩擦部件26具有沿轴向延长的筒部26a,并筒部26a的顶端部临近 导向器13,因此,防止第一轴部件3及第二轴部件4的脱落。在筒 部26a内插入螺紋连4妄状态的第一轴部件3及第二轴部件4,且第一摩纟察部件26可以沿轴向移动。在筒部26a的底部(下端部)以 沿径向延长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圓形板状的法兰盘部26b。法兰盘 部26b与旋转体21接触,并通过与旋转体21的接触,在与旋转体 21 (即、第一轴部件3)之间产生摩擦力矩。
法兰盘部26b的外周部分一体地形成有沿径向延长的卡合片 28。 一对卡合片28设置成隔着筒部26a对置。如图12所示,各个 卡合片28被插入到壳体2的狭缝2d内,并与壳体2直接地卡合。 通过与壳体2的卡合,第一摩擦部件26为被限制旋转的状态。
第二摩擦部件27与第一摩擦部件26之间夹持旋转体21。如图 14所示,第二摩擦部件27具有圆形板状的摩擦面部27a和从摩擦 面部27a向顶端(上方)立起的多个框部27b。多个框部27b沿摩 4察面部27a的圓周方向间隔;也形成,在多个冲匡部27b上配置有由线 圏状压缩弹簧构成的弹性部件7。在这种情况下,组装第一摩^^部 件26的卡合片28,使其插进框部27b之间。另外,在第二摩擦部 件27中形成有直径大于第二轴部件4直径的、第一轴部件3及第 二轴部件4所贯穿的轴孔27c,第二摩纟察部件27自由S走转。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在第二摩4察部件27的内部i殳置装弹性部 件7并如图12所示地组装时,第一摩4察部件26的法兰盘部26b从 上方与旋转体21接触,而且,第二摩擦部件27的摩擦面部27a从 旋转体的下方4妾触。这时,第二摩纟察部件27内的弹性部件7与第 一摩纟察部件26的法兰盘部26b接触,并对第 一摩4察部件26施力。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旋转体21上设置多个产生摩擦力矩 的摩纟察面,并乂人多个位置产生摩4察力矩,所以能够抑制第一轴部件 3的细微的正反旋转运动。此外,由于第一摩擦部件26相对于壳体 2被限制旋转,所以摩擦部件26、摩擦部件27不旋转,并且与第 一摩擦部件26接触的弹性部件7不被扭转。因此,弹性部件7通过第一摩擦部件26及旋转体21能够有效地发挥使第一轴部件3的 轴端部与支座9 4矣触的作用力的作用,并能够防止第一轴部件3打 滑或细樣i地正反S走转,与第 一轴部件3螺紋连4妄的第二轴部件4以 稳定的幅度进行进退运动。
图15至图19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5。在该实 施方式的张紧器A5中,使用线圈状的扭簧作为施力弹簧5。作为 施力弹簧5的4丑簧沿第一轴部件3及第二轴部件4的轴向延伸,其 一端侧的钩部5a插入到形成在壳体2上的切口 2g中并卡合,另一 端侧的钩部5b插入到第一轴部件3的切口 3e中卡合。因此,通过 巻紧施力弹簧5来给予力矩,施力弹簧5沿一个方向对第一轴部件 3施加旋转力。壳体2为法兰盘部2b从主体2a的中间部分向外延 伸的形状,法兰盘部2b以上的顶端侧的部分插入到发动才几主体中。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主体2a的底部分露出发动才几主 ^^夕卜丟卩。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成第一轴部件3与旋转体21 —体地旋 转。如图16所示,在第一轴部件3上,在中间部分形成有外形为 平行切割等非圓形的联结部3g。如图17所示,旋转体21形成为圓 形氺反状,其轴孔21a形成为平4亍切割等非圆形,通过轴孔21a与联 结部3g嵌合,从而旋转体21可以与第一轴部件3—体旋转、且可 以轴向移动。
在图15中,31是摩擦部件,32是支座。如图18所示,摩擦 部件31形成为具有大直径的轴孔31a的圆形纟反状,且配置为/人^: 转体21的下侧接触,并且在与旋转体21之间产生摩擦力矩。摩擦 部4牛31可以轴向移动。在摩4察部Y牛31上形成有一只于卡合片33,该 一对卡合片33在直径方向上对置。卡合片33与后述的支座32卡 合,通过该卡合,限制摩纟察部件31旋转。如图19所示,支座32形成为立体形状。支座32具有底部32a 及冲匡部32b。底部32a形成有与壳体2的轴端部一致的阶梯形状, 以4吏其可以压入壳体2内部的阶梯状的轴端部的形状中。如图15 所示,当将底部32a压入到壳体2的轴端部时,则支座32^皮固定 在壳体2中。在固定到壳体2的状态中,第一轴部件3中的轴部3a 的轴端部与底部32a的底面32c接触,从而支承第一轴部件3的S走 转。
如图19所示,支座32的框部32b乂人底部32a立起,并覆盖底 部32a的外周部分。在框部32b的内部配置作为弹性部件7的碟形 弹簧、摩擦部件31及旋转体21。配置旋转体21,使其与框部32b 的底面进行接触,在旋转体21和框部32b (支座32)之间产生摩 擦力矩。构成弹性部件7的碟形弹簧被配置在支座32的底部32a 和摩擦部件31之间,这样,通过碟形弹簧对摩擦部件31施力,使 摩才察部件31与旋转体21 4矣触。
在支座32中的框部32b的侧面部分形成一对缺口部32d。在一 对切口部32d中插入摩4察部件31的卡合片33并卡合。通过该卡合, 摩才察部件31被限制旋转。即,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寻皮压入到壳 体2的支座32限制摩擦部件31旋转,所以,摩纟察部件31被间接 地限制相对于壳体2旋转。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旋转体21的上下表面产生摩纟察力矩, 所以,能够抑制具有旋转体21的第一轴部件3的细樣t的正反旋转 运动。此外,由于摩纟察部件31 ^皮压入固定到壳体2的支座32限制 旋转,所以,摩〗察部件31不旋转、与摩纟察部件31接触的弹性部件 (蝶形弹簧)7不被扭转。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旋转部件3打滑或 细微地正反旋转,而且,与第一轴部件3螺紋连接的第二轴部件4 以稳定的幅度进行进退运动。图20至图22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6。在该实 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4同样,摩擦部件35兼做衬 套。因此,摩纟察部件35形成有直径大于第二轴部件4直径的、沿 轴向延伸的筒部35a,且第一轴部件3及第二轴部件4在螺紋连接^ 状态下^皮插入到筒部35a中。
如图21所示,在摩纟察部件35的顶端部分(上端部分),沿圓 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卡合片36。卡合片36与壳体2卡合,通过该卡 合,摩擦部件35被限制旋转。如图22所示,在壳体2上与卡合片 36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切口 2g,卡合片36可以与各个切口 2g卡合。
摩擦部件35的下端部为与第一轴部件3直接:地^接触的接触部 35b。由于^妄触部35b与第一轴部^f牛3^妄触,所以,在第一轴部4牛3 上形成有直径与摩擦部件35的筒部35a的直径对应的支承面部37。 通过4妻触部35b和支岸义面部37 4妄触,/人而在摩4察部件35和第 一轴 部件3之间产生摩4察力矩。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摩擦部件35的卡合片36和导向器13 之间配置由压缩弹簧构成的弹性部件7,弹性部件7施力,使得摩 擦部件35的接触部35b与支承面部37接触。由于摩擦部件35相 对于壳体2被限制旋转,所以,弹性部件7不被扭转。因此,能够 防止第一旋转部件3打滑或细^f效地正反旋转,并且与第一轴部件3 螺紋连接的第二轴部件4以稳定的幅度进行进退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张紧器,在壳体中收容有通过螺纹部进行螺纹连接的第一轴部件及第二轴部件以及沿一个方向对所述第一轴部件施加旋转力的施力弹簧,通过限制所述第二轴部件的旋转,将所述施力弹簧施加的旋转力转换为所述第二轴部件的推力,所述张紧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部件在轴端部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壳体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与所述第一轴部件之间产生摩擦力矩的摩擦部件设置成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第一轴部件接触,将对所述第一轴部件的轴端部施力以使所述第一轴部件的轴端部与所述壳体接触的弹性部件设置成与所述摩擦部件接触,所述摩擦部件被限制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壳体卡合而被限制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轴部件上设置有一体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旋转体接触而产生摩擦力矩。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所述摩4察部件,使所述多个摩4察部件夹持所述旋转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张紧器,能够稳定推动第二轴部件。在壳体(2)中收容有通过螺纹部(8)、(10)进行螺纹连接的内侧的第一轴部件(3)及外侧的第二轴部件(4)以及沿一个方向对第一轴部件(3)施加旋转力的施力弹簧(5),通过限制第二轴部件(4)的旋转,将施力弹簧(5)施加的旋转力转换为第二轴部件(4)的推力。第一轴部件(3)在轴端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壳体(2)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与第一轴部件(3)之间产生摩擦力矩的摩擦部件(6)设置成直接或间接地与第一轴部件(3)接触,弹性部件(7)设置成与摩擦部件(6)接触,该弹性部件(7)对第一轴部件(3)施力,以使第一轴部件(3)与壳体(2)接触。摩擦部件(6)被限制旋转。
文档编号F16H7/08GK101627226SQ20088000721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8日
发明者井上史久, 伊藤隆广, 天野种平, 小林贵雄, 高桥郁臣 申请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