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467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润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润滑泵,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手动干
脂润滑泵。
背景技术
润滑脂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把驱动压杆的机械能转换成输出系统的压力 能,供液压系统使用。润滑(脂)泵,是靠柱塞改变密封的工作腔,使其容积发生变化而进 行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容积变化"和"自吸供脂"。当柱塞压縮润滑脂到达上止点开始 供润滑脂后又复位回到下止点吸润滑脂,尽管压油泵元件上设有止回阀,但由于润滑脂粘 稠,使止回阀的止回动作太慢,随着柱塞的复位退回又回带一部分润滑脂,使已经形成的负 高压减小,这就直接影响到润滑脂的注入量的减少,导致润滑泵的效率低,润滑效果不好; 控制柱塞的往复运动是依靠油压和弹簧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考虑到润滑脂粘稠,容易引 起压油泵元件堵塞,降低可靠性。另外现有的手动润滑泵存在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自吸 性差且必须另附有关链接阀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 手动干脂润滑泵,其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使用操作简便、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 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 包括泵体和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三个柱塞腔和一个出油腔,所述三个 柱塞腔分别为两个平行设置的柱塞腔一和柱塞腔二以及分别与柱塞腔一和柱塞腔二的底 部相通且与二者垂直设置的柱塞腔三,出油腔与柱塞腔三平行设置且二者间通过出油孔进 行连通;所述柱塞腔三为一左右两端部均封闭的柱塞腔且其内部安装有一个在干脂润滑油 推力作用下能在其内部左右移动的控制活塞;所述储油罐安装在泵体外侧,且柱塞腔一和 柱塞腔二分别通过吸油孔一和吸油孔二与储油罐内部相通;所述柱塞腔一和柱塞腔二内部 分别安装有一个相配合使用的工作活塞一和工作活塞二,该工作活塞一和工作活塞二均铰 接于工作手柄上且工作手柄铰接在泵体上,该工作手柄与泵体间的铰接位置为工作手柄分 别与工作活塞一和工作活塞二连接处间的中心位置。 所述柱塞腔三两端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封装,出油腔一端安装有出油口管接头,出 油腔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有一个溢流阀。 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与出油孔相通的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顶部安装有临时密封用 的活动螺栓。 所述排气孔在泵体内竖直设置。 所述出油口管接头与出油腔之间以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0] (1)结构简单且使用操作简便,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 (2)提高了润滑泵的工作效率。工作柱塞和控制柱塞并联设置在泵体上,通过工作 柱塞和控制柱塞的协同作用来控制吸油和压油过程,消除了依靠单柱塞进行吸油和压油过 程中的"油脂回带现象",提高了润滑泵的工作效率。 (3)设备占地面积小。 一体化机组设计,可方便地安装于设备间内,无需占用较大 空间。
(4)使用范围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0016]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0019]附图标记说明1-泵体;2-储油罐;3_柱塞腔一 ;4-柱塞腔二 ;5_柱塞腔三;6_出油腔;7-出油孔;8_吸油孔一 ;9_吸油孔二 ;10-工作活塞一;ll-工作活塞二 ;12-工作手柄13-控制活塞;14-出油口管接头;15-溢流阀;ie-排气孔;17-活动螺栓;18-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包括泵体1和储油罐2,所述 泵体1内部设置有三个柱塞腔和一个出油腔6,所述三个柱塞腔分别为两个平行设置的柱 塞腔一 3和柱塞腔二 4以及分别与柱塞腔一 3和柱塞腔二 4的底部相通且与二者垂直设置 的柱塞腔三5,出油腔6与柱塞腔三5平行设置且二者间通过出油孔7进行连通;所述柱塞 腔三5为一左右两端部均封闭的柱塞腔且其内部安装有一个在干脂润滑油推力作用下能 在其内部左右移动的控制活塞13 ;所述储油罐2安装在泵体1外侧,且柱塞腔一 3和柱塞腔 二 4分别通过吸油孔一 8和吸油孔二 9与储油罐2内部相通;所述柱塞腔一 3和柱塞腔二 4内部分别安装有一个相配合使用的工作活塞一 10和工作活塞二 ll,该工作活塞一 10和 工作活塞二 11均铰接于工作手柄12上且工作手柄12铰接在泵体1上,该工作手柄12与 泵体1间的铰接位置为工作手柄12分别与工作活塞一 10和工作活塞二 11连接处间的中 心位置。 如图2和5所示,柱塞腔三5两端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封装,出油腔6 —端安装有出 油口管接头14,出油腔6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18固定有一个溢流阀15。溢流阀15可以保 护整个阀体在安全压力下工作,当出油腔6中的压力超过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的工作压力 时,溢流阀15就自动打开泄压,充分确保管路和泵的正常使用,且有力保障了操作人员的 人身安全。[0028] 如图2和3所示,泵体1上开设有与出油孔7相通的排气孔16,且所述排气孔16 顶部安装有临时密封用的活动螺栓17。排气阀17的作用是当初次加入油脂,若吸油口混入 空气,可旋开排气阀17接头不断的来回搬动工作手柄12直至空气排尽,再旋紧排气阀17 即可正常工作。 如图3所示,排气孔16在泵体1内竖直设置。 如图3所示,出油口管接头14与出油腔6之间以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垂直的固定在某个位置, 向下扳动工作手柄12,工作手柄12带动工作活塞一 10向上运动,使吸油孔一 8与柱塞腔一 3连通,由于柱塞腔一3容积变大,其中压强变小,储油桶2内的润滑脂经吸油孔一8进入柱 塞腔一 3内,同时工作手柄12带动工作活塞二 11向下运动,使吸油孔二 9与柱塞腔二 4断 开连通,由于柱塞腔二 4容积变小,其中润滑脂压强变大,推动控制活塞13向右移动,使出 油孔7与柱塞腔三5左部连通,工作活塞二 11将其中的润滑脂通过出油孔7压入出油腔6 中,并使出油腔6中的润滑脂从出油口管接头14流出。 向上扳动工作手柄12,工作手柄12带动工作活塞二 11向上运动,使吸油孔二 9与 柱塞腔二 4连通,由于柱塞腔二 4容积变大,其中润滑脂压强变小,储油桶2内的润滑脂经 吸油孔二 9被吸入柱塞腔二 4内。同时工作手柄12带动工作活塞一 10向下运动,使吸油 孔一 8与柱塞腔一 3断开连通,由于柱塞腔一 3容积变小,其中压强变大,推动控制活塞13 向左移动,使出油孔7与柱塞腔三5右部连通,工作活塞一 10将其中的润滑脂通过出油孔 7压入出油腔6中,并使出油腔6中的润滑脂从出油口管接头14流出。 往复扳动工作手柄12,可以使储油桶2中的润滑脂经加压不断从出油口管接头14 流出。当出油腔6中的压力超过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的工作压力时,溢流阀15就自动打开 泄压,确保管路和泵的正常使用,且有力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包括泵体(1)和储油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内部设置有三个柱塞腔和一个出油腔(6),所述三个柱塞腔分别为两个平行设置的柱塞腔一(3)和柱塞腔二(4)以及分别与柱塞腔一(3)和柱塞腔二(4)的底部相通且与二者垂直设置的柱塞腔三(5),出油腔(6)与柱塞腔三(5)平行设置且二者间通过出油孔(7)进行连通;所述柱塞腔三(5)为一左右两端部均封闭的柱塞腔且其内部安装有一个在干脂润滑油推力作用下能在其内部左右移动的控制活塞(13);所述储油罐(2)安装在泵体(1)外侧,且柱塞腔一(3)和柱塞腔二(4)分别通过吸油孔一(8)和吸油孔二(9)与储油罐(2)内部相通;所述柱塞腔一(3)和柱塞腔二(4)内部分别安装有一个相配合使用的工作活塞一(10)和工作活塞二(11),该工作活塞一(10)和工作活塞二(11)均铰接于工作手柄(12)上,且工作手柄(12)铰接在泵体(1)上,该工作手柄(12)与泵体(1)间的铰接位置为工作手柄(12)分别与工作活塞一(10)和工作活塞二(11)连接处间的中心位置。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腔三(5)两端 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封装,出油腔(6) —端安装有出油口管接头(14),出油腔(6)另一端通过 锁紧螺母(18)固定有一个溢流阀(15)。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上开设有 与出油孔(7)相通的排气孔(16),且所述排气孔(16)顶部安装有临时密封用的活动螺栓 (17)。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6)在泵体 (1)内竖直设置。
5.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管接头(14) 与出油腔(6)之间以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手动干脂润滑泵,包括泵体和储油罐,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三个柱塞腔和一个出油腔,所述三个柱塞腔分别为柱塞腔一、柱塞腔二和柱塞腔三,出油腔与柱塞腔三平行设置且二者间通过出油孔进行连通;所述柱塞腔三内部安装有一个控制活塞;所述储油罐安装在泵体外侧,且柱塞腔一和柱塞腔二分别通过吸油孔一和吸油孔二与储油罐内部相通;所述柱塞腔一和柱塞腔二内部分别安装有工作活塞一和工作活塞二,该工作活塞一和工作活塞二均铰接于工作手柄上且工作手柄铰接在泵体上。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使用操作简便、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16N3/12GK201502852SQ20092003483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红莉, 李星澎, 秦惠敏 申请人:西安鸿泰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