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摩擦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150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重载摩擦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领域,特别是一种传递大功率的重载摩擦离合器。
背景技术
摩擦离合器是应用最广也是历史最久的一类离合器,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领域, 主要部件为主、从动摩擦件,它是利用主、从动摩擦件间的摩擦力传递扭矩的机构,摩擦力 越大传递的扭矩越大即传递的动力越大。摩擦件截面为梯形的梯形摩擦离合器,具有结构 简单、寿命长、接合分离迅速且造价低廉等特点,但在传递大扭矩时,只能通过增大摩擦件 的尺寸来增强摩擦力,而过大的摩擦件尺寸在制造和安装中均会产生误差,会造成安装时 难以对中,进而影响到离合器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 合分离迅速、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传递功率大且能自动对中的重载摩擦离合器。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载摩擦离合器,包括从动 轴、主动轴、从动摩擦件和主动摩擦件,从动摩擦件和主动摩擦件一端头部为相互交错间隔 的凸环、凹环,并分别轴向安装于从动轴和主动轴,从动摩擦件的凸环、凹环分别对应主动 摩擦件的凹环、凸环,所述凸环或凹环的表面胶粘摩擦系数较高的摩擦片;所述从动轴表面 轴向均勻分布钢球槽,从动摩擦件轮毂径向开有圆柱通孔,且内置传力钢球,传力钢球上方 为弹簧和调整螺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传递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且能实现自动对中, 由于凸环或凹环的两侧胶粘了一层摩擦系数较大的摩擦片,大大增加了凸环与凹环的摩擦 力,使传递的功率显著提高,且能通过更换摩擦片延长离合器的寿命,而且弹簧在传力钢球 和调整螺钉间成预应顶压力配合,实现自动对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的图1的A-A向示意图。图中1、从动轴;2、主动轴;3、从动摩擦件;4、主动摩擦件;5、凹环;6、凸环;7、钢球槽; 8、传力钢球;9、轮毂;10、圆柱通孔;11、弹簧;12、调整螺钉;13、摩擦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重载摩擦离合器,包括从动轴1、主动轴2、从动摩擦件3和主 动摩擦件4,从动摩擦件3和主动摩擦件4分别轴向安装于从动轴1和主动轴2,且一端头部都为相互交错间隔的凸环6、凹环5,从动摩擦件的凸环6、凹环5分别对应主动摩擦件的 凹环5、凸环6,所述凸环6或凹环5的表面胶粘摩擦系数较高的摩擦片13 ;所述从动轴1表 面轴向均勻分布钢球槽7,从动摩擦件轮毂9径向开有圆柱通孔10,且内置传力钢球8,传力 钢球8上方为弹簧11和调整螺钉12,弹簧11在传力钢球8和调整螺钉12间成预应顶压力 配合,实现自动对中;所述钢球槽7为三条以上,且其深度与传力钢球8半径相同;所述圆 柱通孔10为三个以上,且其半径与传力钢球8半径相同。 当接合重载摩擦离合器时,由操纵机构移动从动摩擦件3,从动摩擦件3的凸环6 进入主动摩擦件4的凹环5,主动摩擦件3、从动摩擦件4的凸环6、凹环5两侧面相互接触, 产生摩擦力,由传力钢球传递扭矩,扭矩越大传递的功率越大。
权利要求
1.一种重载摩擦离合器,包括从动轴(1)、主动轴O)、从动摩擦件C3)和主动摩擦件 ,从动摩擦件( 和主动摩擦件(4)分别轴向安装于从动轴(1)和主动轴O),且一端头部都为相互交错间隔的凹环(5)、凸环(6),并,从动摩擦件的凸环(6)、凹环(5)分别对应 主动摩擦件的凹环(5)、凸环(6),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6)或凹环( 的表面胶粘摩擦系 数较高的摩擦片(1 ;所述从动轴(1)表面轴向均勻分布钢球槽(7),从动摩擦件轮毂(9) 上径向开有圆柱通孔(10),且内置传力钢球(8),传力钢球⑶上方为弹簧(11)和调整螺 钉(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槽(7)为三条以上, 且其深度与传力钢球(8)半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通孔(10)为三个以 上,且其半径与传力钢球(8)半径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摩擦离合器,包括从动轴、主动轴、从动摩擦件和主动摩擦件,从动摩擦件和主动摩擦件一端头部为相互交错间隔的凸环、凹环,凸环或凹环的表面胶粘摩擦系数较高的摩擦片,从动轴表面轴向均匀分布钢球槽,从动摩擦件轮毂径向开有圆柱通孔,且内置传力钢球,传力钢球上方为弹簧和调整螺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传递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且能实现自动对中,由于凸环或凹环的两侧胶粘了一层摩擦系数较大的摩擦片,大大增加了凸环与凹环的摩擦力,且能通过更换摩擦片延长离合器的寿命,而且弹簧在传力钢球和调整螺钉间成预应顶压力配合,实现自动对中。
文档编号F16D43/20GK102042351SQ20091018087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
发明者陈德炳 申请人:陈德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